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757章 进军南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57章 进军南洋

簡繁轉換
作者:东方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0 11:58:1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往日那些微缩的船模,变成眼前现实存在的东西。

徐明拉着送他们过来的唐达,一个个指着。

“这艘应该就是最新结合西洋风帆优点的远洋丁型吧,我去年才看到模型,没想到今年你们就已经投入使用,速度很快啊。”

“旁边那艘小点,身材更修长的,应该就是父亲经常念叨的战列舰了吧,虽然比旁边的商船小,可也真大啊,我看看,二层甲板炮,光是铸炮用的铜,估计就能买下一个县城了吧。”

徐明就像是掉进米缸的老鼠一样,满眼透露的都是喜欢,想上去玩玩。

唐达都快应付不了他了。

这时郑和适时出现了,他赶紧把小王爷丢给对方。

自己就一个做生意的,要说什麽商品挣钱,哪条航线盈利率最高,那唐达可以和你说道说道。

可是一谈到舰船,就不是他的专业领域了。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七次,

对於泊位上面的这些船只,也是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他们的参数.

他开始一一解答徐明的问题。

“那艘确实是远洋丁型,不过也是改进款了,去年送给王爷的那个船模,是首版方案,在航行了几个月後,发现了一些问题,随後通知船厂进行改进。”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个月才下水的新舰,小王爷也是赶得巧,再晚来一天,它可能就出航了。”

“至於旁边那艘战舰,还远远够不上王爷战列舰的标准,他最初给我们定的标准,是起码三层火炮,火炮总数达到八十门,才能称为战列舰。”

“目前这个级别,我们称之为巡洋舰,也是王爷亲自赐名,我觉得挺贴切,巡游四洋,护我海疆,王爷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

“这艘长风号,现在是舰队中的旗舰,已经和以前老式的宝船完全不同,是专门为炮击海战而建造,从设计开始,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战舰。”

“不论是武器还是船体材料,以及风帆桅杆,都是研究院航海部这麽多年科研的结晶。”

“双层火炮布置,上层为八百斤炮,射程能达数百丈,下层则为千斤炮,射程更远,在陆地测试中,射程比八百斤还要远,但是海上射程还需要海试以後,才能知道。”

注视着长风号巍峨的身姿,徐明有些目眩神迷,询问郑和道:“那送我们下南洋的,就是这艘船吗?”

郑和纠正他话语中毛病:“小王爷你现在可动不了,越王交代过来了,你必须在岸上的航海学校进行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初步熟悉航海知识,并且在沿海的实习舰上考察合格后,方能下南洋。”

徐明的精神,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去。

还有什麽比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却不能马上接触还难受的事情?

而且他是徐闻幼子加嫡子,平时真可以说是想要什麽,就有什麽,今天算他难得吃瘪。

徐闻也是没办法,郑和船队还有四海商会每年因为海难而损失的船只人员。

这些数字都在他案头摆着了,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行船走马三分险,在这个时代,是一句切实存在的真理。

为了徐明的安全,徐闻不得不做出这种限制。

已经冒险让徐明出海了,万一要出了什麽事故,不但自己会後悔一辈子,光是朱月蓉的眼泪,他就受不了。

现在安成公主已经在埋怨他为什麽同意徐明远赴重洋。

徐闻只是想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不想当一个扫兴的父亲。

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给他们最好的。

刘家港外的军营处,唐赛儿手下中不愿下南洋,或者是已经安家的,都留在了山东,被徐闻妥善安置,至少保他们温饱无忧。

最後只剩下八百人无牵无挂,愿意追随唐赛儿。

进到军营后,就开始了严苛的训练。

他们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在这里根本就不适用。

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士兵,是完全以徐闻的意志为转移,那就是郑和手下的战兵。

他们和四海商会的护卫,算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都是出自这个军营。

在这里,徐闻不用考虑到操典在大明范围内施行的普适性。

只需要专注四海商会的财力,和郑和船队的规模能够容纳多少战力,一切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教官都是暗卫中精挑细选出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不论是海战,还是陆战都有对应的好手。

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伤残后存活下来的兵王,在这里把他们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就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多一丝存活的希望。

唐赛儿的这些手下,也都是厮杀过的穷苦出身,非常清楚这种机会的难得。

他们这些帝国的底层想学一点真东西太难了。

但是在这里,教官是生怕你学不会,哪怕你是文盲,也会用最简单的话语,让你们明白该怎麽做。

实在不明白不要紧,一次次地去做,让身体去学会各种反应,所以甭管训练再难,他们也都扛了下来。

知道他们在训练,唐赛儿也跟着一起,身为主帅,她不想拖属下的後腿。

这样的特训,他们进行了一个月。

天气已经不允许他们再继续下去。

郑和和四海商会的船队,现在大多是以硬帆为主,必须藉助东南季风,才能顺利到达南洋.

目前只有少数战船使用了软帆,才能逆风前行。

也不能怪研究所航海部门不给力,而是现在哪怕是西方现在也处於大航海的前期,各种技术也都是在萌芽中.

而且整个中东航线都被奥斯曼帝国所阻断.

直到郑和船队打通西非航线,和欧洲航海家初步接触后,才算是解锁了部分技术。

在此之前,航海研究所基本是在闭门造车.

哪怕是作为研究所的灵魂人物,徐闻也只是知道大航海极盛时,大家都是使用软帆.

至於有什麽好处,为什麽使用,他都是一知半解,只能给个建议,让研究所摸索了。

华夏因为地理原因,帆船的科技树都点在硬帆上,重新研究软帆,就是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