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54集 :月娘表哥现端倪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54集 :月娘表哥现端倪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54集:月娘表哥现端倪(第1/2页)

暮秋的风带着刺骨的凉意,卷着几片枯黄的梧桐叶,在林府的青石板路上打着旋儿。沈月娥站在通往外书房的回廊拐角,望着王善保家的那抹灰蓝色的身影——她身上那件半旧的绸缎夹袄,因走得太急而下摆翻飞,露出里面浆洗得发硬的白棉裤脚,连带着绾发的银簪都晃得厉害,活像一只慌慌张张的灰雀,一头扎进了外书房那扇朱漆大门里。

那扇门“吱呀”一声合上,像一道无形的屏障,瞬间将沈月娥的视线隔断,却隔不断她心头翻涌的不安。邢夫人素来与王熙凤不对付,先前李瓶儿割腕闹自尽,她就明里暗里地挑唆,如今王善保家的这般急匆匆地去见老爷,是要告王熙凤管束不力?还是……另有更隐秘的图谋?

沈月娥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袖口,那里藏着沈青刚送来的纸条一角,粗糙的纸边硌得她掌心发疼。她深吸一口气,压下了追上去偷听的冲动——外书房外守着老爷的贴身小厮,个个都是精警的角色,稍有不慎就会露馅,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吴天佑欠赌债的消息赶紧告诉王熙凤,迟一分,就多一分变数。

她转身往抱厦走,脚下的绣鞋踩过积着薄霜的石阶,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路过西北角小院时,还能听见里面传来婆子们压低的呵斥声,间或夹杂着李瓶儿若有若无的啜泣,像一根细细的针,扎在这沉闷的午后。沈月娥脚步未停,心中却清明几分:李瓶儿这哭,怕是半真半假,她要的从不是同情,而是让林府乱起来,乱到有人愿意放她出去。

抱厦的门虚掩着,里面飘出淡淡的苦茶味。沈月娥轻轻推开一条缝,就见王熙凤正坐在靠窗的紫檀木大椅上,头靠着椅背,双手用力按着太阳穴,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她身上那件石青缎绣暗纹的褙子,领口处沾了点墨渍——想来是方才处理李瓶儿的事时,随手扔在桌上的账本蹭到的,平日里最讲究体面的人,此刻却连这点细节都顾不上了。

平儿站在一旁,手里捧着刚温好的参茶,大气不敢出。见沈月娥进来,她悄悄递了个眼色,示意王熙凤正心烦。沈月娥点点头,放轻脚步走到桌前,刚要开口,王熙凤却先抬了眼,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戾气:“是不是那李瓶儿又作妖了?”

“不是,奶奶。”沈月娥垂眸,从袖口取出那张叠得整齐的纸条,双手递过去,“是关于吴天佑的消息,兄长那边刚递进来的。”

王熙凤睁开眼,接过纸条,指尖捻开时,眼神一点点沉了下去。当看到“五千两赌债”“三日还清”几个字时,她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纸条“啪”地拍在桌上,茶水都跟着晃了晃:“五千两?!好个不知死活的李瓶儿!好个被猪油蒙了心的吴天佑!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她站起身,在屋里踱了两步,凤目里寒光迸射:“我当吴天佑是色迷心窍,才死缠烂打,原来竟是被银子勾住了魂!李瓶儿这毒妇,是算准了吴天佑被赌债逼疯,才敢许他重金,让他来搅咱们林府的局——她是想让咱们嫌麻烦,放她出去;更想借着吴天佑的手,逼咱们动那笔她藏起来的脏钱!”

平儿在一旁听得心惊:“奶奶的意思是,李姨娘私放印子钱亏空的银子,还在她手里?”

“十有**!”王熙凤冷笑一声,手指敲着桌面,“她一个被禁足的姨娘,连院门都出不去,若不是手里有银子能许诺吴天佑,那纨绔子弟能这么卖命?不过她也算错了一步——她找的不是虎,是条饿疯了的狗,一旦喂不饱,最先被咬的就是她自己!”

沈月娥轻声道:“可眼下这疯狗还在盯着咱们林府,若是三日一到,他拿不到钱,怕是会闹得更凶。”

王熙凤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算计,转头对平儿道:“平儿,你现在就去办两件事。第一,让人去城外‘聚赌坊’附近盯着,找机会把吴天佑欠赌债的消息透给那几个逼债的——就说吴公子正忙着追林府的姨娘,压根没心思筹钱,让他们赶紧去催,免得夜长梦多。第二,再让人去上元县的市井里‘念叨念叨’,就说咱们林府的李姨娘,早就因为私放印子钱被抄了私产,如今是个连首饰都当光的穷光蛋,让吴天佑趁早死了心!”

平儿眼睛一亮:“奶奶这是要让赌场的人去缠住吴天佑,断了他的念想!”

“正是这个意思。”王熙凤端起参茶喝了一口,语气稍缓,“他不是要钱吗?就让他先跟赌场的人去掰扯!我倒要看看,他一个负债累累的县令之子,还有多少精力来骚扰咱们!”

平儿领命匆匆离去,抱厦里只剩下王熙凤和沈月娥两人。窗外的风更紧了,吹得窗棂“呜呜”作响,像是有人在暗处低吟。王熙凤靠回椅背上,目光落在沈月娥身上,带着几分审视:“这次的消息来得及时,多亏你机警。”

沈月娥垂下眼帘,手轻轻拢了拢衣襟:“能帮到奶奶,是妾身的本分。”

“你兄长倒是个有心的。”王熙凤话锋一转,手指轻轻敲着桌沿,“不过我倒好奇,你兄长在城外做布庄生意,怎么会知道县令公子在赌场欠了债?这消息,可不是寻常市井能听到的。”

沈月娥心中一凛——王熙凤果然起了疑心。她早料到会有这么一问,面上却依旧平静,声音放得更柔:“奶奶有所不知,兄长的布庄要往赌场附近的铺子送货,前几日去对账时,碰巧听见赌场的掌柜跟打手们说的,说吴公子押了传家的玉佩,还欠着五千两,若是还不上,就要卸他一条胳膊。兄长怕这事牵扯到林府,心里不安,才托人绕了好几层关系,把消息递进来的。”

她说得半真半假,既点出了消息的“偶然”,又强调了沈青的“担忧”,合情合理。王熙凤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始终垂眸,神色恭谨,没有丝毫慌乱,才缓缓收回目光,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你兄长倒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轻重。如今林府多事之秋,府外能有个可靠的耳目,也是好事。”

沈月娥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但她也清楚,王熙凤心思缜密,今日虽没追问,日后未必不会再查,与沈青的联络,必须更隐秘才行。

从抱厦出来,沈月娥沿着抄手游廊往揽月轩走。廊下的灯笼还没点,昏沉沉的光线里,能看见墙角的秋海棠已经谢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枝桠,在风里晃荡。她心里沉甸甸的——李瓶儿和吴天佑的麻烦虽有了应对之法,但那本藏着秘密的账目,还有那位神秘的“表哥”,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回到揽月轩,沈月娥屏退了所有丫鬟,只留翠儿在门外守着。她走到妆台前,打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个紫檀木锦盒,锦盒里垫着厚厚的绒布,上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旧书,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图纸。她小心翼翼地取出图纸,展开在桌上——这张图纸是“表哥”托人送来的,上面用炭笔标注着“丙字七号库”的位置,旁边还写着“鼠患扰人”四个字,字迹潦草,像是匆忙间写就的。

沈月娥指尖拂过“丙字七号库”几个字,心中思绪翻涌。之前她只当这仓库是寻常的漕运货栈,可自从发现李瓶儿与吴县令早有往来,又私放印子钱亏空巨额银子后,她越来越觉得,这仓库绝不简单。“鼠患扰人”四个字,也绝非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若是真的闹老鼠,怎么偏偏只扰这一个仓库?怕是有人在借着“鼠患”的名义,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她把图纸重新叠好,放回锦盒,又拿起那本旧书。书页已经脆了,翻动时都要格外小心,里面夹着几张零散的纸,上面记着一些模糊的账目,大多是“某年月日,收某某货物若干”,没有具体的经手人,也没有货物的去向。沈月娥翻了几遍,依旧没找到有用的线索,不由得有些烦躁——她就像握着一把钥匙,却找不到对应的锁,只能眼睁睁看着危险逼近。

“姨娘,您歇会儿吧,都看了半个时辰了。”翠儿在门外轻声提醒,“灶上炖了您爱吃的银耳羹,我去给您端来?”

沈月娥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不用了,你进来吧,我有话问你。”

翠儿推门进来,见桌上摊着旧书和图纸,连忙压低声音:“姨娘,这些东西……还是收起来吧,万一被人看见,又要惹麻烦。”

“我知道。”沈月娥点点头,“你去打听一下,府里最近有没有人去城南码头那边,尤其是跟漕运仓库有关的。还有,去账房问问,有没有关于‘丙字号’仓库的记录,别惊动其他人。”

翠儿心里一惊,但还是立刻点头:“奴婢知道了,这就去。”

翠儿走后,沈月娥重新将锦盒锁好,放进抽屉深处。她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暗忖:那位“表哥”既然能送来图纸,肯定知道更多秘密,他迟迟不现身,到底是在等什么?是在等她找到更多证据,还是在利用她,试探林府的反应?

两日后,天难得放了晴,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揽月轩的花厅里,暖洋洋的。沈月娥正坐在窗边绣帕子,忽听丫鬟来报,说薛宝钗来了。她连忙放下针线,起身相迎——自上次中秋节后,两人已有许久没见了。

薛宝钗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素缎褙子,外面罩着一件藕荷色的披风,头上只簪了一支赤金点翠的簪子,清雅又不失华贵。她走进花厅,笑着道:“妹妹这几日可好?前几日听说林府有些热闹,还担心你受了牵连。”

“劳姐姐挂心,我一切都好。”沈月娥请她坐下,翠儿端上刚泡好的雨前龙井,又摆上一碟桂花糕,“姐姐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还不是为了我那不成器的哥哥。”薛宝钗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他近日想做漕运的生意,要宴请几位漕运上的管事,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既要雅致,又不能太张扬,免得引人注意。我想着妹妹在林府待得久,或许知道哪家酒楼或者别院合适,便过来问问。”

沈月娥心中一动,机会来了。她装作不经意地叹了口气:“说起漕运,我前几日听兄长提过一嘴,说城南码头那边近日不太平。好像是有几家丙字号的仓库闹鼠患,把里面的货物咬坏了不少,几家货栈的东主都快愁死了,正到处找人清剿呢。姐姐家若是要做漕运生意,可得叮嘱薛大哥,多留意些,别把货物存到那些有问题的仓库里。”

她故意把“丙字七号库”说成“丙字号仓库”,既不会显得刻意,又能把关键信息传递出去。说完,她抬眼看向薛宝钗,只见她执杯的手指微微一顿,原本平静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微光,随即又恢复了常态。

薛宝钗放下茶盏,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妹妹消息倒是灵通。可不是嘛,我也听人提过这事。说那‘鼠患’还挺奇怪,专挑些陈年的、不太起眼的旧货啃咬,新到的货物倒是一点没碰。几家东主疑心不是真的闹老鼠,倒像是有人故意为之,所以才下了大力气清剿,连夜里都派人守着。”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薛宝钗不仅接了她的话,还点出了“陈年旧货”和“故意为之”——这绝不是巧合!她是在确认她的消息,更是在向她传递更深的线索:那“鼠患”是人为的,目标是仓库里存放已久的旧货物,而那些旧货物,极可能与她追查的账目有关!“清剿”二字,更是暗示有人已经在行动了,说不定就是“表哥”背后的势力!

“竟有这种事?”沈月娥故作惊讶,眉头微蹙,“若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可就麻烦了。那些东主也是倒霉,平白无故遭了这么大的损失。”

“谁说不是呢。”薛宝钗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语气又恢复了之前的轻松,“不过也还好,听说那些被‘咬坏’的旧货,大多是些积压多年的布料、瓷器,不值什么大钱,损失倒也不算太大。对了,妹妹前几日绣的帕子,我还想着要看看呢,不知绣好了没有?”

沈月娥知道,薛宝钗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再聊下去只会引人怀疑,便顺着她的话头,取来刚绣好的帕子——帕子上绣着几枝寒梅,针脚细密,颜色雅致。薛宝钗接过,连连称赞,两人又闲聊了些女红、诗词,半个时辰后,薛宝钗便起身告辞了。

送薛宝钗出门时,沈月娥悄悄塞给她一个小荷包,里面装着一枚用青金石雕成的小老鼠——这是她和“表哥”约定的信物之一,若是需要传递消息,可以用这个信物联系。薛宝钗接过荷包,指尖在上面轻轻捏了一下,会意地点点头,转身登上了马车。

看着马车渐渐远去,沈月娥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找到线索的激动,也有身处漩涡的不安。她知道,薛宝钗的话已经为她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就该她主动出击了。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借着协助王熙凤整理内宅账目的名义,开始频繁出入账房。账房设在东跨院,是一间宽敞的正屋,里面摆着十几排书架,上面堆满了各种账册,从日常采买到田庄收成,再到与商户的往来,一应俱全。管账的周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为人谨慎,平日里除了王熙凤和负责采买的刘管事,很少让其他人随意翻阅账册。

沈月娥每次去,都会带上一碟周先生爱吃的花生糖,或是一壶刚温好的黄酒,陪他闲聊几句,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络起来。周先生知道她是王熙凤信任的人,又瞧她行事稳妥,便渐渐放下了戒心,允许她翻阅一些不涉及核心的旧账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集:月娘表哥现端倪(第2/2页)

这日午后,沈月娥又来到账房,周先生正在核对今年田庄的收成账,见她进来,笑着道:“沈姨娘今日又来查账?”

“是啊,周先生。”沈月娥递上一碟刚做好的芝麻酥,“前几日听奶奶说,府里近几年的采买账有些乱,让我过来整理整理,也好给明年的采买做个参考。”

周先生接过芝麻酥,打开盖子闻了闻:“沈姨娘真是有心了,这芝麻酥闻着就香。你要查采买账,就在西边那排书架上,从右往左数第三层,都是近几年的采买副册。”

沈月娥道谢后,走到书架前,取下那叠采买副册。这些账册都是用宣纸装订的,封面贴着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年份和“采买副册”四个字。她从最底下的一叠开始翻——那是五年前的账册,纸张已经有些发黄,上面的字迹是前一任管账先生写的,工整清秀。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眼睛紧紧盯着上面的记录——大多是采买的粮食、布料、笔墨纸砚等日常用品,金额不大,记录也很清晰。翻到三月中旬的一页时,她的手指忽然顿住了——上面写着:“三月十五日,采买笔墨纸砚一批,计墨五十锭、纸两百刀、笔一百支,共银一百五十两,向隆盛号采买。”

一百五十两?沈月娥心中疑惑——林府虽然人多,但笔墨纸砚的用量也不至于这么大,而且五十锭墨、两百刀纸,足够府里用大半年了,怎么会在三月中旬就采买这么多?更奇怪的是,这笔银子比市价高出了近三成——她之前听沈青说过,当时市面上最好的徽墨,一锭也不过一两银子,五十锭就是五十两,两百刀纸最多三十两,一百支笔二十两,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可账册上却写着一百五十两,这多出的五十两,去哪里了?

她继续往下翻,发现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向“隆盛号”采买笔墨纸砚的记录,每次的金额都不小,而且价格都比市价高出两三成。更让她惊讶的是,这些记录的经手人,大多是“李姨娘”——也就是李瓶儿!

沈月娥的心跳开始加速,她连忙把这几本账册都抽出来,堆在桌上,一页一页地找“隆盛号”的记录。半个时辰后,她统计了一下——五年间,林府向“隆盛号”采买笔墨纸砚的次数多达三十余次,总金额超过三千两,而且每次的经手人都是李瓶儿!

三千两银子!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李瓶儿一个姨娘,怎么会有权限频繁采买这么多笔墨纸砚?而且价格还比市价高这么多?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把这些账册放回原处,又走到东边的书架前——那里放着府里与官府往来的节礼账。她记得王熙凤说过,林府每年都会给地方官员送节礼,说不定能从里面找到些线索。

她取下五年前的节礼账,翻开一看,里面记录着每年给各级官员送节礼的时间、物品和金额。翻到上元县令吴家的记录时,她的眼睛猛地亮了——上面写着:“腊月二十日,送上元县令吴大人节礼一批,计绸缎两匹、人参两盒、白银五十两,内宅由李姨娘经办,外院由刘管事经办。”

李瓶儿!又是李瓶儿!沈月娥握着账册的手开始发抖——原来李瓶儿与吴县令的往来,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她不仅借着采买的名义,从“隆盛号”套取银子,还负责经办给吴家的节礼,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隆盛号”的老板,会不会就是吴县令的人?李瓶儿套取的银子,是不是都送给了吴家?

“沈姨娘,找到要找的东西了吗?”周先生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月娥连忙合上账册,转过身笑道:“找到了,谢谢周先生。我先把这些账册拿回去整理,明日再送回来。”

周先生点点头:“好,你小心点,别把账册弄坏了。”

沈月娥抱着账册,快步走出账房。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却让她觉得浑身发冷——她似乎摸到了那团迷雾的边缘,可越靠近,就越觉得背后的黑暗深不可测。

回到揽月轩,沈月娥立刻把自己关在屋里,将从账房带来的账册摊在桌上,仔细核对“隆盛号”的采买记录和给吴家的节礼记录。翠儿端着晚饭进来时,见她还在对着账册发呆,不由得担心道:“姨娘,您都看了一下午了,先吃点饭吧,账册明天再看也不迟。”

沈月娥抬起头,眼中布满了红血丝:“翠儿,你去把我之前让你打听的事,跟我说一下。府里最近有没有人去城南码头?还有,账房里有没有关于‘丙字号’仓库的记录?”

翠儿连忙道:“奴婢打听了,府里最近只有外院的张管事去过城南码头,说是去查看咱们府里存放在那边的一批粮食。至于‘丙字号’仓库,周先生说,咱们府里没有在那边存过货物,所以没有相关的记录。不过他说,‘隆盛号’好像在城南码头有个仓库,具体是哪个字号,他就不知道了。”

隆盛号在城南码头有仓库?沈月娥心中一动——难道“隆盛号”的仓库,就是“丙字七号库”?李瓶儿借着采买的名义套取银子,然后通过“隆盛号”,把银子存放在“丙字七号库”里,再暗中送给吴县令?而那所谓的“鼠患”,就是有人在查“隆盛号”和“丙字七号库”的账,想找出李瓶儿和吴县令勾结的证据?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是负责传递消息的小厮来了。翠儿出去接了消息,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纸条,压低声音道:“姨娘,是沈公子那边传来的消息。”

沈月娥连忙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沈青用暗语写的消息,她对照着之前约定的暗语本,逐字逐句地解读:“隆盛号背景复杂,与漕帮、前宫内采办有关,长期租用丙字七号库,存放特殊货物。近日有不明身份者查隆盛号及丙字七号库旧账,疑与皇商苏家有关。苏家内部有新旧势力争斗,新势力欲清理旧势力残余。”

皇商苏家!沈月娥倒吸一口凉气——皇商苏家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不仅垄断了宫里的不少采买生意,还与朝中许多官员有往来,势力庞大。没想到“隆盛号”和“丙字七号库”,竟然与苏家有关!

她重新梳理线索:李瓶儿与吴县令勾结,通过“隆盛号”套取林府银子,并存放在“丙字七号库”;“丙字七号库”是“隆盛号”租用的,而“隆盛号”与苏家的旧势力有关;苏家新势力想清理旧势力,所以派人以“鼠患”为名义,查“丙字七号库”的旧账,寻找旧势力的罪证;那位神秘的“表哥”,就是苏家新势力的人,他找到自己,是因为自己发现了李瓶儿的账目问题,想利用自己,从林府内部找到苏家旧势力与李瓶儿、吴县令勾结的证据!

原来如此!沈月娥终于明白了——她不是偶然卷入这场风波的,而是被苏家新势力选中的“棋子”。他们想借她的手,扳倒苏家旧势力在金陵的残余,同时也能打击与旧势力勾结的吴县令和李瓶儿。而她,若是想揭开林府账目的秘密,保护自己和沈家,就必须与他们合作,哪怕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利用。

“姨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翠儿见她半天没说话,担心地问道。

沈月娥摇摇头,把纸条烧了,灰烬扔进旁边的痰盂里:“我没事。翠儿,你去把那几本采买账册收好,锁在我床底下的箱子里,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碰。”

翠儿虽然疑惑,但还是听话地把账册收好。沈月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寒意吹进来,让她混乱的思绪清醒了几分。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她不仅要应对林府内部的倾轧,还要在苏家新旧势力的争斗中周旋,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但她没有退路——李瓶儿和吴县令不会放过她,苏家旧势力也不会放过她,她只能往前走,找到足够的证据,握住能与苏家新势力平等对话的筹码,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表面上依旧平静地协助王熙凤打理内宅,暗地里却在密切关注着“隆盛号”和吴天佑的动向。平儿按照王熙凤的吩咐,把吴天佑欠赌债的消息透给了赌场的人,果然,没过几日,就听说吴天佑被赌场的打手堵在了上元县的一家酒楼里,不仅被揍了一顿,还被拿走了身上最后一件值钱的玉佩。

吴天佑又气又怕,却不敢再去林府骚扰——他知道,李瓶儿拿不出钱来,再去也只是白费力气,反而可能被林府的人抓住把柄,送到应天府去。他只能灰溜溜地回了家,想让父亲吴县令帮他还赌债,可吴县令见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不仅没帮他,反而把他关在家里,禁了足。

李瓶儿在西北角小院里听到这个消息后,整日唉声叹气,原本还带着几分希冀的眼神,渐渐又变得灰败起来。她知道,自己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若是再想不出办法,恐怕真的要在这小院里待一辈子。

沈月娥得知这些消息后,并没有放松警惕——吴天佑虽然被禁足了,但吴县令和“隆盛号”的人还在,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而且,苏家新势力那边,也没有传来新的消息,那位“表哥”依旧没有现身,不知道在等什么。

这日夜里,沈月娥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走到窗边。揽月轩的窗户正对着府外的一条小巷,夜色深沉,小巷里没有一点灯光,只有偶尔传来的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靠在窗边,望着远处的黑暗,心中思绪万千。忽然,一阵极轻微的哨音,从院墙外的小巷里传来——那哨音很细,像是夜风穿过树叶的声音,若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到。但沈月娥却浑身一僵,屏住了呼吸——这哨音的韵律,两短一长,再两短一长,分明是她幼时跟着府里的老嬷嬷学的联络方式!

那位老嬷嬷是她母亲的陪房,在她十岁那年就离开了林府,说是回乡下养老,可后来沈月娥才知道,老嬷嬷是被人秘密送走的,从此再也没有消息。老嬷嬷离开前,曾教过她这个哨音,说若是日后遇到危险,可以用这个哨音联系她留下的人。沈月娥一直以为这只是老嬷嬷的随口一提,没想到今日竟真的听到了这个哨音!

是老嬷嬷留下的人?还是……那位“表哥”?

沈月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轻轻推开一条窗缝,往巷子里望去——黑暗中,只能看到模糊的树影,看不到任何人影。哨音又响了一遍,还是两短一长的韵律,然后就消失了,只剩下夜风的“呜呜”声。

她站在窗边,久久没有动。这个哨音,绝不是巧合。那位“表哥”,不仅知道她的身份,还知道她与老嬷嬷的渊源,他到底是谁?他现在现身,是有新的消息要传递,还是想与她见面?

她摸了摸袖中那枚青金石小老鼠——那是她与薛宝钗约定的信物,也是与“表哥”联系的信物。她犹豫着要不要回应,可又担心这是个陷阱——若是苏家旧势力的人知道了这个哨音,故意设下圈套等着她,怎么办?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巷子里又传来了一阵极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轻轻踩过落叶的声音。沈月娥连忙关上窗缝,退到屋里,心脏“砰砰”地跳着。

她知道,那位“表哥”已经来了,他就在院墙外,等着她的回应。而她,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是相信他,出去见他?还是继续等待,寻找更安全的时机?

夜色更深了,揽月轩里一片寂静,只有沈月娥急促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风呼啸声。她站在屋中央,手中紧紧攥着那枚青金石小老鼠,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不能再等了,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再也找不到揭开真相的线索了。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门边,轻轻打开一条缝,朝着院墙外的小巷,吹了一声同样的哨音——两短一长,清晰而坚定。

哨音落下后,巷子里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了一阵极轻的脚步声,渐渐朝着窗户的方向靠近。沈月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剪刀——那是她唯一的防身武器。

窗户被轻轻敲了三下,然后传来一个低沉而沙哑的声音:“沈姨娘,别来无恙?”

是那位“表哥”的声音!沈月娥浑身一震,她终于要见到这位神秘的“表哥”了!他到底是谁?他又会带来什么新的消息?

(本集完)

第55集《祸水东引险脱身》简单内容提示:

吴天佑被赌场的人逼得走投无路,狗急跳墙,可能做出更极端的事情,林家声誉及发可危。沈月娥利用手中掌握的关于李瓶儿与“隆盛号”、吴天佑巨债的线索,设计了一个局。或许是通过匿名信等方式,将祸水引向真正的幕后黑手,让吴天佑和李瓶儿去撕咬他们。计划实施过程中充满变数和危险,沈月娥险些暴露自己,但最终凭借急智和或有的外部暗中协助,成功抽身。此计使得林府内部矛盾公开化、白热化,吴天佑和李瓶儿如同疯狗般咬向新的目标,暂时无暇顾及沈月娥,为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被祸水东引的势力会如何反击?沈月娥此举是否真的能摆脱危机,还是引发了更大、更不可控的风暴?那位“表哥”在暗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