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6章 内阁会议

大明王朝1556 第6章 内阁会议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6章内阁会议(第1/2页)

直浙每年所收税赋占天下三分之一,直浙都没有余粮,其他地方就更难筹到粮食了。

严氏父子把控朝政十余年,如今朝廷要赈灾,朝廷竟然拿不出一石粮食,这样传出去,严嵩这个首辅还怎么干?

于是严世蕃打起了兵部的主意:“兵部那边明年能不能少打点仗,匀点军粮出来?”

“少打仗?你当真以为这个仗是我兵部想打的吗?”兵部尚书杨博素来不齿严世蕃为人,此时闻言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北方鞑子年年侵边,东南倭患愈演愈烈,西南土司蠢蠢欲动,东北一些个部落也不安分,湖广、江西还有乱民起事。请教一下东楼兄,这兵部应该省下哪一笔军饷啊?出了事情,是兵部负责还是东楼兄负责啊?”

“我看东北那笔军饷完全可以省下来,一些茹毛饮血的蛮夷能成什么事!”严世蕃语出惊人。

“就从东北和东南那边匀点军饷吧,”严嵩再次开口一锤定音:

“东北那边都是些蛮荒之地,裁撤一些边军正好节省开支。至于东南那边,胡汝贞(指胡宗宪)已经安抚住了那个倭寇头子(指汪直),我亲自写信给他,让他最近不要轻启战端,守住就行。这样算,能省出多少粮食?”

杨博强压不满,有些不情愿地回道:“按严阁老所言,兵部这边最多能挤出三四十万石粮食。再多,恐生肘腋之患!”

“按四十万石算,再加上直浙仓里的十万石余粮,那么还差二百五十万石,”严嵩又看向工部尚书吴鹏、工部左侍郎严世蕃:

“默泉、严世蕃,工部这边有什么工事是可以缓一缓的吗?”

“工部这边的进项主要都拿去给宫里修道观去了,这是给圣上修的,不能迁延。”回话的是严世蕃:

“不过之前浙江那边奏请加固新安江江堤,内阁当时批了,从户部这边拨了些钱粮。工部这边还没有拨下去,现在陕西那边赈灾要紧,修河堤的事情可以缓一缓,把这些钱粮拿去赈灾。”

严世蕃说完,吴鹏补充道:“这批钱粮全部折粮大概有五十万石。”

“拿修河堤的钱粮去赈陕西的灾,莫非不妥?”左都御史周延眉头紧锁,质疑道:

“浙江是赋税重地,若是新安江决堤,危害不小啊。”

“也没说不修,就是缓个一年半载罢了,”严世蕃满不在乎地说道:

“浙江这么多年风调雨顺,缓个一年半载出不了什么岔子。”

“眼下赈灾要紧,就按严世蕃的意思办吧,修河堤的事情先缓一缓。”严嵩仍然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一锤定音。

“就算这样还是差二百万石,剩下这二百万石该从哪里来筹?”户部尚书方钝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户部那边能不能缓发一下今年在京官员的禄米,以作赈灾之用?”眼看众人都没有了办法,严世蕃又打起了户部的主意。

“不可!”这下子,吏部尚书李默和户部尚书方钝竟一起出声反对。

停发禄米,就算是严世蕃提的议,内阁拿的主意,但真执行不还是要吏部和户部执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内阁会议(第2/2页)

到时候,他们两位尚书不得被不明真相的官员们一起戳脊梁骨?

户部尚书方钝为人向来刚正,素不阿附严党,此刻再也按捺不住,愤然道:

“先是尽调直浙余粮、再是调用东北边军和东南抗倭粮饷,继而又是挪用修河公款,现在居然还要停发百官俸禄!”

“要赈灾,户部居然拿不出一两银子!直浙是税赋重地,仓里余粮居然只有十万石!凑来凑去居然还差这么多,这样一份赈灾的法子交上去,皇上会怎么看?”

“当真是咄咄怪事!”吏部尚书李默更是冷笑出声,他向来以气节自傲,又有左都督陆炳这门生为倚仗,执掌吏部从不看严嵩脸色,此刻直接开口讥讽道:

“昔日夏言在内阁的时候,即使是遭了什么灾,户部每年还是有所盈余。可如今呢?国家一岁之入竟让不足供一岁之用!地方遭了灾便寅吃卯粮,朝廷筹点粮就拆东补西。开支没有增加,财政竟一年比一年拮据,这些钱都去哪儿了?怕不是进了某些虫豸的口袋?!”

“你...”严世蕃闻言独眼闪过狠戾,广袖下的拳头不由得纂紧了——

这老匹夫仗着陆炳是他的门生,在朝堂上屡屡和严党作对,每次严党想推荐一些官员都会被李默阻挠,此次更是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们了,真是岂有此理!

“李部堂此言差矣!”工部尚书吴鹏突然拍案而起,朝服上的锦鸡补子随着喘息剧烈起伏:

“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北虏连年犯边,九边军费较之夏言掌枢时增了三成有余!东南倭寇肆虐,闽浙水师连年扩编,哪项开支不是寅支卯粮?”

“那就让户部算一算...”李默还要回驳,严嵩适时轻咳一声,道:

“朝政艰难,诸公皆是有目共睹。值此危局,此时更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是。像这样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严阁老所言极是,徐某愚见,症结或在盐课。”一直静观其变徐阶突然起身长揖,接话道:

“全国盐课去年应解太仓银三百余万两,实缴不过六十余万。若能恢复盐课岁入,莫说二百万石粮,便是三四百万石也筹措得。”

明代盐税称盐课,徐阶所说的全国盐课就是全国盐税的意思。

“诸位!”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紧跟着接过话头,然后从袖中抖出本账册:

“这是南京都察院暗查的盐引底簿——去岁两淮实际发出盐引二百三十万引,较正德年间翻了四倍,可盐课反而少了三成!”

账册摔在紫檀案上的闷响惊得严党众人色变。

全国盐转运使多为严嵩党羽,盐铁本就是暴利,这么多年来光是从两淮盐课中就不知有多少国帑流入了严党的私宅。

徐阶、周延突然在内阁会议上抖严党老底,这莫非是谋划已久?

严嵩手中茶盏忽地倾斜,碧色茶汤在仙鹤补子上洇开大片水渍,他猛地抬头看向徐阶,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位素来对他谦卑有加、事事奉承的下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