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六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牛仙客 求追读,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六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牛仙客 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六十七章鞠躬尽瘁死,牛仙客(求追读,求月票)(第1/2页)

门下省。

晨光从窗棂照入,斑斓新鲜。

牛仙客走回主榻上坐下,看向韦谅问:“那日在陛下之前,提前招揽奇人异士,你提出的,是希望朝廷能授有功者以武散官,所以,为何不提钱财和土地。”

“因为钱财易被上官截取,而土地……”韦谅无奈苦笑,拱手道:“而土地,天下哪还有多余的土地给有功者啊!”

一句话。

牛仙客沉默了下来。

天下哪还有多余的土地啊!

天下哪还有多余的土地给有功者。

“至于说武散官,只需李郎中和下官这里能把持好,其他任何人想要从我们手上夺东西都很难。”韦谅神色冷笑。

别以为武散官就没人惦记了。

武散官惦记的人一样很多。

但那就是一份名单。

从一开始到最后成型,只要那份名单在李暐和韦谅这里不出问题,那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兵部侍郎卢奂向来清正,而牛仙客则是看不上这些东西。

只要他们不出问题,其他人任何人想要动手脚,韦谅一旦反噬起来,也是很要命的。

尤其如今他有了上奏之权。

另外,李暐也不是好惹的。

“难得,你能看到天下的问题。”牛仙客点点头,目光看向韦谅,神色柔和的说道:“相信你也明白,天下土地的问题,也是和籴法的问题。”

牛仙客为什么看上韦谅,不是因为李暐和他说韦谅对恢复府兵制感兴趣。

募兵制度的隐患被人看出来不奇怪。

但,府兵制的根本是均田制。

那日在兴庆殿,韦谅提出不授金银和土地,牛仙客当时便品出了一些味道。

今日,韦谅一眼就看出沙盘上是和籴法的核心。

粮价,还有土地。

“百姓手中的田地越来越少,和籴法便是能执行下去,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善法,最后也会成为世家大族手中掠夺朝廷财富的工具。”韦谅沉沉拱手。

和籴法是他最佩服牛仙客的地方。

从这一点上,能看出牛仙客这个人心里很是有百姓的。

“还不止。”牛仙客摇摇头,说道:“有的时候,底层的胥吏会在丰年粮价低的时候,摊逼百姓以更低的价钱卖粮,在灾年缺粮的时候,将朝廷下发的粮食扣起来,或者用更高的价钱卖粮。”

韦谅对着牛仙客沉沉拱手,神色沉重。

牛仙客抬手,说道:“不必多礼,坐吧。”

“多谢左相。”韦谅躬身,然后走到一旁坐了下来,目光随意的落在桌几上,有一只看起来用了很久的青瓷茶杯。

里面半杯冷水,没有茶。

……

牛仙客没有在意韦谅的目光,抬头道:“大唐的均田制是什么样子,也就不用多说了,而均田制是府兵制的基础,没有均田制,就难复府兵制,可如何恢复府兵制,从来是朝野难题,韦郎有何好的想法?”

韦谅轻轻起身拱手,然后才又坐下,认真说道:“下官这里就两个字,移边!”

“移边?”牛仙客忍不住的抬头。

“是!”韦谅拱手,说道:“末将注意到相公很在意边郡屯田,兵部在河西,陇右,安西,朔方,范阳,还有平卢,都有大量屯田事,其中产出用以抵消朝中的粮草运输,减小损耗。”

牛仙客点点头,说道:“这是军中常法了。”

“是!”韦谅点头,说道:“末将想的,是先屯田,然后迁移百姓,最后筑城成州。”

牛仙客听完韦谅所说,轻轻点头。

他对韦谅说的并不是很意外。

这并不稀奇。

韦谅继续拱手,认真道:“往日,移边是最难的,路上消耗足够拖垮一切,但近些年,租庸调崩溃,大量成丁无田,朝中招募他们入军戍边,减缓压力,所以下官想等他们在边地稳定下来之后,再将他们家人也迁移过去,毕竟他们故乡已没了土地,移边反而能活下来。”

“你说的这些,其实朝中也都考量过。”牛仙客轻叹一声,道:“募兵制其实一开始也不差,士卒精锐,也打了不少胜仗,只是后来如你所说,租庸调崩溃,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士卒涌入边地,导致军中战力下降,征战不胜,还有盖嘉运……”

其实当年将大量无田的壮丁涌入边州,朝中开始的时候处理还是妥当的。

百姓到了边地,各节度使自己调整调整,精兵组合,庸兵屯田,只要能在边州站稳脚跟,然后扩大地界,自然能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韦谅想的这些,不仅前人都想过,而且不少还在实地的去做,但,第一步便不成。

边州之所以是边州,便是因为它地处大唐和他国相邻之地。

常年处于战事。

大唐军容鼎盛时倒也罢了,一旦大局倾覆,覆压之下,不仅边境难守,便是屯田也会步步艰难。

如今陇右便是如此。

本来大量百姓入军,便是良莠不齐,军中艰难,更别说还有盖嘉运这个家伙的懈怠,丢失石堡城。

如今吐蕃大军压境,危及的不仅仅是长安的安危,还有整个陇右的数十万军卒的生存。

“这的确是危机所在,但这同样也是机遇。”韦谅拱手,对着牛仙客说道:“左相,一旦拿下石堡城,以石堡城为根基,和吐蕃人对峙,同时调兵杀入突厥,灭亡突厥,然后以突厥之地移民。”

“移民突厥?”牛仙客猛然抬头,脱口问道:“突厥怎么能够移民?”

韦谅神色平静的说道:“突厥怎么就不能移民,突厥人在草原上能够生存,没道理大唐百姓到了草原上就不能生存。”

“你难道想让他们学习突厥人一样,去牧羊吗?”牛仙客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总归要试一试的。”韦谅轻叹一声,说道:“左相,租庸调的根基是在大唐天下,但以如今情势,重塑租庸调很难,所以只能用心于外。”

牛仙客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为什么说重塑租庸调很难,因为毁掉租庸调,侵占天下田亩的,不仅是世家,还有宗室外戚。

甚至根本就在皇帝身上。

皇帝不愿意大动天下,谁都没办法。

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不肯放弃呢?

因为还有机会。

皇权更迭,有人升天,有人坠入无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七章鞠躬尽瘁死,牛仙客(求追读,求月票)(第2/2页)

只要新皇有能力,那么就能借着这个机会,清查那些失败者的田地,查出来,重新授田,重新设计租庸调,让整个天下就都能缓口气。

这才是人们所期望的。

“三受降城鼎立于长城之外,那么为什么不能将三受降城扩张成十受降城?”韦谅抬头,面色坚定的说道:“可以改良土地,将草原改为农田,也可以让百姓放牧牛羊,很多无田的百姓,本身就是这么做的,最后,还有矿!”

“矿!”牛仙客眼睛一亮,抬手道:“说!”

“东西突厥虽然草原居多,但群山也不在少数,铜矿,铁矿,金矿,银矿,也是有的,只是大唐从来没有草原上仔细勘察过,以矿建城,矿石运送长安,换取金银盐茶,甚至粮食牛羊,人便能在草原上生活下去。”

韦谅抬头,轻声道:“所谓救急不救穷,真的有那种活不下去的百姓,随军移民边州便是,至于那些虽然没有田,但是依旧能够活下来,而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暂时便先不管。”

牛仙客缓缓点头。

韦谅深吸一口气,说道:“北疆安定之后,以北疆为根基,然后顺着石堡城杀入吐谷浑高原,一战将吐蕃人逐出吐谷浑,占领吐谷浑,然后大面积的移边……下官闻吐蕃和吐谷浑也吃粮,所以应该能种粮,那样以屯田行府兵事,最后筑城建州,大量移边,从而缓解天下压力。”

一番话说完,韦谅长松了一口气。

牛仙客坐在那里,脑海却是韦谅所说的整个画面。

以西北为承接天下。

这样的形式可以在西北进行,同样可以在川南,岭南,甚至辽东进行。

那个画面太美,美的有些不敢相信。

牛仙客突然一个寒颤,他的脸色沉了下来,轻声道:“他们不会给我们机会的。”

他们,谁?

天下世家。

天下世家,宗室豪门,他们已经侵吞了天下大量的土地,占据了权势巅峰,便是在西北有所开拓,能够落到百姓手上的又能有多少。

“慢慢来就是了。”韦谅摇头,说道:“吐谷浑高原不够,就杀入吐蕃,灭亡吐蕃,仔细经营高原,只要都有收获,剩下的,就是权利斗争的事情了。”

牛仙客缓缓点头道:“只有如此了。”

韦谅低头,眼神肃然。

计划虽好,但这里面需要的时间太长。

天下恐怕等不及。

安禄山也等不及。

但不妨碍他提出。

……

牛仙客收回思绪,神色复杂的看向韦谅道:“李暐说你神思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但偏又有章有法,如今看来,他所言无差。”

韦谅认真拱手。

“好了。”牛仙客摆摆手,说道:“往后的事情一点点的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将石堡城夺回来……大策是你定的,说说吧,多长时间能准备好?”

韦谅拱手,没有犹豫便说道:“西北方略之事,若是李郎中全力推进,诸方配合,又能有领军之人,那么三年之内,必能有所成,将石堡城夺回来。”

牛仙客眉头一挑,道:“若此事是本相全力推行呢?”

“时间能省一半。”韦谅躬身,认真道:“若左相全力支持,日日询问诸部,那明年底,石堡城便有机会夺回来。”

明年底。

牛仙客眼神深沉的看着韦谅,缓缓开口道:“若是陛下亲自动手,大唐全力推行?”

韦谅一愣,然后抬头道:“若有圣人亲自推行,日日垂问,那么半年之内应该能准备好,至于能不能够成功,具体还是要看军前,因为时间越紧,每一个因素的影响都会放大,所以……”

牛仙客微微摆手,止住韦谅的话,他身体靠后,仔细盘算,但最后,他还是开口道:“你去忙吧,你需要什么,门下省,御史台,兵部,工部,将作监,京兆府都会全力配合,谁不配合,报于我来,自有国法制裁。”

“多谢左相。”韦谅沉沉拱手,牛仙客这话一出,他能做的,就很多了。

牛仙客松了口气,说道:“募兵制虽然一时便宜,但长远而言,于国不利,所以要尽可能快的恢复府兵制,或者说,哪怕不能恢复府兵制,也要想办法,用东西替代土地,这虽然不容易,但一定要做。”

募兵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地方边将开始拥有私兵,大量的私兵。

以前,一个军中十六卫将军,拥有的私兵不过三五百,军中体系运转如意,但现在,一个节度使手下近十万兵,谁知道谁暗中藏了多少。

这里说的,不是一个节度使,而是每一个节度使麾下,被募兵制私兵养得胆肥的无数大小将领,那才是兵部最害怕。

士卒忠心于将领,而不忠心于皇帝,将来一旦有事,边疆才是大唐的危机所在。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完善体制,保证监察就没有问题。

但偏偏,皇帝这些年怠政现象已经露出苗头,而且,他也老了,四方边疆还有战事。

兵部的那些人,最担心的,就是明日起来,哪方节度使已经起兵造反。

“下官谨遵左相教诲!”韦谅再度躬身,认真道:“他日必定彻底消除天下隐患。”

“好!”

……

看着韦谅的身影消失在殿中,牛仙客突然轻叹一声:“少年人啊,总是充满理想。”

但,谁不是从少年人过来的呢?

便是他牛仙客,当年也是一介少年。

一步步的才走到了今天。

低下头,牛仙客拿起纸张,神色沉吟之间,缓缓的动笔。

有些事情,还是要和皇帝说一声的。

然而,刚刚写了四个字,牛仙客一下子莫名其妙不受控制的剧烈咳嗽了起来:“咳咳咳咳咳咳……”

连续不停的咳嗽持续了半刻钟,才缓缓的停歇了下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捂着嘴的手拿开,牛仙客看了一眼,一片血渍,他的神色微微一变。

紧跟着,他又从袖子当中扯出一条丝绢,细细的将血渍擦干净,最后又熟练的将丝绢放了回去。

“希望,我能看到石堡城被收回的那一天,至于其他,留给年轻人吧”牛仙客轻叹一声,然后低头,快速的在纸张上书写了起来。

光从纸上掠过,隐约可以看到韦谅的名字。

重复出现了不止一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