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 第118章 北疆新政,暗影再临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第118章 北疆新政,暗影再临

簡繁轉換
作者:尘封的记忆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1 17:14:45 来源:源1

第118章北疆新政,暗影再临(第1/2页)

*

铁壁城大捷与太子谋逆案的尘埃落定,并未让方云有丝毫懈怠。他被擢升为北疆大都督,总揽军政大权,这不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赫连勃勃虽败,但草原部落犹如野草,春风一吹便可能再生;朝堂之上,太子虽废,但其残余势力与新的权力博弈才刚刚开始。北疆的长久安宁,不能仅靠一场胜仗。

方云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是“整军经武,安民垦边”。

整军方面,他并未因大胜而骄傲,反而更深切地认识到此前军中被渗透的教训。他与赵明轩等心腹将领重新厘定军规,强化各级军官的考核与监察,尤其注重背景审查与忠诚教育。

他借鉴了黑衣人和皇家暗卫的一些模式,建立了一支直属于大都督府的“察事司”,负责军情侦查、反谍以及监督军纪,由一位心思缜密、背景清白的原斥候营校尉统领。这支力量的存在,如同在军中悬起了一柄无形的利剑,有效震慑了潜在的异心者。

同时,方云大力推行“精兵”政策。淘汰老弱,精简冗员,将节省下来的军饷用于改善将士待遇、更新装备和加强训练。他亲自修订操典,引入更多实战演练,尤其注重步骑协同、城防与野战配合。铁壁城的城墙也被进一步加固,并增设了数座威力巨大的新型床弩和抛石机。

经武之余,方云深知“民心即军心”。北疆地广人稀,长期战乱导致民生凋敝。他利用朝廷拨付的钱粮,一方面妥善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军屯”与“民屯”。

这些政策起初遇到不少阻力,既有军中习惯于旧模式的将领,也有地方豪强担心利益受损。但方云以铁腕推行,并以身作则,大都督府用度减半,所有资金优先投向边务与民生。赵明轩等将领也全力支持,亲自督导屯田事宜。渐渐地,北疆荒野出现了片片新绿,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边境城镇也逐渐恢复了生机。军队粮饷更足,士气愈发高昂。

正如方云所料,赫连勃勃败退回王庭后,虽因重伤和战败威望大损,但并未彻底垮台。他收缩势力,舔舐伤口,同时更加疯狂地联络草原其他部落,试图组建新的联盟。

这一日,方云正在大都督府与赵明轩、新任察事司主事等人议事,接到了关于草原动向的密报。

“将军,据察事司潜入草原的探子回报,赫连勃勃正在频繁派遣使者前往秃发、乞伏、沮渠等大部,许以重利,游说联合。”察事司主事禀报道。

赵明轩皱眉:“这些部落此前虽与赫连勃勃有隙,但在共同南下的利益面前,难保不会心动。若真让他们再次联合,北疆压力将倍增。”

方云看着巨大的北疆及草原地图,沉吟片刻,道:“赫连勃勃此举,意料之中。草原部落,利合则聚,利尽则散。与其等他们联合来攻,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分化瓦解。”

他指向地图上秃发部的位置:“秃发部实力仅次于赫连部,其首领秃发乌孤素有野心,且与赫连勃勃嫌隙最深。此次赫连勃勃大败,秃发乌孤恐怕是幸灾乐祸多于同仇敌忾。”

他又指向乞伏部和沮渠部:“乞伏部贪图盐铁丝绸,沮渠部则与西域商路关系密切,各有弱点可循。”

方云当即下令:“明轩,你以大都督府名义,起草一份文书,以恭贺秃发乌孤继任左贤王为名,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前往。信中不必提联盟之事,只表达我朝愿与草原各部和平通商,尊重各部传统,并隐约暗示,若有人能统一草原,我朝乐见其成,并可提供必要‘便利’。”

这是明摆着的离间计,但却直击秃发乌孤的野心。

“同时,”方云继续道,“开放边境几处指定的榷场,降低对乞伏、沮渠等部的贸易门槛,尤其是他们急需的盐铁、茶叶、药材,可以适当增加供应,但严格控制军械流出。让他们尝到和平通商的甜头,与赫连勃勃那边空口许诺的画饼形成对比。”

“另外,察事司加紧活动,在草原散布消息,就说赫连勃勃为复仇,不惜承诺将各部最肥美的草场割让给支持他的部落,引他们互相猜忌。”

这一套组合拳,既有阳谋,也有阴谋,旨在从内部瓦解潜在的胡人联盟。

北疆的稳定与发展,并未让京城的风浪平息。太子被废,空出来的储位成为了新的风暴眼。夏惠帝年事渐高,几位成年皇子及其背后的母族、朝臣势力开始明争暗斗。

原本因太子倒台而暂时蛰伏的,对北疆兵权抱有野心的势力,也重新活跃起来。他们不敢直接攻击方云,便从其他方面入手。

这一日,方云接到了来自京城老师——致仕阁老陈文渊的密信。陈阁老在信中提醒他:

“云儿吾徒,北疆大捷,国公之位,看似尊荣,实则身处风口浪尖。朝中新晋的户部侍郎林文远,乃三皇子之舅,近日多次在朝议中言及北疆军费浩大,屯田见效需时,暗示朝廷负担过重,恐非长久之计。其意在为何,不言自明。陛下虽信重于你,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可不防。望汝谨慎处置,开源节流,账目清明,勿授人以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8章北疆新政,暗影再临(第2/2页)

方云看完信,面色平静。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功高震主,权大招忌,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即便夏惠帝信任他,也难保不会被谗言所惑,或者为了平衡朝局而施加制衡。

他立即召来负责钱粮账目的主簿,下令:“即日起,北疆所有军政开支,无论巨细,账目必须清晰可查,每旬向大都督府和朝廷户部各呈报一份明细。屯田所获,除留足军需外,其余皆登记造册,或用于平抑边地物价,或上缴国库,一丝一毫不得含糊。”

同时,他亲自起草奏章,向夏惠帝详细禀报了北疆整军、屯田的进展,以及未来三年的预算规划,并附上了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如进一步精简非战斗人员,鼓励军属参与手工业以补贴家用等。奏章言辞恳切,既表忠心,也显能力,更将北疆发展与帝国安危紧密联系,让人难以挑剔。

在处理军政要务之余,方云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身影——柳如意。那个在他中毒垂死之际,留下关键玄冰莲的女子,如今身在何方?她为何能未卜先知般培育出解他剧毒的奇花?她的离去,真的只是简单的“师门急召”吗?

他多次询问小翠,小翠也只知小姐离去匆忙,只留下丹药和一句“寒潭奇花,以备不时之需”,其余一概不知。方云曾派人去那处寒潭仔细勘查,除了那株已被采摘的玄冰莲,并未发现其他特别之处,仿佛那花真是凭空生长出来的一般。

他动用了察事司的力量,暗中查访柳如意的师门背景和下落。然而,柳如意如同人间蒸发,查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她的师门“天机阁”在江湖上也只是个模糊的传说,无人知其具体所在。

这一日,察事司主事带来一个模棱两可的消息:“将军,我们根据柳姑娘留下的些许物品追查,有江南的线索显示,似乎与一个极其隐秘的、擅长医药和机关术的组织有关,但这个组织行事诡秘,不与外界往来,我们的人无法深入。”

“江南……医药机关……”方云默念着,心中的疑团更大了。柳如意的背后,似乎牵扯着一个更庞大的、隐藏在幕后的势力。这个势力是友是敌?在此前的风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未来又将如何?

就在方云忙于内政外交,并探寻柳如意踪迹之时,一股新的暗流,正悄然向北疆涌来。

京城,三皇子府邸。

新任户部侍郎林文远正与三皇子密谈。

“殿下,方云在北疆根基日深,如今又整顿军备,推行屯田,俨然已成国中之国。长此以往,恐非朝廷之福啊。”林文远忧心忡忡地说道。

三皇子年纪轻轻,但眼神中已有了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沉与野心:“舅舅所言极是。父皇如今对他信任有加,朝中不少武将也对其推崇备至。硬来是不行的。”

林文远阴冷一笑:“明的不行,可以来暗的。方云武功高强,身边护卫森严,直接行刺难度太大。但……他并非没有弱点。他重情义,对部下、对百姓,甚至对那个来历不明的柳如意,都颇为看重。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舅舅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在朝中制造舆论,渲染北疆军费问题,挑拨他与陛下的关系。另一方面,”林文远压低声音,“可以派人潜入北疆,寻找机会。若能制造些‘意外’,比如军中再次出现‘中毒’事件,或者屯田区发生‘民变’,再或者,找到那个柳如意,以其为饵……只要能动摇他的威信,引发混乱,我们就有机会在父皇面前参他一个‘治理无方’之罪!”

三皇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就依舅舅之计。此事需绝对机密,人手要可靠。”

“殿下放心,臣已物色好人选,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影煞楼’杀手,擅长用毒与制造意外,保证干净利落。”

一场针对方云及其治理成果的阴谋,就此展开。数名精于伪装、潜伏和暗杀的“影煞楼”高手,拿着方云及其主要部下的画像,混在商队和流民中,悄然进入了北疆地界。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方云的性命,更是要彻底破坏他苦心经营的安定局面。

北疆的天空,看似晴朗,实则已阴云暗聚。方云在明处励精图治,而暗处的毒蛇,已经吐出了信子。

新的风暴,正在酝酿,这一次,敌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卑劣。方云能否再次洞察先机,化解这来自朝堂与江湖的联合绞杀?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镇北国公方云的征程,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