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20章 引蛇出洞

大明王朝1556 第20章 引蛇出洞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20章引蛇出洞(第1/2页)

暮色渐沉,盐铁巷檐角积雪簌簌滑落。

刚转过巷口,钱禄便策马上前,从怀中掏出账册,向杜延霖汇报:

“秉宪,下一户是城西的陈家,共积欠盐课一万三千九百六十六两......”

钱禄的声音裹着北风灌入耳中,杜延霖的目光却落在巷尾那串摇曳的大红灯笼上,有些心不在焉。

他心头反复盘桓的,是顾家老宅的蹊跷之处。

周广麟为什么要说谎?

说实话,杜延霖原本对这十六家盐商背后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因为这是根据王茂才提供的账册查出来的,很难说通过这些破落盐商能查到盐司的贪腐头上。

但现在周广麟的欲盖弥彰倒是仙人指路,使杜延霖多了一条追查的线索。

更令他在意的是,在最后离开顾宅时,他借整理鞍鞯之机回瞥的那一眼——庭院中央的太湖石缝间,似乎也残留着未曾扫净的蛛网!

那匆匆一瞥虽看的不真切,但这也确实是一条不容忽视的线索。

正堂檐角的蛛网,尚可用屋内有人用火盆取暖解释。

但那假山位于庭院中央,又从哪儿来的热源?

除非……

除非假山之下别有洞天!

若非底下藏着一口温泉泉眼,否则就是藏着一间密室!

念及此,杜延霖眼神骤然锐利如刀。

......

暮色四合。

待最后一家盐商清查完毕,扬州城已经被连绵不绝的爆竹声彻底笼罩。

杜延霖目送最后一车查封物资驶入盐司库房,转身对钱禄道:

“今日到此为止,且让弟兄们回去过个囫囵年。”

钱禄腆着肚子,堆起谄笑:

“杜秉宪体恤下情,卑职这就传话......”

“且慢。”杜延霖抬手打断:

“本官的话还没说完,我们能歇,可陕西百万灾民的肚子却等不得。传话下去,初一、初二各休一日。自正月初三起,所有人随何大使追缴灶户积欠,不得有误!”

钱禄闻言,面上闪过一丝迟疑:“这……”

杜延霖了然,补充道:“放心,本官做主,自初三至十五,凡参与追缴的兵丁、差役,每人每日赏五钱银子。”

“至于你和何大使,”说到这,杜延霖顿了顿,“每人各领二十两。”

“下官代兄弟们谢过秉宪恩典!”

钱禄唱喏声里带着十二分殷勤,心底却暗自鄙薄杜延霖这寒酸的赏钱。

平心而论,杜延霖给得这笔加班费不算少,毕竟他这个七品御史月俸也才七石五斗,折合目前粮价,每月工资也就五六两的样子。

但奈何钱禄平日暗地里帮人做的是贩运私盐的生意。

杜延霖的这点碎银子比起盐政系统里流淌过的金山银海,倒确实是挺寒酸,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打发了钱禄,杜延霖回到了官驿。

裹着半旧大氅,他独自坐在驿馆二楼的桌案前,将《两淮盐场舆图》在桌案上摊了开来。

杜延霖借着烛火,将今天清查的十六家盐商的产业在舆图一一上勾了出来。

朱笔最终悬在了顾家老宅上方,久久未落。

杜延霖思索良久,终于,那笔尖重重一点,在顾宅处画了一个醒目的朱勾——

蛛丝马迹既现,该是放手一搏、引蛇出洞的时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引蛇出洞(第2/2页)

杜延霖放下笔,此时窗外突然腾起了连绵的火树银花——

子时已过,现在已经是嘉靖三十五年的正月初一了。

几乎是彻夜未眠,卯时未至,杜延霖便前往盐司衙门拜会。

他到达盐司时,辕门外的青石道上已是乌纱攒动。

王茂才峨冠博带,立于最前,领着两班皂吏向着北方紫禁城行三跪九叩大礼。

各色补服在雪地里铺展开来,山呼声震得枝头积雪簌簌:

“圣寿万福!”

礼毕,同僚之间互贺新禧,气氛这才松快了些。

杜延霖刚刚所见到的,正是每年正月初一全国衙门必行的“望阙遥贺”之礼——

这一天清晨,各衙门大小官员须身着官袍,于衙署正堂前遥拜天子,恭贺新元。

“杜秉宪来得巧!”流程走完了,众官吏作鸟兽散,而赵汝弼眼尖,提着绯色官袍下摆就朝杜延霖疾步迎来,“赵某在此祝杜秉宪新岁安康。”

杜延霖拱手回礼:“同贺赵运同。今日雪霁初晴,倒是个好兆头。”

“呵呵,秉宪这边请。”赵汝弼引着杜延霖穿过仪门,边走边说道:

“听闻杜秉宪昨日追查盐商积欠至戊时方归,年三十犹如此宵衣旰食,赵某实在钦佩啊。”

杜延霖呵呵一笑:“分内之事,不敢当、不敢当。皆是为了百姓、为了朝廷。”

赵汝弼引着杜延霖至暖阁坐下。

不一会儿,王茂才换了身常服推门走了进来:

“圣上仁德,特许正月初一开衙纳福。所以今儿外面会吵闹些,还望秉宪不要见怪。”

所谓开衙纳福,是指衙门在正月初一彻底开放,允许百姓进入衙门庭院参观,而官员则在衙门中接受耆老乡绅的拜贺,表示朝廷对百姓的亲近之意。

杜延霖闻言朝窗外望去,只见盐司衙门仪门洞开,几名衙役们正忙着在庭院里铺设红毡。

檐角新换的灯笼坠着流苏,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倒确实比平日森严气象多了几分鲜活。

“呵呵,老聃《道德经》中有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百姓淳朴,心向朝廷,这正是政治宽厚清明的表现。”

杜延霖起身朝王茂才作揖,也顺带吹捧了王茂才一番。

“本官对秉宪亦是佩服得紧!”王茂才上前来把住杜延霖的手臂,拉着他一同坐下:

“今晨听赵运同言道,仅昨日一天,何和颂就从那些灶户手中追缴了五千石粮食!本官素来对那些积欠盐课的刁民束手无策,结果杜秉宪一出马,就立竿见影!”

“对付这些拖欠国家课税的,无论尊卑,就该行雷霆手段,否则也不知道要扯皮到什么时候。”杜延霖说着,脸上掠过一丝疲惫:

“盐课追缴,千头万绪,实不敢有片刻懈怠。杜某此番拜会,还有一事要知会二位大人。”

“哦?秉宪有事,差人过来通传一声即可,又何必事事亲为?”赵汝弼一边说着,一边提着暖壶给杜延霖沏了一杯茶。

杜延霖揉了揉眉心:“追缴盐商积欠,颇为棘手,牵涉甚广,非旬日可毕。而灶户积欠,更如乱麻。杜某思虑再三,欲往南京一行。”

“南京?”王茂才眼中精光一闪,捻须的动作停住了,“秉宪亲往南京所为何事?盐场追缴之事正需秉宪坐镇,此时离扬,恐生枝节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