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武大郎与七位老婆 > 第七十五章 金玉液

武大郎与七位老婆 第七十五章 金玉液

簡繁轉換
作者:老李寻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7 17:09:09 来源:源1

第七十五章金玉液(第1/2页)

金海将爷孙二人安排在“武家大院”住下,平日对白老以长辈尊敬。二人别无他好,就是吃的多,喝的更多。尤其是白老,每天不喝个三五斤不算一天。仗着金海开了酒厂,要不然还真的养不起啊。

这一日,金海特意将白恩爷孙请到书房。

“白老,这些时日住得可还习惯?“金海亲自为老爷子斟上一杯五粮液。

白恩眯着眼品了一口,慢悠悠道:“住处甚好,就是这酒...今日这坛火候稍欠,窖藏时间也差了些。“

金海闻言一惊,这坛酒确实是新开窖的,比往常的少藏了七日。他原本以为无人能品出其中差别,不想老爷子一口便尝了出来。

“白老果然厉害!“金海由衷赞叹,“不瞒您说,如今五粮液供不应求,酒坊正在扩大规模。我想请白老在酒坊帮忙品鉴,确保每批酒的品质。“

白恩捋须笑道:“老头子别无他好,唯好这杯中之物。而且也曾学过些酿酒的手艺,大江南北的各种酒类,涉猎不少,唯独你这五粮液让我喜欢不已。每天不喝水三斤,浑身疼痛。掌柜的信得过,老夫自当尽力。“

自此,白恩爷孙便正式在酒坊帮忙。说来也怪,这爷孙俩干活从不要工钱,只需管吃管住。白小松力大无穷,搬运酒坛、翻动粮食都是一把好手;白恩则整日泡在酒窖里,对每批酒都要细细品鉴。

起初酒坊的工人们还不以为意,觉得这老爷子不过是混吃混喝。直到有一天,一批新酒即将出窖,众人都觉得品质上乘,白恩却摇头道:“这批酒不能出。“

酿酒师傅不服:“老爷子,这酒香气醇厚,色泽清亮,为何不能出?“

白恩淡淡道:“此酒用的是城南李记的高粱吧?李记的高粱今年雨水多,颗粒不够饱满,酿出的酒回味稍涩。“

众人将信将疑,一查采购记录,果然这批酒用的正是李记高粱。重新品鉴后,确实能尝出细微的涩味。

自此,酒坊上下无不对白恩肃然起敬。老爷子不仅对原料了如指掌,对酿造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极其敏感。有一次,他尝了一口新酒,立即指出:“今日蒸粮时火候过了半刻钟。“

酿酒师傅回想许久,才想起那日确实因与人说话,耽误了起锅时间。

还有一次,白恩品酒后皱眉:“这酒里混了前三日的酒醅。“

工人们检查后大惊,原来是新来的学徒不小心将不同批次的酒醅混在了一起。

在金海的授意下,白恩成了酒坊的“品控总监“。每批原料入库,都要经他过目;每道工序,都要他点头才能继续;每坛酒出窖,都要他亲自品鉴合格方能出厂。

有了白恩这把“活标尺“,五粮液的品质越发稳定。

而随着西门庆和王霸的离开,王记酒坊不再找麻烦,搞垄断。阳谷县内再无恶意竞争,五粮液凭借绝佳的口碑,很快打开了销路。

这一日,金海正在账房与潘金莲核对账目,郓哥兴冲冲跑来:“掌柜的,又来了三个外地客商,都要签加盟契约!“

金海来到前厅,只见三位衣着各异的商人正在等候。一位来自山西的晋商操着浓重的口音道:“金掌柜,俺在太原就听说五粮液的大名,这次特意赶来,想在太原府开一家加盟店。“

另一位河北客商接话:“我们保定府也要一家!“

最后一位江苏商人笑道:“我们扬州人最懂吃酒,这么好的酒,一定要引到江南去。“

金海心中欢喜,却也不忘严格审核。他亲自带三位客商参观酒坊,讲解经营理念,最后才签订契约。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五粮液的名声如同长了翅膀,飞遍大江南北。山东境内已经开了八十家加盟店,山西、河北、江苏等地也陆续签约。

原有的酒坊很快就不够用了。金海投入重金,将酒坊规模扩大了一倍,新建了十个发酵窖池,雇用了五十名新工人。然而,订单仍然像雪片般飞来。

“官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潘金莲指着账本说,“现在下单,要等一个月才能发货。长此以往,客商们怕是等不及。“

李瓶儿也道:“而且各地客商口味不同,有的喜欢烈一些,有的偏好绵柔,我们却只有一种标准,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金海何尝不知这些问题?他站在新建的酒坊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生意兴隆,五粮液供不应求;忧的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新雇的工人需要培训,各道工序需要监督,品质需要把控,这一切都压在原有的几个老师傅身上。

“东家,又有一批原料到了,等着您去验货呢!“

“掌柜的,山西来的客商说要追加订单,您看...“

“金掌柜,新来的学徒把酒曲配错了,白老正在发脾气...“

此起彼伏的请示声让金海应接不暇。他意识到,单靠自己和现有的几个人,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五章金玉液(第2/2页)

这一晚,金海召集所有核心人员在书房议事。

“眼下我们面临三个问题。“金海开门见山,“第一,产能不足;第二,管理混乱;第三,人才匮乏。“

孙把式首先发言:“掌柜的,酒坊还可以再扩建,但好的酿酒师傅难找啊。新来的学徒,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出师。“

潘金莲接着道:“账目也越来越复杂。各地加盟店的货款、原料采购的支出、工人的工钱...光靠我们几个,实在忙不过来。“

李瓶儿补充:“还有各地客商的要求五花八门。今天山西客商要更烈的酒,明天扬州客商要更柔的酒,我们都记混了。“

孙把式叹道:“最重要的是可靠的人手。现在酒坊规模大了,难免有人浑水摸鱼。昨日就发现有人偷偷将酒带出去。“

金海沉思良久,缓缓道:“我有个想法:我们要建分厂。“

“分厂?“众人齐声问道。

“不错。“金海站起身,指着地图说道,“在山西建一个分厂,专门供应西北地区的需求;在扬州建一个分厂,供应江南地区。这样既能解决运输问题,又能根据当地口味调整配方。“

潘金莲担忧道:“可是分厂由谁来管理?我们哪里来这么多可靠的人?“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金海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人。我打算设立‘酿酒学堂‘,由白老和几位老师傅授课,系统培养酿酒人才。同时,要从现有的伙计中选拔可靠之人,学习管理之道。“

白恩捋须点头:“掌柜的这个主意甚好。酿酒这门手艺,确实需要系统传授。“

说干就干。金海立即在酒坊旁购置了一处院落,挂上了“武氏酿酒学堂“的牌匾。白恩亲自编写教材,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学堂开设了“原料辨识“、“酒曲制作“、“发酵工艺“、“窖藏管理“、“品鉴艺术“等课程,每期招收二十名学徒,学制半年。

第一批学徒中,有个叫赵四的年轻人格外用心。他原是酒坊的搬运工,但每次白恩品酒时,他都会悄悄站在一旁认真观察。有一次,白恩在品鉴时随口说了一句:“这酒的回甘不够绵长。“赵四竟能接话:“是不是因为这次用的糯米比例少了些?“

白恩大奇,细细考较之下,发现这赵四对酿酒极有天赋,于是破格收为亲传弟子。

除了酿酒技术,金海还亲自教授管理知识。他将在现代企业学到的管理经验,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从原料采购到生产流程,从品质管控到销售服务,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个坏消息传来:运往山西的一批酒在途中被山贼劫了。

“整整一百坛啊!“孙把式痛心疾首,“而且是最上等的五粮液!“

金海面色凝重:“可知是哪路山贼所为?“

“听幸免的车夫说,像是梁山泊的人。“

听到“梁山泊“三个字,金海心中一沉。他知道,生意做得再大,若是没有相应的势力保护,终究是任人宰割的肥羊。

这天深夜,金海独自在酒坊里踱步。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整齐排列的酒坛上。他随手拍开一坛酒的泥封,酒香顿时弥漫开来。

“官人还在为生意发愁?“潘金莲不知何时来到身边,为他披上一件外衣。

金海叹道:“我在想,或许该去梁山泊走一遭。“

潘金莲大惊:“官人万万不可!那梁山泊可是龙潭虎穴!“

“正因为是龙潭虎穴,才更要去。“金海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生意,终究绕不开这些江湖势力。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结交。“

就在这时,白恩兴冲冲地走来,手中捧着一个酒坛:“掌柜的,老夫这几日与赵四那小子琢磨出一个新配方,您尝尝看。“

金海接过酒杯,只见酒色金黄透亮,香气浓郁却不刺鼻。轻抿一口,只觉得酒体醇厚,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比现有的五粮液更胜一筹。

“好酒!“金海由衷赞叹,“这酒可有名字?“

白恩笑道:“尚未取名。此酒在五粮的基础上,又添了少许豌豆,发酵时间也延长了七日。“

金海心中忽然灵光一闪:或许,这新酒就是他拜访梁山泊最好的“见面礼“。他当即为这新酒取名——金玉液。

第二天,金海召集所有学徒训话:“从今日起,你们不仅要学酿酒,更要学做人。我们武氏酒坊,要做就做最好的酒,做最讲诚信的生意。“

望着台下二十张年轻而专注的面孔,金海知道,这些年轻人将是未来金氏商业帝国的基石。虽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品质、重视人才,就一定能在这大宋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