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29章 进退两难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29章 进退两难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4 14:48:36 来源:源1

待孙权本人与全琮所部万人乘船追上丁奉丶干统二将的军队时,此二将的军队已经进驻到了彭泽城以西四十里的地方。

江南自古水乡,地名多与水有关。

在当下汉末魏初的时代,大江之南最主要的三个大湖分别为云梦泽丶彭蠡泽和震泽。彭蠡泽也就是后来的鄱阳湖,赣水入彭蠡泽再经湖口入江,柴桑在湖口之西,彭泽在湖口之东。

可以说,孙权到了此处,与桓范本部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了。

军帐之中,全琮丶干统丶丁奉三将在孙权身前分别肃立。在全琮的万人到达之后,此处吴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万三千人之多,与附近桓范军队几乎相近,而且还有二万军队在后,陆续乘船赶来,将在之后一丶二日之内到达。

可孙权此时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孙权侧卧在席上的软垫内,整个人都蜷在了锦被之中。虽然孙权已经退了烧,但随行的许太医依旧给出了不能受凉丶不能吹风的建议。当然,不能劳累烦忧这一点是难以避免的,孙权已经尽力在照料自己的身体状况了。

「丁奉丶干统。」孙权的嗓音沙哑的利害:「你二人一个说兵力不足难以阻拦魏军过江,一个说舟船不足难以击垮魏军水军。这些话朕都认了,如今朕与你们二人将到湖口,你二人能否给朕一个准信,这支魏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干统与丁奉对视一眼,然后由职务更高的干统拱手禀报:「禀陛下,臣和丁将军所部斥候数日间各有回报,这两日本地之民也有回报。综其所述,这支魏兵之中步卒起码超过了两万,骑兵数目不详,但臣估计也在数千以上,不到万骑。」

「陛下,」干统拱手为自己开脱道:「臣并非不愿进攻魏军,而是魏军兵力远多于臣和丁将军所部,而观其船队,内里至少有艨艟数十艘,以臣得令之时所知,陛下正领大军在丹徒,臣为了不至因浪战而折损兵力,故而行军求稳了些,还望陛下明鉴。」

孙权轻咳了一声:「朕说了,没有怪你。」

干统闻听此言,心中稍微宽慰了些。他本能的等待着孙权的进一步吩咐,可过了几瞬后,干统和丁奉并未等到孙权的其他言语,二人不由自主的看去,孙权竟卧在软垫上似乎在发呆一般。

孙权本想与干统丶丁奉二人吩咐,想问他们二人所部士气如何,能不能在与这支魏军作战中保持战力,还想说既然魏军已经渡了湖口,兵多势大,对面只有千人驻守的柴桑城此刻应也被魏军所占。

可当孙权刚要发问的时候,一个念头不偏不倚的突兀出现在孙权的脑海正中。

要在柴桑和魏军打吗??

孙权用力眨了眨眼,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脑子被多日来的风寒给封印住了些许。这几日行军之时,孙权也知道自己军事上只能指望全琮,故而也谘询过全琮的意见。

那还是楼船在大江上逆流而上航行的时候。

当时全琮的说法是,武昌有山河拱卫,魏贼从未在江夏大规模用兵过。且大将军诸葛瑾在江陵有四万馀兵,就算一时被动,却也不至于在两丶三个月内就陷入溃败的。黄初年间,曹真丶夏侯尚丶张合等人攻江陵的时候,朱然以五千兵守在城外,城外包括诸葛瑾在内的援军一共也就三万馀人,就这样也能守住半年以上,到了夏日北军中生疫病随后撤军,诸葛瑾总要进步的。

而且,全琮还说,此番从丹徒和广陵左近一共抽兵三万,加上干统和丁奉的部队超过四万馀人,足可以将这部两丶三万人的魏军歼灭——这支魏军从皖城渡江而来,皖城军队多年来就没有过什麽大动作,甚至吴国知道,皖城在魏国本属偏僻之地,此处不会丶也不该有什麽强兵。

可孙权就是觉得不对。

近乎于一种本能的感觉,让孙权脑中警铃大作,在他此刻的意识之中,西面不到百里的柴桑城似乎就像一个陷阱一般,这个数日前还属于自己的城池已经失去了它的温情脉脉,开始张开了带血的巨口。

自己真要在柴桑,以四万众攻取两三万魏军丶其中至少还有数千骑兵驻守的一座城池?魏国攻江陵会慢,自己攻柴桑就一定会快?若真花了两月攻下,又当如何?自己再折了一丶两万兵,战局又将怎样?

而且,这支魏军沿江前行的异常果决,如果他们不在柴桑逗留,而是继续向南打呢?自己要追击?还是弃这支魏军不顾,去救武昌还是救江陵?

当然还有重中之重的一点……曹睿给自己折腾了数月之久,疲于奔命,难道就是为了出六万军队来攻江陵?

全琮的建议真的能听吗?

孙权脑中一阵疼痛,随即眉头紧皱,闭上了眼睛。

干统丶丁奉二将不明就里,可全琮却比这二人敏感的多。全琮是积年的将军,自己又勤练武艺和技击,对人的身体状态非常敏感。很明显近些时日内,孙权虽努力看护体魄,但他的身体状况仍然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下滑。

「陛下!」全琮箭步上前,猛地跪在了孙权席前:「陛下身体可还安好?」

「朕没事,只是头痛了一下。」孙权强作镇定,睁眼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全琮焦急的面庞。在全琮唤他之前,孙权脑子里最近的一个念头,就是全琮这些年败了这麽多场,自己当真能相信全琮的决策吗?

可当孙权看到全琮后,又果断的将这句没说出口的话封住了。军事上的事情,若他连全琮都不信,又该信任谁呢?只能带兵治军,对作战不甚懂的胡综?又或是只熟稔文事的是仪和徐详?还是打了许多败仗的诸葛瑾?又或是忠心有馀,大局不足的孙韶丶孙奂?

一时间,孙权心乱如麻。

不过,孙权毕竟也是掌权了三十年的君主,对这种难以决断的事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的方法论,随即开口对全琮说道:

「魏军最多不过三万,朕在此处已有兵力二万三千,两军已然可以相持。朕已决定,两刻钟后全军开拔向西,今夜朕要在湖口宿营!待后军到达,即刻去攻柴桑!」

「遵旨。」全琮没从孙权的话语中发现什麽明显的异样,依旧是自己此前建议的内容,于是果断应下。

翌日,一月九日。

当从后方稍晚些出发的士卒又到了一万,孙权兵力达到三万三千之后,此时的孙权再也无法忍耐,当即点了全琮和他本部的一万精锐先行渡过湖口向西而去,欲要先在对岸寻得自己大军搭营的落脚点和合适的驻军之处。

全琮也不避艰难,领命提兵向西,到了柴桑一侧,在搭建阵地的同时也派斥候去柴桑城的方向探查信息。

但传来的消息令全琮傻眼了。

「刘六,你看得真切?柴桑城中当真没人了?」全琮瞪大双眼,看向面前这位素来得力的斥候都伯。

刘六拍着自己的胸脯担保:「将军,小的这双眼睛就是为将军长的,何时看错过?柴桑城里的军粮除了被搬走的,其馀尽数被焚毁了,城墙也被魏军弄得残破,而且城里的房子还都被烧了……」

全琮只觉头皮一阵发麻。

他猛地想到昨日陛下睁眼之后,看向自己先古怪丶后又含着几丝温情的眼神。陛下如此信任自己,可自己为何在这种极为关键的事情之上又误判了!

魏军行军一路,搜刮粮草一路,焚毁城池一路。

柴桑是大江沿岸丶武昌和皖口之间最重要的一座城池。此地颇有田土,民众也丰,自己曾经驻扎在此处,城池中的每一处构造自己都足够熟悉,就这样被魏军悉数破坏掉了?

看来这支魏军是一门心思想要向南进发了。

自己与魏国打了这麽多年的仗,从来没有一支魏军是如此作战的!凭藉马匹和舟船运输必备的军用物资,直入吴国腹地,每日不停,打一路劫掠一路,以战养战……偏偏这些地方就没有多少吴军,若柴桑都如此快的被攻下,久不闻兵事的其他郡县呢?

全琮猛地站起,大步朝帐外跑出,翻身上马,随手叫过几个亲卫,就朝着东面孙权的方向驰去。

而此时,桓范的军队已经向南行到柴桑南边历陵县的境内了。除了两万五千本部之外,沿路上接纳的吴军降卒也有两千之数,在柴桑裹挟的百姓壮丁也有四千馀人。

对于桓范来说,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获胜,达成皇帝给他的战略目标。除此之外,一切与他无关。(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