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66章 恩仇旧怨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66章 恩仇旧怨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3 14:34:00 来源:源1

朝廷大臣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拿四位阁臣来论,曹真和司马懿都是以前曹丕的党羽私人,旧时关系极为要好。若从司马芝和董昭弟弟董访的关系来论,司马懿同董昭还能算沾点亲缘。曹真与董昭同在西阁,但是董昭年近八旬,比曹真大二十岁,二人根本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司马懿与陈矫又是多年的好友。

虽说内阁四人一团和气,但在许多事务上的立场也并不相同。

天下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陈矫还在礼部徐宣那里的时候,司马懿姗姗来迟,趁着雨势渐小,入了内阁值房。

二人叙谈了几句,司马懿随口问道:「董公和季弼还没来吗,竟比我来的还晚。」

曹真道:「董公年纪大了,来得晚就来得晚吧。倒是陈季弼比你来的还要早,这会儿估计到尚书台去了。方才雨势大的利害,现在倒是小了许多。」

还未等司马懿开口问,曹真就主动笑着提起方才之事:「季弼家的次子陈骞想要出仕,他与我提了一嘴,我因此将他徵辟到我府上任主簿了。」

「哦?这是好事。」司马懿应声答道:「大将军这般心善,府上还缺不缺长史?」

曹真抬眼看向司马懿:「怎麽,你家子元在尚书台待够了?他虽有才,但做长史还行不通,年纪资历都不够,勉强能做个参军吧。」

「我家子元自有前途,不劳大将军操心。」司马懿似笑非笑:「你看我行不行?」

「你?你来我府上看门吧。」曹真笑着白了司马懿一眼,笑了几声:「你这尊大神我这庙里可请不动。子上(司马昭)在邺城差事做的如何?」

司马懿笑了几声:「子上在邺县督粮,是个做事的职务,且让他在河北磨磨心性。」

曹真又问:「我记得你当年让子元(司马师)出仕的时候,直接让子元在蒋子通手下做了仓曹从事。仲达为何厚此薄彼啊?」

司马懿答道:「非我厚此薄彼,而是子上才能不及子元。若我将子上过度拔高,让他也去做个从事之类重要职务,那才是害了他。」

「季弼怎麽这个时候寻你?」

曹真面色平静应声:「我如何知道?他要寻我那是他的事情。明日陛下回返,到时内阁一齐去渡口对岸迎驾吧。」

「好。」司马懿淡淡点头。

傍晚时分,司马懿离开内阁,来到了尚书台中各部巡视。

由于司马懿身上始终有着录尚书事的权责,虽然名义上分管民部丶工部和兵部,但司马懿还是每一部都会去看看的。

经过礼部徐宣处时,徐宣抬眼望见迈步入内的司马懿,挥手让左右汇报事情的郎官出去,站起身来,自己掩上了门。

「宝坚这是有事?」司马懿背手站着,静静看向徐宣。

「司空且坐,我确有一事要与司空说。」徐宣伸手一请。

司马懿从曹真口中知晓陈矫上午来了尚书台,眼见徐宣如此情状,心中大略有所猜度,默不作声点了点头,而后径直坐在了徐宣的主位上。

徐宣见司马懿占了自己的位子,却也不尴尬,就竖着手站在司马懿侧前方,缓缓说道:

「司空或许不知,上午陈仆射来台中巡视之时面露喜色,属下问他何事,他说他请大将军徵辟了他的次子为主簿。」

司马懿淡淡点头:「宝坚说的这事,大将军也与我说了。」

徐宣又道:「那陈仆射又问属下爵位传承之事,大将军与司空也说了吗?陈仆射欲要将他的东阳县侯,传给次子而非长子,爵位之事是由礼部管的,故而陈仆射来试探试探属下的口风。」

东阳县侯,是陈矫被召入内阁时皇帝封的新爵位。陈矫为广陵郡东阳县人,以本县封侯,乃是一种对阁臣标准的恩赏及礼遇,此前陈矫只是乡侯。

司马懿双眼微微睁大,看了徐宣一眼,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就说他会在秋冬之时说这些,还真等到了。」

徐宣点头道:「司空高见啊!」

司马懿年初刚到寿春之时,就在徐宣这里下了一步闲棋,今日终于到了收获实利的时候了。

徐宣此人,说来也有意思,他早年间的经历与陈矫有很大的重合。

陈矫是广陵东阳人,徐宣是广陵海西人,二人是正经的同乡。

但同乡不一定关系就好。

就比如『颍川四士』中的辛毗丶陈群丶杜袭丶赵俨四人,赵俨与陈群的关系并不好。徐庶出身颍川寒门,与朝中的颍川官员也素来没有交往。

陈矫和徐宣早年的关系用『不好』形容都有些不妥,甚至称得上有仇。二人虽然不睦,但都曾避祸江东,又都应过陈登的徵辟在广陵郡中为任,二人归于曹操麾下之后,徐宣曾多次说过陈矫的坏话。

陈矫本姓刘,过继给了舅家,故而改姓了陈。但陈矫之妻是从刘家所出,一来二去,算得上是陈矫娶了自家亲戚。这种**事情,如果不是老乡,一般是不会知道的。徐宣与陈矫有过,因而常常和别人说陈矫德行不端,陈矫颜面扫地,只能去找曹操哭拜辞官。

逼得曹操没有办法,只得下令说汉末丧乱以来礼教不复,毕竟是乱世,都是一笔糊涂帐。建安五年之前的旧事,谁也不准再提,谁再提我就罚谁。

曹操拉了偏架,又主动撮合二人和好,徐宣与陈矫这才在表面上和睦了起来。

年轻时候结的仇,到老也难以忘记。

陈矫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他与司马懿丶陈群等人关系不错。但徐宣也有自己的友人,比如卫臻丶桓范等人都与徐宣私交不错。加之陈矫外任了许多年,又看不到,这才维持了面子上的稳妥。

这次陈矫来寻徐宣发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虽然是尚书仆射,但也只是临时管这三部。正经的尚书左仆射辛毗还在关西巡视呢,他并不能自己上手操持此事。

这便是被徐宣抓到机会了。

至于徐宣与司马懿,司马懿是徐宣老上司了,二人自有多年交往。先帝四个辅臣中,只有司马懿是始终在权力中枢的,徐宣若要站队,也自然知道轻重。

司马懿在堂中默然坐了许久,捋须不言,直到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缓缓说道:「宝坚,你是礼部尚书,大魏爵位之事都是从你这里把控的。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你为礼部,若连你都不能坚定立场,那大魏上下封爵之人就全乱了套了。」

「嫡庶长幼,我明白此事。」徐宣盯着司马懿的眼睛看去:「我若坚定立场,该如何坚定?」

司马懿淡淡说道:「笔在你手里,你自己拟表文便是,不用我教。对了,我再与你透露一个消息。」

徐宣点头。

司马懿道:「陛下在襄樊应当见过立太子之事的统计了。四名阁臣里面,我丶大将军丶董公的立场一致,都支持要立太子。唯有陈季弼赞同缓立。」

徐宣想了片刻:「董公是邺王王傅,自然支持立邺王。皇子们都小,虽有长幼,但也看不出什麽才能潜质来,司空和大将军旧时都是支持先帝丶反对雍丘王的,立场一致,自然也能凑到一起……」

「这便是了。」司马懿点头:「若朝廷要议礼,那便可以好好议议了。别人不论,内阁的立场你已经明白了。」

徐宣笑了,他也是六旬之人,若冲在前面为司马懿做此事,自然也是需要好处的:「司空,若陛下怪罪于我,我又该如何?总不能引咎辞职吧?」

司马懿道:「不会只有你一人的。尚书台六部里面,至少三部会应和于你。」

三部?徐宣默默算了一下。

民部李严素来是个谨慎的,只做事,其馀什麽都不问。吏部的黄权像是铁板一般,硬起来连东阁的话都不应,在人事上只听皇帝所言。这两部若都不应,那便是工部司马芝丶兵部王基丶刑部徐邈都会应了?

徐宣暗暗心惊,面上却不动声色,点头道:「司空所言我已知晓了,还请放心,不会误了事情。」

「好。」司马懿笑了笑,起身欲走。

徐宣见状也快步起身,走到门口,为司马懿拉开了门。

此时正值傍晚,下了半日的雨,也已经尽数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斜映,显得分外明亮,映得地上金灿灿的一片。

此时二人还未出门,徐宣小声说道:「这是拨云见日啊。」

「宝坚可为左仆射。」司马懿拍了拍徐宣的肩膀,而后背着手缓缓走出,眼看着是要往刑部尚书徐邈值房的方向走去了。

徐邈与司马懿的关系,徐宣素来是知道的。司马芝是司马懿族弟,若司马懿有了立场,司马芝也定会相从。但王基此前一直是尚书左丞,负责尚书台内的人事纲纪,素来严谨用事不苟言笑,他又是如何与司马懿搭上线的?

徐宣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又盯着夕阳发呆了好一会,才又走回屋中。(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