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702章 勋贵集合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02章 勋贵集合

簡繁轉換
作者:东方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8 11:54:40 来源:源1

甲辰年八月二十五日。

钦天监并礼部,共同商讨出黄道吉日,先皇御龙归天,新皇继位。

一大清早,北京城各个街道,百姓及各路官差纷纷清水泼街。

得益於徐闻对北京城的整修,主要干道皆为青石铺就,无需黄土垫道弥补各种车辙印。

许久没有动静的越国公府,今天正门大开。

徐闻身着绯色国公朝服,腰间斜挎尚方宝剑,端坐於朱棣御赐西域汗血宝马之上,由岳冲牵马,缓缓走出。

在他身後,徐华和徐谦,一左一右,皆是高头大马,朝服打扮,庄严郑重。

父子三人同时出门,左右邻居也多为朝中勋贵,此刻也纷纷避让。

英国公张辅,更是早早就守候在门前。

一见徐闻,便下马行礼道:“见过越国公。”

徐闻也下马,快步上前,将人扶起,然後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你也是国公了,都是几个老兄弟,彼此毋须多礼。”

两人之间的情谊已经无需过多的客套,张辅只是躬身道:“越国公请。”

待徐闻上马後,他才动身,跟在身後。

如果不是岳冲抢了自己的位置,张辅很愿意为徐闻前驱。

朱高炽对徐闻屡次相邀,皆未公诸於世。

京中闲汉甚多,又有庞大的底层吏员,他们看到的是太子回京后,越国公只是在大行皇帝发丧时露过一面,便再没有消息。

尽管知道徐闻乃太子师,也难怪会有些风言风语。

有些还传至张辅的耳中,新朝新政,越国公乃永乐朝旧人,天子心腹,恐不为新皇所喜,故一直被冷落。

这些小道消息,也只在底层有市场。

但凡有些品级的官员都很明白,越国公,依旧是那个第一勋贵,第一朝臣。

他没有露面,但徐华和徐谦,在整个新皇登基过程中,忙前忙后,文武二事,皆有参与,到处都能看到二人的身影。

就这样的圣眷,哪来的失势?

不过是乡村野夫嚼舌头罢了。

徐闻也根本不在乎这些。

但是张辅在乎,这些话都能够让自己听闻,可见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将乱传谣言的家仆重责十杖后。

今日他也是全套国公仪仗齐全,等候徐闻。

他堂堂大明朝英国公,京营主帅,要让天下知道,越国公始终是那个越国公,大明朝的定海神针,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置喙!

两位国公领头,其他勋贵也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後,无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大家都是跟随着先皇,在靖难之战,北伐南征中一步步靠战功封爵,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

也是看着徐闻如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率领或䭾帮助大家拿下一次次胜利。

现在北京城所有因战封爵的勋贵,几乎没人敢说自己没受过徐闻的恩惠。

越国公想要避嫌,他们理解。

但是他们不允许这面勋贵中旗帜被人质疑!

庞大的勋贵队伍在京中穿城而过,引人侧目。

早起干活的平民们,也纷纷低头路边躲避。

新皇登基,里长甲长都反覆交代过。

今日乃大典之日,除了带领大家清早起来清水泼街外,还着重交代避开贵人。

京师之地,天子脚下,百姓也算见多识广。

但除了永乐帝御驾亲征,得胜回京时,也没见过这麽多勋贵聚集在一起。

满眼的红色,张牙舞爪的各式补子,晃花了他们的双眼。

为首的那位留着三缕长须,雍容尔雅的中年人,稍微有点见识百姓们都认识。

永乐大帝班师回朝,出巡,他永远都是站在最靠近皇帝身边的那位。

越国公丶特进光禄大夫丶柱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领东宫詹事府詹事,前朝擎天柱,徐闻!

升斗小民得感谢徐闻,四海商会全力运转后,打通了全部南洋商路,日本的朝鲜也纳入了小三角贸易中。

整个东亚商业圈被全部盘活,海量的利润及商税,让大明朝也愈加富裕。

普通百姓尤其是京师之地的居民,也能喝喝小酒,吃吃小肉,谈天说地一番。

私下他们谈论越国公如何如何,可今天真正得见大明第一勋贵的威视,无不两腿颤颤,几欲下跪,只能低着头,不和那些目光如狼似虎的沙场悍将对视。

此刻他们才明白,贵人们只是不想和他们计较而已。

勋贵和文臣当初在规划时,就有不同的分区。

徐闻虽然想要一个其乐融融的朝廷环境,大家同心协力,努力为天下黎民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文武勋贵混居,大家彼此熟识,联络感情。

但他也清楚,这不过是穿越者的美好幻想。

且不论皇帝会怎麽看待,大臣们私自串联,光是文臣武将勋贵们的各种的思想,利益诉求就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徐闻也只有按照工部的计划,进行传统的划分。

文臣武将们最终在承天门前汇合,内阁本应以金幼孜为首,但他身体染病,不同於徐闻的装病,他是真沉疴在身。

所以朱棣病重之时,一直都是杨士奇在处理事务,今日也未能出现。

文臣们还是隐隐以杨士奇为首,一见徐闻,杨士奇恭敬地打招呼。

“恩师近段时间身体不适,士奇国事在身,未能前往探视,还望恩师原谅。”

徐闻笑了笑:“国事为重,不过偶感风寒,没什麽大不了的。”

他哪能不清楚,杨士奇这是在给自己找补,帮自己称病不出背书。

有首辅开口,其他人再无需多言。

文官後排那些新晋低阶官员,因为徐闻长期巡边,朝会都很少参加。

对於鼎鼎大名的越国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每当朝中大佬提及越国公时,不自觉地换上恭敬语气,声音也会降低不少。

虽为勋贵,但各位言必称当朝第一文臣。

年轻人总是有些好奇,何人能当如此名号?

还有心中有些不服气,年轻气盛,总是以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到那一步。

今日得见,心中只有一个字“服!”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