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赔偿损失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赔偿损失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1 22:55: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标皱了皱眉:“有这种事?为何赋税不同?”

一旁的官员解释道:“殿下,吴家村的土质较贫瘠,田地出产有限,因此赋税按照实际收成核算,确实稍低于周边村庄。”

朱标点点头:“这本是朝廷体恤百姓之举。他们若有异议,本宫亲自去解答。”

随即,他对小伙子说道:“你去通知那些村民,就说本宫明日亲自拜访,与他们详谈。”

小伙子激动地答应:“是,殿下!”

朱标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随从说道:“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牵动着百姓的心。若不尽快解决,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随从低声说道:“殿下仁心,百姓定会感念您的恩德。”

夜幕降临,朱标一行人留宿在村中。村民们自发为他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朱标与百姓们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殿下,您这样为百姓着想,咱们大明一定会越来越好!”一位老农由衷地说道。

朱标端起一杯酒,与他碰杯:“大明的未来,靠的不只是本宫,而是你们每一个人。只要百姓肯努力,朝廷就一定会为你们保驾护航!”

朱标一行刚刚走出几里路,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骑兵快马加鞭赶来,翻身下马后抱拳礼:“殿下,前方路口附近有乡民聚集,似乎是因为田亩争议,情绪激动,恐有冲突。”

刘庭松皱了皱眉:“殿下,此事恐怕事出有因,我们需尽快赶去。

朱标点头,沉声说道:“走,去看看。”随即,他翻身上马,带着众人疾行。

没多久,他们抵达了路口。只见十几名村民围在一片田地边,情绪激昂地争吵着。

一名年长的农夫指着另一人怒斥:“你们村的人说什么?这是你们的?分明是我们几代人开垦的荒地!”

另一名年轻的村民毫不示弱:“你们随便划块地就说是自己的,朝廷早就说过,清点田亩以现有地契为准。地契呢?拿出来!”

朱标翻身下马,走上前朗声说道:“都安静些!”

听到声音,众人纷纷转头,见是太子殿下,顿时哑口无言,连忙跪下行礼:“见过殿下!”

朱标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扫过眼前的田地,问道:“刚才的话,本宫都听到了。既然争议在于田地归属,那就需要查明清楚。刘庭松!”

刘庭松上前一步,拱手应道:“殿下,属下在。”

朱标指了指眼前的田地:“你去将两村的田亩册子拿来,仔细核对,务必找出答案。”

刘庭松立刻点头,转身吩咐随行的士子:“快去取两村的田册,带过来!”

众人稍作等待,不一会儿,士子带着田册匆匆赶回。刘庭松翻开册子,仔细比对记录后,他抬起头,表情略显复杂:“殿下,两村的田册上都没有明确记载这块地的归属,但从周围田块的分布来看,确实更靠近西村。”

东村的老农一听,急了:“殿下,这地是我家人辛苦开垦的,就算没写在册子上,也不能白白让出去啊!”

朱标皱眉沉思片刻,走到田地边,俯下身查看土地的情况。他指着田埂上的几块石碑问道:“这几块石碑是怎么回事?”

一名随从回答:“殿下,这些石碑是多年以前立下的界碑,但因为无人维护,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朱标目光微亮,随即转向两村村民:“既然如此,本宫提议,暂时停止争执。先请有经验的匠人修复石碑,看看是否能找到线索。若石碑无法辨认,那便由两村长辈与官员协商决定。这样处理,可行吗?”

东村老农与西村年轻村民对视一眼,虽然还有些不满,但都点头答应:“殿下如此安排,我们无话可说。

朱标点头道:“很好。本宫希望看到的是两村和睦相处,而不是因为一块田地而大动干戈。记住,团结才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众人纷纷跪地叩谢:“殿下仁德,吾等感激不尽!”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时,朱标的目光被田地旁的一片野草吸引。他上前拨开草丛,发现一块半埋在泥土中的青石碑,上面隐约刻着字迹。

“快来,把这石碑清理干净!”朱标指挥随从上前。

经过一番清理,石碑上的字迹显现出来。只见上面刻着“官田界”四个大字,且标明了具体的界限。这一发现让现场的两村村民顿时哑然,纷纷低声议论。

刘庭松仔细辨认后说道:“殿下,这块田确实是官田,当年可能因为年久失修被私自开垦。

朱标站起身,目光威严:“既然如此,这块田应归官府所有。两村不得再争,但本宫可以做主,将田地分给两村轮流耕种,收益归百姓,如何?”

东村老农连连点头:“殿下英明,这样的安排最好不过了!”

西村的年轻人也满脸感激:“殿下能为我们分忧解难,我们无比感激!”

田地争议解决后,朱标望着渐渐散去的村民,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转向刘庭松,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庭松,你的才干本宫看在眼里。今日这件事处理得不错,但你也看到了,百姓的争端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刘庭松低头说道:“殿下教训得是,属下今后定会更加用心,争取不负您的重托。”

朱标点了点头:“记住,治理地方,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耐心和真心。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真正信任我们。”

刘庭松深深一揖:“属下谨记殿下教诲!”

朱瀚站在朱标身旁,望着逐渐散去的村民,眉头微微舒展。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温和:“标儿,今天的事情虽然看似解决了,但却透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朱标转头看向朱瀚,目光中带着求教之意:“皇叔指的是?”

朱瀚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百姓之间的争端,士绅与百姓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一个字??“利”。你今天解决了田地归属的争议,但将来呢?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如何在百姓与地方权贵之间找到平

衡,才是你真正需要思考的。”

朱标沉思片刻,语气中透着几分无奈:“皇叔所言极是,但儿臣总觉得,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朱瀚轻轻一笑,语气中多了一分鼓励:“标儿,治国从来都不是取悦所有人,而是确保大局稳定。你今日的表现,已经足够让本王欣慰。只要心中有百姓,便不必纠结于细枝末节。”

朱标点头,眼中多了一分坚定:“多谢皇叔指点。儿臣定会谨记在心。”

夜晚,南郊的行宫内,朱瀚站在庭院中,望着天上明亮的月光,神情若有所思。这时,一道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他回头一看,竟是朱标。

“标儿,这么晚了还不歇息?”朱瀚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朱标走上前,拱手行礼后说道:“皇叔,儿臣心中还有许多疑虑,特意前来向您请教。”

朱瀚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拘礼:“有什么话说无妨。”

朱标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几分困惑:“皇叔,今日儿臣与百姓接触,虽表面上化解了矛盾,但却发现,许多人对朝廷心存不满。他们并非不敬,而是对未来充满迷茫。儿臣想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对朝廷真正心悦诚服?”

朱瀚看着朱标,目光中多了一分赞许:“标儿,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经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储君。这是好事。至于如何让百姓心悦诚服,关键不在于施恩,而在于让他们看到希望。”

朱标眉头微皱:“希望?”

朱瀚点头,语气中透着几分深意:“没错。百姓的希望是什么?是安居乐业,是子孙有饭吃,有书读,是未来比现在更好。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相信,你能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未来。”

朱标若有所悟,拱手说道:“多谢皇叔点拨,儿臣明白了。”

翌日清晨,朱瀚带着随从巡视村庄时,偶然发现村外的一座小庙香火旺盛,许多村民都在那里上香祈福。他停下脚步,目光微凝,随即笑着对身旁的刘庭松说道:“看来这里的百姓对神明的信仰颇深啊。”

刘庭松点头,附和道:“殿下说得是。据属下所知,这座庙是当地村民自发修建的,香火已有数十年未断。”

朱瀚若有所思,转头问道:“标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标看了看那香火旺盛的寺庙,沉声说道:“皇叔,百姓信神明,是因为他们希望借助神灵的庇佑获得内心的安宁。其实,若朝廷能真正做到体恤民情,又何须让百姓依赖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朱瀚闻言,微微一笑:“标儿,你的想法不错。但记住,信仰本就是人心的一部分。朝廷的职责是给百姓带来现实的安稳,而不是去干涉他们内心的寄托。”

朱标点头:“皇叔说得极是。儿臣记住了。”

他们正准备继续前行时,一名村妇忽然从庙里跑出来,跌跌撞撞地跪在朱瀚面前,哭喊道:“大人,求您救救我儿子!他快不行了!”

朱瀚眉头一皱,连忙将她扶起:“别急,慢慢说,究竟怎么回事?”

村妇哽咽着说道:“我儿子昨夜突然高烧不退,村里的大夫说药石无效,只能听天由命。求大人发发慈悲,救救我儿子吧!”

朱瀚沉思片刻,随即转头对身旁的侍卫说道:“快去找最近的大夫,将他带到这妇人家中。”

侍卫立刻应声而去。不久后,一名中年大夫匆匆赶来。他检查过男孩的情况后,对朱瀚说道:“大人,此病虽重,但并非无药可救。只是需要一些特殊的药材,而这些药材附近并不常见。”

朱瀚转头对朱标说道:“标儿,这些药材应该不难找到。你即刻派人搜寻,务必尽快送到。”

朱标点头:“儿臣这就去办!”

药材送到,男孩服药后渐渐退烧,情况有所好转。村妇感激涕零,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朱瀚将她扶起,温声说道:“本王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真正该感激的是这位大夫。”

大夫连忙摆手:“殿下太谦虚了,若不是您及时派人寻找药材,孩童恐怕也难以康复。”

朱瀚轻轻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当晚,朱瀚站在庭院中,望着夜空沉思良久。

朱标与朱瀚在庭院中低声交谈,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转头望去,是刘庭松带着一名神色匆忙的士子走来。士子上前跪下行礼,语气急切:“殿下,县东的一处村庄出了状况!”

朱标眉头微皱:“出什么事了?”

士子连忙答道:“今日清晨,有几头牛突然发狂,冲进田地,踩毁了不少庄稼。村民们发现这些牛属邻村一位大户所有,于是两村村民发生了冲突,险些动武。”

朱标沉声道:“牛突然发狂?这事不寻常。标儿,我们即刻赶去。”

抵达村庄时,天已擦黑。两村村民围在一块田地旁,双方剑拔弩张。一边是怒气冲冲的农夫,另一边是身着华服的大户及其随从。

“你家的牛毁了我们一季的收成,这笔账怎么算?”一名年长的农夫挥着手中的锄头,愤怒质问。

那大户却冷哼一声,毫不在意:“牛不过是畜生,发狂撞田也不是我的本意。再说,你们那几亩田能值多少钱?至于大惊小怪吗?”

“什么叫值多少钱?”农夫气得满脸通红,“那可是我们全家的口粮!你们这些有钱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苦!”

眼看双方愈发激烈,朱标一挥手,沉声喝道:“住口!”

这一声如惊雷,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齐齐转头看向朱标。朱标步入人群,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本宫在此,不许再吵。无论是谁的责任,本宫一定会查明,给大家一个公道。”

那大户见是朱标,脸色微变,连忙上前行礼:“见过殿下,草民刚得知此事,正准备前来赔偿损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