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02章 制胡奇策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02章 制胡奇策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3 14:34:00 来源:源1

「王雄王元伯!」曹睿背着手站在寿春宫书房内的宽大舆图前,看着凉州的方向,长声感叹道:「朕怎麽此前不知道他是这等人材?」

曹睿的身后坐着八人,分别是枢密使董昭与枢密副使刘晔丶尚书右仆射司马懿和左仆射黄权,还有四名阁臣。

手持凉州发来的军报丶刚刚讲解完毕军情的枢密副使刘晔微微愣了几瞬,张口欲说什麽,却始终没能开口。

董昭也迟疑了几瞬,在后面拱手说道:「陛下,王元伯此行虽然奏效,但他将河西鲜卑的秃发阿孤骗来杀死,此种行事的方法,无疑会折损大魏的威信!若来日……」

曹睿此刻转过身来,看向董昭:「若来日则如何?河西鲜卑向大魏报复还是谁会找大魏报复?河西鲜卑现在在哪?都已经杀大魏官员丶掳掠大魏城池了,还需要取信于他们?其他胡人会替河西鲜卑张目?」

董昭一时语塞,低头不语。

或许是董昭古板了些,他并不赞同王雄的举止,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常用的出事手段。但董昭也无法否认,王雄的做法的确有效!

一个继檀石槐丶轲比能之后,在凉州之地渐渐崛起两年的河西鲜卑,控弦七丶八万之多,就这样轻易的被王雄阻断了上升的势头。

原本因秃发阿孤聚集起来的河西鲜卑丶卢水胡丶居延胡丶以及凉州的各色杂胡,在失去首领后连续败了数场,随即做鸟兽散,在十馀日内迅速分崩离析。

如今已是九月下旬,根据王雄丶胡遵和田豫发来的军报,彼处战事进行的异常顺利。

八月四日,王雄遣剑客韩龙杀秃发阿孤,横海将军胡遵将五千骑兵逆击胡骑两万。胡骑群龙无首,只匆匆接战不到一刻钟便全线败退,胡遵追击至夜,斩首俘获四千馀人。

战后河西鲜卑馀部向东逃窜,卢水胡丶居延胡馀部转头向西,松散的联盟随即破裂。

八月六日,田豫率三千步卒与鲜卑丶乌桓丶匈奴轻骑两万五千,从北向南进击河西鲜卑所据的原北地郡地方,斩首三千馀级,获男女老幼生口三万馀,获羊二十六万头丶牛二万头。

所获生口中,七千馀男丁尽数转运到雍州,发为矿工。女子老幼以及所获的一半牛羊按照战前约定,按出兵比例分给参战的鲜卑丶乌桓及匈奴人。故而诸部皆欢。

此前被秃发阿孤所掳掠的两千馀百姓,也救下了一千六百多人。

八月九日丶十日丶十四日,胡遵率骑兵连续进击删丹丶屋兰丶昭武三地,三次击破卢水胡丶居延胡联军,前后斩首共计八千。

二十九日,河西鲜卑残部辗转逃至枝阳丶榆中,车骑将军卫臻派捕虏将军陈凭率三千精骑阻之,河西鲜卑残部请降,卫臻下令暂时委秃发阿孤之堂侄秃发首邑为首领,并将秃发阿孤直系后代秃发树机能等六人全部捕拿,押往洛阳。

卫臻派人前往朝廷请示,欲将河西鲜卑分成三部,分成三地居于秦州不同地域。

从太和六年延续到太和八年,扰乱边境两年多之久的河西鲜卑,就这样在一月之间被轻易平定。河西鲜卑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什麽河西鲜卑了,只有降等为杂胡丶分成三个部分的秃发部。

仗打得如此漂亮丶如此乾净利落,让身为太尉丶枢密使的董昭也说不出来什麽,只能从道德上为王雄来寻一二瑕疵。

曹睿环视一周,观察了一番八位臣子的神情,轻叹了一声:「朕之所以赞同王雄,其实不是鼓励王雄这种骗人过来再杀的行为,而是赞同王雄这种雷厉风行解除边患的方式。伐吴在即,他这是救时之大功。诸卿或许不知,王雄此人在与朕的上表之中,也有他自己的一套道理。」

董昭微微欠身:「臣洗耳恭听。」

曹睿道:「王雄认为,大魏朝廷也好丶前朝朝廷也罢,处理胡人之事时总是陷入了一个误区,那便是总要试图与胡人中的首领去谈。若胡人没有首领,不论怎样也要寻一个首领出来。」

董昭若有所思,刘晔也束手听着皇帝之语,徐庶丶裴潜等人也在侧耳静听。

曹睿继续说道:「按照王雄的说法,朝廷在黄初年间丶太和年间处理胡人的方法始终是有偏差的。在幽州并州边境豢养部分匈奴丶乌桓丶鲜卑作为屏障即可,并不应该过分干预幽并边境以外的草原部族。」

「王雄说,胡人与汉人相比,素无制度礼法,内部产生如檀石槐丶轲比能一般的领袖人物是数百年一遇的事件。只要朝廷不去干预,他们内部就会持续不断地争斗下去。如果朝廷支持胡人的某一支,如此前支持博尔谷掌握西部鲜卑丶支持步度根等人掌控中部和东部鲜卑,他们就会仰仗朝廷的权势,在部族中不断积累权力,长此以往世代相承,胡人就会学习汉人的体制,渐渐难治。」

「草原上反对者们也会如此番聚在河西鲜卑秃发阿孤身边一般,凝聚为朝廷支持者以外的一股对抗势力。」

「王雄认为,对待胡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边境保持一支战力足够的骑兵部队,随时保持草原各部胡人的争斗和敌对,并通过外交手段,派遣使者在各部之间纵横捭阖为大魏牟利。」

「这对大魏是成本最小丶收益最高的选择。」

「而大魏以前只将草原胡人看成整体,与大魏催动出的首领接触,忽视了内里各部的不同利益和诉求,在外交上懒惰,这是不对的方法。」

当然,曹睿只是讲解出了王雄的一半内容。

在这一半内容之中,曹睿并没有复述王雄『胡人轻贱如狗马一般,不可视为与大魏百姓同等之子民』丶『彼辈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杀之才可止乱』等明显不符合大魏当前政策基调的话语。

毕竟在此前太和四年巡视幽并和征伐辽东的时候,曹睿本人已经明确对鲜卑丶乌桓丶匈奴诸部的首领说过要一视同仁,而且田豫此前的胜仗中还有他们的一部分功劳,且伐吴之时也徵调了许多胡骑。

刘晔沉声问道:「陛下,所以王雄此番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论行事,诛杀秃发阿孤是瓦解凉州叛乱胡人的最快方式了?」

「嗯。」曹睿微微颔首,王雄此人也算是知行合一了。

而王雄上表中阐述的的另一半内容,曹睿并没有与众人分享,其中全是王雄关于政治的个人理解。

王雄认为,对待不同的政治实体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吴国丶蜀国这种割据多年的叛乱政权,就应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溃他们的野战军队。他们割据的态度不能改变,大魏也很难渗透进去,一切从外交方面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再比如,王雄认为对于重点人物的物理抹杀,是达成政治路径的最快路径,对瓦解敌对势力最为高效。楚汉时项羽之失,就是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汉高帝。而拿汉末来说,十常侍杀何进丶王允吕布杀董卓就是这种方法。

而对于胡人这种松散的丶未形成固定政治制度的部落组织,杀其首领是最快的方式,而后胡人定会内乱。

裴潜轻咳了一声:「陛下,不论怎麽说,王雄丶胡遵丶田豫三人此番立了大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臣以为朝廷应将此战结果速速通报各地各军,在大战之前激励军将官吏之心。并将秃发阿孤的首级传首雍丶凉丶并丶幽丶营五州,以示警戒。」

曹睿点了点头:「尚书台说一说,王雄丶胡遵丶田豫三人该当何赏?」

司马懿躲不过去,思略几瞬,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王雄功当封侯,胡遵丶田豫已为亭侯,该有增邑之赏。」

曹睿道:「封侯可以,朕以王雄功大,封其为乡侯如何?」

司马懿迟疑片刻,拱手道:「陛下,大魏立国以来跳过亭侯直接封乡侯并无成例,臣以为不宜如此。不若选一佳亭敕封王雄,并多与其封邑,似乎更好。」

曹睿点头应道:「司空所言甚是。万岁亭还空着吧?」

司马懿面露诧异,但也只在一瞬后便调整了过来,拱手应道:「万岁亭还空着。」

曹睿道:「那就封王雄为万岁亭侯吧,救时之功,朕甚嘉之,封邑六百户。胡遵丶田豫各增邑二百户,这样如何?」

司马懿拱手行礼:「这个安排极好,臣遵旨。」

所谓万岁亭,是洛阳城内二十四亭的其中之一。

历来朝廷封侯,上等的敕封方式就是以籍贯封侯。如本朝张合的鄚县侯丶陈群的颍阴县侯丶陈矫的东阳县侯一般。

再上一等,就是以历史上名臣名将的封邑来敕封。曹休的长平侯就是此类。

除了这两种封侯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是以佳地封侯。万岁亭侯就是曹氏封赏给心腹重臣的标准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看,万岁亭在都城洛阳城中,封邑落在此处分外荣耀。

从历史沿革上看,建安八年,荀彧受封万岁亭侯,荀彧死后其子改封别处,韩浩成为新一任万岁亭侯。韩浩死后其子依旧改封,曹操之子曹茂得封万岁亭侯,在曹茂惹怒曹操之后改封为平舆侯。黄初元年,许褚受封为新一任的万岁亭侯,曹睿即位后将许褚改封为牟乡侯,这个爵位也就一直空缺到了现在。

王雄被封为万岁亭侯,封邑六百,显然是皇帝对王雄极度满意才能给出的赏赐。但这就又存在一个问题了……

王雄是新一任凉州刺史,他上任一月有馀,就与胡遵丶田豫二人搭档,彻底解决了凉州的边患。

即使交战,也只动用了凉州本地的五千骑兵以及护乌桓将军田豫屯在代郡的三千步卒。而田豫在并州徵发的两万五千胡骑,朝廷并未花费任何军饷,都以从河西鲜卑与凉州杂胡处虏获的生口及牛羊酬谢。战利品足够的多,徵发的胡骑也皆大欢喜,愈发拥护朝廷了。

既未动用中军,也未动用卫臻在关西的外军,只是用了本地军队和胡骑就做成了此事,在财政上未对国家产生任何负担。

他们的成绩做得如此漂亮,漂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那不就是在另一个维度上说明司马孚和夏侯霸的无能了吗?

司马懿此刻略显苦涩。

他本欲对自家亲弟救上一救,希望在皇帝面前刷一下自己这张老脸,将叔达哪怕贬为一个千石官员丶六百石县令也好,还能来日方长。

但现在看来,他与王雄这番强烈的对比之下,司马叔达的政治生涯是没有指望了。好在田豫将被掳走的大部分百姓都救了回来,朝廷对他还有稍微宽恕一二的理由,只希望将他贬为庶人就好,勿要徒刑或者流放吧。

司马懿心中一声长叹。(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