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东宫的文竹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东宫的文竹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6 23:33: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闻言,目光落在顾清萍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微微点头:“嗯,这个女子看起来倒是端庄稳重。她是谁家的女儿?”

朱标连忙答道:“回父皇,她是扬州顾氏之女,名唤清萍。”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顾氏之女?朕记得,顾家在扬州也算是有名望的家族。清萍,你可有什么才艺或者特长?”

顾清萍微微屈膝行礼,声音温婉而清晰:“回陛下,臣女略通琴棋书画,但才艺平平,不敢在陛下面前献丑。”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必谦虚,朕只是随口问问。既然标儿选了你为太子妃,那必然有你的过人之处。”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朱标身上:“标儿,你确定要选她为太子妃吗?此事非同小可,你可要考虑清楚。”

朱标坚定地答道:“父皇,儿臣已经考虑清楚了。清萍稳重内敛,心性平和,正是儿臣需要的太子妃人选。请父皇成全。”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既然你已经决定,那朕就成全你。传旨下去,册封顾清萍为太子妃,择日举行大典。”

朱标闻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连忙跪下磕头:“儿臣谢父皇隆恩!”

顾清萍也连忙跪下行礼:“臣女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挥了挥手:“都起来吧。标儿,你回去好好准备册封大典,朕要看到一场盛大的典礼。”

朱标和顾清萍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地退出了御书房。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朱标紧紧握住顾清萍的手,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清萍,我们终于要在一起了。”朱标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柔情。

顾清萍微微一笑,目光温柔地看着朱标:“殿下,这一切都像是在做梦。臣女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太子妃。”

朱标摇了摇头:“不,清萍,这是你的命运,也是我们的未来。我会好好待你,让你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顾清萍眼中闪过一丝泪光,感动地说道:“殿下,臣女愿意与您携手共度此生,无论风雨,永不分离。”

册封大典的日子终于来临,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红绸高挂,彩灯闪烁,宫女太监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角落,为这场盛大的典礼做着最后的准备。

清晨的阳光洒在朱标的寝宫,他身着华丽的太子服,端坐在铜镜前,任由女们为他整理衣冠。他的目光不时地看向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殿下,您今日真是英姿勃发。”一名侍女轻声说道,手中拿着梳子,细心地梳理着朱标的发丝。

朱标微微一笑,但眉宇间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今日是册封大典,本王怎能不紧张?”

这时,朱瀚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袭华贵的锦袍,面容冷峻,但眼中却透着一丝欣慰。

“标儿,今日是你的大喜之日,怎么愁眉苦脸的?”朱瀚打趣道,走上前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朱标转过身,看着朱瀚,低声说道:“皇叔,我......我怕自己做不好。”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中带着几分鼓励:“标儿,你已经是太子了,未来的大明皇帝。区区一个册封大典,怎能难倒你?”

朱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皇叔,你不知道,我心中总有些不安。这太子妃之位,关乎到朝廷的稳定,我怎能不慎重?”

朱瀚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标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这太子妃,你已经选定了顾清萍,就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她是个稳重内敛的女子,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朱标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皇叔,我知道了。我会尽力做好。”

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跑来,跪在地上禀报:“殿下,王爷,册封大典已经准备就绪,请殿下移步前往。”

朱标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冠,对朱瀚说道:“皇叔,我们走吧。”

朱瀚点了点头,与朱标一同走出寝宫,前往册封大典的现场。

册封大典在皇宫的广场上举行,四周站满了前来观礼的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

广场中央搭起了一座高台,上面摆放着一张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是两名手持金瓜斧钺的侍卫,显得庄严肃穆。

朱标和朱瀚走上高台,坐在金龙宝座上。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看向台下,只见顾清萍身着华丽的凤冠霞帔,在女官的引领下缓缓走来。

她的步伐轻盈而稳重,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中却透着一丝坚定。朱标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清萍,你终于来了。”朱标在心中默默说道,目光中充满了柔情。

顾清萍走到高台下方,跪下行礼:“臣女顾清萍,参见太子殿下,参见靖王殿下。”

朱标站起身来,走下高台,亲自扶起顾清萍:“清萍,从今日起,你便是本王的太子妃了。本王会好好待你,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顾清萍抬起头,目光温柔地看着朱标,轻声说道:“殿下,清萍愿与殿下携手共度此生,共担风雨。”

朱标紧紧握住顾清萍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转头看向朱瀚,低声说道:“皇叔,我们开始吧。”

朱瀚点了点头,站起身来,高声宣布:“册封大典正式开始!”

随着朱瀚的一声令下,礼乐齐鸣,鼓乐喧天。一群宫女太监手持彩旗和灯笼,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朱瀚走上前,从一旁的太监手中接过一道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扬州顾氏之女清萍,端庄贤淑,才德兼备,特册封为太子妃,钦此!”

宣读完圣旨,朱瀚将圣旨递给朱标。朱标接过圣旨,郑重地递给顾清萍:“清萍,这是父皇的旨意,也是本王对你的承诺。”

顾清萍接过圣旨,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臣女谢主隆恩。’

朱标站起身来,拉着顾清萍的手,走上高台,坐在金龙宝座上。他转头看向顾清萍,低声说道:“清萍,从今日起,你便是本王的妻子了。”

顾清萍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了幸福。她依偎在朱标的怀中,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此时,台下的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纷纷上前道贺,祝贺太子与太子妃喜结连理。

朱标和顾清萍微笑着接受着众人的祝福,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

朱标站起身来,拉着顾清萍的手,走到高台边缘,向台下的众人挥手致意。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

“标儿,今日是向祖宗禀明你大婚之期的重要时刻。”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他望着太庙内供奉的历代帝王牌位,目光中满是虔诚。

“你需诚心祷告,求祖宗保佑,赐你一位贤良淑德的太子妃,共承宗祧,绵延大明国祚。”

朱标恭敬地俯身行礼:“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他接过宦官递上的三炷香,点燃后插入香炉。

烟雾缭绕间,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孙朱标,今日特来禀告,将于良辰吉日迎娶扬州顾氏之女清萍为太子妃。望列祖列宗保佑,婚姻美满,早生贵子,以继大明香火。”

礼部尚书陈迪手持黄册,高声诵读吉日:“经查《钦定协纪辨方书》,下月初八,宜婚嫁,宜祭祀,宜祈福,实为百年难遇之黄道吉日。”

朱元璋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如此,便定于下月初八举行大婚。标儿,你需好生准备,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标再次行礼:“儿臣遵旨。”

三日后,礼部官员李善长带领着一队仪仗,浩浩荡荡地出了紫禁城,向扬州顾府进发。队伍中,一只大雁被精心装笼,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顾府门前,张灯结彩,宾客盈门。顾清萍的父亲顾维钧早已率领家族成员迎候在门外,见李善长一行到来,忙上前行礼:“李大人远道而来,寒舍蓬荜生辉。”

李善长微笑还礼:“顾大人客气了。今日,本官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行纳采问名之礼。”说着,他示意身后的宦官将大雁呈上,“此乃太子殿下亲选之雁,愿其与顾小姐如雁般忠贞,白头偕老。”

顾维钧双手接过大雁,神色庄重:“臣女何德何能,得太子殿下垂青。大人请入内奉茶。”

众人分宾主落座后,李善长正色道:“敢问顾大人,令媛芳名?生辰八字如何?”

顾维钧略一沉吟,答道:“小女名清萍,生于洪武十五年三月初三,寅时三刻。”

李善长点头,命人记下:“如此,本官便将小姐的芳名与八字带回宫中,请钦天监占卜吉凶。”

顾维钧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有劳大人。臣女若能侍奉太子殿下,实乃顾家之幸,臣定当教导她恪守妇道,恭谨持家。”

钦天监正殿铜漏滴答,日影透过镂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游走。礼部尚书陈迪捧着顾清萍的生辰八字笺,手指微微发颤。

“丙寅年、辛卯月、癸丑日、甲寅时......”他低声念诵着,将八字与黄历反复对照。案头堆着《三命通会》《渊海子平》等典籍,宣纸上密密麻麻写满推算批注。

“陈大人,太子殿下来了。“小宦官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

朱标大步跨入殿内,玄色蟒纹袍摆扫过阶前露水。他径直走到案前,目光灼灼盯着那方写满朱砂批注的宣纸:“陈卿,卦象如何?”

陈迪躬身行大礼:“殿下洪福齐天,此女八字与殿下天作之合。命带天德贵人,主一生逢凶化吉;更兼月柱卯木生殿下日柱丙火,实乃旺夫益子之相。”

“如此甚好。”朱标紧绷的肩线松了几分,转身对身后待从道:“取聘礼清单来。”

金丝楠木匣“咔嗒“轻响,露出盖着东宫朱印的洒金笺。陈迪展开?帛,只见上头列着:

羊脂玉如意一对,取“事事如意”之意

赤金凤簪十二支,簪头嵌红蓝宝石

云锦霞帔八套,用金线绣山河日月纹

白银万两,黄金千两

还有扬州顾氏祖传的一对翡翠鸳鸯佩

“这翡翠鸳鸯佩……………”陈迪抚须沉吟,“顾家竟肯割爱?”

朱标指尖抚过玉佩上细腻的雕工:“孤亲自去信恳求,顾维钧深明大义。”他忽想起什么似的,从怀中掏出枚青玉竹节佩,“将此物也添进礼单,就说......是孤的私礼。”

三日后,扬州顾府朱门洞开。

顾维钧领着全家老小跪迎圣旨,青石阶上阳光暴烈,将他的官袍晒得发白。

传旨宦官展开明黄卷轴,尖利的嗓音刺破天际:“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扬州顾氏清萍,柔嘉成性,克娴内则......着册封为太子妃,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顾清萍垂首听着,鬓边汗珠顺着白玉耳坠滑落。

忽然听见父亲颤声道:“臣,领旨谢恩。”她刚要叩首,腕间忽觉一凉??竟是朱标私下遣人送来的青玉竹节佩,静静躺在她掌心。

当夜,顾家祠堂烛火通明。

顾清萍跪在列祖列宗牌位前,手中摩挲着那枚竹节佩。

青玉纹路里仿佛藏着朱标握笔时的温度,她想起东宫初见时,太子案头那盆文竹在穿堂风里簌簌作响。

“萍儿。“母亲唐氏抚着她单薄的肩胛,“进了宫,切记谨言慎行。”

顾清萍将玉佩贴在心口:“女儿省得。只是......”她望向祠堂外摇曳的竹影,“这深宫之中,怕是没有东宫的文竹自在。”

暮色初临,紫禁城西北角的尚仪局内烛火通明。十二盏青铜鹤嘴灯沿着青砖墙面蜿蜒排开,将醮戒礼的场地照得亮如白昼。

顾清萍身着素白中衣立在万字纹地毯中央,衣摆处用金线绣着的并蒂莲在烛光下若隐若现,衬得她面容愈发清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