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34章 艰难困苦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34章 艰难困苦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4 14:48:36 来源:源1

建业接连数日都是阴翳的天气,枯树杂草混着鸦声,将这个原本属于朱据的院落,气氛薰染的更加萧瑟。

顾雍没心思与葛玄多废话,径直说道:「葛天师请我来此,不知有何事欲说?还请直言。」

葛玄从容点头:「自然是与顾公说一说大吴国运之事。」

顾雍冷哼一声:「葛天师与陛下言说国运而被陛下囚禁。如今又与我这个尚书令来说,却是何故?坦诚而言,我并不相信葛天师能从望气望出什麽兵戈之气,也不相信就凭此事你就能让陛下退去帝号。」

「葛天师,你有何企图?」

「贫道尚未修成神仙,自然也是有所图的,但图的并非是凡俗之事。」葛玄站直身子,面容平静的与顾雍对视:「顾公,我也不与你赘言太多,只与你说贫道占的两卦。」

「其一是去年十二月十日,贫道从武昌出发之时为陛下所占,为风火家人卦。」

「其二是年底在建业外码头畔,贫道为顾公当场所占之卦,为泽水困卦。」

葛玄慢声细语的说道:「家人卦有反身内修,巽顺丶贞静之义。从卦辞而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父父丶子子丶兄兄丶弟弟……不用贫道重复,顾公定是知道的。」

「于寻常百姓来说,家人卦并非凶卦。但对位居九五的陛下来说,此卦乃是大凶至极,故而贫道有让陛下退位之语,并非妄言。」

「而家人卦互卦则坎上离下,为未济卦,于陛下又是大凶。」

顾雍此刻的眉间已经皱出了一道深深的沟壑,半点言语都无。博学如顾雍,当然知道对孙权来说,家人卦是何意,让他如女子在家一般守正持贞,哪里是什麽好意?

葛玄数十年间能成就天师之名,灵验神异之事不知凡几,葛玄亲自卜卦,顾雍还是相信他水平的。

作为一名久任朝事的重臣,掩盖心理活动是基本功。顾雍脸上并未表现出半点相信的样子,而是做讥嘲之态,略带几丝不屑般问道:「家人卦又如何?未必非要如葛天师一般释义。」

葛玄反问:「顾公就不想知道贫道为你占得何卦?」

顾雍本要顺嘴拒绝,但话还未出口,他自己就反悔了:「还请葛天师试言。」

「泽水困。」葛玄直直看向顾雍的眼睛:「如今陛下命顾公守建业,顾公又如何知晓日后不会受困于此呢?」

说到自己身上,顾雍再也不发表现淡定的,当即反驳道:「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羑里,秦穆公困于肴,齐桓困于长勺,勾践困于会稽,皆是因困而亨。葛天师,困又如何?」

葛玄叹息一声:「顾公何必装傻呢?困卦不吉可以转为吉,关键在于人如何处困。是因困而亨,还是因困而亡,皆在人一念之间。」

顾雍深深看了葛玄一眼,而后转身就走,丝毫没有预兆般。

葛玄也不再动了,高声喊道:「既然顾公不愿听贫道之言,贫道就要出城去了。」

「请便。」顾雍还是没回头,向后挥了挥手,随口应付。

葛玄微微摇头。

顾雍越向外走,越是心惊。

直到上了马车盖下帘子,顾雍这才以袖覆面,长长吸气来平复心情。眼下是吴国临危的关头,皇帝孙权甚至顾雍这个尚书令本人,也难以躲开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

寻常官吏可以不虑大局,凡事都交给上官来做决定。但对于孙权丶顾雍这种人,上面还有谁?

顾雍回到尚书台中,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提笔写了三封书信。

其一是给车骑将军朱然的信。朱然如今领劲卒万人守在濡须坞中,顾雍请他向主动派兵向北绕过魏国的靖南坞,去查探魏军合肥以南是否有新的动向。并且表明此事事关重要,请朱然勿要吝惜士卒伤亡,努力查探。

其二是给前将军孙韶的信。依旧如同给朱然之信一般,命他派人往江北潜渡查探。

其三是发往鄱阳孙权之处的信,请孙权考虑魏军在扬州大举增兵,并且攻打濡须和过江的风险。

直到一口气写完三封书信,顾雍一直堵着的胸口才微微舒缓了一些。做完了这些事后,顾雍又一直批改文书到了深夜,就在值房里仓促睡下。

可他一合眼之后,脑子中的政事刚刚清空,却都被葛玄当日在码头上的眼神丶今日说的困卦给填满了。而且顾雍又想到了那个唤作顾堂,随陆雅一同去了魏国的族人。

一夜未眠。

翌日,也就是一月十三日的中午,桓范所部从北行军到了南昌城外。

此时的南昌还没有『星分翼轸丶地接衡庐』的雅称,无论从什麽角度来说,此地都是一直以来的偏僻之地丶几乎被全天下忽视。

按照后汉时的郡县分划来论,南昌为豫章郡的郡治。而豫章郡北起柴桑临近大江,南到赣县临近交州,与后世的江西省的版图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面积极大。

面积大,其实就是落后与少人烟丶多山越的代名词。

甚至在汉末乱世与曹孙刘三家互相征讨不断的时候,豫章郡和南昌都没有半点存在感,远离了扬州与荆襄-江陵-武昌这两个大的漩涡一般的地方。

用承平日久,数十年不闻兵戈来形容豫章郡和南昌城,再恰当不过了。

桓范从柴桑一路向南,除了留两千骑兵随着主力步卒南下,其馀的三千骑兵由游击将军孙礼所率,遇城威吓,一路直下,让吴人根本来不及通报军情。由于骑兵的速度优势,孙礼遇到的每一处城池都尽皆惊慌失措。

而到了十三日桓范率主力来到城外之时,孙礼已经围了南昌两日了。

「德达。」桓范对着朝自己行礼的孙礼淡定点头:「城内情况如何?」

「禀将军。」孙礼应道:「属下已经打探清楚,城内有一千二百守军,由一名唤作孙达的远支宗亲来任都尉统领。属下前日已经将劝降之信射入城中去了,但这孙达始终未应,还屡次遣人在城上辱骂。」

「幸亏孙权选了一个宗亲来守此处。」桓范冷笑一声。他自柴桑而来,面对魏国两万多大军来攻,豫章郡的各个城池也没有出什麽硬骨头。

继柴桑开城投降之后,守兵只有百馀的历陵丶海昏二县城池开的迅速,近乎谄媚。桓范见了本地官员,自是一番好言安抚,紧接着就下令搜刮本地存粮与牲畜丶舟船,以军令的名义将其徵用,并强征了本地青壮来为大军运粮和充当杂役。

等桓范到达南昌的时候,他除了自己所部的两万多兵,还裹挟了近两千吴国降卒,以及万人规模的民夫。

孙礼伴着桓范骑马缓缓来到了距离城头一箭之地的地方,桓范用望远镜遥遥望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吴国士卒,伸手遥遥一指,侧脸对着孙礼说道:

「德达,能为本将取下此城吗?」

孙礼抱拳应道:「属下领命!将军,属下本部都是骑兵,不便攻城,不知将军想要如何攻?」

桓范面色冰冷:「大军在此只能停留三日,三日之后,本将就要合此处人力物力横渡彭蠡泽向东去攻鄱阳。还要从周边各处搜集军资,故而攻城只有两日的时间。」

「不论你用什麽方法,本将只有一件事情与你,那就是尽量少折损士卒性命!」

孙礼想了许久,却想不到怎麽强攻能尽量少死人,抬头望向桓范的时候,看到桓范依旧冷峻的面孔,不由得心中一紧,试探性的问道:

「将军,能否许属下再送书信入城劝降一番?」

「可以。」桓范点头:「此处有两万步卒,两千降卒,还有万馀民夫,尽可由你驱使。少折损士卒性命,其馀无关紧要。」

「是。」孙礼心头一紧,点头应下。聪颖明断如孙礼,已经听出了桓范的话外之意。吴军降卒与民夫可以尽皆攻他驱使……

孙礼明白了。对于孙礼而言,这并非什麽难以接受的事情。

一刻钟后,一封书信又用劲弓射入了城内。

南昌城中守城的都尉孙达,读了此信之后,面色瞬间变得惨白,朝左右望去,嘴唇颤抖着说道:「魏……魏贼说陛下崩在建业,魏国已经遣八十万军队南渡过江了?」

随即又将此信递给了太守黄翊。

「这……」四旬有馀的南昌县令逢吉在旁问道:「此言断不能信!大吴自有上天庇护,如何能出此厄?定是魏贼虚言!」(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