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三十四章 局势恶化

我在襄阳那些年 第三十四章 局势恶化

簡繁轉換
作者:粟小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48 来源:源1

第三十四章局势恶化(第1/2页)

长江中段的江面,比汉水开阔了数倍,秋汛刚过,浊浪翻滚,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沉闷的轰鸣。孟珙身披蓑衣,站在采石矶的最高处,望着江面上穿梭的战船,眉头紧锁。四川的战报一封比一封紧急,陈隆之在重庆苦苦支撑,蒙古军却已开始沿长江北岸向东渗透,显然是想顺流而下,直逼江陵。

“父亲,此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正是设伏的好地方。”孟之经站在一旁,指着江心那块露出水面的巨石,“若在此处增设三座营寨,配以二十艘蒙冲舰,再在两岸布置投石机,便是插翅也难飞。”

孟珙点点头,粗糙的手指划过随身携带的地图:“营寨要呈品字形排布,互为犄角,战船分上下游巡逻,白日以旗语联络,夜间用烽火传讯。记住,江防的关键不在硬拼,而在让蒙古人摸不清虚实,不敢轻易东进。”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将领们,“从今日起,沿江十里一烽燧,二十里一哨所,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发现敌情,即刻通报,延误者,军法从事!”

将领们齐声应诺,转身去布置。孟珙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轻轻咳嗽了几声。连日奔波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添疲惫,但他不敢停下。蒙古人在四川受阻,必然会把矛头转向京湖,江防是第一道屏障,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父亲,您该歇息片刻了。”孟之缙端来一碗热茶,低声道,“后面的事,有我们呢。”

孟珙接过茶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却驱不散心底的寒意:“歇息?等把蒙古人赶回去再说。”他放下茶碗,目光锐利起来,“对了,邓州那边的消息呢?”

“王坚已经出发三日了,按路程算,此刻该到顺阳了。”孟之纬答道,“他带了三百死士,皆是熟悉地形的好手,定能得手。”

孟珙微微颔首。顺阳是蒙古军筹备造船材料的重地,烧毁那里的木材,便能迟滞他们打造战船的计划,为江防争取时间。这便是他“东西策应”战略的第二步——不仅要守住防线,更要主动出击,破坏敌人的战争准备。

三日后,捷报传来。王坚率部夜袭顺阳,纵火焚毁了堆积如山的木材,蒙古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消息刚到,蔡州那边又传来喜讯:张德、刘整潜入蔡州粮仓,一把大火烧了蒙古人囤积的三万石粮草,让准备南下的蒙军陷入缺粮的困境。

江陵帅府内,孟珙看着送来的捷报,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好,好一个王坚,好一个张德!”他将捷报递给孟之继,“之继,你看,只要我们主动出击,蒙古人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孟之继接过捷报,快速浏览一遍,眼中闪过赞许:“义父深谋远虑。烧毁他们的造船材料和粮草,既能打乱其东进计划,也能动摇其军心。只是……”他话锋一转,“蒙古人吃了这两次亏,定会加强防备,后续的袭扰怕是没这么容易了。”

“你说得对。”孟珙点头,“所以我们要换种方式。之继,你之前联络的王大用、张威几位将军,如今都已到位了吧?”

“早已到位。”孟之继答道,“王大用率五千人驻守随州,张威在荆门屯兵八千,陈涛、敖伟各带三千人分守枣阳、郢州,彼此相距不过百里,以烽火为号,可随时驰援。”

孟珙满意地点头:“很好。你们要像一张网,平时各自为战,一旦蒙古人有异动,便立刻收紧,让他们无处可逃。特别是你那七万忠顺军,要保持机动,哪里吃紧就去哪里,切不可被固定的防线困住。”

“孩儿明白。”孟之继躬身领命,心中却已开始盘算。

襄樊两城之间的汉水上,一艘哨船正逆流而上,船头的斥候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两岸的动静。秋雾尚未散尽,将远处的山峦笼罩得若隐若现,只有城墙上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提醒着人们此地并非太平盛世。

孟之继站在襄阳城楼的箭楼里,手中把玩着一枚打磨光滑的石子,目光却透过窗棂,落在城外那片开阔的滩涂上。那里是襄樊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敌军若要攻城,必经的咽喉要道。四川的军情一日紧过一日,陈隆之的告急文书几乎是雪片般飞来,蒙古大军在塔海的指挥下,已经开始尝试绕过重庆,向东渗透,显然是想打通进入京湖的通道。

“将军,王大用将军派人送来密信。”亲卫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递上。

孟之继接过信函,用指尖挑开火漆,展开信纸快速浏览。王大用在信中说,随州以西发现小股蒙古骑兵活动,疑似在侦查地形,他已加强戒备,同时派人与荆门的张威联络,一旦发现敌军主力,便即刻通报。

“知道了。”孟之继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告诉王将军,让他按兵不动,只需监视即可,不必惊动敌军。”

亲卫有些不解:“将军,蒙古人都摸到随州了,为何不主动出击?”

孟之继转过身,指着墙上悬挂的京湖地图,耐心解释:“蒙古人善用骑兵,机动性极强,小股侦查兵不过是诱饵,就盼着我们分兵追击,好趁机撕开防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沉住气,看他们的主力究竟想打哪里。”

他的手指落在襄樊的位置,重重一点:“襄樊是京湖的核心,也是蒙古人眼中的一块肥肉。他们若想南下,要么强攻襄阳,要么围困樊城,逼我们出兵救援,再设下埋伏,这便是围点打援的老套路。”

亲卫恍然大悟:“将军是想……将计就计?”

“不错。”孟之继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但我们不能被动地等他们来围点,要主动布局,让他们钻进我们的圈套。”

他走到沙盘前,这是他花了三日时间,让工匠按比例制作的襄樊周边地形图,连每一条小河、每一处丘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王大用熟悉山地作战,张威擅长水战,陈涛、敖伟则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几人配合得当,足以应对京湖沿线的任何突发状况。加上他的蛮龙军,整个京湖战区的机动性便活了起来,这正是应对蒙古人分进合击的最佳策略。

就在孟珙父子部署江防、筹划袭扰的同时,终南山下,郭靖夫妇正站在活死人墓前,望着那道厚重的断龙石,一筹莫展。

“靖哥哥,这断龙石一旦落下,便是神仙也难打开,杨过和龙姑娘定是躲在里面了。”黄蓉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担忧,“我们已经在这里守了三日,连个人影都没见到,不如先回襄阳吧?那边战事吃紧,我们总不能一直耗在这里。”

郭靖眉头紧锁,望着断龙石上的青苔,语气坚定:“不行。杨过是我发过誓要照看好的,如今他叛出全真教,若是落入坏人之手,或是在江湖上闯荡学坏了,我如何对得起康弟的在天之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局势恶化(第2/2页)

黄蓉心中一阵委屈,却又无可奈何。这些日子在全真教赔礼道歉,看尽了冷脸,好不容易平息了他们的怒火,本以为可以尽快回襄阳,却被郭靖拉到这活死人墓来守着。她知道郭靖重情义,可也太过固执,难道襄阳的安危,不比一个叛逆的少年更重要?

“可我们总不能一直守在这里吧?”黄蓉耐着性子劝道,“杨过有龙姑娘照看,想来不会出事。蒙古人随时可能南下,襄阳城离不开我们。”

郭靖正要说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女子尖锐的笑声。“哟,这不是郭大侠和黄帮主吗?怎么有空在这里看石头?”

黄蓉心头一紧,转身望去,只见李莫愁一身杏黄衣裙,正站在不远处,身后跟着洪凌波,还有一个身披藏僧服饰、手持金轮的高大僧人,眼神阴鸷,气息沉凝,一看便知是个高手。

“李莫愁!”黄蓉厉声喝道,“你在这里做什么?杨过和龙姑娘是不是被你害了?”

李莫愁咯咯直笑,目光在断龙石上扫过,带着一丝得意:“师妹和她的小情郎躲在里面呢,有本事你们叫他们出来啊?”她侧身让开,露出身后的金轮法王,“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蒙古大汗请来的圣僧,金轮法王。不像某些人,守着个破石头,还以为能挡住天下英雄。”

“蒙古?”郭靖脸色一沉,“你竟然投靠了蒙古人,做了卖国贼!”

金轮法王上前一步,手中金轮轻轻转动,发出嗡嗡的声响:“郭大侠,久仰大名。法王我奉大汗之命,前来中原劝降有识之士。你若肯归顺蒙古,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何必守着这风雨飘摇的南朝?”

“痴心妄想!”郭靖怒喝一声,双掌齐出,带着排山倒海之势,直扑金轮法王。他虽不善言辞,却最恨卖国求荣之辈,更何况对方是蒙古的爪牙。

金轮法王不慌不忙,金轮陡然飞出,带着呼啸的风声,迎向郭靖的掌力。只听“嘭”的一声巨响,掌风与金轮碰撞,激起漫天尘土,两人各退三步,竟是势均力敌。

“好功夫!”金轮法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露出狞笑,“难怪大汗如此看重你,果然有几分本事。今日我便领教领教,看看是你的降龙十八掌厉害,还是我的金**法高明!”

说罢,他双手结印,金轮在空中盘旋,化作一道金光,再次攻向郭靖。郭靖凝神应对,降龙十八掌一招接一招,掌风凌厉,将金轮法王的攻势尽数挡下。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周围的树木被掌风扫断,山石崩裂,好不凶险。

黄蓉见状,拔出打狗棒,目光紧紧盯着李莫愁:“妖女,你投靠蒙古,可知罪孽深重?”

李莫愁拂尘一抖,银丝如针:“黄帮主,你还是管好自己吧。今日有法王在此,我看你们夫妇俩如何脱身!”她说着,拂尘一挥,直取黄蓉面门。

黄蓉打狗棒法精妙,左躲右闪,与李莫愁斗在一处。洪凌波想上前相助,却被黄蓉几记妙招逼得连连后退,不敢靠近。

四人分成两对,在活死人墓前激战,一时间掌风呼啸,金轮飞旋,打狗棒如灵蛇出洞,拂尘似毒蟒吐信,看得一旁的洪凌波心惊胆战。

郭靖与金轮法王斗到百招之外,渐渐感觉吃力。对方的金**法刚猛霸道,且变幻莫测,金轮时而化作武器,时而用作盾牌,让他的降龙十八掌难以施展全力。而金轮法王也暗自心惊,郭靖的掌力厚重绵长,如同江河奔涌,每一次碰撞都让他手臂发麻,若非他内功深厚,早已落败。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道士们的呼喊:“保护祖师爷灵地!”

原来是全真教的道士们听到动静,纷纷赶来。为首的正是马钰和丘处机,身后跟着数十名弟子,个个手持长剑,气势汹汹。

金轮法王见状,眉头一皱。他虽不惧全真教,但若是被缠住,怕是讨不到好。“郭大侠,今日暂且作罢,改日再向你请教。”他虚晃一招,逼退郭靖,收回金轮,对李莫愁道,“我们走!”

李莫愁也知不宜久留,狠狠瞪了黄蓉一眼,跟着金轮法王转身离去。洪凌波不敢怠慢,连忙跟上。

郭靖本想追赶,却被丘处机拦住:“靖儿,穷寇莫追。他们既有准备,必设下埋伏,不可大意。”

郭靖望着金轮法王等人消失的方向,眉头紧锁:“李莫愁投靠蒙古,还带来了如此高手,看来蒙古人是铁了心要对付我大宋了。”

黄蓉走到他身边,心有余悸:“那个金轮法王武功极高,怕是不亚于西毒欧阳锋。他投靠蒙古,对我们可是大大的不利。”她看向断龙石,“杨过和龙姑娘躲在里面,虽暂时安全,但李莫愁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想个办法提醒他们才是。”

马钰叹了口气:“这断龙石一旦放下,便无法开启。里面的人怕是听不到外面的动静。”他看向郭靖夫妇,“靖儿,黄帮主,如今蒙古势大,江湖与朝堂都不安宁,你们还是尽快回襄阳吧。这里有我们照看,若有杨过的消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丘处机也道:“是啊,襄阳乃重中之重,你们夫妇俩在那里,才能稳住军心。杨过的事,看来只能从长计议了。”

郭靖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他知道马钰和丘处机说得有理,襄阳的安危确实比寻找杨过更重要。“多谢各位道长。若有杨过的消息,还望告知。”

黄蓉终于松了口气,她实在不想再在这终南山多待一刻。无论是全真教的刁难,还是李莫愁带来的威胁,都让她心神不宁。她只想尽快回到襄阳,回到那个属于她和郭靖的战场,那里虽然危险,却能让她感到踏实。

离开活死人墓时,黄蓉回头望了一眼那道厚重的断龙石,心中默默祈祷:杨过,龙姑娘,你们一定要平安。她不知道,断龙石之后,杨过和小龙女正在潜心修炼《玉女心经》,对外面的风波一无所知。而李莫愁与金轮法王的离去,也并非结束,只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

长江上的战船依旧在巡逻,襄樊的忠顺军严阵以待,江陵的帅府灯火通明,襄阳的城墙下暗流涌动。1241年的秋天,风越来越急,雨越来越近,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坚守与信念,做着最后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