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42章 俎上鱼肉

大明王朝1556 第42章 俎上鱼肉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42章俎上鱼肉(第1/2页)

孙德海嘴中“快”字还未落音,重重的脚步声已在门外响起。

紧接着,两名身着精良铁甲、腰悬佩刀、神情冷硬的总督标营亲兵已当门而立,目光如鹰隼隼般扫视库房内众人,那腾腾杀气毫不掩饰。

一名身着青袍熊罴补子、面色冷峻的武官昂首阔步而入,锐利的眼神瞬间锁在了站在书架旁的杜延霖。

此人除了是孙德海口中的刘振彪还能是谁?

“末将浙直总督标营千户刘振彪!”

刘振彪的声音洪亮却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对着杜延霖草草一抱拳,动作虽合规制,却无半分敬意:

“奉杨制台钧令!请扬州来的巡盐御史杜延霖,即刻随末将前往总督行辕回话!杨制台严令,事涉东南军务绝密,刻不容缓!请杜秉宪这就动身!”

“请”字说得客气,但那姿态、那语气、那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标营锐卒,无一不透着**裸的“锁拿”之意!

钱有光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眼神闪烁不定。

而孙德海被杨宜迁怒本就惶恐不安,此时额头上更是冷汗涔涔。

只有杜延霖面色如常,他迎着刘振彪逼人的目光,反问道:

“哦?杨制台何必如此急切相召?本官正欲待公务稍缓,亲赴行辕拜谒,有机密事宜面禀。前已托应天府孙郡宰代下拜帖……杨制台又何必多此一举遣人来请?”

杜延霖一边说着,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千百个念头。

杨宜这做派,委实透着反常!

堂堂浙直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二品大员,纵然要阿附严党,也犯不着对他一个根基浅薄的七品御史如此失态。

这暴怒之态,更像是故意做出来,这是分明是欲盖弥彰,在掩饰着什么!

杨宜是去年五月在南京户部右侍郎的任上升任的浙直总督。

南京户部虽说比不上北京户部显赫,但其职掌江南财赋,算是南京少有的实权部门了。

王茂才执掌扬州盐政多年,若说其未曾以丰厚的银子“孝敬”过时任顶头上司的杨侍郎……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杜延霖眼中精芒一闪,心中豁然明朗:

这南京户部的账册里,怕也是有不少猫腻指向杨宜,所以杨宜才不得不为王茂才的事如此尽心竭力!

这急不可耐的“请”,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东南军务绝密”,分明是生怕自己在这存放着旧日凭证的架阁库里,查出涉及他本人与王茂才、与两淮盐务利益网同流合污的关键证据!

杜延霖眼角余光不动声色扫过一边樟木箱里的账册,唇角勾起一丝浅笑,声音愈发沉稳:

“杨制台召见,下官自当遵命。只是下官初至南京,正欲查阅户部存档,以便厘清盐课脉络,为日后回禀圣命做些准备。杨制台既有要事相询,下官自当先行拜谒。烦请刘千户稍候片刻,容下官与张照磨交代几句,便随千户动身。”

他目光转向一旁垂手而立的张诚,语气平和。

这番话,既表明了接受召见的态度,又不动声色地点出了自己的“公务”所在——查账。

他在试探,也在施压。

刘振彪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杜延霖的镇定和这份“交代公务”的姿态,和他想象中的大不相同,让他感觉有些棘手。

他沉声道:“秉宪,军务紧急,制台已在行辕等候多时。些许公务,不若容后再办?请秉宪即刻动身,莫让制台久候。”

刘振彪说话极为客气,但言语之间毫无商量的余地。

杜延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杨宜是铁了心要立刻把他带离此地,连这点“交代”的时间都不给。

他不再坚持,对张诚微微颔首,随即转向刘振彪,从容道:“既如此,请刘千户前头引路。”

言毕,他从容地整了整自己的青色獬豸补服,步履沉缓,向着门口走去。

那份从容气度,令身后的孙德海脸上发烫,不禁有些汗颜。

刘振彪那张冷硬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似乎没料到这位年轻御史如此沉得住气。

他重重哼了一声,侧身让开道路,同时朝门外两名标营精锐使了个眼色。

那两名甲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虽未动手擒拿,却形成夹峙之势,紧跟在杜延霖身侧,手始终按在腰刀刀柄上。

杜延霖目不斜视,昂首迈出架阁库沉重的门槛。

门外等候的几名随行漕兵和文书见状,脸上都显出激愤,下意识地想上前,却被杜延霖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

他轻轻摇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便在刘振彪和标营甲士的“护送”下,穿过了户部衙门幽深的庭院。

浙直总督衙门设在杭州,杨宜在南京属于是临时驻跸,故南京的总督署衙称行辕。

户部衙门到浙直总督行辕的路程并不远。

一行人出了户部角门,早已有总督行辕的马车和护卫骑兵在门外等候。

刘振彪不由分说,将杜延霖“请”上了一辆没有任何标识、但车厢宽大坚固的马车。

车轮碾过南京内城宽阔的青石板官道,发出辘辘的回响。

车帘低垂,隔绝了外面的景象。

约莫行驶了两炷香的时间,马车突然停下,车帘被猛地掀开。

杜延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地弯腰下了马车。

眼前是一座气象森严的府邸,高墙深院,朱漆大门洞开,门楣上高悬“钦命总督东南等处军务”的巨大匾额。

“杜秉宪,请吧!”

刘振彪冷哼了一声,做了请的手势,随后引着杜延霖直入浙直总督行辕的白虎节堂。

节堂内,甲士肃立两侧,气氛庄重而压抑。

浙直总督杨宜一身绯色蟒袍,端坐于紫檀大案之后,手中正执笔批阅着什么公文,神情专注。

直到刘振彪上前禀报,他才缓缓抬起头来。

“下官巡盐御史杜延霖,参见杨制台。”杜延霖依礼参拜,姿态恭谨。

杨宜放下笔,目光落在杜延霖身上,脸上竟毫无孙德海所述的暴怒之色,只是淡淡地抬了抬手:

“杜秉宪免礼。赐座。”

一旁侍立的亲兵迅速搬来一张圆凳。

“谢制台。”

杜延霖依言坐下,腰背挺直,目光平静地迎向杨宜。

杨宜并未立刻开口,而是端起案上的茶盏,慢条斯理地撇了撇浮沫,啜了一口,才缓缓道:

“杜秉宪奉旨南下巡盐,栉风沐雨,辛苦了。”

“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不敢言苦。”杜延霖答道。

杨宜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深邃:

“扬州之事,本督已有所闻。民变骤起,倭寇趁隙而入,搅扰地方,百姓惊惶,实乃不幸。盐政乃东南命脉,牵涉国计民生,又值倭患未靖,更需稳妥行事。杜秉宪初到地方,锐气可嘉,然行事操切,急于求成,恐非福泽地方之道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章俎上鱼肉(第2/2页)

他的语气平缓,如同长辈提点后辈,但字里行间却将扬州乱局的根源隐隐指向了杜延霖的“操切”。

杜延霖神色不变,微微欠身:

“制台教诲,下官谨记。然扬州民变,实乃事出有因。下官追查盐课积欠,乃奉旨而行。然盐场大使何和颂、巡检钱禄等人,借机酷烈催逼,滥杀无辜,煽动民怨,实为构陷钦差,祸乱地方!”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倭寇井上小七郎业已供认,其登陆劫掠,系受扬州卫指挥使郭晟指使,意在趁乱灭口。此案人证物证俱全,通倭屠民、构陷钦差之罪,铁证如山!王制台与下官临机处置,实为拨乱反正,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杜延霖目光坦荡,直视杨宜:

“下官已与王制台联名奏章,详陈始末,八百里加急呈送御前,这几日便可送达通政司。”

他不卑不亢,将关键信息点出:构陷、通倭、证据确凿、奏章已发。

杨宜的眼神锐利了一瞬,随即又恢复深沉。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哦?杜秉宪倒是雷厉风行。只是,此案干系重大,非止盐课,更涉东南军务防倭大局!王茂才、郭晟、钱启运等人,皆是朝廷三品、四品大员,地方柱石。其是非功过,岂能仅凭一份奏章、几份口供便遽下定论?”

他呷了口茶,续道:

“倭寇狡诈,其供词真伪尚需详查;地方事务,盘根错节,亦需多方印证。王公遇(王诰字公遇)总督漕运,其权责在漕粮河务,此事由他处置,终究是权宜之计,名不正则言不顺。”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锁杜延霖,释放出强大的威压:

“本督奉旨总督东南八省军务,节制诸军,防倭靖海、安靖地方乃本督首要之责!扬州通倭一案,既是倭寇作乱,更是关乎东南防务之根本!其涉案人犯、一应证物、卷宗,理应由本督行辕接管,详加审讯核查,以正国法,以安军心民心!此乃职责所在,不容旁贷。”

他话语铿锵,占据大义名分,强调“军务”、“职责”,将案件主导权收归己有显得理所当然。

“杜秉宪,”杨宜的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裁决口吻:

“尔本职乃巡盐御史,清查盐课、筹措赈粮方是首务。扬州一案,本督既已接手,尔便无需再费心劳力于此等军务之上。即刻返回扬州,专心筹粮赈灾,解陕西倒悬之急。这才是尔之正途。若再分心旁骛,甚至妄加干预军务,恐有负圣恩,亦非为臣之道。杜秉宪以为如何?”

他看似给出选择,实则已是命令,言语间隐含警告,软硬兼施,要将杜延霖彻底排除在此案之外。

杜延霖静听完毕,迎视杨宜深沉目光,刚欲开口——

“报——!!!”

忽地一名总督行辕的亲兵连滚带爬地冲进白虎节堂,甚至来不及行礼,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禀报道:

“禀制台!大事不好!户部衙门、户部衙门架阁库那边走水了!眼下浓烟蔽空,火势已冲天而起!”

“什么?!”

如同惊雷炸响!

节堂内众人无不骇然变色!

杜延霖瞳孔骤缩,猛地望向窗外——外面已被诡异的红光浸染,远处隐约传来鼎沸人声与凄厉锣响!

“什么?你再说一遍?何处起火?!”杨宜的声音骤然拔高,几乎破音,一股冰冷的寒气瞬间从他的脚底窜上天灵盖!

他脸上的深沉瞬间凝固,化为一片难以置信的惨白!

“回...制台,是南京户部架阁库起火了...”那通传的亲兵看着脸色剧变的杨宜,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户部!架阁库!

杜延霖前脚刚被他从那儿强行带走,后脚那里烈焰冲天!

这把火…烧得太毒!烧得太绝!烧得…时机太巧了!

烧得他杨宜从此万劫不复!

“火…火势如何?!因何起火?!”

杨宜此刻再也难以维持城府,他声音嘶哑颤抖,带着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慌张。

“火势瞬起,已经难以挽回!至于因何起火,属下也是不知啊!”那亲兵抱拳答道。

杨宜站起身来,身体剧烈晃了晃,几乎立足不稳。

这户部衙门走水当然不是他杨宜干的,他没那么蠢!

可他架不住这满城上下、朝野内外,乃至那龙椅上的至尊,会如何想?!

杜延霖前脚去户部查帐,后脚人被你杨宜差人带走,然后户部就起火,这环环相扣的手段,岂不是昭告天下:是他杨宜做贼心虚,要焚证脱罪?!

这样一搞,就等于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天下人眼中,你杨宜就是王茂才的后台,是扬州通倭案的幕后幕后元凶!

他这堂堂总督,督抚东南的二品大员,朝廷柱石,在幕后那只巨大到无法想象的黑手的拨弄下,竟成了被摆上祭坛、随时可弃的棋子!

更要命的是,他杨宜之前在南京户部右侍郎的位置上,确实收了王茂才十几万两的银子的好处,他经不起查!也洗不白!

这恐怕就是幕后之人选他做替罪羊的原因!

杨宜瘫靠在冰凉冰冷的紫檀太师椅背上,心中不寒而栗。

好狠!好毒!好绝的手段!杜延霖也是瞬间明悟了这个毒计,心头也是涌起了惊涛骇浪。

眼前的局面也大大超乎他的预料!

堂堂南京六部之一,首善之区的户部衙门,存放半个天下的财赋旧档、足以让无数人头落地的架阁库,竟然说烧就烧,转眼化为火海!

而执掌东南八省军务的浙直总督,竟也是棋盘上的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这南京城内,又有几个人能有这魄力和通天的手段?!

他杜延霖要面对的,又是怎样的庞然大物?

但!

就在这足以压垮常人的绝境中,杜延霖却迅速冷静下来,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如同闪电劈开杜延霖心头翻涌的怒浪——

“机会!”

这焚天烈焰、这构陷总督的死局,固然可怖,却也在一瞬间将这个同样深陷险境的“总督”逼到了悬崖边!

一个走投无路,亟待求生而盟友尽失、再无退路的杨宜!

说服他!说服这个即将被推入深渊的替罪羊!

杜延霖的目光如同淬火的钢针,猛地钉向杨宜那张惨白的脸!

杨制台?

事已至此,你我皆为俎上鱼肉!

此刻,当何去何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