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七十七章 夜入大明宫 2/3,求追读求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七十七章 夜入大明宫 2/3,求追读求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七十七章夜入大明宫(2/3,求追读求月票)(第1/2页)

长街之上,韦谅骑马朝着太极宫狂奔。

他的脑海中,一阵阵的后悔。

他原本准备是要用《水调歌头》的,但安庆宗一番挑衅,让他将自己最初的诗给忘了。

是的,在那一瞬间的时间里,韦谅是真的将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忘了,安庆宗的挑衅,让他将心底最深处的敏感神经给挑拨了起来。

在那种气氛下,《水调歌头》是真的不合适。

看将来吧,什么时候他在皇帝面前,亲自做这首诗,或许才好。

想到这里,韦谅不由得摇头,也不由得好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依靠作诗来扬名。

因为即便靠作诗来扬名,在如今的大唐,最多不过是又一个李白。

能如何?

能怎样?

最终要靠的,还是家世,背景,还有力量。

当然,有了这个诗名,韦谅未来走的可能会更快一些,更顺一些。

紧跟着,韦谅就将这些念头给抛弃,因为视线的尽头,太极宫已经出现。

莫名的,安庆宗又出现在了韦谅的脑海中。

安庆宗,还有那韦弘敏的画作。

韦弘敏是高宗朝的宰相,不,更加直接的说,他是中宗皇帝第一次登基时任命的宰相。

可惜,没过多久,李显被废,韦弘敏也因此被贬,最后郁郁而终。

韦弘敏和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韦皇后的近支亲属不同,虽然韦皇后也称韦弘敏一声堂兄,但实际上,韦弘敏是出身韦氏西眷一脉。

韦谅和韦皇后,都是出身东眷一脉。

然而不同的是,韦皇后出身逍遥公房,而逍遥公房又是从勋公房分出来的。

所以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人都是韦后的近支亲属,所以,在李隆基诛诸韦时,这些人几乎被杀个干干净净,只有韦安石侥幸逃过一劫。

也正是因为韦弘敏死的早,所以,韦皇后一案的时候,他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死后的名声也没有受到影响。

韦弘敏的遗作被找到,的确是一件好事,但他虽然字画不错,可于当时而言,并不出色。

实际上除了京兆韦氏以外,其他人对于韦弘敏的遗作不感兴趣才对。

韦谅不知道安庆宗究竟是怎么找到这件东西的,但韦弘敏和韦谅的血脉相距较远,他留下来的东西,对韦谅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他唯一的价值,就是不让韦谅升起警惕。

如果说安庆宗拿出来的,是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人遗留下的东西,韦谅立刻就会万分警惕起来,警惕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和武后一党,和太平公主一党牵连关系。

所以,他就算不会毁掉它,也会将它藏在一个别人永远也无法找到的地方。

玉真公主那里,就是如此。

有安禄山在后面站着,韦谅怎么可能相信安庆宗是什么无害的好人。

所以,他很怀疑,今夜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一场精密细致意图长远的算计,而背后帮助安庆宗在算计一切的人,就是严庄。

那张画太蹊跷了。

越是普通,蕴含的风险可能就越大。

尤其韦弘敏虽然早死,但他终究曾经被韦皇后称呼过一声堂兄。

尤其,他还是曾经的宰相。

所以这一切还是让玉真公主去承担吧。

如果真的这一切里面有隐患,而且能被发现出来,那么一切清晰可见,和韦谅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安庆宗会被牵连出来。

韦谅神色平静下来。

安庆宗,严庄。

日后别让他找到机会,不然,韦谅会直接想办法弄死严庄。

谁让严庄说到底,依旧是个没有任何官身的士子,杀了他不会引起任何后患。

还有安禄山。

明年,兵部察查兵籍,就要查到平卢节度府,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安禄山好好的摔一个跟头。

韦谅目光上抬,他必须注意,李隆基对安禄山,有着非同一般的偏爱。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他得深查。

或许他也可以效仿。

……

“吁!”战马猛然在朱雀门前放慢马速,然后宫门即将关闭的前一刻,直接冲了进去。

兵部官廨,人影匆忙。

韦谅翻身下马,然后才看向徐宾问:“徐主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徐宾跟着极速开口:“西突厥捷报,有一部西突厥部落,两千骑兵,七千老弱,近万人请命归附大唐,在他们的背后,似乎还有三四支部落有所意动。”

韦谅脚步停下,眯着眼睛,想着西突厥地图,轻声道:“看来,他们去年冬天的雪灾,远比任何人想的还要更加严重。”

“是!”徐宾一声感慨,随即拱手道:“军情紧急,所以请员外郎回来处置。”

韦谅微微抬头,进入兵部,一边走,一边问道:“以往按照规矩,遇到这种紧急军情,应当怎么处置?”

徐宾拱手道:“兵部接到奏报之后,直接禀奏侍郎和尚书,然后前往兴庆殿,奏禀圣人。”

“所以是因为今日已经下值,所以才叫我回来吗?”韦谅稍微停步,侧身看向徐宾。

“不是!”一个声音突然前方的值房传来,随即兵部司郎中达奚珣走出值房,站在台阶上看向韦谅道:“今日由本官轮值,诸事本应当本官处置,但因为出了些意外,只能将朝议郎请回来。”

韦谅神色诧异,但还是向前拱手道:“见过郎中,敢问出了什么意外?”

达奚珣看着韦谅,面色严肃的叹声道:“今日已经下值,若是其他各部,消息在值事通政舍人处登录便可,但兵部的事情,按照紧急登记,需要通知卢侍郎和左相,但……”

“如何?”

“刚刚下官派人去了左相府,左相病了,不见外客,而卢侍郎?”徐宾满脸无奈的拱手,道:“卢侍郎不在家,下官让人在他常去的几个地方找了,但没找到人。”

“此事关于西突厥军前的许多布置,若是李郎中在的话,他应当已经进宫了,哪怕左相和卢侍郎不在,但徐主事……”达奚珣目光看向徐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七章夜入大明宫(2/3,求追读求月票)(第2/2页)

徐宾无奈的拱手,他只是从八品上的兵部主事,在如今宫门落锁的时候,他根本进不了宫。

甚至哪怕宫门没有落锁,徐宾也得等通事舍人的通传,而在如今这个时候,只能找韦谅。

因为他知靖安事,有随时进宫面圣之权。

“也就是说,需要韦某现在进宫了。”韦谅看向大明宫方向,轻声道:“宫中落锁倒无妨,但陛下怕是已经歇息了。”

“未必一定要今晚见到陛下,让大将军知道也是一样的。”达奚珣摆摆手,说道:“不过,一定要让陛下在明日第一时间就知道此事,并且垂问。”

“知道了。”韦谅点头,说道:“下官这就进宫。”

“这是兵部值司令牌,持此,可从夹城进入大明宫,剩下的,就是韦郎的事情了。”达奚珣从身上将兵部值司令牌取出,递给韦谅。

“喏!”韦谅拱手接过,然后转身朝夹城奔去。

徐宾站在一侧,有些羡慕的看向韦谅的背影。

那值司令牌,达奚珣,从来没有要给他。

……

大明宫,夜色深沉。

高力士从宫门下走出,快步走向站在外面的薛畅和韦谅。

“见过大将军。”薛畅和韦谅同时拱手。

高力士直接摆手,问道:“奏本在哪里?”

“这里!”韦谅上前一步,将职方司员外郎崔明从西北传来的奏本递上,同时说道:“这是宵禁前刚刚送入长安的,另外,兵部职方司郎中李暐,原本在回长安的路上,在接到消息之后,已经立刻赶往西北,统帅诸军情事。”

高力士微微点头,神色稍微放松,打开奏本细细看了起来,片刻后,他看向韦谅问:“这件事情,眼下是否紧急到了需要圣人立刻批阅的地步?”

“没有!”韦谅拱手,说道:“相反,末将甚至认为,事情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反而抻一抻,对大局更好,毕竟现在,是西突厥更需要我们,当然,只是抻一抻,好处可以不给,但态度要好。”

“呵呵!”高力士不由得笑了起来,摆摆手道:“这种事情,不用你个小儿来教我等。”

“是!”韦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高力士更加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即他神色一肃,说道:“既然如此,就缓一缓,圣人已经休息,就不要再打搅他了。至于你,今夜和薛中郎将,一起值守丹凤门吧。”

“末将领命。”韦谅肃然拱手,

“嗯!”高力士平静的点点头,看了薛畅一眼,然后转身返回紫宸宫门之内。

韦谅稍微松了口气,转身看向薛畅。

薛畅已经转身朝着丹凤门而去。

薛畅并不是个多话的人,他性情很沉稳。

这也是他被李隆基和高力士信重的原因所在。

有的时候,不要咋咋呼呼。

不关你的事情,做好哑巴就足够了。

韦谅跟着薛畅一起回到了丹凤门上。

程若水,薛曲,裴玄毅等人,都好奇的看着韦谅,韦谅很久没有在宫中值守了。

但是他的本职,依旧是千牛备身。

韦谅笑着的对众人点头,他的目光看向前方广阔无比的长安城夜色,神色不由得严肃了起来。

突厥的战事,随着这一条消息抵京,开始进入了新的局面。

寒潮之下,西突厥受损的不仅仅是一两个部落,是整个西突厥十姓部落,剩下的,只是损失轻重而已,但持续寒潮之下,局面就又不一样了。

韦谅虽然没穿绿衣金甲,但按刀在腰,眼神冷峻,笔直的在宫门处站了一夜。

……

黎明晨起,轻薄的晨光洒遍整个长安城。

朦胧中,一派金碧辉煌。

“吱呀”一声,紫宸门在晨辉中打了开来。

御辇缓缓的从宫门而出,一身赭黄色衮龙袍的皇帝李隆基,神色淡漠的坐在上面,目光抬起,看向整个宫门之外。

韦谅随众人一起下丹凤门,当御辇抵达身前的时候,他平静的跟在薛畅身后转身,按刀随行。

李隆基轻轻勾手,薛畅向左侧让开一步,韦谅肃然上前,靠在一侧,躬身道:“圣人!”

李隆基平静的点头,问:“西突厥有消息了?”

“是!”韦谅低身,说道:“西突厥大纛官都摩度率本部族民万人,到安西请求归降;另外,根据消息,还有数支部落有所动静,大体在三五万人左右,具体待查。”

李隆基眉头一挑,说道:“这就是你建议先抻一抻的原因。”

“是!”韦谅神色沉重,道:“安西粮草供给本就艰难,若再加上这三五万人,麻烦极大,所以,不如给那都摩度一点虚职,赐银印,告诉他朝中已在商量安置之事,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前,粮食以半数供给,毕竟虚职只是都摩度的,而不是整个族群的……当然,若有商人中间交易,那便不关大唐的事。”

李隆基心里默数,这一点省下的粮草,其实不在少数,但又在突厥人忍耐不了之前,给他们答复,中间又象征了大唐的重视。

“那么收编入军呢?”李隆基猛然抬头,他突然响起牛仙客写的奏本当中,韦谅最大的提议,就是趁机收编西突厥人进左右骁卫。

左右骁卫向来以忠诚大唐大外族骑兵为主,因为这些人不用土地安置,不受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影响。

韦谅抬头,低声道:“入了大唐军籍,一切自然以大唐军士对待,如此才更能让西突厥人,由衷臣服大唐,由衷臣服陛下!”

李隆基突然笑了,满意的点头。

韦谅轻轻躬身,眼底闪过一丝哀切。

其实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方略,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足够的,甚至超出的粮草送到突厥人的手里,展现大唐的财富和实力。

安西节度使的士卒,是整个大唐最精锐的。

这件事情,安西那边能做到最好。

但可惜,大唐钱粮不足,而韦谅刚才说的话,是皇帝李隆基最喜欢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