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国之重器,不可持之(第1/2页)
夜色已深,白日里苏府的喧嚣与热闹早已沉淀下来,如同退潮后的海滩,只留下无边无际的寂静与清冷。府内大多数灯火都已熄灭,唯有家主苏文翰的书房,依旧亮着温暖的烛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庭院冰冷的石板上投下斑驳而摇曳的光影。
书房内,银丝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江南冬夜的湿寒。四壁书架直抵天花,密密麻麻陈列着经史子集、各地志异,以及更多外人难以得见的商业账册、水路图志与工坊秘录。空气中弥漫着陈年书卷的墨香、淡淡的檀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顶级徽墨的清冽气息。
苏文翰并未坐在那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而是与女儿苏清音隔着一张梨花木嵌螺钿的小圆桌,相对而坐。桌上没有茶点,只放着两封已然展开的信笺。烛光跳跃,映照着他略显凝重疲惫的面容,白日里在宴席上的从容与笑意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忧虑。
苏清音依旧穿着那身月白常服,在温暖的室内未着斗篷,更显得身姿单薄,然而她的背脊挺得笔直,神情专注而冷静,那双烟水般的眸子在烛光下显得愈发深邃,正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手中的信笺。
“音儿,你都看完了?”苏文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苏清音轻轻放下信笺,抬起头,目光清亮地看向父亲:“看完了,父亲。是蔡太师府上的长史,通过江宁织造李公公递来的话,还有这封……算是初步的意向书契?”
“嗯。”苏文翰沉重地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意思很明确。蔡太师瞧上了咱们苏家的产业,想‘合作’。名义上是入股,借他的人脉和影响力,助我苏家‘更上一层楼’,将生意做得更大,甚至……触达天听,获取更多专营之权。”
他顿了顿,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弧度,“条件,你也看到了。他要我们苏氏漕运、丝绸、银钱三大核心产业,各让出三成干股,却只按去年账面净值的一半作价入股,且不参与实际经营,但需享有不低于五成的分红权。同时,所有涉及官府的文书、关税、专营许可,皆需经由他太师府的关系打点,这其中的‘打点’费用,自然也算在我们头上。此外,还要求我们公开部分丝绸织造、尤其是‘秋水缎’和缂丝的核心工艺,美其名曰‘便于朝廷监管与推广’……”
苏文翰越说,语气越是沉郁,到最后,几乎是咬着牙说道:“这哪里是合作?这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抢夺!是要趴在我苏家身上吸血,还要敲骨吸髓!吃相如此难看,简直……简直是欺人太甚!”
他一生经商,秉持诚信,历经风浪,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将父亲留下的基业发扬光大,何曾受过如此**裸的胁迫与羞辱?一股愤懑之气在他胸中激荡,让他额角青筋微微跳动。
苏清音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太多意外的神色。早在父亲召她前来,神色凝重地拿出这两封信时,她心中便已猜到了七八分。权贵觊觎巨富,古已有之,更何况是如今权倾朝野、贪得无厌的蔡京一党。她沉吟片刻,并未立刻附和父亲的愤怒,而是冷静地分析道:
“父亲息怒。蔡太师此举,虽苛刻至极,但也在意料之中。他位极人臣,党羽遍布朝野,确实拥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他所说的人脉与影响力,也非虚言。若真能得其‘庇护’,短期内,或许在某些领域,如漕粮转运份额、宫廷采买等方面,能获得一些便利,减少些地方官吏的刁难。”
苏文翰猛地抬头看向女儿,眼中闪过一丝不解:“音儿,你……你莫非认为应该答应他这荒谬的条件?”
“不,父亲误会了。”苏清音轻轻摇头,目光沉静如水,“女儿的意思是,我们需慎重行事,不能直接拒绝,更不能与之强硬对抗。”
她拿起那封意向书契,指尖拂过上面苛刻的条款,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警醒:“蔡太师位高权重,其势如日中天。他既然开了这个口,就绝无空手而回的道理。我们若直接严词拒绝,无异于当面打他的脸,以他的权势和心胸,后续会动用何种手段打压、构陷我苏家?官面上的刁难、漕运上的阻滞、税务上的清查,甚至……罗织罪名,巧取豪夺。届时,我们损失的,恐怕就不仅仅是这三成干股和五成分红了。”
苏文翰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他心中的不甘与属于商人的骄傲,让他难以咽下这口气。他愤然道:“难道就因为他势大,我们就要将这祖辈三代辛苦打拼来的基业,拱手让与他人?还要感恩戴德?我苏文翰行得正坐得直,依法经营,按时纳税,从未有过任何不法情事,他蔡京纵然势大,难道就能毫无顾忌地将我苏家生吞活剥不成?”
“父亲!”苏清音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穿透力,“国之重器,不可持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她凝视着父亲因激动而有些发红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我苏家如今,便是那‘怀璧’的匹夫!我们所掌握的漕运命脉、丝绸秘技、金融网络,这庞大的财富本身,就是招致灾祸的‘璧玉’!在太平年月,或可依仗规则周旋,但在绝对的权利面前,商贾的规则、甚至律法的条文,都可能变得苍白无力。蔡太师需要的,不是一个理由,只是一个借口,甚至不需要借口,只需要一个念头。我们与他,力量悬殊,如同巨象与麋鹿,正面抗衡,绝无胜算。”
她见父亲神色震动,但仍未完全被说服,便继续深入剖析,语气带着一种冷酷的清醒:“父亲,您看这条款,他不仅要巨额分红,还要核心工艺,更要掌控我们与官府沟通的渠道。这绝非简单的分润利益,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三成干股,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试探。一旦我们松了这个口子,让他的人、他的影响力渗透进来,日后便可逐步蚕食,慢慢架空我们,最终将整个苏家产业,彻底吞并,化为他蔡家的私产!这并非女儿危言耸听,史书上,此类事情,屡见不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三章国之重器,不可持之(第2/2页)
苏文翰听着女儿抽丝剥茧的分析,背脊渐渐生出一股寒意。他并非愚钝之人,只是被愤怒与不甘蒙蔽了部分理智。此刻被女儿点醒,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是啊,与虎谋皮,岂有善终?蔡京的胃口,绝不仅仅是眼前这点利益。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苏文翰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带着一丝疲惫与寻求依靠的意味。他发现,在自己心绪纷乱之时,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女儿,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与战略眼光。
苏清音见父亲听进去了,心中稍定,她沉吟片刻,道:“女儿认为,硬抗不可取,但全盘接受更是自取灭亡。我们需示弱,需让步,但要有策略、有底线地让步。”
“策略?底线?”
“是。”苏清音目光灼灼,“我们可以同意‘合作’,但绝不能是这种丧权辱家的条款。我们可以主动提出,将利润最为丰厚、但也相对独立,且与官府牵扯不太深的部分产业,比如洞庭山的茶场,松江的棉布坊,丝绸,甚至‘墨香斋’书局,单独剥离出来,做为我们的根基独自坚守。”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我们主动让出部分过于招摇的业务,比如核心的漕运航线,还有银钱铺,我们让出部分甚至一半来交给蔡太师管理。我们要让蔡太师看到我们的‘诚意’和‘顺从’,也要让他觉得,吞下我们给他的这部分‘巨大肥肉’,已经能满足他当前的胃口,而若要再强行谋求吞下整个苏家,则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还要背负贪得无厌,仗势欺人的舆论骂名。”
“这……这岂不是还是要将祖辈的基业拱手让人?”苏文翰脸上肌肉抽搐一脸震惊。那些产业,也都是苏家历代打拼的心血所在。
“父亲,这是断尾求生,弃车保帅!”苏清音的语气坚定起来,“用一部显眼的、难以据守的利益,换取核心产业的安全,换取家族的喘息之机和时间,这是眼下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要让蔡太师觉得,我们可以让出我们的支柱产业与他合作,但是我们也要保留一些自己的独立产业。
我们必须低调,甚至要显得比实际更弱一些,绝不能让他感到威胁,更不能激起他非要一口将我们完全吞下的决心。”
她看着父亲痛苦挣扎的表情,心中亦是不忍,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心软。“父亲,忍一时之痛,方可图长远之计。我苏家积累至今,底蕴深厚,只要核心的漕运、丝绸、银钱根本还在,只要人才、技术、信誉还在,失去的,将来未必不能加倍赚回来。可若根基被动摇,甚至家族不保,那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苏文翰久久不语,书房内只剩下炭火偶尔的“噼啪”声。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透过这黑暗,看到京城那座巍峨太师府中,那双贪婪而冷酷的眼睛。女儿的话,如冰水浇头,让他清醒,也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商场诡谲,他自信能应付自如,但面对这来自权力顶峰的碾压,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
良久,他猛地转过身,脸上虽然依旧带着疲惫,但那双商海沉浮中磨砺出的眼睛里,却重新燃起了不屈的火焰。他没有采纳女儿那看似更“稳妥”的退让之策,而是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属于创业者的刚烈,斩钉截铁地说道:
“不!音儿,你的分析有理,但为父……咽不下这口气,更不能开这个头!”
他走到书桌前,重重一拍那封信笺,声音沉浑而决绝:“我苏家自你祖父振业公始,从运河边一艘破船起家,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什么艰难没有闯过?靠的不是委曲求全,不是仰人鼻息,而是信义!是胆识!是刀尖舔血、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的魄力!”
他的目光炯炯,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祖辈创业的峥嵘岁月:“当年你祖父面对漕帮勒索、官府盘剥,可曾轻易低头?没有!他凭借信誉和胆色,硬是闯出了名堂!你祖父面对丝绸行会的排挤、技术壁垒,可曾退缩?没有!他苦心钻研,重金延才,终有‘秋水缎’名动天下!如今到了为父这一代,苏家产业更盛往昔,难道反而要因为这权贵的恐吓,就未战先怯,自断臂膀吗?”
他看向女儿,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女儿智慧的欣慰,更有属于他自己的坚持:“蔡京势大,我知道。但我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我在官场,也非全无门路;在地方,亦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他蔡京想要一口吞下我苏家,也得看看会不会崩了牙!这合作,我绝不会答应!明日,我便亲自修书,并送上重礼,婉言谢绝李公公的好意,言辞务必恭敬,但立场绝不退让!”
“父亲!”苏清音急唤一声,心中警铃大作。她深知,这种硬碰硬的态度,在这种力量悬殊的对抗中,是何等危险。父亲凭借过往的成功经验,低估了政治权力的残酷与无底线。
但苏文翰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摆了摆手,打断了女儿还想劝说的话,语气不容置疑:“音儿,不必再多言。我意已决。我苏家的基业,是靠双手打拼来的,不是靠摇尾乞怜换来的。没有什么风浪,是过不去的!你且回去休息吧,此事,为父自有主张。”
看着父亲那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坚毅,甚至有些固执的侧脸,苏清音所有劝谏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里。她知道,此刻再说什么,父亲也听不进去了。一种巨大的、冰冷的不安,如同窗外的夜色,瞬间将她笼罩。她仿佛看到,一场足以将整个苏家卷入深渊的暴风雨,正在父亲这“毅然决然”的拒绝中,悄然酝酿,迫在眉睫。
她默默地站起身,向父亲行了一礼,退出了书房。转身离开的刹那,她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与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重。她知道,苏家命运的航船,已经驶入了一片最危险的暗礁区域,而掌舵的父亲,却选择了最直接,也可能是最凶险的那条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