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八十一章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第八十一章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簡繁轉換
作者:清风与你同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50:26 来源:源1

第八十一章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1/2页)

幽州台的黄昏比别处沉得更快,快得让人抓不住光。

站在那儿,准得先把脖子里的衣领往上拽拽——九月的边地风太野了,裹着塞北的沙粒往衣襟里钻,刮在脸上跟刚磨过的小刀子似的,刺得人眼睛发涩。陈子昂没动,他就那么戳在剥落的青灰色石砖上,藏青色的衣袍被风掀得猎猎响,下摆扫过石缝里的野草,跟一面快扛不住劲、却偏要撑着的旗子似的。

那野草倒比人倔强,风把它按下去,它转眼又弹起来,绿莹莹的尖儿蹭着他的靴底,像是在替这空旷得能听见回声的台子,找点儿活气。石砖上的纹路早被岁月磨平了,有的地方还裂着缝,缝里积着经年的尘土,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他的靴面上,叠起薄薄一层灰——他站在这儿多久了?久到连风都把他当成了台基的一部分。

他的手一直攥着腰间那卷青铜蓟门地图。地图是用熟铜片缀的,边缘被他摸得发亮,原本该带着体温的铜片,此刻却凉得像块刚从冰水里捞出来的石头,凉得钻心。为啥?因为地图上用朱砂标着的那些城郭、那些防线,这会儿正被契丹的铁蹄踩得稀烂。

早上刚收到的告急文书还揣在怀里,纸页上的血字没干透,墨迹晕开,把“渔阳”“卢龙”那两个地名染得发黑——那是守将的血,是百姓的血,顺着驿马的蹄印,一路淌到了他眼前。

风里飘来股焦糊味,不是野草烧尽的草木气,是远处战场的硝烟,混着盔甲被烧熔的铁腥气,慢悠悠地飘过来,绕着他的鼻尖打了个转。

他抬头往天上看,一群归鸟扑棱棱地往南边飞,翅膀划破暮色,像一把把小扇子,可飞远了就没影了,只留下天尽头那片灰茫茫的云,沉得像块浸了水的铅,压得人胸口发闷。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开口了。

不是喊,不是叹,是那种从嗓子眼里滚出来的调子,裹着满肚子的沉郁,在空台子上撞来撞去,撞得石砖缝里的尘土又往下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别以为这是他自己跟自己较劲——他哭的不是自己没官做、没前程,是哭这大唐的“魂”丢了。

往前数,隋炀帝当年一把火,把洛阳的藏书楼烧了个精光,那些传了几百年的儒家典籍、诸子百家的书稿,全成了灰烬。就像把家里传了好几代的火苗给吹灭了,剩下的只有冷灶台。

往后看,大唐虽说把江山打下来了,李世民那会儿还搞出个“贞观之治”,可这江山的“根”在哪儿?写诗的还在学六朝那套,辞藻堆得跟绣花枕头似的,今天写“采芳洲兮杜若”,明天写“莲花过人头”,美是美,可美完了啥也没剩下——就像金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听,也没点儿筋骨,飞不出那点小情小爱;当官的要么忙着讨好武则天,要么盯着手里的权柄,没人管这文明的缝儿,正越裂越大。

陈子昂就像站在裂缝中间的人,前面是烧没了的过去,后面是没立住的未来,脚下是晃悠悠、随时可能塌的现在——你说他能不慌吗?能不涕下吗?

其实他年轻时可不是这样的。那会儿他还是蜀地的富家子弟,揣着满肚子的少年意气,背着书箱就往长安跑。刚到长安的时候,没人认识他,他索性做了件出格事:

在集市上看见有人卖一把古琴,要价百万钱,旁人都围着看新鲜,他直接掏了钱,把琴买了下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陈子昂有好诗,可惜没人听,今天就借这琴,请大家来我住处喝酒,听我读诗!”

第二天,他的住处挤得水泄不通。可等众人坐定,他却“啪”地一下把琴摔在了地上——好好一把名琴,瞬间碎成了木片。众人都愣了,他却拿起诗稿,高声读了起来: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那是他写边塞的诗,字里行间全是刀光剑影,跟当时长安文人写的“闺怨诗”比起来,简直像一声炸雷。

那天之后,“陈子昂”这三个字,才算在长安的文坛站住了脚。可你看,他年轻时是能摔琴的性子,是想凭着一腔热血闯天下的人,怎么到了幽州台,就成了连风都吹不动的模样?

因为他撞了太多次南墙了。

这次来幽州,他是跟着武攸宜来的——武攸宜是谁?武则天的侄子,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当了个行军大总管,可肚子里没半点真本事。契丹人都快打到城下了,他还在营里喝酒作乐。

陈子昂看不过去,主动找上门,说要带一万精兵,去突袭契丹的后路。武攸宜听完,冷笑了一声:“你一个写文章的,懂什么打仗?”不仅没听他的,还把他从参军贬成了军曹——说白了,就是让他去管管粮草、记记文书,把他的一腔热血,浇得透心凉。

所以他才会跑到这幽州台上来。

这台子不是普通的土台,是当年燕昭王筑的黄金台啊!想当年,燕昭王就在这儿放了千金,招天下贤才,乐毅、邹衍这些人,都是冲着这台子来的,后来才有了燕国“破齐七十余城”的壮举。现在呢?黄金台早没了影,只留下这堆残垣断壁,连块刻字的石碑都找不到。

他摸着石砖上的青苔,指尖滑过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就想起了自己写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那时候他还抱着点希望,写“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觉得只要有机会,总能被人看见。可现在站在这儿才明白,“逢时”这两个字,有多难——燕昭王那样的君主,早就成了“古人”;往后的人,又能等得到吗?

风又大了些,把他的头发吹得乱蓬蓬的,几缕白丝混在黑发里,特别扎眼。他才三十八岁啊,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眉头的纹路却深得能夹死蚊子,眼窝也陷了下去,整个人瘦得像根被风吹了多年的芦苇。

他怀里还揣着篇稿子,是前几天写给朋友东方虬的,叫《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书》。这稿子他改了好几回,纸页都被摸得起了毛边,字里行间全是火气:

“仆尝暇日观齐、魏间诗,谓其辞藻竞纷,兴寄都绝。”

说白了就是:“我看那些齐梁、北魏的诗啊,就知道堆漂亮词儿,没一点儿真东西!”

他为啥这么火大?你看看当时的诗就知道了。

六朝的诗人写《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美是美,可除了男女之情,啥也没有;

写《怨歌行》,“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除了闺房里的愁,啥也不是。就像一群人围着个精致的糖人,你夸它好看,我夸它甜,可没人想过,糖人吃多了会腻,会忘了粮食的味道。

陈子昂要的不是糖人,是能填肚子的“粮食”。

他要的诗,得像刘邦唱《大风歌》那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一开口就能震得人耳朵嗡嗡响,能把天下的劲儿都聚起来;

得像曹操写《蒿里行》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能把人间的苦、百姓的难,实实在在写出来;还得有“念天地之悠悠”的阔气,站在天地间知道是谁,该干啥。

这不是瞎琢磨,是他憋了好久的“诗学革命”。他想拿这把刀,把文坛那层浮靡的皮给割了,让诗重新长出筋骨来。他写的《感遇》诗,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他还写过“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你读这句,眼前是不是就浮现出边塞的荒草、遍地的白骨?还有“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把官场里的冷暖,一句话就戳透了。

可这革命,哪儿那么好搞?长安的文人都说他“矫情”“装清高”,说他放着好好的漂亮诗不写,偏要写些“苦哈哈”的东西。连他的朋友都劝他:“子昂啊,别太拧了,顺着点潮流,日子好过些。”

他不顺着。他觉得诗就该像竹子,“修竹不受霜,青青常自保”,得有节,有骨,不能像藤蔓似的,缠在别人身上活。

后来他总算熬到了个正经官——右拾遗。这官不大,是个谏官,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他当这个官的时候,跟个愣头青似的,有啥说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一章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2/2页)

武则天那会儿,地方官为了讨好她,到处抓“谋反”的人,不管是不是真的,抓了就严刑拷打,屈打成招的人不计其数。陈子昂看不过去,直接递了封《谏用刑书》,把事儿捅到了武则天面前。

他在奏疏里写:

“臣闻之,圣人之理天下也,以仁为纲,以刑为纪……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臣恐近日之刑,或未尽合于圣人之道也。”

说白了就是:“陛下,您搞的这严刑峻法,不对,得改!”

武则天看完,啥也没说,就扫了他一眼。那眼神冰冷,从他的头扫到脚,扫得他后脖子发麻。然后她把奏疏往案上一扔,挥了挥手:“退下吧。”

他从宫里走出来的时候,太阳刚落,朱雀大街的影子拉得老长,他踩着自己的影子走,觉得浑身的劲儿都被抽干了。

宫墙的红漆在暮色里显得发暗,像凝固的血。他抬头看了看天,一群乌鸦从宫顶上飞过,“呱呱”地叫着,难听极了——那时候他才明白:有些话,不是你说对了,就有人听;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

没过多久,他被“请”出了长安——武则天把他派去了荆楚,当个可有可无的小官。说白了,就是嫌他碍眼,把他打发走了。

坐船去荆楚的时候,江面宽得看不到边,水和天混在一块儿,灰茫茫的,连鸟都看不见。船老大摇着橹,哼着楚地的小调,调子慢悠悠的,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愁。

陈子昂靠在船舷上,看着远处的山,那山在雾里若隐若现,像画儿似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话他没说出口,可心里却堵得慌。

他看见江边有个渔民,驾着小渔船,撒了好几次网,都空着手收上来。渔民蹲在船头,抓着头发叹气,脸皱得像个核桃。

他还看见江边的村落里,有个老妇人在哭,手里攥着件破衣裳,旁边的孩子饿得直哭——这就是他要守护的“大唐”?一边是宫里的歌舞升平,一边是百姓的颠沛流离;一边是文坛的浮靡虚华,一边是人间的满目疮痍。

这船越往南走,他离长安就越远,离想做的事也越远。一个想补文明裂缝的人,却被推到了裂缝外面,那种憋屈,比挨打还难受。

再后来,他就被流放到岭南了。那地方可不是好待的,瘴气裹着潮气,早上起来,整个村子都泡在雾里。衣服从来没干过,贴在身上,痒得人难受。脚底板磨出的泡破了又起,走一步疼一下,血把草鞋都染红了。

晚上住在驿站里,能听见远处的军鼓声,断断续续的,像在提醒他:边境还在打仗,大唐的麻烦还没断。他躺在硬板床上,摸出怀里的书,借着油灯的光看。

那是本《诗经》,翻到《小雅·采薇》那页,纸都黄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他小声念着,就红了眼。

“采薇”是啥?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的故事。他们守着自己的道义,宁可饿死也不妥协。他觉得就像那俩人,抱着点念想,却连念想都快抱不住了。

以前他也想过“仰天大笑出门去”,现在呢?只能“念此私自愧,长歌怀采薇”——对着野菜叹气,对着黑夜发呆。

岭南的雨下得勤,一下就是好几天,房檐上的水滴答滴答的,跟敲木鱼似的,敲得人心里发毛。他病了,咳得厉害,有时候咳着咳着就吐出血来。

驿站的小吏可怜他,给了他一碗姜汤,他捧着碗,手都在抖——这碗姜汤,比他在长安喝的任何山珍海味都暖,暖得了身子,暖不了心。

等他终于能回四川老家的时候,人已经垮了。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走几步就得歇一会儿,咳嗽起来能把肺都咳出来。

他母亲听说他要回来,提前半个月就站在村口等,看见他的时候,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一个劲地摸他的脸:“我的儿,怎么瘦成这样了?”

他没想到,家门口等着他的,除了母亲的眼泪,还有捕快的锁链。

抓他的是射洪县令段简,个贪得无厌的主儿。段简早就听说陈子昂家里是蜀地的富豪,有钱有地,就想敲诈他。

先是派人去陈家,说要“借”五千缗钱,陈子昂不给——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这种贪官污吏。段简恼了,就找了个由头,说陈子昂“谋反”,派捕快把他锁进了大牢。

那牢里又潮又暗,墙缝里渗的水滴滴答答的,跟敲木鱼似的,敲得人心里发怵。地上铺着一层发霉的干草,闻着一股酸臭味。

他蜷缩在干草堆上,浑身的骨头都在疼,疼得他直冒冷汗。他怀里还揣着个铜制水甑——那是他母亲给他的,是家里传下来的物件,用来煮水喝的。水甑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是他小时候母亲教他认的,现在摸起来,还能想起母亲的手温。

有天夜里下雷雨,闪电把牢里照得跟白天似的,瞬间又黑下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子昂疼得浑身发抖,意识都快模糊了。

可就在这时候,他好像又站在了幽州台上——还是那片黄昏,还是那堆残垣,野草长得更高了,都快没过他的腰了。他往远处看,想找燕王招贤的黄金台,哪儿还有台啊?全是密密麻麻的乔木,长得疯疯癫癫的,把曾经的热闹全盖了。

他还看见年轻时的自己,在长安的集市上,举着那把古琴,高声说:“我陈子昂有好诗!”周围的人围着他,眼里满是敬佩。可转眼,画面又切回了牢里的干草堆,霉味、血腥味、潮湿味,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他在心里问,没人答。天地间静得可怕,风刮过树叶的声音,像在哭。那文明断层的疼,又一次把他裹住了,比牢里的铁链还紧。

第二天早上,狱卒开门的时候,发现他没气了。枯瘦的身子蜷在干草里,跟一截干木头似的。他怀里的铜制水甑碎了,碎片撒了一地,尖儿上还沾着点水渍——不知道是夜里疼得没力气,手一松摔碎的,还是他故意摔的。那碎裂的声音,好像还在牢里飘着,跟他没说完的话似的。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后来呢?后来大唐慢慢从那文明的裂缝里爬出来了。

李白来了,带着一壶酒,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把大唐的豪气唱到了天上去;

杜甫来了,背着个破包袱,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大唐的疼装在了心里;

韩愈来了,捋着胡子,喊着“文以载道”,把陈子昂没说完的话接着说下去。

这些人的光,都能在《登幽州台歌》里找到根——那声“独怆然而涕下”,不是结束,是开始。

是陈子昂用自己的命,在黑暗里点了一根火柴,虽然他没等到火燎原的时候,这火苗终究是烧起来了。

杜甫后来写过一句诗:“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说的就是他;

韩愈也说过:“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说大唐的好文章,是从陈子昂开始的。

连后来的白居易,搞“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根溯源,也是跟着陈子昂的脚步走。

现在去幽州台,还能看见那堆残垣断壁,石碑上刻着他的《登幽州台歌》,来来往往的人都站在那儿读,读得声音洪亮。风还是那么野,吹着石碑上的字,像是在替他回应那些读诗的人。

现在读唐诗,读的是李白的狂、杜甫的沉、王维的淡,很少有人想起,最早在文明断层里喊出声的,是陈子昂。就像我们抬头看见满天星星的时候,很少会想,最早点亮那颗星的人,曾在黑夜里冻得有多抖。

他一辈子没做成啥“大事”,没当过大官,没打过大胜仗,可他用自己的悲怆,给大唐的精神找了条路。那条路,后来走满了人,走成了唐诗的河,走成了我们现在还在念的“天地之悠悠”。

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不朽”?

风又吹过幽州台,石缝里的野草又弹了起来,绿莹莹的,像在替他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