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32集:初入府邸察言观色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32集:初入府邸察言观色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32集:初入府邸察言观色(第1/2页)

绮罗阁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夜露已经打湿了阶前的青石板。潘金莲扶着春梅的手跨进门,鞋尖沾了点草屑,她却浑然不觉——方才从听雨轩回来的路上,晚风卷着荷花池的水汽,吹得她浑身发冷,连骨髓里都像是浸了冰,此刻哪怕站在暖阁里,指尖依旧泛着青白色。

春梅连忙上前,把挂在屏风上的素色夹袄取下来,递到她手里:“主子,快穿上吧,夜里风凉,仔细冻着。”这丫鬟跟着她入府不久,性子老实,见她脸色苍白,眼眶泛红,心里急得慌,却又不敢多问,只能默默把暖炉提过来,塞进她手里。

潘金莲接过暖炉,温热的触感透过锦缎传到掌心,却没能暖透心底的寒。她走到梳妆台前坐下,铜镜里映出的女子头发散乱,水绿色的罗裙上沾了点酒渍——方才李瓶儿“失手”泼酒时,溅到她身上的,只是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李瓶儿的红裙子上,没人注意到她这微不足道的狼狈。

她抬手拨了拨鬓边的碎发,指尖碰到眼角,才发现不知何时又湿了。这眼泪来得没道理,不是因为疼,也不是因为怕,而是一种被剥光了衣服扔在人前的屈辱——她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要被栽赃,被指责,被最该护着她的男人定了罪。

“春梅,你先下去吧。”潘金莲的声音有些沙哑,她不想让丫鬟看到自己这副模样。

春梅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主子要是饿了,就叫我,厨房还温着粥。”说完,轻轻带上了门。

暖阁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还有铜漏滴水下的“滴答”声。潘金莲把暖炉放在桌案上,蜷缩到床榻最里侧,扯过锦被紧紧裹住自己。这锦被是西门庆初宠她时给的,绣着缠枝莲纹,料子是上好的云锦,可此刻盖在身上,却像裹着一层冰。

她睁着眼睛,看着床顶的纱帐。帐子上绣着鸳鸯戏水,红色的丝线在烛火下泛着光,刺得她眼睛发疼。听雨轩的画面在脑海里反复回放:李瓶儿梨花带雨的哭脸,孟玉楼阴阳怪气的腔调,潘巧云抱着孩子的得意,孙雪娥冰冷的眼神,还有西门庆那句“快给你六姐姐赔个不是”……每一个画面都像刀子,在她心上割出一道又一道血痕。

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躺在这间陌生的屋子里,看着雕梁画栋,还以为是走了运,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她凭着一点现代人的小聪明,学着书中潘金莲的样子撒娇献媚,以为能靠姿色和乖巧立足。可现在她才明白,自己太天真了——这深宅大院根本不是什么温柔乡,而是一个吃人的战场,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手里握着刀,稍有不慎,就会被撕得粉碎。

哭泣有什么用?辩解有什么用?她那些所谓的“骄傲”和“道理”,在这宅门里一文不值。吴月娘有正室的权柄,孟玉楼有过人的心思,孙雪娥有旧人的情分,潘巧云有儿子做靠山,李瓶儿有西门庆的宠爱和阴狠的手段……她们都是盘踞在这座牢笼里的猛兽,而她,不过是只刚破壳的雏鸟,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铜漏的水滴了一夜,天快亮时,潘金莲终于闭上了眼睛。但她没睡着,只是在黑暗里,把那些屈辱和愤怒一点点压下去,压到心底最深的地方,然后生出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她不能就这么认输,不能任人宰割。要活下去,就得彻底改变,把那些天真和软弱,全都埋进土里。

天蒙蒙亮时,窗外泛起了鱼肚白。潘金莲缓缓坐起身,掀开锦被,脚刚碰到踏板,就打了个寒颤——踏板上的绒毛毯不知何时滑落了,露出冰凉的木板。她没叫春梅,自己走到梳妆台前,拿起桃木梳,一点点把散乱的头发梳顺。

铜镜里的女子,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却没了昨夜的慌乱和委屈。那双总是含着媚意的桃花眼,此刻像蒙了一层雾,沉静得吓人。她对着镜子,慢慢勾起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笑——从今天起,那个会哭、会怕、会辩解的潘金莲,死了。

“主子,您醒了?”春梅端着洗漱水进来,见她已经起身,连忙上前,“我这就给您打水洗脸,再去厨房把粥端来。”

潘金莲点点头,声音平静:“今日的衣裳,选那件月白色的素绸裙吧,首饰就戴那支银簪子,别太张扬。”

春梅愣了一下——往日主子虽不算张扬,但也爱穿些颜色鲜亮的衣裳,戴些好看的首饰,今日怎么突然这么素净?但她没多问,连忙应了声“是”,转身去准备。

辰时末,是府里每日晨昏定省的时辰。潘金莲收拾妥当,提前一刻钟就出了绮罗阁。往日她总踩着点到,有时还会晚一会儿,今日却特意早走——她要避开那些姨娘们同行,也想早点到颐福堂,看看能不能多观察些东西。

从绮罗阁到颐福堂,要经过三条抄手游廊,两个小花园。一路上,她低着头,脚步放得又轻又慢。廊下的丫鬟婆子们见了她,纷纷低头行礼,她只是微微点头,不说话,也不看她们的眼睛——但余光却把她们的反应都收进了心里:张婆子见她时眼神躲闪,许是还记着昨日听雨轩的事;李丫鬟偷偷跟身边人咬耳朵,嘴角带着笑意,不知在说什么;就连负责修剪花枝的老刘头,见了她也只是敷衍地拱了拱手,没有往日的热络。

她心里冷笑——人走茶凉,何况她还没“走”,只是失了一次势,这些下人就变了脸色。不过也好,这样正好能看清谁是墙头草,谁值得留意。

颐福堂是吴月娘的住处,也是府里姨娘们每日请安的地方。潘金莲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几个人了。李娇儿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绣谱,眼神却落在窗外的石榴树上,不知在想什么;孙雪娥站在桌案旁,正拿着一块帕子擦手,脸色不太好,许是又因为什么事不痛快了。

“七妹妹来了?”李娇儿先看到她,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这位前教坊司的乐妓,性子向来温和,不与人争,平日里也很少主动跟人说话,今日主动打招呼,倒让潘金莲有些意外。

潘金莲连忙走上前,微微屈膝行礼:“见过六姐姐(注:李娇儿是二姨娘,此处原文人物排序需修正,应为“二姐姐”,按宅门位份,吴月娘为正室,以下依次为李娇儿(二)、孟玉楼(三)、孙雪娥(四)、李瓶儿(六)、潘巧云(五,因生子提位)、潘金莲(七),此处修正位份称呼以符合逻辑)。二姐姐早。”她特意加重了“二姐姐”三个字,语气恭敬,却不显得谄媚。

孙雪娥瞥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把帕子扔在桌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像是在表达不满。潘金莲假装没听见,走到角落的位置站定,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却用余光留意着屋里的动静。

李娇儿放下绣谱,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吹了吹热气,声音不大:“昨日听雨轩的事,妹妹也别往心里去,府里就是这样,舌头根子长,过几日就好了。”

潘金莲心里一动——李娇儿这话,是真心安慰,还是试探?她抬起头,脸上露出一点恰到好处的委屈,却又很快压下去,声音轻柔:“多谢二姐姐关心,是妹妹自己不小心,给姐姐们添麻烦了。往后妹妹会更谨慎的。”

她这话既承认了“错”,又没显得懦弱,正好符合她此刻想营造的“温顺”形象。李娇儿见她这样,笑了笑,没再说话,又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没过多久,孟玉楼和潘巧云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孟玉楼穿着一身藕荷色的罗裙,头上插着一支碧玉簪,手里把玩着一块玉佩——那玉佩是西门庆前几日赏她的,成色极好,她今日特意戴出来,显然是想炫耀。潘巧云则抱着儿子西门钧,孩子穿着红色的小袄,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不停地晃着,发出“咚咚”的响声。

“哟,七妹妹来得挺早啊。”孟玉楼走进来,眼睛在潘金莲身上扫了一圈,看到她身上的月白色素裙,嘴角勾了勾,语气带着几分讥讽,“妹妹今日这身衣裳倒是素净,怎么?是觉得昨日太过张扬,想换个风格?”

潘金莲知道孟玉楼是故意找茬,却不接话,只是低着头,轻声说:“三姐姐说笑了,妹妹只是觉得这身衣裳舒服。”

潘巧云抱着孩子走到主位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腿上,摸了摸他的头,声音带着得意:“还是我家钧儿乖,昨日宴席上那么吵,他都没哭。不像有些人,一点小事就闹得鸡飞狗跳,让老爷不痛快。”

这话明着是说孩子乖,实则是在指责潘金莲昨日不懂事。潘金莲依旧不辩解,只是默默站在角落,像是没听见一样。她知道,现在多说一句,就会被她们抓住把柄,与其争辩,不如沉默——沉默才是最好的盾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丫鬟的通报:“夫人到——”

众人连忙起身,低着头,恭敬地站在两侧。吴月娘穿着一身石青色的褙子,头上戴着一支赤金镶珍珠的抹额,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缓步走了进来。她的脸色看起来还算平和,只是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许是昨日处理府里的事累着了。

“都坐吧。”吴月娘走到主位上坐下,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潘金莲身上,“七妹妹昨日受了委屈,今日看着倒还好。府里人多嘴杂,有些事别往心里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潘金莲连忙站起身,微微屈膝:“谢夫人关心,妹妹知道了。”她抬起头,飞快地看了吴月娘一眼,见她眼神平静,没有责备的意思,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吴月娘作为正室,最在意的是府里的规矩和自己的权威,只要她不惹事,不挑战吴月娘的地位,这位正室夫人应该不会主动针对她。

没过多久,李瓶儿也来了。她穿着一身鹅黄色的罗裙,头上插着一支赤金镶红宝石的凤钗,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显然还沉浸在昨日的胜利里。她走进来,先给吴月娘行了礼,然后才对着其他人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潘金莲身上时,带着几分挑衅,却没说什么——许是怕吴月娘说她不懂规矩。

晨昏定省的流程很简单,无非是吴月娘问几句府里的事,比如针线房的衣裳做了多少,厨房的采买是否妥当,然后各房姨娘汇报一下自己房里的情况,没什么大事,很快就结束了。

散场时,潘金莲故意走在最后。她看着前面的姨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孟玉楼和潘巧云走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时不时发出笑声;李瓶儿走在李娇儿旁边,手里拿着一个香囊,似乎在跟李娇儿炫耀;孙雪娥一个人走在最前面,脚步匆匆,像是在赶什么事。

她放慢脚步,故意落在后面,等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慢慢往外走。刚走到廊下,就听到两个丫鬟在角落里窃窃私语——一个是吴月娘房里的大丫鬟素兰,一个是李瓶儿房里的丫鬟小红。

“……昨日老爷赏了六姨娘一匹云锦,说是要给六姨娘做新衣裳呢。”小红的声音带着羡慕,“我听我们房里的婆子说,那云锦是从杭州特意运来的,一匹就值几十两银子。”

素兰轻哼了一声:“不过是匹云锦罢了,夫人房里还有好几匹呢。倒是你们六姨娘,昨日在听雨轩那么一闹,把七姨娘拿捏得死死的,也不怕老爷烦。”

“烦什么呀?老爷最疼我们姨娘了。”小红不服气,“昨日老爷还说,要给我们姨娘做十件新衣裳呢。再说了,谁让七姨娘不识趣,刚入府就想跟我们姨娘争宠,活该!”

素兰没再说话,只是冷笑了一声,转身走了。小红也跟着走了,嘴里还哼着小曲。

潘金莲站在廊柱后面,把她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她心里冷笑——李瓶儿倒是会邀宠,不过是件衣裳,竟闹得全府皆知。但她也记下了一个信息:素兰是吴月娘的心腹,对李瓶儿不满;小红是李瓶儿的人,仗着主子得宠,有些得意忘形。这些丫鬟虽然地位不高,却是主子的耳目,从她们嘴里,往往能听到最真实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集:初入府邸察言观色(第2/2页)

从那以后,潘金莲变得更加谨慎。每日的晨昏定省,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站在最角落的位置,不说话,不惹眼,却把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观察吴月娘的衣着首饰——若是吴月娘戴了新的簪子,或是穿了新的衣裳,说明她心情不错,或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若是她脸色阴沉,手里的佛珠捻得飞快,说明她心里不痛快,这时候谁都别往上凑。

她观察李瓶儿的神色——若是李瓶儿眉眼间带着春色,说话时带着得意,说明她前一晚得了西门庆的宠爱;若是她脸色不好,对丫鬟发脾气,说明她可能失了宠,或是跟西门庆闹了别扭。

她观察孟玉楼的动作——孟玉楼总爱把玩首饰,若是她频繁地摸自己的玉佩或簪子,说明她心里在算计着什么;若是她跟潘巧云走得近,说明她们可能有共同的“敌人”,比如李瓶儿。

她甚至观察孙雪娥的饮食习惯——孙雪娥爱喝酒,若是她在宴席上喝得多,说明她心里不痛快;若是她很少喝酒,说明她可能有什么心事,或是想保持清醒,观察其他人。

除了观察姨娘们,潘金莲还把目光投向了府里的仆役。大管家周忠是西门庆的心腹,掌管着府里的财政和人事,他对吴月娘恭敬,却不盲从,对西门庆则是绝对的服从;针线房的张嬷嬷是吴月娘的远房亲戚,做衣裳时总是先紧着吴月娘和李娇儿,对李瓶儿则有些敷衍,显然是看吴月娘的脸色行事;大厨房的王师傅是李瓶儿的人,每次给李瓶儿房里送菜,总是挑最新鲜的,给其他姨娘的则差一些,这些细节,潘金莲都一一记在心里。

她还开始留意自己房里的丫鬟和婆子。春梅性子老实,手脚麻利,对她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的人;负责打扫的刘婆子嘴碎,却消息灵通,府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她总能第一时间知道;门口的小厮小四年轻,爱贪小便宜,却也知道不少前院的事。

潘金莲开始有意无意地拉拢这些人。她会把自己不常穿的旧衣裳赏给刘婆子,让她拿去给家里的孙女穿;会把西门庆赏的点心分一些给小四,让他帮忙留意前院的动静;春梅伺候得好,她会特意给她买一支新的银簪子,作为奖励。

这些小恩小惠,看似不起眼,却很管用。刘婆子得了好处,每次听到府里的闲话,都会悄悄告诉潘金莲;小四得了点心,前院有什么事,比如西门庆要去哪个姨娘房里,或是有客人来,都会提前跟她说一声;春梅更是对她死心塌地,事事都为她着想。

有一次,刘婆子悄悄跟她说:“七姨娘,我听针线房的张嬷嬷说,六姨娘让她们做一件石榴红的罗裙,说是要在十五那天穿,还特意让她们用金线绣牡丹,说是要跟夫人的那件比一比呢。”

潘金莲心里一动——十五那天是西门庆的生辰,李瓶儿想在那天穿新衣裳,抢吴月娘的风头,这可不是小事。她连忙叮嘱刘婆子:“这事你别跟别人说,我知道了。”刘婆子点点头,连忙应了。

还有一次,小四跟她说:“七姨娘,前院的周管家说,老爷明日要去六姨娘房里用晚膳,还让厨房准备六姨娘爱吃的醉蟹和糖醋鲤鱼。”

潘金莲听了,心里有了数。她知道李瓶儿爱吃醉蟹,却不知道西门庆也记得,看来李瓶儿在西门庆心里的地位确实不低。但她也没慌,只是跟小四说:“知道了,谢谢你。”

除了收集信息,潘金莲还开始学习府里其他人的手段。她看吴月娘怎么管理仆役——有一次,一个丫鬟打碎了吴月娘的玉盏,吴月娘没有当场发火,只是让丫鬟赔偿,然后扣了她一个月的月钱,既惩罚了丫鬟,又没失了自己的身份,还让其他仆役不敢再犯错。潘金莲记下了:管理下人,要恩威并施,不能一味地打骂。

她看李瓶儿怎么讨好西门庆——有一次,西门庆从衙门回来,一脸疲惫,李瓶儿没有像往常一样撒娇,而是给西门庆端来热茶,帮他捶背,还跟他说些轻松的笑话,让他放松。西门庆很高兴,当晚就留在了她房里。潘金莲记下了:男人累的时候,需要的不是索取,而是安慰和理解。

她看孟玉楼怎么说话——有一次,潘巧云在西门庆面前说李瓶儿的坏话,孟玉楼没有直接附和,而是说:“六妹妹也是心直口快,不过她也是为了老爷好,只是方式不太对罢了。”这话既不得罪潘巧云,又没得罪李瓶儿,还让西门庆觉得她懂事。潘金莲记下了: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免得得罪人。

她看潘巧云怎么利用儿子——每次西门庆来看孩子,潘巧云都会让孩子叫“爹爹”,还跟西门庆说孩子今日又学了什么新东西,比如会走路了,会说简单的话了,让西门庆对孩子越来越上心,对她也越来越宠爱。潘金莲记下了:孩子是潘巧云的软肋,也是她的铠甲,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她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潘金莲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府里的情况也越来越了解。她知道了吴月娘最在意的是正室的地位,只要不威胁到她的管家权,她就不会主动针对谁;知道了李瓶儿最在意的是西门庆的宠爱,不能容忍任何女人分走西门庆的注意力;知道了孟玉楼贪财,只要给她足够的好处,她就不会轻易跟人作对;知道了孙雪娥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只要不惹她,她也不会主动找事;知道了潘巧云的软肋是儿子,只要抓住她儿子的把柄,就能拿捏住她;知道了李娇儿看似温和,实则心里有自己的算计,她不想得罪任何人,只想安稳度日。

这些信息,像一块块拼图,在潘金莲的脑海里慢慢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座深宅大院,就像一个复杂的棋盘,每个人都是棋子,也是棋手,想要活下去,就得看清棋盘的布局,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知道该什么时候走棋,该怎么走棋。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这半个月里,西门庆一直待在李瓶儿房里,偶尔也会去潘巧云房里看孩子,几乎把潘金莲忘了。府里的人见潘金莲失了宠,态度也渐渐冷淡下来,有些丫鬟甚至敢在背后说她的闲话。

潘金莲却不在意。她知道,西门庆这种男人,喜新厌旧,对李瓶儿的新鲜感迟早会过去。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做好准备,等西门庆想起她的时候,给她一个惊喜。

果然,在一个傍晚,西门庆突然晃到了绮罗阁。他刚从李瓶儿房里出来,或许是觉得腻了,或许是听了哪个丫鬟的话,想起了潘金莲。

潘金莲听到通报时,正在窗前看书。她连忙放下书,整理了一下衣裳,然后快步走到门口迎接。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扑上去撒娇,而是微微屈膝,行了一个标准的礼:“妾身见过老爷。”

西门庆有些意外——他印象里的潘金莲,要么是娇滴滴的,要么是带着点小脾气的,今日却这么温顺,倒让他觉得新鲜。他走上前,扶住她的手:“起来吧,怎么这么客气?”

潘金莲站起身,低着头,声音轻柔:“老爷是一家之主,妾身理应恭敬。”她的语气里没有不满,也没有委屈,只有恰到好处的顺从。

西门庆笑了笑,走进暖阁。春梅连忙端上热茶,潘金莲接过茶盏,亲手递给西门庆:“老爷一路辛苦,喝点热茶暖暖身子。”

西门庆接过茶,喝了一口,目光在暖阁里扫了一圈。他发现,潘金莲的房里比以前更素净了,桌上没有了那些花哨的摆设,墙上也只挂着一幅简单的山水画,连她身上的衣裳,也是淡雅的月白色,没有了往日的张扬。

“你这房里,怎么变得这么素净了?”西门庆好奇地问。

潘金莲走到他身边,轻轻帮他捶着肩膀,声音温柔:“妾身觉得,素净些好,不惹眼,也能让老爷静下心来。之前妾身不懂事,给老爷添了不少麻烦,现在想通了,只要能陪在老爷身边,就算穿得朴素些,也没关系。”

她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一点后怕和愧疚,正好戳中了西门庆的软肋。他想起了听雨轩的事,心里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当时确实冤枉了潘金莲。他握住潘金莲的手,语气温和:“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是我当时太急了。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潘金莲低下头,眼眶微微泛红,却没哭,只是声音带着一点哽咽:“多谢老爷体谅。妾身知道,老爷心里有妾身,就够了。”

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西门庆的感激,又没显得卑微,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西门庆的保护欲。他看着潘金莲楚楚可怜的样子,心里的愧疚更甚,连忙安慰:“放心,我心里有你。往后谁要是敢欺负你,我替你做主。”

潘金莲抬起头,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羞涩,还有一丝依赖,让西门庆心里痒痒的。他突然觉得,潘金莲比李瓶儿更懂事,比潘巧云更温柔,倒让他生出了几分新鲜感。

当晚,西门庆留在了绮罗阁。潘金莲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西门庆爱吃的菜,比如红烧肉、清蒸鱼,还有他最爱喝的莲子羹。吃饭的时候,她没有像李瓶儿那样不停地撒娇,也没有像潘巧云那样总提孩子,只是安静地伺候西门庆,偶尔跟他说些轻松的话题,比如院子里的花开了,或是她最近看的书。

西门庆吃得很开心,也聊得很尽兴。临走时,他想起自己前几日从杭州带回来的杭绸,连忙让人取来,赏给了潘金莲:“这匹杭绸颜色不错,你拿去做件新衣裳,别总穿得这么素净。”

潘金莲接过杭绸,那绸子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颜色是温柔的粉色,正好适合她。她连忙屈膝行礼:“多谢老爷赏赐,妾身很喜欢。”

西门庆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喜欢就好,往后我再给你找更好的。”说完,才转身离开。

西门庆走后,潘金莲拿着那匹杭绸,站在窗前,脸上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她知道,这匹杭绸,既是西门庆对她的补偿,也是一个信号——她的“复宠”,开始了。

但她也知道,这匹杭绸,很快就会传到其他姨娘的耳朵里。李瓶儿会生气,孟玉楼会嫉妒,潘巧云会不满,她们肯定会找机会针对她。她的低调和观察,恐怕要被迫告一段落了。

潘金莲把杭绸递给春梅,语气平静:“收起来吧,暂时别做衣裳。”

春梅有些不解:“主子,这杭绸这么好,怎么不做衣裳?”

潘金莲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丝冷意:“现在还不是时候。很快,就有人要来找麻烦了,我们得做好准备。”

春梅虽然不懂,但还是点点头,把杭绸收了起来。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洒在绮罗阁的院子里,给青石板路镀上了一层银霜。潘金莲看着月亮,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容——她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李瓶儿,孟玉楼,潘巧云……你们准备好了吗?这一次,我不会再任人宰割了。

(本集终)

下集内容提示:【新鲜得宠暗流涌】

西门庆对潘金莲的重拾兴趣和赏赐,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瞬间打破了潘金莲苦心维持的低调假象。各院反应不一:吴月娘冷眼旁观,但可能收紧用度规制;孟玉楼酸话连篇,嫉妒更甚;孙雪娥不屑一顾;潘巧云暗自警惕;而最为妒恨的李瓶儿,则感到巨大威胁,怒火中烧,认定潘金莲是故作姿态以退为进,开始谋划更阴狠的算计。府中暗流骤然加剧,潘金莲被迫从“观察者”重新回到“参与者”的位置,迎来更猛烈的风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