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有些不近人情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有些不近人情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6 22:50:2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称是,目光中透着敬畏。

李英低声问道:“殿下,那若是太子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朱棣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夜色中的京城,声音低沉却透着笃定:“他解决不了。他手下的人能力有限,而地方事务的复杂远超他的想象。只要我们稍加推动,他的计划便会一败涂地。等到那时,京城的百姓自然会知

道,他这个太子,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能耐。”

房间内一片静默,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片刻后,朱棣转过身,缓缓说道:“你们记住,这场博弈,不在于我们如何出手,而在于如何利用他的每一个失误。他越是急于求成,我们便越有机会。”

众人齐声答道:“属下明白!”

通州,一名被派下来的士子陈清正站在县衙门前,脸上满是踌躇。他刚接到任务,要协助当地官府整顿粮仓,但迎接他的却是满脸冷漠的县令。

“陈大人是吧?”县令冷冷地看着他,“京里的命令我们自然会执行,只是这里事务繁忙,怕是没空照顾陈大人了。”

陈清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大人言重了,下官此来,只是协助,并非添麻烦。”

县令不以为然地冷哼一声:“既然如此,那陈大人请自便吧。”

陈清心中一沉,暗道:“难道真如传言所说,这些地方官员对太子心存不满?”

与此同时,南郊的一名士子刘庭松则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他奉命清点乡间田亩,却被当地士绅冷言拒绝:“刘大人,这田亩之事本就是地方事务,怎劳烦您亲自过问?难不成京里的太子信不过我们?”

刘庭松强压怒火,温和地说道:“乡绅先生误会了,下官只是例行公事。”

那士绅却冷笑道:“公事归公事,但若真要清点,怕是会扰民生啊。”

刘庭松知道,这是对方在刁难,但他没有退缩,依旧耐心劝解:“若不清点,又如何保证赋税公平?先生若真为百姓着想,便请协助下官完成此事。”

几日后,朱标收到了一封封来自地方的急报,内容不一,但都提到了一些阻力。他召集手下商议,脸色凝重:“看来,四弟果然没有闲着。

朱瀚坐在一旁,淡然说道:“标儿,这些人是你的试金石,若连这些小麻烦都应付不了,那就说明他们不堪大用。”

朱标神情凝重地坐在一旁,双手紧握成拳,额上布满了细汗。他刚从地方收到急报,内心正陷入复杂的情绪之中。

“皇叔,已经尽力挑选才俊,派遣他们处理地方事务,可为什么还是会遇到这么多阻力?”朱标的声音透着压抑,他的眼神充满了不解与焦虑。

朱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将一杯茶推到朱标面前:“标儿,喝口茶,静下心来。你要明白,这并非你用人不当,而是棋局中难免的波折。”

朱标捧起茶盏,却没有喝,目光依然盯着地图:“皇叔,四弟确实精于权谋,他利用地方士绅制造麻烦,显然是想削弱的威信。若这些士子因此失败,不仅会损伤了声望,还会给百姓留下朝廷无能的印象。”

朱瀚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深意:“你说得没错,但你可曾想过,这些挫折,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朱标愣了一下,目光转向朱瀚:“机会?”

朱瀚放下茶盏,坐直了身子:“标儿,这些士子是你精心挑选的,他们虽缺乏经验,但才华横溢。眼下的麻烦,正是对他们的试炼,也是你证明自己的机会。若能让他们在困难中崭露头角,你的声望只会更上一层楼。”

朱标若有所思,轻声问道:“皇叔的意思是,任由地方士绅为难,不去干预?”

朱瀚摇头,语气中多了一分坚定:“当然不是。你的干预必须适时且精准。给士子们机会自己解决问题,但关键时刻,你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这样,他们既能锻炼能力,又能感受到你的倚重与信任。”

朱标沉思片刻,点了点头:“皇叔所言极是。明白了,我会针对每一份急报,制定相应的对策。”

朱瀚笑了笑,目光透着鼓励:“很好。不过,这还不够。你要主动出击,借助这些麻烦,将四弟的布局反过来利用,让他明白,你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对手。”

朱标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看向朱瀚,眼中多了一分信心:“皇叔,您说得对。不能总是被动应对,这场棋局,我也要主动走出自己的步伐。’

翌日,朱标派出特使前往通州,带去了一封亲笔信。陈清接到信后,站在县衙的后堂,脸色复杂。他的手紧紧握着信纸,目光掠过上面的字迹。

“陈清,地方事务虽难,但只要你始终以百姓为念,终能化解难关。本宫在京中,时刻关注你的努力。如有需要,可随时禀报。”??朱标

县令坐在一旁,斜睨着陈清,嘴角挂着一抹冷笑:“陈大人,太子的亲笔信是给你撑腰来了?”

陈清抬起头,直视县令,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大人,下官并非来与您争权夺利。太子殿下的用意,是让我们同心协力,共治通州。百姓的粮仓,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大事,还请大人协助。

县令冷哼一声,语气不屑:“哼,你说得好听,可这粮仓问题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得罪许多人。你真的有这个胆量?”

陈清沉默片刻,随即露出一抹苦笑:“大人,下官没有什么胆量,但下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百姓的温饱比我的仕途重要。”

这句话让县令的表情僵住了。他盯着陈清看了许久,最终缓缓站起身,语气中多了一丝迟疑:“既然你这么说,那本官便陪你走这一遭。只不过,你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陈清拱手行礼,目光中满是感激:“下官谢大人支持。”

与此同时,南郊的刘庭松也收到了朱标的密信。他站在田埂边,看着脚下的土地,思索着信中的话:“民为根本,凡事需以诚待人,以理服人。”

那名先前刁难他的士绅再次出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刘大人,还没放弃吗?这田亩之事,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刘庭松抬起头,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先生,若我真的放弃,那就太对不起太子殿下的信任了。今日下官特地备了些茶水和点心,邀请乡绅们一起商议此事。您若愿意,还请赏脸一聚。”

士绅有些意外,眯着眼问道:“你就不怕我又挑你的刺?”

刘庭松轻笑一声:“若先生所言在理,下官一定虚心接受。若有不对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这一番话让士绅有些动容,他最终点了点头:“好,那我便去看看你刘大人能玩出什么花样。

朱棣站在府邸的后院,看着天空中的一轮弯月,目光深沉。他的亲信李英走上前,低声说道:“殿下,听说太子派人前往地方支援那些士子了。他的动作虽快,但未必能完全挽回局势。’

朱棣冷笑一声:“哼,他越是急于稳住局势,越会露出破绽。地方事务错综复杂,这些士子根基不稳,只要稍加挑拨,便会自乱阵脚。”

李英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据属下观察,那些士子似乎有些棘手,他们并没有完全陷入困境。”

朱棣转过身,目光如电:“那就继续加大力度。本王要让朱标明白,这天下之局,不是他能轻易掌控的。

清晨的阳光洒在通州县衙的红漆大门上,陈清站在后堂内,面前的桌案上摆满了堆积如山的粮仓账簿。他目光微凝,仔细翻阅着一页页记录,眉头逐渐皱起。

县令刘仲文坐在堂内另一侧,神色不耐。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冷哼道:“陈大人,您从京城远道而来,劳心费力,不如稍事休息,这粮仓的事,本县自有办法处理。

陈清抬起头,目光清亮而坚定:“刘大人,下官感念您的好意,但粮仓账目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不能有半点马虎。如今账目不清,粮仓亏损严重,若不立刻整顿,恐怕会影响百姓的秋粮。”

刘仲文放下茶盏,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陈大人初到地方,可能不知这通州的难处。这里士绅势力盘根错节,粮仓问题并非一日之功。您要整顿,可以,但本县劝一句,莫要强出头。

陈清心中一沉,但面上依旧平静。他微微一笑,拱手道:“刘大人所言极是,下官正是因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才希望能与您同心协力。毕竟,粮仓问题不是下官一个人能解决的。”

刘仲文看着他,眉头微皱,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陈清带着几名衙役和账房先生来到通州最大的粮仓。粮仓门口堆放着几袋破旧的麻布口袋,空气中隐约飘散着一股霉味。陈清捡起一袋,打开检查,果然发现里面的粮食已经发霉。

一旁的账房先生连忙解释:“陈大人,这些只是陈粮,平日里并不流通使用,您不必担忧。”

陈清摇了摇头,面色凝重:“不流通?若是灾年,这些粮食救济百姓,又怎能不担忧?而且账目上未曾提及陈粮的数量,为何这批粮食会存在于此?”

账房先生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陈清转身看向随行的几名衙役,语气坚定:“封仓!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所有粮食都需逐一清点登记,绝不能有任何遗漏!”

这话一出,随行的士绅代表满脸不悦,其中一名身材发福的士绅站了出来,冷笑道:“陈大人,您这也太过了吧?我们这些通州士绅平日里可是出了不少力气维持粮仓运转,怎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对我们下封令?”

陈清微微一笑,语气不卑不亢:“各位的辛劳,下官深表感谢。但这粮仓关系到通州百姓的性命,任何问题都不可轻忽。若无不妥之处,下官自然会向朝廷说明,给诸位一个公道。”

士绅脸色变得难看,冷哼一声,不再多言。

经过几日彻查,陈清发现账簿中的粮食数据与实际库存存在明显差异。为防止更多问题,陈清召集了几位主要士绅到县衙议事。

议事堂内,士绅们面带疑惑地落座。陈清手持一份整理过的账目,开门见山道:“诸位,下官这几日查阅粮仓账目,发现不少问题。部分粮食去向不明,还有陈粮未及时清理。这些问题若不尽快解决,恐怕会殃及百姓。”

一名年长的士绅摸着胡须,缓缓说道:“陈大人,您年轻气盛,尽职尽责,我们都很佩服。但粮仓问题复杂,未必是几日内就能解决的。”

陈清走到堂前,语气铿锵:“诸位,粮仓的确复杂,但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开始。下官已经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整顿方案,还请诸位过目。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他的话刚说完,一名士绅起身翻阅方案,惊讶地说道:“这......此方案确实细致周全,甚至考虑到了如何调拨陈粮、清理库存。陈大人果然用心。”

另一名士绅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们便配合陈大人,将粮仓彻底整顿一番。”

陈清松了口气,拱手道:“多谢诸位鼎力相助。只要大家同心协力,通州的粮仓一定能恢复正常。”

刘庭松按照计划,邀请南郊的主要乡绅参加了一场田亩议事会议事厅内,十几位乡绅围坐在长案两旁,目光或戒备,或疑惑地看着刘庭松。

刘庭松面带微笑,先是拱手行礼:“诸位乡绅,下官初到南郊,多有不熟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一名身材瘦削的乡绅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挑衅:“刘大人初来乍到,就要查清田亩,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