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521章 匈奴表忠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521章 匈奴表忠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5 11:36:29 来源:源1

这两年随着甲胄换装,中军的战力愈加强势,征辽东之时也不过动用了两万中军。陛下是马上皇帝,将中军在手心里攥得愈来愈紧,也是常理。

不过按照枢密院六房的配置,似乎与尚书台的六部相同?那刘晔这个枢密右监,岂不与自己身上这个尚书右仆射的职司相仿?枢密院那些参军,岂不是要都借着这一股风直上云霄,跃为两千石了?

真是时也命也!

刘晔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臣第二问是问官职级别。敢问这六房枢密,都是何等级别?级别定则人心定,还望陛下示下。」

曹睿从容说道:「朕看过了,原本管着诸事的各参军都为千石,如今升为比二千石。」

二千石可以分为中二千石丶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俸禄各有不同。按照现今大魏的职务分划来论,六部尚书与九卿相仿,都是中二千石。这般看来,六房枢密要比尚书们位置要低了?

不过这也是难免的事。毕竟此前都是一个个千石参军来管,如今统升为二千石,也算是皇恩浩荡了。陛下做事夙来大气,连改枢密院职司也是这般。

刘晔顿了一顿,开口问道:「臣还有最后一问。

「方才陛下说中军之事,由枢密院和兵部各自负责一处,其馀之事由中领军丶中护军来管。那麽枢密院与兵部之间,又该如何划分清楚明白呢?」

曹睿笑着说道:「刘卿果然多智,朕今日就在此将你们两位枢密,还有司空丶武尚书一并请来,为你们划分清楚的。」

「总而言之,凡是涉及指挥的事情,都由枢密院来管。上到临战指挥,下到防御部署,都是这般。而兵部,只管甲胄丶马匹丶选兵丶军粮这些事情,不涉及指挥。」

「朕如此说法,你们四人能否听懂?」

司马懿和武周还没说话,刘晔也还在思索之中,王观却站起身来,朝着皇帝拱手:

「陛下,臣有一事不解,还望陛下训示。」

王观历来觐见的时候话语都少,今日主动表示有言要问,曹睿倒觉得有些新鲜:「王卿有何要问?」

王观说道:「按照此前的制度,枢密院内可管甲胄丶可管马匹丶可管军粮,莫非这些事务以后都要交由兵部来为吗?这样一来,关西丶荆州丶扬州丶河北四房,岂不是处处要与兵部沟通,行事恐难如此前一般迅捷。」

王观话语一出,堂中的目光全都移到了他的身上。

司马懿此时心中冷哼一声,难如以前迅捷?要的就是四方军队处处受兵部限制!

反正中军由陛下直管,有事朝着兵部下旨即可,本质上并不由兵部把控。

没等曹睿亲自开口,站在众人面前的裴潜就开始为皇帝解释起来了:

「好让王左监知晓,枢密院设立之初衷,本就是为了替天子指挥四方军队,与兵部同为天子爪牙钳制四方。说到底,枢密院与兵部乃是一体,只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处理公事,细节分划上略有差异罢了。枢密院只管指挥调度就好,其馀诸事由兵部协作,似乎更高效些。」

裴潜话音落罢,曹睿看向裴潜的眼神也亮了起来。就连司马懿和刘晔二人,此时都觉得有些意外。

以前怎麽不知道裴潜这麽会说话呢?更关键的是,裴潜方才所说的这句话是为皇帝调和臣子,这是执政之臣的基本素质!

王观默然不语,不知是被裴潜的话怼回去了,还是站在原地自我纠结。总之愣了片刻后,王观这才说道:

「臣此问是出于公心。如今荆州正在交战,扬州丶关西恐将临战,正是紧要关头。中枢如何去改,臣并无半点意见,只求莫要影响各处用兵就好。」

曹睿连忙说道:「朕明白王卿之意。王卿做事素来稳妥持重,无需向朕解释。」

「是。」王观微微低头。

此时武周也有些坐不住了,枢密院明显是精简了些,但这麽一大摊事情都甩到兵部之上,他也难以管辖过来。

「臣有事想禀报陛下。」武周身形缓慢的从座位中站了起来,朝着皇帝拱手行礼。按照年龄来论,武周武尚书确实比堂中的司马懿丶刘晔丶王观等人都要更老。

曹睿点头:「武卿请说。」

武周拱手道:「若是军粮丶甲胄丶军马丶徵兵等事都由兵部负责,臣丶臣恐怕兵部人少事多,实在有些顾不过来。」

曹睿倒是果断:「若有军粮事务,兵部发文找民部去做。甲胄之事,找将作大匠去要。朕让兵部来管,倒也不是让你们事事都亲力亲为的。」

「臣明白了。」武周微微点头。

「那好,若无异议,此事就这般定下了。」曹睿看了一圈,却发现司马懿一直都未说话,转而问道:

「司空意下如何?」

司马懿拱手:「陛下和裴侍中分划的极好,臣自然赞成。从臣的角度看来,太和年间,中枢各处职司都是在逐渐调整,以应对大魏各个方面的国事军事。」

「就拿方才的枢密院和兵部来说,中枢分划清楚,但关西的大将军府丶荆州的赵都监处丶扬州的陈司徒处丶营州的王都督处,权责却不尽相同。待此番战后,几处都督和都监也应由朝廷统一规划一二。」

曹睿吸了口气:「司空所言有理,但眼下说这些,属实还有些早了。司空为朕记着,明年年初或者年中得空,将此事也提上日程来做。」

「臣遵旨。」司马懿点头应道。

……

与此同时,馆陶城外,率领征伐辽东全军归返的满宠,也在此处与卢毓分别。

满宠回军的路线,几乎是按照河北各处漕运的轨迹来走。而馆陶就在一个分叉点上。由此处向西,可以直达邺城。而从此处向南,可以直奔黄河左近的黎阳。而满宠此前得了军令,要领全军南下,经东郡丶陈留郡来到许昌。

此处大军分为两支。

一支是由满宠所领,包括中军文钦部和五校尉营在内的一万五千骑。同时还有卑衍所领的五千辽东骑卒和五千辽东步卒,合兵两万五千众。

另一支就是归返家乡的匈奴骑兵了。按照陛下在幽州时的分派,卢毓是要监护着三千匈奴骑兵回太原郡的。

分别之后,卢毓在匈奴骑兵的簇拥下渐渐西行。方一离开大军,五名匈奴部帅就各自骑马围在卢毓身侧,或是请教或是吹捧,总之说尽了好话。

最⊥新⊥小⊥说⊥在⊥⊥⊥首⊥发!

拍马屁的话,听一句丶两句倒也舒服。可是当五名匈奴人在卢毓面前说上了半个时辰,纵然卢毓如此好的脾性修养,也终于忍耐不住,勒住马缰停在原地,看向众人:

「随在满将军身侧行军时,我怎麽听不到你们这般多话?你们究竟何事有求于我,速速说来!」

五名匈奴人互相看了一眼,最终还是刘豹出来答话了。

「禀卢公,我们确有一事所请,还请卢公为我们禀明朝廷。」

「何事?为何不让满将军禀报?」卢毓看向刘豹的眼神愈加冷了。这些南匈奴人可与乌桓丶鲜卑那些胡人不同,他们姓刘都姓了上百年了,口中汉话说得也都是太原口音,汉人的这些事情,匈奴人心里都明白着呢。

刘豹略有些委婉的说道:「禀卢公,满将军属实过于严厉了。而且丶而且轲比能授首一事也让我等畏惧,实在是不敢与满将军禀告。」

「那就敢和我说了?」卢毓反问。

刘豹有些尴尬:「卢公的贤明与品行,我等在并州也是听过的。卢公,我等这些时日商议过了,愿从族中出兵三千,长久听从朝廷调遣!」

卢毓道:「此前陛下与诸位重臣曾经论过,将从鲜卑轲比能部丶步度根部各自徵调两千轻骑。至于乌桓和匈奴,并不在徵调之列!」

「我等听说过此事。」刘豹小心说道:「可我等亦是大魏子民,也有报国之心!如今大魏在东南丶在西边与吴蜀对峙,能多出一份力或许都是好的!所以我等才向卢公禀报,能不能这三千骑兵就不回去了,就由在下领着跟随卢公到陛下身边听用?」

卢毓沉声道:「你们能有这般想法,总是比乌桓丶鲜卑要好些的……」

「我们当然比他们更好!」

「卢公说得对,鲜卑贼子如何能与我等相提并论?」

眼看几人表起功劳来,卢毓连忙示意这几个匈奴人停下:

「陛下现在许昌,我们此处荒郊野地,在此候着也不合适。这样吧,我现在将此事通报给满将军,再遣使禀报朝廷。你们和我先回头到馆陶城外候着,少则十日,多则十五日,朝廷定会给出答覆。」

「多谢卢公!」

「谢卢公为我等进言!」

看着面前这些『忠心』的匈奴人,卢毓一时搞不清楚他们是真心想报效大魏,还是畏惧轲比能之事,想与大魏绑定的更为紧些。

不过无论如何,多出三千匈奴轻骑都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这些匈奴骑兵可以用在何处呢?还是等朝廷回信吧。

卢毓暗暗想着。(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