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13集:婉莹怜救英雄归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13集:婉莹怜救英雄归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13集:婉莹怜救英雄归(第1/2页)

“什么?!”

赵婉莹的惊呼声刚落,轿内那缕她亲手挑拣的玉兰熏香便骤然失了温润——往日里这香气能让她在午后读诗时静下心来,此刻却像掺了砂砾,顺着呼吸钻进喉咙,硌得她心口发紧。指尖的绣帕无声滑落,软缎材质的帕子在空中飘了半寸,才轻飘飘落在轿板的锦垫上,帕角绣着的并蒂莲沾了点轿内的浮尘,那是她花了三个整日夜绣的,针脚细得要凑着灯才能看清——母亲生前总说“并蒂莲象征顺遂”,她本想着下月父亲生辰时,把这帕子衬在父亲的砚台底下,讨个吉利,可此刻,她连捡起来的心思都没有。

武都头?那个昨日在府门前勒马驻足的男子?

她眼前猛地闪过昨日的画面: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他穿着一身藏青短打,腰束玄铁带,手里握着柄朴刀,刀鞘上的铜环随着他翻身下马的动作轻轻晃着。父亲上前与他说话时,他微微躬身,却不卑不亢,那双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光,看人的时候坦荡得很,没有半分谄媚。当时她隔着马车的纱帘偷偷看,还被小红打趣“小姐的目光黏在武都头身上啦”,她当时还红着脸拧了小红的胳膊,可心里却记下了那道挺拔的身影——像后院里那棵长了三十年的老松,风刮不倒,雨打不弯。

可现在,嬷嬷却说他“当街发狂”“撞石狮”“昏死不行”?

这几个词像冰雹似的砸下来,砸得她脑子嗡嗡作响。她下意识地攥紧轿内的楠木扶手,指节用力到泛白,连扶手雕花的纹路硌得手心发疼都没察觉:“快!快掀开轿帘!我要看看!”

“小姐,使不得啊!”刘嬷嬷连忙上前阻拦,枯瘦的手抓住她的衣袖,“夜里风大,您身子弱,再说那场面……怕是污了您的眼。”

“让开!”赵婉莹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了几分急厉,她挣开嬷嬷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轿帘,“我要亲眼看看!”

小红见小姐态度坚决,不敢再耽搁,赶紧上前,双手攥着轿帘的银钩,轻轻一拉——“哗啦”一声,轿帘向两侧展开,一股混杂着尘土、血腥与夜宵摊子油烟味的夜风瞬间灌了进来,吹得她鬓边的金步摇“叮叮当当”响,那声音在嘈杂的街头显得格外突兀。

赵婉莹探着半个身子往外看,左手紧紧抓着轿檐,指腹都蹭得发烫。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有裹着粗布头巾的妇人,有穿着短打的挑夫,还有几个背着书箱的书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惊惶,踮着脚往县衙方向凑。灯笼的光在人群中晃来晃去,把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像一团团揉皱的墨纸。

终于,她看到了县衙前的那尊石狮子。

那狮子是前任县令请石匠雕的,高三丈有余,青灰色的石面上还留着斧凿的痕迹,平日里看着威严得很,可此刻,狮子的前爪上沾了几片刺目的红——是血。而石狮子旁的青石板上,一个高大的身影仰面躺着,像一截被狂风劈倒的巨松。

他的头发散在地上,沾了尘土和血污,几缕发丝贴在额角,遮住了大半伤口,可还是能看到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处汇成一滴,“啪嗒”一声落在石板上,溅起一小点血花。他身上的藏青短打被扯得歪歪斜斜,前襟敞开着,露出结实的胸膛,可那胸膛起伏得极慢,像是连呼吸都费了极大的力气。

是他,真的是武松。

赵婉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随即又疯狂地擂动起来,像要撞开肋骨跳出来。她记得昨日见他时,他的脸颊是健康的古铜色,此刻却泛着一种不正常的苍白,只有那几道血痕,还带着点活气。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连昏迷中都透着痛苦,手指微微蜷缩着,像是在抓什么东西,却只攥住了一把空气。

“都头!都头您醒醒啊!”一个稚嫩的哭声刺破了嘈杂的议论,是那个昨日跟在武松身后的半大孩子——郓哥。他跪在武松身边,膝盖蹭得满是尘土,双手死死抓着武松的胳膊,摇得力气都快用尽了,可武松连眼皮都没动一下。郓哥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怀里还揣着个皱巴巴的果篮,几个雪梨从篮缝里滚出来,落在武松的手边,沾了血污,看着格外刺眼。

周围的议论声像潮水似的涌过来,钻进赵婉莹的耳朵里。

“这不是武都头吗?前儿个还帮我家挑水呢,怎么就……”说话的是卖炊饼的张老汉,他手里还握着个刚出炉的炊饼,热气腾腾的,可他却没心思吃,只是一个劲地叹气。

“我听说啊,他是中了邪祟!方才在正街发狂,掀了好几个摊子,连赵屠户都被他推得摔了个跟头!”缝补衣裳的王婆婆凑在人群里,声音压得低,却还是传得很远,她手里的针线掉在地上,线轴滚了一圈,缠了满地的线。

“唉,多好的后生啊,打虎英雄呢……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说书的李先生摇着扇子,扇子上写着“说书论古”四个字,此刻却被他捏得变了形,“要是就这么没了,清河县可就少了个能管事的好汉喽!”

几个穿着皂色衙役服的人挤在最外围,领头的是县衙班头李彪,他手里握着水火棍,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昨日武松上任时,他还跟着县令去接风,此刻却只是站着,时不时地踮脚往里面看,嘴里还念叨着:“这可咋整?武都头刚上任三天,就出了这事儿……县令大人要是问起来,咱们这几个当差的,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旁边的衙役小王接话:“彪头,要不咱们先把武都头抬回县衙?找个郎中看看?”

“抬回去?”李彪瞪了他一眼,“你没看见他方才那疯样?要是抬回去路上再发作,咱们谁拦得住?再说了,县令大人早睡了,这时候去叫他,不是找骂吗?”

没人动,也没人敢动。仿佛地上躺着的不是一个气息奄奄的人,而是一颗随时会炸的惊雷。

“小姐,”刘嬷嬷又凑过来,声音里带着哀求,“咱们走吧,再待下去,指不定会被人认出来。您是未出阁的千金,要是被人说闲话,张尚书家的亲事……”

张尚书家的亲事,是上个月母亲托人说的。张公子是京城有名的才子,据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母亲说这是门好亲事,让她好好准备着。可此刻,赵婉莹却觉得“亲事”两个字像块冰冷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转过头,看着刘嬷嬷——这个看着她长大的老嬷嬷,鬓角已经有了白发,平日里最疼她,可此刻,她却摇了摇头:“嬷嬷,清誉重要,可人命更重要。张尚书家的亲事要是黄了,大不了我不嫁便是,可武都头要是就这么死了,咱们就是见死不救。父亲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咱们赵家要是连这点善心都没有,才是真的丢了脸面。”

“小姐!”刘嬷嬷急得直跺脚,眼泪都快出来了,“您这是何苦啊!您可知晓,前儿个府里的丫鬟小翠,就因为跟门口的小厮多说了两句话,就被夫人打发去了庄子上,一辈子都回不来!您要是这么做,夫人要是知道了,该多伤心啊!”

“夫人要是知道,也会让我救他的。”赵婉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再次看向地上的武松,心里忽然想起小时候读的《史记》,里面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都头打死老虎,护了清河县的百姓,这不就是侠吗?她不能让这样的人,就这么躺在冰冷的街上。

“嬷嬷,您去叫赵安和赵福过来。”她顿了顿,补充道,“让他们小心点,别碰着武都头的伤口。”

刘嬷嬷见她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没用,只能叹了口气,转身往轿后走。

赵安和赵福是府里的家仆,赵安以前是当兵的,在战场上断过一根肋骨,后来退伍来了赵府,力气大,人也细心;赵福是庄稼汉出身,老实巴交的,平日里负责府里的重活。两人正站在轿后,见刘嬷嬷过来,赶紧站直了身子。

“嬷嬷,有啥吩咐?”赵安问道。

“小姐让你们……把地上的武都头抬起来,送回府里。”刘嬷嬷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啥?”赵安和赵福同时愣住了,赵福手里的轿杆“咚”地撞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嬷嬷,您没开玩笑吧?”赵福挠了挠头,“那可是个大男人,还流着血呢,咱们抬回府里,夫人要是怪罪下来……”

“这是小姐的命令!”刘嬷嬷提高了声音,“你们要是不去,小姐要是生气了,你们担待得起吗?快去!动作轻点,别伤着人!”

赵安和赵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奈。他们知道小姐的脾气,一旦做了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赵安放下轿杆,拍了拍赵福的肩膀:“走,咱们去看看。”

两人拨开人群,往武松那边走。围观的人见有人要动武松,都下意识地往后退,给他们让开一条路。郓哥见他们过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滚带爬地跑过来,抱住赵安的腿:“大叔!你们是来救都头的吗?求求你们,快救救他!他还有气,我刚才探过,他还有气!”

赵安蹲下身,轻轻拨开郓哥的手,然后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探向武松的鼻息。指尖刚碰到武松的鼻尖,就感觉到一股滚烫的气息——比寻常发烧热多了,像是在烧着什么。他心里一惊,又摸了摸武松的脉搏,脉搏跳得又快又乱,像是随时会停。

“还有气,就是气息弱得很。”赵安对赵福说,“你去抬脚,我来抬头,记住,动作轻点,别碰着他的头,伤口还在流血。”

赵福点了点头,绕到武松的脚边,双手抓住武松的脚踝。武松的脚很沉,穿着一双粗布靴,靴底还沾着泥土和血。赵福刚一用力,就觉得胳膊酸得厉害——武松的个子高,身板也壮,估摸着得有两百多斤。

“一二三!起!”

两人同时用力,将武松从地上抬了起来。武松的身体软得像没有骨头,头歪在赵安的胳膊上,额角的血顺着赵安的袖子往下流,很快就染红了一大片。赵安能感觉到武松的身体在微微发抖,像是在承受极大的痛苦。

“都头,您忍忍,咱们这就带您去看郎中!”郓哥跟在旁边,一边走一边念叨,还时不时地伸手,想帮着扶一把,可他个子太矮,只能勉强碰到武松的衣角。

“跟着轿子,快点走!”赵婉莹在轿内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她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郓哥的哭声,还有围观人群的议论声,心里像被猫抓一样,坐立不安。

小红赶紧放下轿帘,轿夫重新抬起轿杆,朝着赵府的方向走去。赵安和赵福抬着武松,跟在轿后,脚步匆匆。郓哥则小跑着跟在旁边,怀里的果篮晃来晃去,里面的雪梨又掉了两个,滚在地上,被后面的人踩得稀烂。

刚走没几步,就遇到了赵府的管家赵忠。赵忠手里提着个药包,正要去给夫人送安神药——夫人最近总失眠,每晚都要喝一碗安神汤。他见轿子后面跟着两个抬着人的家仆,还有个哭哭啼啼的半大孩子,赶紧拦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抬的是谁?”

刘嬷嬷赶紧上前,凑在赵忠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赵忠皱着眉,往武松那边看了一眼,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小姐怎么能做这种事?这要是传出去,咱们赵府的脸面往哪儿搁?”

“赵管家,小姐也是一片善心,想救武都头的命。”刘嬷嬷哀求道,“您就别拦着了,再晚一点,武都头可能就真的不行了。”

赵忠沉默了片刻,看了看轿帘,又看了看地上的血迹,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罢了,你们快点走,从侧门进,别让夫人和老爷知道。我去前面挡着人,别让太多人看到。”

“多谢赵管家!”刘嬷嬷连忙道谢。

赵忠转身,朝着前面走去,遇到有人探头探脑,就说“府里出了点急事,大家散了吧”,硬生生给他们开辟出一条路。

一路上,遇到不少还没关门的铺子。卖馄饨的王掌柜正站在锅边,用勺子搅动着锅里的馄饨,见他们过来,手里的勺子停在了半空中,眼睛瞪得大大的:“那不是赵府的轿子吗?后面怎么还抬着个流血的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集:婉莹怜救英雄归(第2/2页)

旁边卖酒的李掌柜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啊,那是打虎的武都头,不知怎的疯了,撞了石狮,赵小姐心善,要把他抬回府里治伤呢。”

“赵小姐?”王掌柜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这……这也太大胆了吧?男女授受不亲,她就不怕被人说闲话?”

“人家是千金小姐,想做啥就做啥,咱们管不着。”李掌柜摇了摇头,又回到铺子里,却忍不住扒着门缝往外看。

巡逻的更夫张老栓提着梆子,正沿着街敲“三更”,见他们过来,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小声对旁边的小更夫说:“你看,那是不是武都头?赵小姐怎么把他抬回府了?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可有好戏看了。”

小更夫刚想说话,就被张老栓拉着躲到了旁边的巷子里:“别让人看见,咱们只管敲梆子,别的事少管。”

轿内的赵婉莹,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议论声,手心微微出汗。她知道,明天一早,整个清河县都会知道这件事。父亲可能会生气,母亲可能会伤心,张尚书家的亲事也会黄了。可她不后悔——要是再让她选一次,她还是会救武松。

她悄悄将轿帘掀开一丝缝隙,往外看。月光下,赵安和赵福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衣服上,赵福的脚步有些晃,显然是快撑不住了。武松的头歪在赵安的胳膊上,头发散着,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他苍白的下巴和紧抿的嘴唇。

她的心,又不由自主地揪紧了。

走了大约一刻钟,赵府的侧门终于出现在眼前。侧门是朱漆的,门上钉着两个铜环,旁边挂着一盏气死风灯,灯光昏黄,照着门楣上“赵府”两个字。门房老王正坐在门边的小马扎上,喝着茶,手里的茶碗是他儿子去年送的,粗瓷的,上面画着几朵梅花。

“王大爷!快开门!”小厮李小三跑在最前面,他是刘嬷嬷派回来报信的,跑的时候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渗着血,可他顾不上疼,一边跑一边喊。

老王听到喊声,赶紧放下茶碗,爬起来去开门。刚把门打开一条缝,就看到轿子后面跟着两个抬着人的家仆,还有个哭哭啼啼的孩子,吓得手里的茶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了个缺口。

“这……这是咋回事?”老王的声音都在发抖,“你们抬的是谁?怎么还流着血?”

“别问了!快开门!”李小三急得跳脚,“这是小姐的命令,要是误了大事,你担待得起吗?”

老王愣了愣,想了想小姐平日里的脾气,又看了看外面的血迹,终究还是不敢拦,赶紧把门完全打开,侧身站在一边,嘴里还念叨着:“造孽啊造孽……这要是让老爷知道了,非得扒了我的皮不可。”

轿子进了侧门,后面跟着赵安、赵福和郓哥。穿过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就到了沁芳苑的门口。沁芳苑是赵婉莹的住处,院子里种满了兰花和茉莉,这个季节,茉莉开得正盛,夜风一吹,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门口的两个丫鬟,小绿和春桃,正站在门边说话。小绿手里拿着个水壶,正要去浇花;春桃手里拿着个针线篮,里面放着小姐要绣的帕子。见他们过来,两人都愣住了,小绿手里的水壶“咚”地掉在地上,水流了一地,浇湿了旁边的兰花;春桃手里的针线篮也掉了,针和线滚了一地。

“小……小姐?这是……”小绿结结巴巴地问道,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赵安和赵福抬着的武松。

“别多问,”赵婉莹从轿子里走出来,脚步匆匆,“春桃,你去打一盆热水,再拿一卷干净的白布和一小瓶金疮散来,要快!小绿,你去我书桌抽屉里拿我的名帖,让小红拿着名帖,速去保和堂请王太医,就说我有急事,请他马上过来,要是他不肯来,就说我赵婉莹求他了!”

“是,小姐!”春桃和小绿不敢耽搁,赶紧转身去做事。春桃跑的时候,还差点被地上的水壶绊倒;小绿则是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连门都忘了关。

赵安和赵福抬着武松,跟着赵婉莹进了沁芳苑,往西厢的暖阁走。路上遇到了负责浆洗的刘婆子,刘婆子手里抱着一堆刚洗好的衣服,见他们过来,吓得衣服掉了一地,赶紧捡起来,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头也不回地跑了。

西厢的暖阁,是赵婉莹平日里看书、弹琴的地方。暖阁的窗户朝东,早上能晒到太阳,里面很暖和。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梨花木书桌,上面放着她没看完的《论语》,旁边有个青瓷笔洗,里面插着几支狼毫笔,笔杆上刻着她的名字。书桌旁边是一张雕花拔步床,床上铺着一条天青色的锦被,上面绣着兰草——这是她去年生日时,母亲亲手绣的,她一直舍不得盖。

“小心点,把他放在床上。”赵婉莹站在床边,指挥着赵安和赵福。

赵安和赵福小心翼翼地将武松放在床上,刚一松手,武松的身体就往旁边歪了歪,额角的伤口又渗出一些血,滴在锦被上,像一朵暗红色的花。赵安看着那朵“花”,心里有些发慌——这锦被一看就很贵重,要是小姐怪罪下来,他可赔不起。

“辛苦你们了,先下去吧,记得别跟别人说这件事。”赵婉莹对赵安和赵福说。

“是,小姐。”赵安和赵福松了口气,赶紧转身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把门轻轻带上。

春桃很快就端着热水和白布、金疮散过来了。她手里的铜盆很沉,水冒着热气,她走得很稳,生怕洒出来。“小姐,东西都拿来了。”

“你帮着清理一下武都头的伤口,动作轻点,别弄疼他。”赵婉莹说。

“是,小姐。”春桃应了一声,拿起白布,蘸了点热水,小心翼翼地靠近武松的额角。她的手很巧,平时负责小姐的针线,做活很细致。她先用白布轻轻擦去武松额角的血污,露出一道三寸多长的伤口,伤口边缘有些红肿,还在往外渗血。春桃看着那道伤口,心里有些发怵——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深的伤口。

“小姐,伤口有点深,金疮散可能不太够……”春桃小声说。

“先用上,等王太医来了再说。”赵婉莹说。

春桃点了点头,打开金疮散的瓶子,将药粉轻轻撒在伤口上。药粉刚一碰到伤口,武松就猛地皱了皱眉,发出一声极其痛苦的低吟,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都头!”郓哥趴在床边,赶紧抓住武松的手,却感觉到武松的手滚烫滚烫的,像块烧红的烙铁。他的手一抖,差点松开。

武松的身体开始不自然地扭动起来,手指抽搐着,像是在抓什么东西。他的脸颊泛起一种极不正常的潮红,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胸口剧烈起伏着,像是在承受极大的痛苦。额角的血渗得更快了,很快就染红了春桃刚铺上去的白布。

“小姐,他……他好像更难受了!”春桃吓得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看着赵婉莹,眼里满是惊慌。

赵婉莹站在门口,手指紧紧攥着门框,指甲都发白了。她看着武松痛苦的样子,心里更急了——王太医怎么还没来?她派小红去催了,怎么还没回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小红的声音:“小姐!王太医来了!王太医来了!”

赵婉莹心里一松,赶紧说:“快请王太医进来!”

很快,小红就领着一个穿着长衫、背着药箱的老者走了进来。老者须发皆白,脸上满是皱纹,手里拿着个药箱,走路很稳,正是保和堂的王太医。王太医是清河县有名的杏林圣手,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大多能治好。

“赵小姐,深夜相召,不知有何急事?”王太医拱手问道,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床上的武松,脸色瞬间变了,“这……这不是武都头吗?他怎么了?”

“王太医,您快看看他!”赵婉莹赶紧说,“他方才当街发狂,撞了石狮,现在昏迷不醒,还一直在痛苦扭动,您快救救他!”

王太医不敢耽搁,赶紧放下药箱,走到床边,伸出手,先探了探武松的鼻息,又摸了摸武松的脉搏,然后掀开武松的眼皮看了看。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沉。

“王太医,怎么样?他还有救吗?”赵婉莹急切地问道。

王太医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武松的伤口,然后才叹了口气:“赵小姐,武都头的情况不太好啊。他的额角伤得很重,不过这还不是最要紧的——你看他的脸色,潮红得不正常,脉搏也跳得又快又乱,这像是中了某种邪毒的症状。”

“邪毒?”赵婉莹心里一惊,“您是说,他是被人下了毒?”

“很有可能。”王太医点了点头,“这种毒我以前在医书上见过,叫‘逍遥散’,毒性很烈,能让人神志不清,发狂乱性,要是不及时解毒,用不了多久,就会毒发身亡。”

“那您有解药吗?王太医,您一定要救救他!”赵婉莹的声音里带着哀求。

“我这里没有现成的解药,不过我可以先开一副药方,缓解一下他的毒性,再慢慢配解药。”王太医说,“不过,这药需要立刻煎,而且需要有人日夜守着他,一旦有什么情况,要立刻告诉我。”

“我会安排人守着他的。”赵婉莹赶紧说,“春桃,你去厨房,让他们立刻按照王太医的药方煎药,要快!”

“是,小姐。”春桃拿着王太医写好的药方,赶紧跑了出去。

王太医又给武松处理了一下伤口,重新敷上了金疮散,还扎了几个穴位,缓解他的痛苦。武松的扭动渐渐平息了,呼吸也平稳了一些,可脸色依旧潮红,额角的血还在渗。

“赵小姐,我先回去了,明天一早我再过来看看。”王太医收拾好药箱,“记住,一定要让他按时吃药,不能断。”

“多谢王太医。”赵婉莹拱手道谢,让小红送王太医出去。

暖阁里又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武松平稳的呼吸声和郓哥偶尔的啜泣声。赵婉莹站在床边,看着武松苍白的脸,心里五味杂陈。她不知道是谁要害武松,也不知道武松能不能挺过来,可她知道,她一定会救他。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丫鬟翠儿的声音:“小姐,夫人让我来问您,要不要吃点夜宵?”

翠儿是夫人身边的丫鬟,平时负责给小姐送点心。赵婉莹心里一紧,赶紧说:“不用了,你回去告诉母亲,我已经睡了,让她也早点休息。”

翠儿刚想走,却不小心看到了床上的武松,吓得手里的点心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点心撒了一地。她脸色煞白,转身就跑,嘴里还喊着:“夫人!夫人!不好了!小姐的院子里有个男人!”

赵婉莹心里一沉——看来,这件事终究还是瞒不住了。

她看着床上的武松,又看了看地上的点心,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麻烦在等着她,可她不后悔。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武松的脸上,也洒在赵婉莹的身上。暖阁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茉莉香,悄悄飘了进来。

(本集终)

下集内容提示:【闺阁解毒逾礼防】

王太医被紧急请至赵府,为武松诊治。他查验伤势后,神色凝重地告知赵婉莹,武松不仅头外伤严重,更中了某种极其烈性的虎狼之药,药毒侵入心脉,若不解毒,恐有性命之虞。解毒需用猛药,过程痛苦且需人时刻在旁照料,用冷物理降温,甚至可能需要擦拭身体以散热。赵婉莹陷入极度挣扎,最终怜惜与爱慕之心压倒世俗礼法,她摒退大部分下人,只留一二心腹,决定亲自守在床边照料,为武松解毒。此举无疑跨越了严格的男女大防,将她自己置于极度危险的舆论境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