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705章 洪熙新朝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05章 洪熙新朝

簡繁轉換
作者:东方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8 11:5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登基大典在众臣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大明王朝,正式进入洪熙新朝。

按照进场的顺序,大家依次离开紫禁城。

杨士奇趁这个机会,凑到了徐闻身边,小声询问道:“嗯师,您是不是打算辞去兵部尚书之职?”

“嗯?”

徐闻略微诧异的看他一眼。

自己确实有这个心思,小杨怎麽知道的?

看样子这些年,他成长不少,足以担当大任。

“你想知道些什麽?”徐闻蛋蛋询问。

杨士奇赶紧解释道:“现在恩师父子三人同朝为官,且皆为朝中重臣,徐华贤弟更是执掌京营,以恩师一贯的稳重,想来会避嫌,向朝廷请辞。”

说得和徐闻想得差不多,但他还是想听听杨士奇想表达什麽,所以点点头示意杨士奇继续说下去。

“我希望恩师暂时不要辞去兵部尚书。”

“此话怎讲?”

徐闻倒是没想到,杨士奇会提出这个要求,这个门生显然有自己的见解。

杨士奇道:“这不单单是我的意见,陛下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和徐华,徐谦两位贤弟交流的时候,并未透露过,不想让他们两位为人子者难做,就只有把担子压在我身上。”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都希望恩师还能坐镇京师一段时间,待局势稳定后再做决定。”

稍稍一想,徐闻便明白为什麽朱高炽不亲自对自己说了。

本来是封了越王之後,就能顺理成章把自己留在京师。

可自己拒不接受,就只有启动备选方案,让杨士奇出面。

新皇想把徐闻留在京师,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初登大宝,需要前朝重臣来撑场子,没有什麽比他更合适的。

第二层,则是很隐晦了。

朱高炽和徐闻一同成长,这位越国公有多大的威望,背後有多大的势力,天子一清二楚。

他身为一个帝王,哪怕是再信任对方,也要下意识地做好万全准备。

与其让徐闻辞官后,闲云野鹤一般不受控,还不如放在自己身边,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自己也安心一点。

朱高炽的这些政治智慧,除了朱棣传授的那些,不少都是自己摸索出的。

杨士奇一说这话,徐闻就大致想到原委。

“我可以答应陛下,但请陛下还是想找好人选,於理於情,我还待在兵部尚书的位置,都不太合适了,况且我想去山东走走。”

徐闻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杨士奇也心领神会地答道:“好的,我会向陛下转告,其实恩师完全可以直接面呈圣上,不用我来当这个传话人。”

徐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说道:“你再想想吧。”

这个门生是聪明,但他有时候还是没有带入徐闻的角度来看问题。

经过恩师的提醒,杨士奇稍微寻思,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就是个递话的工具人,多这个嘴干什麽?

不管是徐闻,还是当今圣上,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

他们都不愿意见面,就是因为二者情况有些尴尬,亦师亦友用在普通人的交往之间,是个好词。

但是用在君王和臣子之间,就显得不那麽恰当。

因为你到底算是帝师,还是天子近臣?

天子该怎麽处理和你的关系?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太过尊敬,有失帝王尊严。

而不那麽尊敬,臣子们虽然不会说什麽,但大家都看在眼里,同样有失皇家威望。

朱高炽现在就处於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皇帝的身份。

对於和徐闻的相处,也还没有掌握好这个分寸。

所以徐闻对他避而不见,反而是朱高炽松了口气。

封越王,那是不得不封,做给天下人看的。

同时朱高炽内心未尝没有一点补偿的想法。

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也算家里人,封个王也说得过去。

想通这些关节,杨士奇都想给自己一嘴巴。

没事多什麽嘴啊,当好自己的角色就行了!

还好恩师不在乎这些。

他毕恭毕敬地对徐闻行了个大礼:“多谢恩师教诲。”

看对方的表情,徐闻就知道杨士奇懂了,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以後朝廷上面的事情就靠你们年轻一辈了,遇事多想想。”

这番话虽然以徐闻现在的年纪,说出来有些老气横秋。

但杨士奇知道,恩师是有资格说这话的。

现在朝中历经洪武,永乐,洪熙三朝的老臣已经不多了。

像徐闻这样一直站在风口浪尖的,更是绝无仅有。

“弟子谨记恩师教导。”

徐闻享受了一把调教聪明弟子的感觉,满意而去。

杨士奇则是目送师尊背影。

他作为工具人,完成任务当然要第一时间汇报。

经过一天的折腾,洪熙帝朱高炽已经很疲惫。

但还是强撑着身体,听杨士奇说完和徐闻的交流。

然後淡淡地说了句:“好的,朕知道了,你也辛苦一天,回去休息吧。”

待人走後,刚刚一直站在旁边的朱瞻基才开口:“父皇,越国公去山东,是打算盯住二叔吗?”

徐闻的老家清平县在山东。

汉王的封地乐安州同样也是山东!

朱高炽躺在椅子上,喝了一口儿子递过来的参茶,缓了一会儿后才说道。

“不然呢?你以为越国公真的告老还乡,享受晚年?他比朕还小一岁呢!”

“唉,这也是朕愧对他啊,就朕的这点小心思,都被越国公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才选择一直闭门不纳客,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

朱瞻基还是有些不解。

“二叔已经就藩,皇爷爷也严格限制过他的亲卫,经过漕运那一战,他就应该知道事不可为,父皇你也没有再追究他的谋逆之举,他总该消停一点,当个平安王爷了吧。”

朱高炽摆了摆手,道:“哪那麽容易啊,你二叔的性格,你还不清楚吗,哪怕是撞到南墙了,也得把头磕破才知道疼的。”

“朕是不想让天下众生看到先皇尸骨未寒,便兄弟阋墙,所以选择按下不表,可你二叔不会领这个情的,他的狗脾气从小到大都是那样,朕一清二楚。”

朱高炽给朱瞻基细细地解说。

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从南京赶回来登基之後,很多事情都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作为父亲,他只能尽力教育朱瞻基,让他能够快些成长。

在万一之时,能够担起自己身上的重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