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献丑一首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献丑一首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5 10:48: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清远首先开口,他神色自若,声音洪亮:“殿下,小人以为,所谓“仁”,便是体察百姓疾苦,恤民之难。以仁治天下,当以安百姓为先,兴教化为后。治国之道,民为根本,若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自可久安。

台下士子纷纷点头,显然对杨清远的观点颇为认同。

但紧接着,又有一名士子站出来反驳:“杨兄所言固然不错,但小人以为,仅仅安百姓之身,未必能长治久安。“仁”更应当是正其德,立其法,教化百姓,使之明理守规,方能真正实现治天下之道。”

“仁者爱人,难道教化不也是为了百姓着想?”

“但教化过于苛刻,是否会反而生怨?”

士子们你来我往,辩论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台下观众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一句精彩的发言。

朱标站在高台上,眉宇间透着欣慰。他微微侧头,对站在一旁的朱瀚低声说道:“皇叔,这些士子的才学确实不凡,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朱瀚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宽慰:“标儿,这才是大明的未来。你要记住,真正的治国之道,不仅在朝堂之上,更在这些年轻人之中。他们的智慧,才是你的力量。”

辩论即将结束时,台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有一名自称“乡野之人”的中年男子硬闯进广场。他衣衫褴褛,脸上带着风尘之色,大声喊道:“殿下,小人不懂诗文,但想问一句,读书人满腹经纶,可曾真正为百姓着

想?”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哗然,士子们交头接耳,不知如何应对。朱标皱了皱眉,沉声问道:“这位乡亲,你有话尽管说。今日大会,便是为听取天下民声。”

那男子拱手一礼,声音激动:“殿下,小人家乡进了水患,许多乡邻无家可归。可朝廷派来的官员却只顾读书赋诗,从未关心我们的疾苦!小人斗胆问一句,这些士子是否真能为百姓谋福?”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标身上。

朱标沉吟片刻,走到台前,目光直视那男子,语气沉稳:“乡亲,本宫理解你的心情,也承认朝廷之中,确有不尽责者。但你要知道,今日在此的士子,皆是抱负远大之人。他们也许尚未有机会施展抱负,但他们的初心,正

是为百姓解忧。’

男子低下头,似乎有些动容,却仍不甘心:“殿下说得好听,可谁能保证他们真的能做到?”

朱标沉声道:“本宫能保证。今日在此,本宫承诺,凡被选拔之人,必将接受严格考核。若有一日他们违背初心,本宫绝不姑息!”

台下一片肃然,士子们也纷纷起身齐声道:“我等必不负殿下所托,誓为百姓谋福!”

那男子眼眶微红,缓缓跪地:“谢殿下明鉴!若真如此,百姓必感恩不尽。”

朱标走下台,亲手将男子扶起,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天下百姓是大明的根基。本宫今日在此立誓,必为百姓开太平之世!”

此言一出,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士子们纷纷跪地行礼:“殿下仁德,我等愿追随左右!”

夕阳西下,士子荐举大会圆满结束。朱标与朱瀚并肩站在高台上,望着逐渐散去的人群。

“皇叔,”朱标低声说道,“今日见识了天下才俊,也感受到了百姓的期望。深知,太子的责任,远比想象中要重。”

朱瀚微微颔首,目光深远:“标儿,责任重,但你有这份觉悟,便是天下之幸。记住,治国之道,不在于权谋,而在于民心。”

夜色浓重,月光被厚厚的乌云遮掩,街道上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犬吠声在远处回荡。朱棣一袭黑衣,面色阴沉地坐在府邸正厅的主座上。烛火在风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映在墙上,显得格外狰狞。

厅中,几名世家子弟和亲信幕僚齐聚,个个屏息凝神,生怕一个疏忽惹得这位燕王震怒。

“今日的士子荐举大会,你们都看到了吧?”朱棣的声音低沉,目光如刀,逐一扫过众人。

最靠近朱棣的一名世家子弟率先开口,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太子殿下这次的动作确实不小。许多名门世家都派人去观礼,还有一些士子直接表明愿追随太子的心意。他这样一来,恐怕会将更多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

朱棣闻言,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屑:“集中资源?哼,他朱标以为靠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就能笼络人心,实在是异想天开。他在这些士子身上寄予厚望,却未曾想过,这些人能否撑起他那副雄心。”

一名穿着华丽的年轻子弟忍不住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这些士子不过是虚有其表?”

朱棣摇了摇头,目光中多了几分算计:“不,他们中确实有几个才华横溢之辈,但越是这样的人,越难为朱标所用。这些读书人目高于顶,自恃清高,若不能完全折服他们,反倒会成为他的负担。”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附和道:“殿下高见!”

幕僚中,一位年长者眉头微蹙,低声问道:“殿下,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是否需要立即打压这些新任士子?”

朱棣抬手止住他的话,缓缓站起身,双手负于身后,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不急,急躁是最愚蠢的手段。朱标最大的弱点在于他的急功近利。你们想想,他匆忙推举士子上位,难道真的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胜任?”

一名世家子弟顿时恍然大悟,试探着问道:“殿下的意思是,等这些士子初上任时,我们抓住他们的疏漏,适时施压?”

朱棣满意地点头:“没错,初出茅庐的士子,多半沉浸在自以为是的书本知识里,真正接触实际事务时,难免会出错。而这些错,就是我们翻盘的机会。”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称赞朱棣的策略。

年长的幕僚上前一步,谨慎地问道:“殿下,那具体该如何推动这些士子的失误?我们是否需要安排人手进入其中,引导他们犯错?”

朱棣冷笑一声,摇了摇头:“不必动用太多资源,他们的失误,往往来自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和经验欠缺。你们需要做的,是稳住各世家,让他们在暗中观察。至于推动,那不过是稍加点拨而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比如,若有人治理地方不力,你们便将问题传到民间,添油加醋一番;若有人徇私舞弊,则将证据递交朝堂。本王要让朱标明白,举贤授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想用这些士子巩固地位,那本王便让

这些士子成为他最大的麻烦。”

另一名年轻的世家子弟抱拳说道:“殿下英明!太子虽然在士林中赢得了一些声望,但许多世家并未完全臣服。若我们从中施压,必定能让他顾此失彼。”

朱棣满意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你们要记住,胜者从来不是靠一时的风头,而是靠稳扎稳打的布局。朱标的每一步都走得急躁,我要做的,就是让他的每一步都陷入泥沼。”

幕僚们纷纷表示赞同,一人低声问道:“殿下,若太子发现我们的手段,会否反击?”

朱棣大笑一声,眼中满是自信:“他会反击,但他的反击只会让更多人看清他的弱点。记住,我们是暗中布局,他是光明行事。光明之下的每一处阴影,都会被无限放大。”

会议结束后,朱棣独自坐在主位上,目光沉静如水。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几分冷峻的轮廓。

“朱标啊朱标,你以为自己一步步走得稳妥,却不知道每一步都在为我铺路。”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等到你发现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朱瀚独自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手中捧着一卷刚刚送来的奏折。烛光摇曳,映出他微微皱起的眉头。

他缓缓展开卷轴,熟练地扫过内容,眉头皱得更紧了些:“朱棣这小子,还真是步步紧逼。”

一旁的随侍上前,低声问道:“王爷,这些世家子弟的动向,是否需要属下再多加留意?”

朱瀚摆了摆手,将奏折放下,转身坐到书案前:“不用了。这些消息已经足够。我倒要看看,朱棣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随侍迟疑了一下,又低声补充道:“不过,殿下近日在士子举大会上的表现,的确赢得了许多士林清流的拥护。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世家似乎在暗中与燕王接触。”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意,抬手示意随待退下。他缓缓闭上眼,开始在脑海中盘算着局势。

翌日清晨,太子府内。朱标早早便召集了一众幕僚商议近日的局势。他站在地图前,手指轻点着几个关键地点,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近日以来,士子们的安排逐渐步入正轨,但四弟那边的动作却愈发频繁。昨日又有消息

传来,几家世家子弟正与他密会,似乎有意拉拢。

一名年轻的幕僚拱手说道:“殿下不必忧心。世家本就擅长左右逢源,既然他们选择与燕王接触,未必是真的背离殿下。”

朱标摇了摇头,语气凝重:“不,这不是简单的逢源之举。四弟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他想通过世家来牵制我们。若不加以应对,接下来他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这时,朱瀚不紧不慢地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标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也不必太过焦虑。”

朱标连忙起身行礼:“皇叔,您怎么来了?”

朱瀚摆了摆手,坐到一旁,语气中透着些许轻松:“你以为我只是来看热闹的?不,我是来给你出主意的。”

朱标露出一丝期待的神色:“皇叔请赐教。”

朱瀚轻咳了一声,环顾四周,随后问道:“标儿,这些天士子荐举大会之后,你可曾与那些新晋士子们多加接触?”

朱标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是的,我安排了不少事务让他们参与,但考虑到他们初入仕途,并未过多打扰。”

朱瀚摇了摇头,语气变得严肃:“这是你的第一个疏漏。这些人虽才华横溢,但刚入朝堂,难免会心浮气躁。若你不及时稳住他们,反倒可能让他们成为他人手中的棋子。”

朱标一惊,连忙说道:“皇叔所言极是,那依您的意思,该如何做?”

朱瀚目光微沉,缓缓说道:“很简单。把他们召集起来,不是开会,而是找个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心。你需要让他们明白,你朱标不仅是太子,更是愿意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同道中人。”

红灯高悬,映得庭院内一片金碧辉煌,流水潺潺间点缀着数盏莲花灯,隐约散发着清幽的光晕。

士子们身着整洁的长袍,三五成群地漫步于庭院中,低声交谈,彼此交流着学问与见闻。

一名年轻的士子站在假山旁,望着四周的景致,感慨道:“殿下如此用心,竟在这府中布置了如此雅致的宴席,可见对我等何其重视。”

旁边一位年长的士子微微颔首,无须笑道:“不仅如此,听闻今晚还有诗词与书画的比试,殿下这般重视才学,实在是我等之幸。”

这时,侍从高声宣道:“太子殿下驾到!”

众士子齐齐回头,只见朱标一袭宽袍大袖,缓步走入庭院。他面带温和笑意,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亲切却不失威严:“诸位学士,今日能得以与众位才俊同聚,是本宫的荣幸。你们都是天下英才,为大明的未来注入了无限希

望。今晚,不谈功名利禄,只论学问才艺,各位尽可畅所欲言。”

一众士子连忙行礼,高呼:“殿下仁德,我等感激不尽!”

朱标笑着抬手:“今日无须多礼,都随意些。本宫只是与你们一同分享学问与乐趣。”

宴席正式开始,长案上已摆满了佳肴美酒。朱标举起酒杯,朗声道:“诸位才俊,既然今日以才学为主,不如先来一场诗词比试,以抒胸臆,如何?”

台下一片响应之声。一名年轻士子首先站起,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愿领风骚,献丑一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