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九十四章 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九十四章 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九十四章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1/3,求月票)(第1/2页)

兴庆殿中,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翻动手里奏本,最后看向站在丹陛之下的达奚珣,淡淡的问道:“这些东西,是你弄的?”

达奚珣神色一肃,拱手道:“这是臣询问了尚辇奉御韦谅之后,他给出的建议,其他的都是臣查出来的。”

“天下折冲府啊!”李隆基看着达奚珣,满意的点头道:“好了,你去弄吧,让朕看看你究竟能弄出什么样子来。”

“喏!”达奚珣肃然拱手,然后退出了兴庆殿,只是脚步之间有力许多。

李隆基看着他的背影远去,然后轻声道:“天下折冲府啊,这一次若是能成,折冲府还有延续下去的可能,若不能成,就让这天下折冲府,在朕的手上彻底消亡吧。”

殿中顿时寂静了下来。

左右史,诸中书舍人,给事中,这个时候一句话也不敢说。

李隆基转身看向一侧的高力士,扬起奏本,笑着说道:“你看,朕不过是一个不留意,他就又弄出事情来了。”

高力士拱手道:“达奚珣想做兵部侍郎了。”

李隆基收起奏本,说道:“想做不是问题,按照他的资历,再过两年,朕也会任他为六部侍郎,但若是这件事情他做成了,朕不介意提前将这个兵部侍郎给他。”

“是!”高力士轻轻躬身。

李隆基平静下来,低声问:“平卢那边安禄山真的吃空饷到了五千吗?”

“按照韦谅的计算,应该是真的。”高力士躬身,说道:“明年兵部核查兵籍就到了平卢,具体多少,一查就能查出来。”

“嗯!”李隆基点点头,有些不悦的说道:“朕不怕他兵多,就怕他兵少,一旦有事,手上的兵力根本就来不及应对。”

高力士一时间不敢接话。

皇帝虽是这么说,但实际上,你手上兵多了,兵少了,只要不在规矩内,他都不满。

想了想,高力士再度开口。

“此战,平卢需要出动三千精骑,战力如何,看看就知道了。”高力士稍微停顿,道:“辽东天气森寒,很少有人愿意长居,安禄山难以补齐人手,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吧。”李隆基淡漠的抬头,说道:“韦卿若是明年能顺利从石堡城回来,那么这清查天下节度府空饷的事情,也让他去做。”

“这可不容易啊!”高力士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清查天下折冲府,不过是得罪一些世家的边缘子弟,但一旦清查节度府空饷之事,那么得罪的,就是十大节度使。

到时候,不管是谁,随便找个死士,韦谅就有大麻烦。

李隆基侧身看了高力士一眼,然后轻轻摇头道:“你小看他了,恐怕他提出了这个建议的时候,该如何收拾天下节度使,他就已经心里有数了。”

“啊!”高力士一时间没有明白。

李隆基拿起奏本,轻声说道:“将查到缺额的人员,全都以调防的名义调入长安,然后彻查调入之人的身份……若是没人来,直接消掉兵籍,若是有人来,核查身份,查出假冒,消掉兵籍,而且这还仅仅是最基础的手段。”

高力士神色恍然,低声道:“若他真有如此手段,那么军中的事情……”

李隆基抬起头,神色沉吟,眼神凝重。

天下事,唯祀与戎。

祀,田地,赋税,吃穿。

戎,兵,械,征战。

天下兵制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实际上是张说的手笔,薛衲薛楚玉执行,但中间几次反复,几次磨难,到了如今,也远还没有彻底结束,天下还有大量折冲府存在。

府兵的待遇不是没有了,而是被世家府兵给窃取篡夺了。

因为普通人守不住地,而世家手里多的是地,他们需要这种名正言顺的手段来保持土地,躲避赋税,隐匿财富

这就是现在的天下折冲府。

李隆基自然恨不得将这些蛀虫全部清除,他也不是没有做过,但张说张九龄几番沉浮,薛衲早死,而薛楚玉更是被人直接算计,现在交到了李林甫的手上。

李林甫现在用的是温水煮蛤蟆的手段,但成效很慢。

韦谅的这个手段,当然可行,但执行的人会遭受天下世家的怨恨,所以,韦谅将达奚珣推到了前台。

达奚珣想做兵部侍郎,李隆基怎么看不出来,但他得先做出成绩来。

而他做出成就做了兵部侍郎,恐怕也做不久。

韦谅这种将其他人推到前台而最后自己享受利益的手段,李隆基一眼就看穿了。

他不仅不讨厌,反而很欣赏,因为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官场上久待。

“可惜左相了,若是他在,有他遮风挡雨,韦谅的成长或许能更顺利些。”李隆基看着手里的奏本,神色平静下来道:“先让达奚珣去做,韦谅先专心石堡城事,拿下石堡城,朕就将这些事交给他。”

“是!”高力士神色肃然的拱手。

李隆基目光看向前方,脑海中一时间闪过这么多年来,无数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无数熟悉的面孔出现又消失。

大唐的天下,很不易啊。

李隆基突然开口说道:“希望这一次能够做的好些,他终究是驸马都尉,在最后,朕还是能保他一保的”

“是!”高力士神色放松下来,微微笑笑。

“李彭年快回来了吧?”皇帝侧身看向高力士。

“是的,明日到长安!”高力士神色肃然,兵部侍郎李彭年,代皇帝管兵部的人。

……

春明门外,秋风萧瑟。

韦谅和达奚珣,同样一身绯袍,站在驿站门前,面色凝重的看向前方。

视线尽头,上百骑沿着渭水南岸狂奔而来,轰然而响。

为首,是一身深绯色官袍,身材高挺,披着黑色披风,神色冷肃的李彭年。

上百骑狂奔至驿站门口,然后骤然而停,狂风凛然。

李彭年率先翻身下马,站定下来。

达奚珣和韦谅同时上前拱手道:“侍郎!”

李彭年严肃的看了达奚珣一眼,然后神色放松下来,看向韦谅道:“便是奉御郎了吧,此番去辽东,可真是一番辛苦啊!”

“劳烦侍郎了。”韦谅感激的拱手,道:“辽东苦寒,侍郎辛苦。”

“无妨。”李彭年摆摆手,看向后方道:“这里面有五十人,还有他们带回来的东西都是归奉御郎的,奉御郎将他们领走就可以了,本官要立刻进宫面圣。”

“喏!”韦谅拱手,点头道:“那下官现在就去。”

看到韦谅朝着后方而去,李彭年摆了摆手,其中一半的人手骑马朝长安城而去,另外一半,则是被韦谅带着,朝着长安城北的一处驿站而去。

这些人不会进长安城,等韦谅和李彭年交接清楚后,就会跟他一起去石楼台山。

……

李彭年跟着达奚珣进入一辆马车之内。

小巧的暖炉在轻轻燃烧。

微光照亮了马车之内。

马车轻轻前行,李彭年终于松了口气,说道:“可算是回来了。”

“清仁兄回来就好,兵部现在是真的缺一个主心骨。”达奚珣松了口气,然后不由得笑笑。

“谁能想到,不过是去了一趟辽东,牛相就没了。”李彭年感慨一声,然后抬头问:“所以左相现在不过问兵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四章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1/3,求月票)(第2/2页)

现在左相,是侍中李适之。

不管他兼不兼任兵部尚书,他都是左相。

“除了门下省正常的往来,其他的基本不问。”达奚珣摇头,然后说道:“毕竟左相不是兵部尚书,最关键的,是愚弟怀疑,圣人从来没有找左相问过兵部的事情。”

“看来,圣人心中对这个兵部尚书人选,是另有想法啊!”李彭年开口,问道:“如今西北的军情是怎么处置的?”

“西北所有的军情,全部都送到了清源县伯手里,由清源县伯主持,然后清源县伯直接奏禀圣人,圣人通过中书舍人送到兵部。”稍微停顿,说道:“李郎中也会送一份到兵部,不过没有清源县伯的快。”

“那岂不是说,清源县伯就是半个兵部尚书了?”李彭年轻声一语。

“像是没错,不过圣人说过,等左相理顺了门下省,会让他兼任兵部的。”达奚珣知道李彭年怎么想,他轻轻摇头。

“嗯!”李彭年不置可否,然后又问:“萧尚书也没有兼任御史大夫?”

“没!”达奚珣点头,说道:“现在的御史台以御史中丞杨慎矜领御史大夫事。”

“有意思!”李彭年轻笑一声,说道:“陛下这是在削弱各方的权力,又给各方一个甜头吃,但实际上的权力,全部都归属到了陛下一个人的身上,而将来,要么不动,要么都动。”

达奚珣眉头一挑,说道:“也就是说,将来一旦左相兼任兵部尚书,那么萧尚书会兼任御史大夫。”

“不一定,也能是杨中丞更进一步,成为御史大夫兼任刑部尚书。”李彭年轻轻摇头,说道:“也可能是其他人。”

“那么兵部侍郎呢,这期间,陛下会任新的兵部侍郎吗?”达奚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旦皇帝任了新的兵部侍郎,那么短时间内,他达奚珣就没机会了。

“看情况,如果兵部一切运转顺利,那自然就不需要什么新的兵部侍郎,如果兵部出了问题,陛下立刻就会任命新的兵部侍郎。”李彭年看着达奚珣,道:“所以,里外诸事,贤弟要谨慎了。”

“是!”达奚珣认真点头,但眼底却是彻底放松下来,这是他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吃的定心丸。

“西北的战事情况如何了?”李彭年问向正事。

“自从都摩都归附大唐以来,西突厥已经有大小部落三万人归顺大唐。”达奚珣抬头,说道:“安西已经从中抽调一部分精骑,加入左骁卫,而在朔方,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三部已经开始南移,就等冬日的第一场雪,就杀入突厥,灭国。”

灭国突厥。

四方的布置已经完成,就差天时了。

“军中大战有清源县伯主持,兵部负责调用粮草和军械。”李彭年轻叹一声,皇帝之所以敢不任兵部尚书,就是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兵部尚书的存在感很低。

“是!”达奚珣无奈的点头。

“那么那位尚辇奉御呢?”李彭年将话题撤回韦谅,问道:“他在兵部如何?”

李彭年离开长安的时候,韦谅还在皇帝的身边做千牛备身,一转眼,韦谅已经是奉御郎,检校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知靖安事。

对于韦谅,李彭年需要弄清楚。

“为人敏锐,谨慎,洞察力极强,寒潮之论就是他率先向圣人提出的,入兵部以来多有赞言,统帅职方司也无有差错,甚至石堡城的方略,极得牛相赞赏,全力支持,而他也知恩图报,牛相的事虽然很多时候是别人开口,但怀疑是他在暗中做手。”

达奚珣停顿下来,神色认真的说道:“四方募兵事的隐患,他也是一眼就看透,但不过是初涉,接触不多,但赞同改良。”

李彭年点点头:“牛相的事情我知道了,能被牛相看重,这方面自不必多说。”

达奚珣松了口气,道:“对了,他是李郎中引入职方司的,陕郡太守韦坚之子,是太子的内侄,同样也是右相的外甥。”

“难得!”李彭年轻轻笑笑,说道:“朝中这些年,难得出一个能够沟通各方的人物。”

“关键是,他极得圣人赞赏。”达奚珣摇摇头,叹声道:“便是愚弟,也没有他面圣的次数多!”

“他毕竟是圣人身边出身。”李彭年微微摇头,抬头道:“关键还是要看他能不能夺回石堡城,若是能,那么我们便该让他知道真正的兵部是什么样子的了!”

“是!”达奚珣神色顿时肃穆起来。

……

夜色笼罩,长街寂静。

韦谅忙碌到刚才,才骑马进了长安城。

这时,城中宵禁已起。

一队巡街的金吾卫从前方而来,看到韦谅,众人停步,对着韦谅肃然躬身。

韦谅点头回礼,众人这才继续巡逻而过。

韦谅骑马继续朝亲仁坊而去,只是他的脸上微微带出一丝笑容。

自从牛仙客的事情之后,他在宵禁之后的长安大街上骑行,路上巡逻的金吾卫便已经不再多问。

这也算是整个长安城,少数人才有的特权。

毕竟按照唐律,非驿使,翰林学士,内侍省宦官,太常寺官员,行机密要事的官员持有特殊鱼符令牌外,其他人不能乱行。

不过话说回来,韦谅手上的那些事情,也是朝中最核心的机密要务,他身上的知靖安事的鱼符,足够让他拥有特权。

韦谅看了眼头顶皎洁的圆月,心中轻叹,转眼又快八月十五了。

骑马入亲仁坊,坊内倒是热闹许多。

韦谅回府,然后至后堂,向母亲姜氏请安。

“你又要离京了?”姜氏坐在主榻上,惊讶的看向韦谅。

“是!”韦谅躬身,道:“兵部侍郎李彭年回长安,儿子便不需要在兵部的杂事上多操心了,就算有事,征讨司诸事曹守足够负责,更别说,还有达奚郎中,他本身就是职方司出身,儿子要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姜氏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说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原本应当去太子府一起过节的。”

“儿子便不去了。”韦谅苦笑,说道:“上一次去太子府的时候,太子便有些不想让儿子见郡主了,这次就算十五去,恐怕也见不着郡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

“这个!”姜氏一时间也不知道给说什么,韦谅和和政郡主终究已经交换了庚贴,虽然还没订亲,但礼法上终究要顾及些。

韦谅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信,递给姜氏,同时说道:“这是玉真公主赠的那间别院的钥匙,儿子多配了几把,这一把是送给郡主的,请阿娘转交。”

姜氏一愣,随即好笑的看着韦谅,说道:“好了好,知道你考虑周全,去吧,去吧。”

院子是玉真公主送给韦谅和和政郡主将来成婚之后居住的。

现在将钥匙送过去,就等于告诉和政郡主,她在宫外也有一个家。

这种小手段,足以能将一个女儿家哄的心花怒放。

姜氏忍不住好笑的摇头,真不知道韦谅究竟是从哪里学来这些讨好女儿家的手段的。

但可以肯定,和政郡主,是逃不出他们家了。

这其实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