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86章 风格迥异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86章 风格迥异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3 14:34:00 来源:源1

十二月二十八日晚,汉军大营。

丞相诸葛亮坐于军帐主位,长史杨仪和参军蒋琬站在左右首位,高翔丶黄袭丶马忠丶陈式丶孟琰等诸将分列二人身后。

明日便要动大兵前推了,时值建兴十一年底,这是时隔将近三年的又一次大规模作战,众人面上皆是肃容。

按照陇南的多山地形,能容纳军队行军的广阔道路,多半是靠河谷天然冲刷形成的通路。从武街通往下辨的道路,其实就是平洛水的河谷地带。

近些年来的冬日寒冷,联接近长江的中渎水都能结冰,在九年前的十一月将曹丕伐吴归途的船队阻拦,那就更别说秦州这等西北荒僻之地的平洛水了。

封冻之后,便畅通无阻,正是两军用武之地。

魏军此前的大营在平洛水注入西汉水河口的上游五里处,依山势丶河谷而建,经营了一月有馀,鹿角丶垒墙丶营寨丶箭楼丶壕沟等物样样不缺。虽说冬日营造防御工事不易,但事在人为,大军驻在此处所需燃料颇多,加之出于防御需求,营寨附近的山都快伐秃了。

而蜀军主营则是在上游十五里的地方驻扎。

可以说平洛水下游唯二稍好些的地方,均已经被魏丶蜀两家各自占据。

「明日动兵,该说的话本相平时都已说尽了。今日只简单告诉你们几句。」诸葛亮双手撑在几案上,缓缓站起,环视帐中众人:「三年前本相领兵北伐之时,魏国关西掌兵之人乃是曹真丶张合丶陆逊,还有一万魏国中军精骑坐镇。三年之后的今日,贼军将领不过卫臻丶王昶丶费耀等辈。论将略论战力,论士气论人心,此胜在汉,而不在魏逆!你等谨记!」

「属下谨记,当为大汉效死!」帐内众人齐齐躬身行礼。

「长史。」诸葛亮看向杨仪:「宣布明日安排。」

「是。」杨仪拱手行礼,而后转身看向众人:「诸位将军,明日如何作战,想必你们也能有所猜度。」

「三日前,丞相已令征东将军魏延率本部督吴班丶句扶二将所部合计万人,从大营以内经山路翻越南山,绕路六十里往击敌军侧翼。按照与魏延约定的时间,明日正是大军出击之时。」

众人脸上显出一丝释然之色。

他们虽然知晓三日前军中有大的调度,却并不清楚究竟是何意。方才来军帐议事之时见少了魏延丶吴班丶句扶三人还颇为惊讶,现在总算知道他们三人的去处了。

军中最重威望。

侧击敌军这种极端重要的战术任务,若是交给吴懿和王平二人,诸将心中难免会犯些嘀咕,担忧事情的可行性。可如今诸葛亮把魏延派了出去,那对此番进兵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战术选择了,没有之一!

魏延所部战力在相府诸军之中是有目共睹的第一。若连魏延都不能完成任务,那这就将是一场失败的作战计划。丞相又岂能没有考虑到这一切?

走了魏延的一万人,此处尚且馀下一万四千人。虽说比魏军要少许多,但在丞相的指挥调派下,维持两军锋线上的进攻,应当没有多少难度。

「明日出军,高翔丶陈式二将为左前翼与右前翼,黄袭所部居中,马忠丶孟琰部为丞相本部居后坐镇。战场东西不广,故而诸将所有行动需严格遵守丞相军令,无后令则依前令而行。」

诸葛亮补了一句:「明日一战事关大汉兴复,诸位努力!」

「谨遵丞相号令!」众人齐齐领命抱拳,在军帐中喊声震耳。

众将都是领兵多年丶久在军队中的老行伍,甚至东面的预定战场众人也都不知走过多少次了,丞相安排让众人心服口服。

若说汉军在白水屯驻的这些年有什麽强化过的长处,翻山越岭算一项。

那是征伐汉中之时,只不过不是太和二年,而是更早一些的建安二十四年。当刘备攻伐汉中的大军在阳平关下所阻不得前行之时,刘备率主力翻越米仓山,抵达汉中盆地的西南边缘,又抢占了定军山这一战略要地,这才成功实现了反客为主,使夏侯渊丶张合所部两面受敌,腹背皆惊。

而冬日陌生山林里的开辟道路和运兵万人,属实是对熟练度和组织度的一项严格的考验。而魏延就是诸葛亮手中最锋利的刃尖。

与此同时,十五里以东之处,魏军营中。

卫臻裹着裘皮大氅坐于椅上,王昶丶费耀丶陈凭三人同样围坐于炉火边。

领袖的个人特质极易影响整个组织的行事风格。

诸葛亮相体威严丶进退皆守法度,故而每逢相府议事的时候,都需要各守规矩,作风严谨。

曹睿讲求实务,又常常在书房而非朝堂上与重臣们决议,故而卫臻等人也逐渐沾染上了这一行事风格。主帅和几个大将围着火炉将事情商量清楚再去执行就可以了,无需讲究太多上司下属的虚礼。

「车骑,属下以为就是这两日了。」王昶侧脸看向卫臻:「五日以来,蜀军每日必定前出试探,斥候也派发的愈来愈勤,昨日和今日中午已有两千人规模的佯攻了。」

「再过两日就是年节,说不得蜀军攻侵就在这几日了。」

卫臻点了点头,炉中火焰将他映得目光炯炯。以往在洛阳时面孔圆润富态的卫臻,两颊竟也变得精瘦,若曹睿此时再见卫臻,定会大吃一惊。

都督关西带来的不仅是个人宦途的顶点,也有让人彻夜不得安眠的压力。

哪个主帅都躲不掉这些。

卫臻徐徐说道:「既然如此,那明日就按合战做好准备。文舒(王昶)统本部万人居前,公威(费耀)领五千人居本营接应,我自将万人留守本营后方为公威之后,州平(陈凭)引本部守西汉水两岸,定当万无一失!」

「好!属下领命!」王昶率先拱手,语气坚定。

「属下领命。」费耀丶陈凭同时行礼应声。

……

翌日。

天色刚刚破晓之时,魏丶蜀两军的斥候便已经在预定战场上开始了交战。根据这些时日作战的经验,魏军最前的斥候均以二十骑为最小规模,在封冻且覆盖了一层薄雪的平洛水上往来驰骋。

对于蜀军来说,这是一种两难的处境。魏军哨骑来去如风,若不阻拦,这是自己将自己陷于被动之地。若用骑兵阻拦,这是自己消耗宝贵的骑兵资源。

而面对这一情况……打起来!打起来一切就会好起来了!

巳时一刻,蜀国高翔所部与王昶属下校尉赵不弃部接战,蜀军攻势凌厉,赵不弃且战且走,向后撤了近半里,才在偏将军阴渐的辅助下勉强稳住阵脚。而以此地为焦点,蜀军陈式部的三千人也将要加入至战团。

王昶见蜀军主动来攻,派一支千人规模的骑队暂时干扰陈式所部的注意力,而后又派贾隆部在旁压制,给赵不弃丶阴渐二部从容后退的机会。

冬日严寒给战事带来的不利是多方面的。

王昶按照预定的节奏沿着防御工事且战且退,而蜀军需要保持进攻的烈度,还需要达成逼退魏军的持续军事压力,就显得更加缓慢了。不过郎有情妾有意,双方接战的锋线还是逐渐往魏军大营的方向运动。

只是后退一方的伤亡,总归是要比进攻方更多一些。

诸葛亮在后方高处遥遥望着前方,虽见得战线不断向前推进,沉稳的面色中眼神却显出些许忧色,时值午后,战场上已经起了一些风雪,

「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文长了。」诸葛亮低声自语。

纵使与魏延素来不和,长史杨仪也在一旁附和道:「丞相,今日或许是天寒之故,魏文长慢了一些。如今将到未时,他说不得此时已经接战了。」

「但愿吧。」诸葛亮轻叹一声。

若此刻能从高处俯瞰,则会发现在狭长的平洛水河谷地带,魏蜀双方选择的策略根本不同。

魏军是在河谷内如长蛇一般一字排开,王昶为首,费耀为腰,卫臻居后,陈凭在尾。劣势是军队轮换不及时,好处是可以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若事有不谐,后方总有托底的人。

而蜀军的战法就激进的更多了。

诸葛亮本人坐镇中军,驱使高翔丶陈式二将不断向前,毫不吝惜高丶陈二将所部的损伤,铁血无情,并无轮换,俨然有一种要用两人麾下八千士卒平推过去的气势。

虽然有了提前的约定,但魏延何时到来依旧是个不能完全确定的变数。诸葛亮必须在手中留有底牌。

随着王昶所部一退再退,离费耀部所处的本营也只有三里左右的距离。得知前方战况,费耀已经做好了让王昶所部撤回营中的准备,并带了三千士卒出营列阵,本营和南丶北两处小寨只各自留了一千军队把守。

北风愈加呼啸了起来,费耀坐在马上皱眉望着王昶军阵的方向,紧了紧身上的披风,闭口不言。

就在此时,西南边小寨处突然传出了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伴着号角声同时从那个方向传来的还有呐喊声与金鼓声,回荡在山谷之中,不知有多少人在彼处。(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