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1/2页)
晨光熹微,透过雕花木窗上糊着的浅绯色窗纱,柔柔地漫进室内,驱散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金海睡得正沉。鼻息间萦绕的是潘金莲身上那特有的、甜媚馥郁的暖香,混合着昨夜助兴的残酒气息,织成一张慵懒舒适的网,将他牢牢笼在暖衾软枕之间。昨夜,为了“奖赏”金莲在支持他携瓶儿出行一事上的“通情达理”,他特意歇在了她房中,更是铆足了力气,与她极尽缠绵。直至金莲娇喘吁吁,连声告饶,最终带着心满意足的倦极笑意沉入黑甜乡里,他方才拥着这温香软玉睡去。
沉睡正酣,却觉有人在轻轻推搡他的肩膀。
“大郎……,醒醒……”是金莲的声音,带着一丝初醒的沙哑,更添几分撩人。
金海含糊地“唔”了一声,下意识地将怀中玉人搂得更紧,眼睛都未睁开。
潘金莲却不由他贪睡,附在他耳边,吐气如兰,声音却清醒了许多:“快些起身吧,天色不早了。今日不是还要带瓶儿妹妹去清河么?若是耽搁了,让妹妹在前厅久等,瞧见咱们这般……怪丢人的。”
这话像是一缕清风,吹散了金海脑中最后一点睡意。他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金莲那张近在咫尺的芙蓉面,云鬓散乱,眼波流转间春意未尽,却又带着当家主母的催促与考量。他心头一热,想起昨夜她的千般旖旎、万种风情,一股怜爱夹杂着得意之情涌上,忍不住又翻身将她压住,在那娇艳的唇瓣上偷了个香,大手也不安分地探入锦被之中。
“哎呀……冤家!”金莲惊呼一声,旋即半推半就,粉拳轻捶他胸膛,“还不快起……真要让瓶儿看笑话不成……”
金海知她并非真恼,又温存疼爱了一番,直到金莲连声求饶,方才意气风发地披衣起身。金莲也随即下床,只着一件贴身小衣,露出雪白一段臂膀,亲自伺候他梳洗更衣,为他穿上了一袭藏青色暗纹锦袍,束好玉带,戴上璞头,将他打扮得精神奕奕。
待金海踏出房门,步入前厅时,果然见李瓶儿已然在此等候。她今日穿了一身便于出行的杏子黄绫子袄儿,配着素白长裙,外罩一件银鼠皮斗篷,清新淡雅如晨间初绽的玉兰。见金海出来,她立刻起身,柔柔一福,轻声道:“官人。”
金海见她眼睑微垂,面色平静,却不知她是否已等待多时,心中因晨起缠绵而生出的一丝愧意,瞬间被一种齐人之福的满足感所取代。他上前一步,握住她微凉的手,温言道:“等久了吧?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都已备妥。”李瓶儿抬眼飞快地看了他一下,目光在他略显倦色却精神焕发的脸上停留一瞬,随即又低下头去,颊边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仿佛能从他身上嗅到属于潘金莲房中的那股特殊香气。
潘金莲此时也整理好仪容,款步走出,依旧是明艳照人,她笑着将一个小包裹递给随行伙计:“路上给官人和妹妹准备的茶点。”又对金海道,“早去早回,路上小心。家里有我,不必挂心。”
金海点头,目光在两位姿容各异的夫人身上流转片刻,心中豪情与柔情交织,不再多言,携了李瓶儿,带着两名精干伙计和一名车夫,驾着两辆马车,驶出了武家大门,融入了清晨渐渐苏醒的街市之中。
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金海此行的首要目的,并非直扑清河,而是绕道先巡查几处风评不佳或账目存疑的分店。
首站便是临近的平阴县。此处分店掌柜姓钱,是个看似憨厚的中年人。店铺位置尚可,门面也算整洁。然而,一番巡查下来,金海的眉头便渐渐锁紧。问题不在表面,而在内里。后厨管理松散,食材新鲜度把控不严;伙计缺乏训练,服务热情有余,却不够专业;账目更是记得一团混沌,收支流水混杂,许多开销只有总数,不见明细,如同雾里看花。钱掌柜面对金海的质询,只会搓着手,一脸苦相地抱怨本地竞争激烈,食材价格上涨,生意难做。
金海没有过多斥责,他知道这并非奸猾,而是能力的瓶颈与管理的懈怠。一种无力感悄然爬上心头,这种“平庸之弊”如同慢性毒药,侵蚀着品牌的根基。
第二站抵达东阿县。此地的孙掌柜则与钱掌柜截然不同,他精明外露,能言善道。店铺生意看上去红红火火,账目也比平阴店清晰不少。但金海细查之下,却发现此人过于“聪明”。他擅自降低了部分核心菜品原材料的等级以压缩成本,虽短期内客流量未减,但菜品口感已与总店标准产生了细微偏差。更让金海心惊的是,账目上几笔不小的“人情往来”和“地方打点”费用,去向模糊,经不起推敲。
孙掌柜侃侃而谈他的“本地化策略”和“灵活经营”,金海却从中听出了对“金状元”核心标准的轻视与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这是一种精明的偏差,看似在为店铺谋利,实则是在透支品牌的信誉,其危险性比平阴店的平庸更为隐蔽,也更为致命。
回程的马车上,金海久久沉默。李瓶儿为他斟上一杯热茶,轻声道:“官人,可是忧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七章(第2/2页)
金海望着窗外飞逝的枯寂冬景,叹道:“瓶儿,你看到了。平庸者,守成尚且艰难;精明者,却又易入歧途。我‘金状元’的招牌,难道就只能在这些窠臼中打转么?”接连看到的缺陷,尤其是管理和做账上的混乱与不透明,让他对即将抵达的清河,寄托了更深的期望,也怀着一丝隐隐的不安——若清河亦是如此,甚至更糟,他又当如何?
直到晚饭时分,风尘仆仆的两辆马车才终于驶入了清河县地界。相较于阳谷的繁华,清河显得更为宁静秀致。按照地址寻去,远远便望见了那家“金状元”加盟店的招牌。
仅是第一眼,就让金海与李瓶儿精神一振。
那店铺并非坐落于最喧嚣的市集中心,而是临着一条清澈的河道,一座三层的木石结构楼阁,飞檐翘角,气韵沉静。楼前酒旗招展,上书“金状元”三字,笔力遒劲。最引人注目的是,店铺并非独栋,旁边还连着一個格局俨然、灯火通明的院落,门前挂着“清河客舍”的匾额。前店后宿,功能分明,却又浑然一体。
虽然因加盟协议调整,昔日风靡各地的“酒神擂台赛”月赛已取消,只在阳谷总店举行年度盛会,使得此地少了几分喧嚣,但店铺内外的人气却丝毫未减。此时正是华灯初上,店内座无虚席,觥筹交错之声隐约可闻,却并无寻常酒楼的嘈杂鼎沸。门口有专门的迎客伙计,衣着干净,态度不卑不亢,引导着来往的宾客和入住客舍的行商。
金海与李瓶儿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他们没有亮明身份,只装作寻常路过的富商夫妇,决定先体验一番。
踏入酒楼大堂,一股温暖干爽、混合着食物醇香与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与之前分店那或油腻或浑浊的空气判若云泥。地面光可鉴人,桌椅摆放井然有序,跑堂的伙计步履轻快,眼神清亮,应对得体。菜单是精致的木牌,菜名、价格、主料标注得清清楚楚。金海点了几个“金状元”的招牌菜,又特意要了一壶“五粮液”。
菜上得速度恰到好处,那“状元红烧肉”色泽红亮,入口酥烂而不腻,醇厚入味,竟比总店出品犹有过之;“漕运鱼头”鲜香嫩滑,毫无土腥之气。更令他震惊的是那壶“五粮液”,酒液晶莹,挂杯持久,入口绵柔,回味悠长,是毫无折扣的正宗佳酿!
李瓶儿也轻声赞叹:“官人,这菜……这酒……竟似比家里还好些。”
金海默默点头,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仔细观察,发现就连侍立一旁的伙计,对菜品的特色、酒水的年份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显然受过极好的训练。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超越!是一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品质追求与管理秩序。与此地相比,平阴店的平庸、东阿店的精明,都显得那么可笑与不堪。
饭后,他们又以住店客商的身份入住了后院的“清河客舍”。客房布置得雅致温馨,一应用具洁净非常,床榻舒适,热水供应及时,服务周到却绝不扰人。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仿佛经过最精密的计算。
金海与李瓶儿被安排在一间颇为宽敞的上房。房间临河,推开窗,可见半轮清冷的月亮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月光洒在暗沉的河面上,碎成万千银鳞。夜风带着水汽吹入,清冽醒神。
屋内,炭盆将房间烘得暖融融的,烛影摇红,映着李瓶儿因酒意和暖意而微酡的脸颊,眸光流转,比平日里更添几分娇媚。此地乃是他们初次定情之处,故地重游,虽非旧时庭院,但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往日的情愫。
金海白日里经历了由失望到震撼的心路历程,此刻在这静谧温馨的环境中,看着灯下美人,心中感慨万千。尽管昨夜已在金莲身上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此情此景,美人在侧,再加上一种于困境中发现希望、亟待与人分享的兴奋,都让他心潮涌动。
他走到李瓶儿身后,轻轻环住她纤细的腰肢,下颌抵在她散发着清香的发间,低声道:“瓶儿,今日所见,你有何感?”
李瓶儿柔顺地靠在他怀里,轻声道:“妾身只觉得……此地掌柜,定非寻常人物。能将店铺经营得如此滴水不漏,远超同侪,真乃神乎其技。”
“是啊,”金海叹道,手臂收紧,“与这里相比,我们之前看到的,简直不成样子。我如今是既欣喜,又惶恐。欣喜于有此榜样,惶恐于不知这背后高人究竟是谁,能否为我所用。”
他的气息吹拂在李瓶儿耳畔,带着酒意和男性的热度。李瓶儿身子微微发软,转过身来,仰头望着他,眼中满是信赖与柔情:“官人定能如愿的。”
烛光下,她容颜如玉,吐气如兰。金海不再多言,低头便吻住了那两瓣柔软。或许是环境使然,或许是心绪激荡,这一次,他格外温柔,也格外缠绵,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这份失而复得的信心与眼前真实的温暖。李瓶儿也罕见地抛开羞涩,积极回应着,两人在这陌生的客房之中,却仿佛回到了最初相识相恋的时光,缱绻旖旎,直至月过中天,方相拥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