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 第一卷 第26章 四首诗引发轰动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第一卷 第26章 四首诗引发轰动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沽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8 16:57:33 来源:源1

第一卷第26章四首诗引发轰动(第1/2页)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郑盼儿手中的笔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她心中暗道:这等诗作,怎会是区区一个童生所作出的?若真如此,那李家岂不是藏龙卧虎?

她不动声色地提笔书写,笔下却非闺阁女子常见的簪花小楷,反而透出一股飘逸大气之感。

“第二首,《夏池》。”李牧承又道。

随着他一字一句念出,郑盼儿心中的震惊愈发强烈,却愈发沉稳地将字迹落在纸上。

负责誊写的人接过郑盼儿写好的两首诗,眼中顿时迸发出异样的光彩,誊抄的速度都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李牧承见状,又将《山居秋暝》和《冬日聚四季酒楼》两首诗低声告诉了郑盼儿。

郑盼儿写完最后一个字,终于忍不住抬头看了李牧承一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四首诗,无一不是上乘之作,若真是他大伯所作,那必是个不世出的才子。

可她转念一想,可这样的人又怎会做出卖侄女供自己读书的事来?

她的思绪被周围突然爆发的惊叹声打断。

四首诗被单独用一张大纸写好,贴在了屏风上的正中间位置,立刻引来众人围观。

“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得多么生动!”一位中年文士指着《夏池》赞叹道,“小荷尖角上的蜻蜓,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我从未想过咱们镇子边上那小小的泗水河畔,竟然也有这么美的景象!”一位富商拍着大腿道,“待明年春日,定要带着妻女去泗水边逛上一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诗!好诗啊!”又一人击掌称赏,“这首《春日》当真是上上佳作!”

人群中,一位白须老者捋着胡须,目光灼灼地盯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短短二十字,却将山中秋夜的清幽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乃神来之笔!”

“要我说这《夏池》才是真上等,”一位身着锦衣的年轻人插话道,“阅览后只觉此刻的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之中。这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整首诗里没有一个夏字,全都在描写小池,却满溢了夏的气息。”

最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冬日聚四季酒楼》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位老儒缓缓念道,“好一个‘能饮一杯无‘,既是邀约,又带着几分惬意与期待。此诗不仅契合冬日,更是与咱们酒楼的名字相得益彰!”

李牧承站在人群外围,听着这些评论,不禁暗自好笑。

他没想到,这群人自己写诗不咋地,对着别人的诗评论起来倒是头头是道,听着还真挺像个老学究。

“山居秋暝更好,要知道我们整个镇子附近的村民可都是依山而居的。”

“这首诗写出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村民的淳朴风尚,若是将如此写实的诗传播出去,别人都会感叹知县治下有方,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6章四首诗引发轰动(第2/2页)

李牧承用尽全力控制住自己的嘴角不要抽动,鬼知道他只是做了一回文抄公而已,怎么就被有心人拿来当拍马屁的工具了。

不过脑子稍微一转,李牧承就懂了。

明年二月就要县试了,听说去年隔壁县就曾在县试半年前举办诗会,挖到好苗子的那个县令去年七月底便升了官。

看来是本县的县令坐不住了,也想升个职。

就联合这四季酒楼的老板,趁着这次开业十周年大庆,效仿人家举办诗会,主打一个有枣没枣先来一杆子。

至于为什么选择一个小镇子办诗会,或许对方是不想被同僚发现他的小心思吧。

而这些读书人里一定有认识那些官员的人,估计是发现了什么。

就他们的作诗水平来看,估计都是和自家大伯一样,没什么读书天分的。

正经科考上不去,溜须拍马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反正他们拍马屁也是用自己的诗,若是遭人嫌弃了,那也是那群人自作主张,和自己毫无关系。

若是那县令喜欢这首诗,也只会悄悄调查,最终找出写了这首诗的人,也就是自己加以嘉奖。

不管什么结果都不亏,无所谓他们怎么讨论。

四季酒楼的东家更是盯着最后一首诗双眼发亮。

这首诗写的好啊!简直是为自己这个四季酒楼量身定做的。

在寒冷的冬日,酒客们呼朋引伴来酒楼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若把这首诗在大乾境内传开,不止让别人体会到真挚的情谊,还能将四季酒楼的名声彻底打响!

四季酒楼东家并不知道这诗的作者是谁,只能看向负责誊抄的那位老学究。

在对方眼神示意下,四季酒楼东家看向郑盼儿,总觉得这诗不像是一个女子能做出的。

虽说这位是来自京城的人,平日里和达官显贵打交道多了,肚子里有点墨水,能做出来诗也完全解释得通。

但同为商人,若是郑盼儿做诗,只会想办法把她的绣坊名声传出去,而不是费尽心思做首《冬日聚四季酒楼》来宣传自己的酒楼才对。

只能说这位酒楼东家想太多,这首诗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问刘十九》。

李牧承懒得想名字,干脆就地取材,直接把四季酒楼这个主办地加上,尽可能的提升拿到彩头的胜率。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酒楼东家视线向下偏移,捕捉到李牧承的小身影。

尽管十分震惊,但的确没有第三个人出现在他们身边了。

李牧承知道这些流传千古的大诗人的著作一定会引起轰动,可轰动到一群读书人吹胡子瞪眼睛,更有甚者直接脱下鞋拿在手中,大有一副“你敢说这首诗不是最好那首我就拍你”的架势。

啧,一不小心玩大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