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5章 向死而生

大明王朝1556 第5章 向死而生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5章向死而生(第1/2页)

“杜延霖狂言虽谬,然天象垂戒、伏望陛下三思!”

群臣进谏声未落,西南天际再次滚过闷雷般的震颤,震地嘉靖一时有些恍惚。

对于这位自诩“万寿帝君”的君王来说,这场地震肯定是无法忽视的。

然而,若要他朝令夕改,收回成命,也是他万万难以接受的。

“陛下!”严嵩再次越众而出,俯首朗声道:

“今地动起于西南,首要之事在于查明灾情、筹粮赈灾!至于杜延霖,不过一吠日之狂犬尔,与灾情何干?陛下乃昊天之子,圣心即天心!”

“陛下!”嘉靖还在犹疑,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内阁次辅徐阶突然开口了:

“昔成汤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其赤诚感天,虽大旱而降甘霖;后武王伐纣,亦效此法作《泰誓》三篇,终承天命。此非天畏人言,实乃圣主克己修德,上通神明也!”

“犹记永乐年间白虹贯日,成祖诏曰‘此警朕德薄‘,遂罢西洋宝船以养民力,终成仁宣治世。此非示弱,实彰圣主虚怀若谷之器量!”

说着,徐阶膝行半步,声音愈发恳切:

“汉文帝日食诏曰‘人主不德,天示之灾‘,然其减赋轻徭、除肉刑,史称德被四海;唐太宗震灾释囚,非纵罪人,乃显‘君王德厚可化顽凶‘之至理。”

语至此,徐阶突然重重叩首:

“今陛下宵衣旰食三十年,修玄非图长生,实为社稷永固;设醮坛不辞辛劳,乃祷风调雨顺。然今西南地动,万姓流离,正宜效法先圣广布德泽,使天下知陛下,仁德更胜往圣!”

最后,徐阶俯首再叩:

“今杜延霖狂悖当诛,然其言涉天变,若立斩于灾异之时,恐伤陛下敬天法祖之名。不若暂寄其颅,待灾祥分明再行圣裁,伏望陛下...三思!”

徐阶这番话,以古喻今,句句将嘉靖捧至圣君之位,言明暂缓处决非认错,实乃彰显仁德之举,为嘉靖铺就了最体面的后退台阶。

严嵩也没想到一向对自己事事附和的徐阶,竟在此时跳出来和他唱反调。

但偏偏徐阶的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令他一时间竟无法指摘,只能阴沉着脸,目光如刀般瞥了徐阶一眼。

“徐阁老倒是博通经史,用心良苦。”沉默良久,嘉靖终于开口了,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也罢,如二位阁臣所言,眼下以赈灾为重。”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群臣:“赈灾的事情就交由内阁和六部共议,尽快查明灾情,并拿出个赈灾的法子上来。另外...”

说到这,嘉靖顿了顿,语气转沉:

“朕自今日始要斋戒祷天四十九日,一为北直隶祈雪、二为天下苍生求个平安。这段时间,没什么要紧事不要来打扰朕。”

说着,嘉靖转身欲走,然后又像是想起什么似得看向被锦衣卫按倒在地的杜延霖,仿佛才记起此人:

“至于这个杜延霖...诏狱腾间干净屋子,待查明灾情,再行...论罪。”

最后二字咬得分外清晰,是论罪不是论斩!

“皇上圣明!”以王世贞为首,众臣齐声呼出了这激动的一声。

-----------------

四天后。

六百里加急,关中地震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向死而生(第2/2页)

当那封奏章辗转递至玉熙宫精舍时,嘉靖正盘坐在精舍内的八卦形坐台上。

他接过黄锦奉上的奏本,只看了两眼,瞳孔竟骤然紧缩。

奏折是这样写的:

十有二日夜半,关中地震。……震之轻者,房壁之类尚以渐倾,而重者则一发即倾荡尽矣。地震之烈,以华州为最……渭南之城门陷于地中,华州之堵无尺竖……

华州!

嘉靖脑中如遭重锤,前日锦衣卫密报上那句“犯官杜延霖,陕西华州人氏”瞬间跃出,与奏章上“华州为最”四字轰然相撞!

墨字在眼前扭曲、放大,化作不祥的谶言。

恍惚间,那夜地动的闷雷,仿佛再次炸响在耳畔!

偏偏是在他传旨论斩杜延霖时发生了地震、偏偏这地震就发生在杜延霖的老家华州。

这天地下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吗?莫非这冥冥之中,真有天道昭彰?

“当真是...天人感应?”

望着那封六百里加急呈上来的奏章,嘉靖不由地有些迟疑了。

......

就在那封奏折送到御前时,内阁值房内,赈灾之议正陷入僵局。

与会的除了严嵩、徐阶两位阁臣以及六部七卿之外,还有工部左侍郎、人称“小阁老”的严世蕃。

会议自然由严嵩主持,他率先开口,声音沉重:

“奏章你们都看过了,关中遭了地震。前两年陕西就接年大旱,岁荒粮歉,如今罹此灾厄,若不及时赈灾,怕是流民遍地。届时怕不是要起大乱子。”

说着,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徐阶身上:

“现在召大家一起就是要议一个赈灾的法子交给陛下圣裁。少湖(徐阶号少湖),你是次辅,你有什么想法先说。”

徐阶闻言起身,向严嵩微一欠身,语气凝重:

“赈灾首重粮秣。至少到明年春种夏收之前,要让百姓有粮可食。灾民数以百万计,保守估算,至少需粮...六百万石。”

“六百万石!”徐阶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六百万石?”说话的是严世蕃,“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岁入税粮不过两千六百万石!张口就要四分之一?徐阁老,这数目未免太过了吧?”

说着,他转向严嵩,语带不满:“爹,您说,六百万石,是不是太多了点?”

“这里没有什么爹,有的只有我大明朝的臣子。”严嵩眼皮都未抬,呷了口茶,竟直接一锤定音道:

“六百万石确实多了点,百姓难,朝廷也难。这样吧,就先筹一半,筹三百万石粮食,至少能让百姓能够果腹。”

“现在就议一议这粮该怎么筹,国库这两年都没什么盈余,大家也都知道。”严嵩放下茶盏,继续说道:

“天下富庶莫过于东南,以往各地赈灾向来从江浙筹粮。砺庵(户部尚书方钝的号),南直隶和浙江两省仓廪内还有多少粮食?”

方钝起身回话:“年年灾荒,年年从直浙调粮。今年夏天,福建大水就是从直浙调的粮,两省休养生息不到半年,仓廪早已十室九空,哪还有余粮可调!”

“当真一点粮食都没有了?”严世蕃开口插话道。

“根据南京户部和浙江清吏司最新的邸报,两省的余粮加起来不超过十万石,不过杯水车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