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十六章 风雪大明宫,玉环娇声 求推荐票

大唐:请陛下归天 第十六章 风雪大明宫,玉环娇声 求推荐票

簡繁轉換
作者:太清妖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2:00 来源:源1

第十六章风雪大明宫,玉环娇声(求推荐票、月票支持)(第1/2页)

风雪狂舞,大明宫中一片迷蒙。

高力士披着黑底金边的乌云豹氅衣,带着十几名内侍,快步地来到了紫宸殿外。

看到高力士,殿外十几名眉上、脸上、浑身上下全部都是雪花的内侍齐齐躬身行礼。

高力士扫了众人一眼,随即轻轻摆手。

众人再度行礼,然后躬身退了开去。

高力士带过来的十几名内侍,无声的走到了之前那十几人站立的位置,然后躬身垂手。

高力士站在门口,转身看向眼前的整个长安城。

今日是正月初三。

昨日,天上突降大雪,一夜不止,到了今日,风雪已经强盛,整个长安城全部都笼罩在大雪之中。

站在大明宫回望,雪雾茫茫,天下寂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紫宸殿中传出一声熟悉威严的声音:“来人。”

“喏!”高力士转身拱手。

两侧的内侍已经齐齐用力,“吱呀”一声,殿门被推开了一人宽的缝隙,高力士这才迈步而入。

……

帷帐掀起,披着白羽鹤氅的李隆基从内殿走了出来。

在那一瞬间,内殿中的数名侍女清晰地出现在高力士的身前,还有床榻之上轻纱之后,一道朦胧但惊心动魄的身影。

帷帐落下,内外一切隔断。

“大家!”高力士轻轻躬身。

“嗯!”李隆基平静的从高力士身侧走过,来到门前,然后轻轻挥手。

“吱呀”一声,殿门立刻被打了开来。

“下雪了啊!”李隆基紧了紧身上的鹤氅,看着漫天的大雪,满意的笑着道:“瑞雪兆丰年啊!”

“恭喜陛下!”高力士笑着躬身。

李隆基侧身看了高力士一眼,然后轻叹一声道:“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高力士眉头一挑,随即低声道:“大家说的是石堡城的事情。”

“嗯!”李隆基神色阴沉下来,目光看向西边方向,淡淡的说道:“本来高原天气就森寒,吐蕃冬日突袭拿下石堡城,想要夺回来,本就不容易,这一下子,想要夺回来就更难了。”

这场大雪虽然是在长安下,西北那边的情况还尚未可知,但西北的粮道和军械运输全部依赖长安,这一下雪,什么事都要被耽搁,将来反攻的日子,必然会延后。

李隆基收回目光,平淡的看向高力士道:“最近军中关于石堡城的事情,怎么说?”

高力士神色认真起来,躬身道:“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回石堡城,毕竟吐蕃占了石堡城,整个西北的战略主动便尽在吐蕃之手,他们便可以随时威胁鄯州和兰州,以及整个陇西诸州,河西走廊,甚至丝绸之路。”

“嗯!”李隆基轻轻点头,吐蕃人拿下石堡城,再进一步,便能威胁到整个丝绸之路,这才是李隆基真正在意的事情。

“不过。”稍微停顿,高力士拱手道:“不过忠郎私下和友人饮酒,依旧还是认为应当缓一缓,积蓄力量,再拿下石堡城,而不是太急躁的妄动,太子也逐渐的为他说服。”

李隆基轻叹一声道:“忠嗣的想法有他的道理,西北的事,其实也不是说出兵就能出兵的,而一旦出兵,最后又没能夺回石堡城,反而会让大唐颜面受损,四方诸夷也都会不安起来。”

高力士躬身低头,不再开口。

因为他知道,话到这里,已经触及到了一些很敏感的地方。

李隆基侧身说道:“让职方司的人加紧对吐蕃的渗透,忠嗣,还有韦家那小子,都说吐蕃内部出了问题,那么就一定要将这个问题弄清楚……若是赤德祖赞突然病死,就好了。”

“大家疑心吐蕃人又在做秘不发丧那一套?”高力士有些明白了过来。

吐蕃人向来喜欢用秘不发丧的手段。

贞观年间,松赞干布之子贡日贡赞早亡,大唐获得的消息就慢了一步,后来松赞干布病死,也有人怀疑他可能早死了一年,而死讯传到大唐被故意慢了一年。

最能印证的,是芒松芒赞之死。

芒松芒赞的死,吐蕃人瞒了整整三年。

若是赤德祖赞突然病逝,吐蕃人又玩秘不发丧那一套,同时用大军攻唐来引开注意,这一切就能说得通了。

当年芒松芒赞病死,论钦陵就是这么做的。

“老奴会派人查的,实在不行,就将韦坚之子,调入职方司。”高力士眼神已经冷冽起来。

“嗯!”李隆基淡淡的点头,大局之前,个人的意志一点也不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六章风雪大明宫,玉环娇声(求推荐票、月票支持)(第2/2页)

“对了。”高力士突然抬头,从袖子里面取出一封奏本,递上道:“韦坚之子韦谅,在昨日,陪同其母,一起去右相府中拜年,同时商议姜庆初之事。”

李隆基顺手接过奏本,同时说道:“姜庆初,当年他被流放出去了吧?”

“是!”高力士点头,说道:“陛下大赦天下,姜庆初也在被赦之列,所以姜氏和右相商议其回京安顿之事。”

“嗯!”李隆基点点头,看向手里的奏本,皱眉道:“安庆宗也去了?”

“是!”高力士躬身,认真说道:“右相也不知道安庆宗会去,不过猜度其有联姻之意,毕竟右相六女已经十四了。”

“呵!”李隆基轻笑一声,摇头道:“九郎向来爱女如命,如何会让女儿远嫁,而且门第家世,安家都差太远,更别说他们还是边将……安胡儿有些急智啊!”

“啊!”高力士有些茫然的抬头。

李隆基摇摇头,说道:“安胡儿何尝不知道,他儿子娶不了右相的女儿,不过是借机表达亲近之意罢了……有的时候打骂也是一种亲近手段。”

“哦!”高力士有些明白了过来,说道:“安禄山在说,他任凭右相掌握,他在表忠心。”

“嗯。”李隆基点头,说道:“不仅是向九郎,也是在向朕,这个家伙,也有几分机心。”

李隆基摆摆手,不再关注安庆宗,目光看向李林甫奏本当中更多的内容。

实际上李林甫奏本当中的内容也不多,韦谅在李林甫府上的多数话都没有写进去,只是侧重的写了李林甫对韦谅的考问。

“君者,天命之所系,礼法之所寄,天威凛然而不可犯。”李隆基轻声念出这一句话,眯起了眼睛。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这里面有着极高明的权谋手段,但是世人多数注意其中的兄弟母子伦理之事,却几乎都忽略了这里面的君臣之道。

一旦为君,便是母子礼法都难以被约束,更别说是儿子了。

“不错。”李隆基在奏本最后“工部侍郎”四个字上扫过,然后将奏本递了回去,问道:“还有吗?”

“还有!”高力士从袖中再度拿出一本奏本,说道:“这是右相回府之前,其子李岫和韦谅之间的言谈。”

李隆基平静的接过,仔细的阅读。

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不少稍微让人犯忌讳的地方,尤其是提及朝中诸位宰相的下场。

不过李隆基并不在意,那些事情,他做了,放在那里,本身就是为了警戒后人的。

后人能够引以为戒,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做了驸马就不能做宰相,可宰相又哪里是那么好做的。

对于韦谅的清醒认知,李隆基有些满意的点点头,天下最缺的,就是这种能清醒的认知别人,也能够清醒的认知自己的人。

这很难得。

李隆基看到一句“太子是君,是圣人亲选的储君”,他不由得笑了:“所以君命难违,年轻人啊,总是一片赤心。”

“是!”高力士赞同的点头。

“少年之心最是难得。”李隆基赞叹一声,说道:“再加上有才,未来必将是国之栋梁,一个他,加上一个刘宴,再加上一个李泌,将来不管是太子,还是太孙,治国都能容易些。”

太子是李亨,而太孙,就是李亨的嫡长子李僴。

男人对于自己嫡子,嫡长孙,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皇帝。

皇帝对于自己的太子,太子的嫡长子,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才是将来唯一真正继承自己一切的人。

李亨虽然原本不是嫡子,但是他成为太子,他就是嫡子了。

在李隆基的眼里,起码现在,未来会继承自己一切的,必然会是李亨和李僴。

李泌,刘宴,都就是李隆基给李亨的未来准备的,现在又要多加上一个韦谅。

高力士站在一旁躬身领命。

……

收回心神,李隆基说道:“那件事情,你要亲自问清楚,为什么他会觉得吐蕃有所不对,不对的地方在哪里?”

“老奴领命。”高力士沉沉躬身。

“好了,半个时辰后,让人将膳食送过来。”李隆基摆摆手,然后转身朝着内殿走去。

帷帐被掀开,一个软糯粘人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三郎!”

“爱妃!”李隆基的声音响了起来,帷帐这个时候也落了下来,起伏之间,已经将里面的声音完全遮掩。

高力士沉沉躬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