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1556 > 第37章 督府公文

大明王朝1556 第37章 督府公文

簡繁轉換
作者:为国戍轮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53 来源:源1

第37章督府公文(第1/2页)

扬州府衙,签押房。

烛火摇曳,将王诰与杜延霖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墙壁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审讯的案卷厚厚一摞,摊在紫檀大案上,每一页都浸透着百姓的血泪。

王诰端起已经温凉的茶盏,却没有饮,只是轻轻摩挲着茶盏瓷壁,目光扫过桌案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供词,最终落在杜延霖脸上:

“沛泽,口供俱在,铁案如山。王茂才、钱启运、郭晟、赵汝弼等人,勾结倭寇,屠戮百姓,构陷钦差,其罪当诛九族!这些,写入奏章,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王诰语至此,话锋一转,将茶盏轻轻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何和颂攀咬南京守备太监吕法、乃至京中严阁老父子之事...沛泽,以你之见,你我当如何措置?”

这话多少有几分考校的意思,杜延霖心中早已计议已定,当即胸有成竹,答道:

“制台明鉴。吕法吕公公乃内廷司礼监派驻南京的重宦,权柄深重,直接牵涉宫中;严阁老父子,更是被圣上视为股肱之臣,圣眷正隆!何和颂区区一盐场大使,其攀咬之言既无实据,又无旁证,下官以为,单凭此供词便想撼动此等人物,无异于蚍蜉撼树!”

王诰静静听着,脸上波澜不惊。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如此说来,沛泽的意思是...将此段从供词中删去?”

“下官绝非此意。”杜延霖摇了摇头,也随之站起,指尖在案卷上轻点,条分缕析:

“吕法是权宦,在宫中根基深厚;严氏父子把持朝堂,门生故吏遍布六部。”

“若在奏章中明言其过,哪怕只是转述攀咬之词,便等同于将其列为幕后主使、待查疑凶!其二人一人涉司礼监,一人掌内阁,顷刻间,这道奏折便会成众矢之的!”

说到这,杜延霖语气渐沉,点明利害:

“他们定会拖延不办、百般阻挠,制台欲清查到底、赈灾抚民之计,便要功亏一篑!届时下官与制台必深陷泥潭,自顾尚且不暇,陕西数百万灾民嗷嗷待哺之命,谁去救?!扬州城中惊魂未定的黎庶,谁来抚?!”

“此关乎国本民生,断不可轻率!”

说到这,杜延霖拿起那份攀咬的供词,郑重其事:

“但此供词关系重大,不容毁弃,更不可擅自删改。”

说着,他将其郑重压在所有案卷之下,方才道出心中盘算:

“依下官之见,奏章正文只需一笔带过:‘另有犯官何和颂攀咬司礼监及阁臣,语涉狂悖不敬。’”

杜延霖顿了顿,提出了核心对策:

“至于其详细口供,则单独密封于函,施以火漆,随奏章直呈御前!此中轻重关节,圣明烛照,自有圣裁。”

杜延霖这话,便就是**裸的阳谋了。

你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红权,你们能提前看奏章,那奏章就给你们看,但关键信息却藏在口供里。

有人敢提前看口供?

这奏章中点明口供涉及到你司礼监和内阁,你提前把口供看了,那这口供还能信吗?

嘉靖这个生性多疑的道君皇帝会作何感想?

“往日闻沛泽在京时,曾上治安疏面谏圣上,不避斧钺,直指时弊,”王诰闻言轻叹一声,转过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督府公文(第2/2页)

“天下皆以为沛泽乃锋芒毕露、过刚易折之诤臣。今日方知此言大谬!沛泽深谙持重之道,明察秋毫,洞悉险微,方才所论,实乃老成谋国、深谙朝局之洞见。以汝之才,来日...本可腰玉,只可惜...”

说到这,王诰露出了一丝惋惜的神色。

可腰玉的意思是可以腰佩玉带,《大明会典》规定:“一品玉,或花或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

也就是说,在大明,只有官居一品才能着玉带,可腰玉就是官居一品的意思。

湖广巡抚顾璘曾将自己的犀带赠给张居正,称赞他:

“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意思就是说张居正未来能官居一品,当个二品官都是屈才。

王诰这里赞杜延霖的才能可腰玉,意境与顾璘赞张居正略有不同,主要是惋惜杜延霖冲动上疏,惹恼了嘉靖,等于是自断前程,未来怕是要被埋没在官场,蹉跎后半生了。

杜延霖闻言肃然道:“制台谬赞,下官愧不敢当。为国为民,个人际遇不足道哉。”

王诰再次摇头轻叹一声,不再多言,快步走回案前坐下,提笔饱蘸浓墨:

“便依沛泽此议!本督即刻亲笔草拟奏章!沛泽可副署之!”

两人反复推敲字句,斟酌利害,直至东方微白。

一份字字千钧、暗藏机锋的奏章终于定稿。

王诰亲笔誊写,郑重钤上漕运总督关防大印。

杜延霖亦副署签名,押上御史印信。

“八百里加急!直送通政司,转呈御前!”

王诰将那奏章及厚厚一叠附件装入漆匣,交予早已候命的亲军校尉。

那校尉双手捧过漆匣,深知责任重大,躬身一礼,旋即转身大步流星而去。

送走奏章,签押房内紧绷的气氛似乎松弛了一瞬。

杜延霖略感疲惫,正欲向王诰告退稍作歇息——

门外廊下骤然响起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

王诰的亲兵队长神色凝重,手捧一封盖有火漆印的公文,几乎是冲了进来,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禀制台!南京急递!浙直总督杨宜杨部堂行文!”

“杨宜?”王诰与杜延霖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杨宜是浙直总督,这个官职是嘉靖为抗倭专门设立的,权倾东南,节制浙江、山东、南直隶、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八省军务,实为东南抗倭最高统帅!

首任直浙总督是抗倭名臣张经,张经刚直不阿,却因得罪严嵩义子赵文华被诬告冤杀。

接任张经的,就是现在的浙直总督杨宜。

杨宜虽然并非严党,但目睹前任张经的凄惨下场后,上任后事事阿顺严嵩父子,在外人眼中,与严党爪牙无异!

浙直总督是东南抗倭总司令,漕运总督在军务上受浙直总督节制,相当于分司令。

此时杨宜这个严党爪牙给王诰这个严党死对头发来急递公文,恐怕来者不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