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 第70章 朝堂风云,暗流涌动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第70章 朝堂风云,暗流涌动

簡繁轉換
作者:尘封的记忆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31 17:14:18 来源:源1

第70章朝堂风云,暗流涌动(第1/2页)

东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太子方弘阴晴不定的面容。他烦躁地在殿内来回踱步,手中的密报已被揉得不成样子,纸屑从指缝间簌簌落下。

“一个月盈利八千两?训练铁浮屠?开设善堂收买人心?“太子每念一句,脸色就阴沉一分,最后猛地将残破的纸团掷在地上,“这个江湖术士方远,是真要在北疆扎根不成!莫非还想学那些藩王,做个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苏浅雪端坐琴案前,纤指轻抚琴弦,本该清越的琴音却透着一丝紊乱:“殿下息怒。据妾身所知,江湖术士方远不仅商业版图在扩张,更通过善堂网络了大量孤儿。照这个速度,不出半年,他就能在北疆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到那时...“

她指尖一顿,琴音戛然而止:“恐怕就不仅仅是割据一方这么简单了。“

“半年?“太子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本宫连三个月都等不了!这个祸患必须尽快除掉!“

苏浅雪轻按琴弦,美目中闪过一丝忧虑:“殿下,如今江湖术士方远深得北疆军民爱戴,又有赵元朗这个城主支持,硬来恐怕...“

“那就从赵元朗下手!“太子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找个由头,先剪除他的羽翼!本宫倒要看看,没了赵元朗这座靠山,他方远还能翻起什么浪花!“

三日后,御史大夫李纲府邸。

烛光下,李纲颤抖着展开太子派人送来的密信,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信上罗列着赵元朗的种种“罪状“,要求他在朝堂上弹劾。

“这...这些都是真的?“李纲声音发颤,望向面前神色倨傲的来使。

来使冷笑一声,随手把玩着桌上的玉镇纸:“李大人,太子殿下要的是结果,不是真相。您别忘了,令郎在户部的差事...还有令千金与永昌侯府的婚事...“

李纲顿时面如死灰,手中的密信飘落在地。他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

与此同时,苏浅雪正在暗中联络朝中官员。她以太子妃的身份,在贵妇圈中巧妙周旋。

“听说赵城主在北疆私自练兵,都快赶上御林军的规模了。“她在赏花宴上轻声细语,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李氏满门被屠,据说是因为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秘密。“她在茶会上若有若无地叹息。

这些流言在京城贵妇圈中悄然蔓延,很快就传到了前朝官员耳中,为即将到来的弹劾营造声势。

**金銮殿上,**九龙金柱映着晨曦,却驱不散殿中凝重的气氛。御史大夫李纲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弹劾铁壁城主赵元朗三大罪:其一,拥兵自重,私练重兵,其麾下铁浮屠已逾三百之众,皆披重甲,堪比御林军;其二,屠戮李氏满门,残害忠良之后;其三,勾结江湖术士,将铁壁令私授来历不明之人...“

每读一条罪状,朝堂上的窃窃私语就响亮一分。当听到“铁浮屠“三字时,不少老臣都倒吸一口凉气,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更是面面相觑。

“铁浮屠?那不是前朝禁军的编制吗?“

“赵元朗想干什么?莫非真要学安禄山故事?“

太子方弘站在百官之首,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目光扫过群臣各异的反应。

“陛下!“兵部尚书出列奏道,声音急切,“若御史所言属实,赵元朗其心可诛!臣请立即罢其兵权,押解回京受审!“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请命之声此起彼伏。老皇帝端坐龙椅,面色阴沉如水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柳文渊身上。

“柳相,“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金殿中回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柳文渊稳步出列,手持玉笏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仅凭一面之词就定边关大将之罪,未免太过草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章朝堂风云,暗流涌动(第2/2页)

他转向李纲,语气平和却带着锋芒:“李御史说赵城主拥兵自重,可曾亲眼见过那铁浮屠?说其屠戮李氏满门,可有人证物证?说其勾结江湖术士,那术士姓甚名谁,来自何方?若是有人诬告边关大将,又该当何罪?“

这一连串发问让李纲哑口无言,支吾道:“这...这些都是北疆传来的消息...“

“消息?“柳文渊轻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讥诮,“边关战事吃紧,难免有些流言蜚语。若是仅凭几句流言就要处置守边大将,岂不让边疆将士寒心?当年岳武穆风波亭之鉴,犹在眼前啊!“

就在柳文渊要继续反驳时,太子方弘突然出列,手持玉笏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柳相所言虽有理,但边关大将手握重兵,若真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环视群臣,声音愈发洪亮:“然则,正如柳相所言,若无确凿证据就处置守边大将,确实会寒了将士之心。故而儿臣提议——不如召赵元朗回京述职,当面对质。若其忠心可鉴,自当还其清白;若其确有异心...“

太子故意停顿,让众人消化他话中的深意:“届时再行处置,也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暗藏杀机。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提议的险恶用心——边关大将在战时离开驻地,无异于自断臂膀。若是赵元朗真有不臣之心,这一招就是逼他现形;若是他忠心耿耿,这一去也必会被太子党羽趁机陷害。

老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太子。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同样是在这金銮殿上,同样是用这般看似公允的手段排除异己。太子的手段虽然稚嫩,但这份心机,已经初具帝王权术的雏形。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柳文渊身上。这位老臣眉头紧锁,显然也看出了太子的用心。

“柳相以为如何?“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柳文渊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确有道理。“

这话一出,满朝哗然。连太子都露出诧异之色,不明白这个一直与自己作对的老狐狸为何突然转变态度。

柳文渊继续道:“只是老臣担心,此时召赵城主回京,万一胡人趁机来犯...北疆安危关系社稷,不可不慎重啊。“

“柳相多虑了。“太子立即接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北疆将士英勇善战,即便主帅暂时离开,也定能守住疆土。况且...“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在场的武将:“若是连主帅暂时离开都会导致边关失守,那这赵元朗的统兵之能,未免太过令人失望了。我大夏将士,难道就如此依赖一人吗?“

这番话既将了赵元朗一军,又暗中挑拨了他与北疆将士的关系,可谓毒辣至极。

老皇帝沉默不语,指尖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他何尝不知太子的用心?这个儿子,终究还是太过急躁了,这般明目张胆地排除异己,未免落了下乘。

但转念一想,这未尝不是一个试探的机会。赵元朗在北疆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他心生疑虑。那个突然“死而复生“的六皇子江湖术士方远,更是让他捉摸不透。这二人一个掌兵,一个掌财,若真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里,皇帝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威严:“太子所言有理。北疆安危固然重要,但朝廷纲纪也不容有失。传朕旨意,命铁壁城主赵元朗即日回京述职。“

圣旨既下,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陛下圣明“之声。太子一系的官员难掩得意,而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则面露忧色。这场围绕北疆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