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金海的困惑(第1/2页)
夜幕低垂,将白日里的喧嚣与浮躁一并收敛。金府内宅的花厅里,却依旧灯火通明,暖意融融。厅内四角摆放着烧得正旺的银丝炭盆,驱散了北方冬夜的寒意。空气中弥漫着酒足饭饱后菜肴的余香,混合着女子身上清雅的脂粉香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与纸香。
金海刚刚和二位夫人吃罢晚饭,坐在他左侧下首的是潘金莲。她穿着一身石榴红遍地金通袖袄,下系一条墨绿色织金马面裙,头上梳着华丽的牡丹髻,插着赤金点翠步摇,在灯下流光溢彩。只是,她那双曾被誉为“勾魂摄魄”的桃花眼,此刻却微微蹙起,目光落在手中一卷厚厚的账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光滑的纸面。
坐在金海右侧稍远些的,是李瓶儿。她与潘金莲的明艳夺目不同,生得纤巧袅娜,肤光胜雪,穿着一身浅月白绣折枝梅花的缎子袄儿,外罩一件淡青色比甲,下系素白绫裙,浑身上下并无过多饰物,只鬓边簪着一支简单的珍珠发钗,越显得清丽脱俗,我见犹怜。她手中也捧着一本账册,却看得有些心不在焉,偶尔抬眼悄悄觑一下金海,又迅速低下头,粉白的脸颊上微微泛起红晕,不知是因炭火太暖,还是因别的心事。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良久,还是潘金莲先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又保持着惯有的清脆:“官人,这各地的账目,真是越来越像一团乱麻了。”她将手中的账册轻轻放在身旁的小几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金状元酒楼’的加盟,如今在山东已有五十家,河北五家,山西三家,江苏两家。听着是声势浩大,可这管理起来,真是千头万绪,让人无从下手。”
金海闻言,微微坐直了身子,揉了揉眉心,接口道:“何止是酒楼。咱们那‘五粮液’的销售渠道更是铺得广,连东京汴梁的‘醉仙楼’那样的大字号,每个月也有一千坛的销量。
生意是做大了,可麻烦也跟着来了。”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困扰,“各地的合作形式不一,有的纯是挂名加盟,只交个牌子钱;有的是我们参股;还有的是技术输出,派人去指导。经营范围也差别巨大,有的只做餐饮,有的只做商铺,还有的甚至偷偷用我们的名号卖些不相干的土产。这账目……唉,五花八门,看得人头晕眼花。”
李瓶儿这时也细声细气地附和了一句,声音柔得像羽毛拂过心尖:“是啊,官人。妾身这几日帮着核对河北那边的账本,发现好些数字都对不上。有的明明生意看着不错,报上来的盈余却少得可怜;有的则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开销,名目含糊,经不起推敲。”
金海点了点头,脸色沉了下来:“瓶儿说得是。底下报上来的账,虚假销售,账目虚报的现象,恐怕不在少数。我私下里也派人暗访过几家,总体上说,”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差的多,好的少。这帮人,仗着天高皇帝远,真当我们是瞎子、聋子!”
他的声音在温暖的花厅里显得有些冷硬。潘金莲拿起团扇,轻轻摇了几下,扇面上绣着的鸳鸯戏水图随之晃动。她眼波流转,瞥了金海一眼,忽然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官人也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差的是多数,但这好的嘛,倒也不是没有。”
“哦?”金海挑眉,看向她,“还有能让娘子你看得上眼的?”
潘金莲不答,反而从身边另一摞账册中,精准地抽出了一本蓝色封皮的,递了过去:“官人瞧瞧这个。”
金海接过,入手便觉这账册的纸张、装订都与别处不同,更为考究。他翻开扉页,只见上面用工整有力的楷书写着“清河县金状元分店岁计总账”。他一行行看下去,初时还有些随意,越看神色却越是专注,到后来,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中流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色。
这本账册,与他平日所见迥然不同。账目分类极其清晰,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各大项下又细分小类,如收入项下,列出了酒水、菜肴、客房、其他等,每一类都有明细。数字书写工整划一,毫无涂改痕迹。更妙的是,旁边还用朱笔做了许多批注与分析,例如“本月客流同比增一成,因承办乡绅寿宴”、“食材成本略升,因时令鲜货价格上涨,已寻得替代货源”等等。不仅记录了数字,更解释了数字背后的原因。最后的总表,更是用清晰的格式列明了本月与上月、本年与去年的对比,盈亏情况一目了然,严谨清晰,堪称范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六章金海的困惑(第2/2页)
“这……”金海翻看完最后一页,忍不住赞叹道,“这账目做得,确实漂亮!不仅清晰,更有见地。营业情况如何?”
潘金莲笑道:“我也特意查证过,清河分店这一年的营收,在山东所有加盟店里,排名第一,利润也是第一,而且是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而且客人口碑极好,从无拖欠货款、以次充好的投诉。可谓是账实相符,生意兴隆。”
金海合上账册,指节在封面上轻轻敲击,脸上露出困惑之色:“清河县?去年才开业不久,举办酒神擂台赛的时候,我去过一次,印象里,那地方虽然热闹,店面规模也算较大,但管理上也未见得多出彩。当时去看那家分店,也就是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之处啊。怎地如今竟有这般能人?”
潘金莲闻言,那双桃花眼瞬间弯了起来,里面闪烁着促狭的光芒,她拖长了语调,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戏谑:“哟——我的好官人,您那次去清河县,当真是去查看店铺经营的吗?”
她的话音未落,金海脸上便是一僵。潘金莲却不依不饶,目光转向一旁已是面颊飞红的李瓶儿,笑道:“我怎么记得,某人那一次去,恰巧‘偶遇’了咱们瓶儿妹妹,然后便是把酒言欢,互诉衷肠,紧接着就是……**一刻值千金了?那几日,官人你怕是魂儿都系在妹妹的裙带上了,眼里哪还容得下那些枯燥无味的账本子和油烟缭绕的厨房啊?”
“姐姐!”李瓶儿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跺了跺脚,声音细若蚊蚋,带着娇嗔,“你……你怎地又提起这事……”她偷眼去看金海,只见他也是面皮微红,神色尴尬,不由得更是脸颊发烫,心中却是甜丝丝的,想起前年与金海在清河初遇时的情景,那时她尚在西门府上,与金海偶遇,酒醉才有了后来的缘分。
金海干咳了两声,掩饰着自己的窘迫,故意板起脸对潘金莲道:“都是陈年旧事了,还提它作甚!”
潘金莲见好就收,用团扇掩着口笑了笑,随即正色道:“好,旧事不提。说正紧的,官人,我看啊,你们这次还得再去一趟清河县。”
她将“你们”二字咬得格外清晰,目光在金海和李瓶儿身上转了一圈。
“再去清河?”金海沉吟道。
“对。”潘金莲点头,“必须去。而且要带着瓶儿妹妹一起去。”她顿了顿,眼中闪过精明之色,“第一,要亲眼去看看,这清河分店到底是如何经营的,生意为何能如此之好,它的管理模式有无可能推广到其他分店。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找出做出这本账册的‘能人’!此人心思之缜密,对生意见解之透彻,绝非普通账房。若能将他招揽至麾下,为我们总店所用,或者至少让他来帮我们梳理、规范这全国的账目体系,那眼下这团乱麻,岂不是迎刃而解?”
她分析得头头是道,金海听得连连点头。
潘金莲最后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眼波在金海和李瓶儿之间流转,带着几分调侃,几分告诫:“不过,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官人,这次带着瓶儿妹妹回去,算是故地重游,重温旧梦可以,但可千万别再光顾着……‘欢快’,把正事儿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咱们家这偌大的基业,如今可都指着这账目清明呢!”
李瓶儿听得更是耳根都红了,娇嗔地唤了一声:“姐姐!你尽会取笑人!”
金海虽然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被潘金莲说得一阵心虚,但心中已然做了决定。他深吸一口气,将手中那本蓝色账册郑重地放在案上,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娘子所言极是!”他沉声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与决断,“清河县,必须去。此事关乎我们生意的根本,不能再放任自流。不仅要去清河,山东、河北其他几个问题突出的州县,也要一并巡查。我倒要亲眼看看,底下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他转向李瓶儿,语气柔和了些:“瓶儿,你准备一下,过两日,随我一同出发。”
李瓶儿抬起晕红的脸颊,迎上金海的目光,轻轻点了点头,眼中既有羞涩,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隐隐期待,更有一丝能为夫君分忧的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