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58章 真狂士也

大明王朝1556 第58章 真狂士也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58章真狂士也(第1/2页)

“东翁所言甚是!所以!”徐渭不待胡宗宪话音落定,突然对着胡宗宪便是一揖到底,长袖飘拂。

旋即他抬起那张清癯却充满决绝的脸庞,掷地有声道:

“所以属下请命,亲往扬州一行!”

去扬州?”胡宗宪愕然,“文长之意是…”

“正是!”徐渭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剑:

“扬州乃案发地,人犯、物证俱在,属下亲临,可代东翁‘督促进度’,名正言顺,令南京三法司不敢懈怠!再者,也是最紧要处——”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护住杜延霖性命!提防宵小暗算!属下虽一介书生,然半生狂浪江湖,于市井江湖、防身自保乃至……鬼蜮小道之术,颇有涉猎心得!”

“东翁在杭州坐镇,以军务为由拖住严东楼,属下在扬州,以‘督案’为名,行‘护持’之实!双管齐下,方可保此局不失!”

胡宗宪凝视着眼前这位气质如寒梅傲雪,似冷铁生芒的幕僚,心头百感交集。

扬州如今是旋涡中心、龙潭虎穴,徐渭此去,何异于赴汤蹈火?

“文长……此去扬州,凶险莫测。你孤身一人……”

“东翁!”徐渭忽而放声长笑,那笑声里既有狂士的孤注一掷,又有谋士的万策在胸,坦然打断了胡宗宪的忧切之言:

“丈夫处世,当行非常之路,立非常之功!杜延霖若死,扬州困局难解,东翁抱负难伸!此去纵然是十面罗网,万丈火海,我徐文长亦当闯他个天翻地覆,踏他个水落石出!况且……”

他眼中闪过一丝近乎孩子气的兴奋光芒,豪情万丈:

“能结识杜延霖这等人物,见识其翻江倒海之手段,亦平生一大快事!请东翁速修钧命之书,文长即刻启程!”

胡宗宪深深凝视着徐渭那双灼热眼睛,再无疑虑,重重一掌拍在案上:

“好!文长!壮志凌云,壮哉此行!吾心甚慰!一切小心为上!吾即刻手书两封密札!一封交与南京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严明号令!另一封交付漕运总督王诰,令他严加照拂!”

他目光灼灼:

“文长持此二信,即如吾亲身所至!江南之兴衰,抗倭之成败,尽托付于君与杜延霖——二人四手之间了!莫负吾望!”

-----------------

正月十九,南京城郊,龙江关码头。

正值辰时初刻,码头上早已是人声鼎沸。

力夫们喊着粗犷的号子,扛着沉重的麻包在跳板上来回穿梭,汗气蒸腾。

商船、漕船、客舟挤满了泊位,帆樯如林,桅杆上的风灯在晨雾中摇曳。

然而,在码头一角,气氛却截然不同。

数艘悬挂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灯笼的官船静静泊在专用泊位,船上兵丁持械肃立,刀枪在薄雾中闪着冷光。

岸上,以南京刑部右侍郎周正、南京大理寺右少卿郑晓、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方时来为首的一行人,连同捧着文牍箱箧的书吏,正肃然等候。

这三位,便自然是南京三法司奉旨选派,随同巡盐御史杜延霖共赴扬州提审通倭案一干人犯的核心干员。

“呜——呜——!”

低沉而威严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压过了码头的嘈杂。

只见码头上人群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先是十六名手持“回避”、“肃静”虎头牌的皂隶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章真狂士也(第2/2页)

紧接着,南京守备太监吕法的仪仗缓缓行来。

十六名身着褐色贴里、眼神阴鸷的东厂番役,簇拥着一顶八人抬的暖轿。

轿帘低垂,透出一股生人勿近的阴冷气息。

轿子停在岸边不远,轿中人并未露面,仿佛单凭这肃杀仪仗,便已昭示着无形的分量。

紧随其后的是南京兵部尚书张鏊的车驾。

他身着绯色锦鸡补服,面色凝重,下车后对杜延霖及三法司官员微一颔首,便肃立一旁。

最后压轴的,是魏国公徐鹏举的排场。

八名身着大红号衣、腰挎雁翎刀的国公府亲兵开道,簇拥着一辆装饰华贵却不失威仪的大轿。

轿帘掀开,身着麒麟补服、头戴八梁冠的徐鹏举在仆役搀扶下,笑容满面地走了下来。

南京三大巨头竟一起到齐!可见留都上下对扬州通倭案的重视程度。

徐鹏举身材魁梧,面色红润,步履间带着勋贵特有的从容与豪气,与吕法的阴冷、张鏊的凝重形成鲜明对比。

甫一站定,徐鹏举声如洪钟,率先打破了凝滞的空气:

“哎呀呀!郑部堂,周少卿,方佥宪,还有杜秉宪!”他笑容满面,双手朝众人一拱:

“诸位辛苦啦!这正月里的江风还刺骨着呢,诸位为国奔波,亲赴扬州审这通倭重案,实乃国之柱石!老夫特来送送诸位,壮壮行色!愿诸位此行顺风顺水,早日功成凯旋!”

周正、郑晓、方时来、杜延霖连忙躬身行礼,口中谦辞不绝:

“国公爷折煞下官了!”“劳国公爷亲临,惶恐之至!”“谢国公爷吉言!”

随后,众人依次转向肃立的张鏊和那顶静默的暖轿,恭敬行礼:

“吕公公,张部堂。”

暖轿内只传出一声几不可闻、辨不清情绪的“嗯”。

张鏊拱手还礼,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诸位同僚此行责任重大,扬州一案,关乎国法尊严,社稷安危。望诸位秉公持正,早日厘清案情,还扬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不负圣恩,不辱朝廷所托。”

场面话你来我往,无非是预祝顺利、早传捷报。

码头的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只余下官场特有的、带着距离感的客套与寒暄。

杜延霖毕竟官小,所以反倒落了个自在。

他垂手而立,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正与周正、郑晓寒暄的徐鹏举。

机会或许就在此了——正好借机试探试探这位世代簪缨的国公爷。杜延霖暗忖。

但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既符合身份,又不显突兀的试探机会。

恰在此时,徐鹏举似乎对码头上忙碌的景象颇感兴趣,他踱了几步,行至岸边,指着远处一艘正在卸货的漕船,随口感慨道:

“瞧瞧这运河,瞧瞧这些漕船!真是我大明朝的命脉啊!”

他顿了一下,似在追忆,手掌重重拍在岸边木栏上:

“遥想当年太祖爷定鼎金陵,开国之初,靠的就是这四通八达的水路网,运兵运粮,连通南北。如今这漕船往来如梭,依旧是我江南财赋输往京师的筋骨血脉!若无此河此船,何来京师繁华,何来边关安稳?国之根基,系于此道啊!”

杜延霖闻言心中一动——

他要的机会,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