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7 23:52: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瀚弟不必谦虚。你为大明立下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待朕与太子商议后,定会重重赏赐你。”

说罢,朱元璋便召来了朱标,将和谈的结果告诉了他。

“皇叔,你做得很好。”朱标拱手说道,“此次和谈能成,全靠皇叔的智谋与努力。儿臣代父皇谢过皇叔。”

朱瀚连忙拱手回礼道:“殿下言重了。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更何况,此事能成,也离不开陛下与殿下的支持。”

朱元璋望着朱瀚与朱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沉吟片刻,说道:“瀚弟,标儿,你们二人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朕希望你们能继续携手合作,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瀚与朱标连忙拱手道:“臣(儿臣)遵旨。”

朱元璋望着朱瀚与朱标,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他缓缓说道:“瀚弟,标儿,你二人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朕对你们寄予厚望。如今大明虽国泰民安,但朕深知,民间仍有诸多疾苦未解。朕欲派你二人微服出巡,体察民

情,为我大明百姓谋福祉,你二人可愿往?”

朱瀚与朱标闻言,皆是一愣,随即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朱瀚拱手道:“陛下,臣愿往。臣虽不才,但亦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朱标亦拱手道:“父皇,儿臣亦愿往。儿臣身为太子,更应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为父皇分忧解难。”

朱元璋闻言,龙颜大悦,哈哈笑道:“好!好!有你们二人出巡,朕便放心了。你二人此行,定要细心体察民情,为朕带回最真实的民间声音。”

说罢,朱元璋便命人准备了微服出巡所需的一切。朱瀚与朱标换上便装,只带了几个随从,便悄然离开了金陵城。

一路上,朱瀚与朱标深入民间,走街串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他们看到了大明百姓的朴实与善良,也看到了民间存在的种种疾苦。

一日,两人来到了一处偏远的村落。村落里房屋破旧,百姓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朱瀚与朱标心中涌起一股酸楚,他们走进一家农户,与农户的主人交谈起来。

农户主人是一位年迈的老者,他见到朱瀚与朱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随即热情地请他们坐下。

朱瀚与朱标坐下后,老者便开始诉说起村落的苦难。

“两位公子,你们有所不知啊。这村落本就贫瘠,又连年遭灾,庄稼颗粒无收。官府虽然也发放了一些赈灾粮,但根本不够我们这些人分的。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只能靠着野菜树根度日啊。”老者边说边抹着眼泪。

朱瀚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大明境内竟然还有如此贫困的村落,百姓们竟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他沉声问道:“老丈,那官府可曾派人前来查看灾情?”

老者摇了摇头,叹道:“官府哪里会管我们这些小民的死活啊。他们只知道收税纳粮,哪里会关心我们的死活。’

“老丈,你放心。我们定会将此事禀报陛下,让陛下为你们做主。”朱瀚沉声说道。

老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连忙跪倒在地,磕头谢恩:“多谢两位公子,多谢两位公子啊。”

朱瀚连忙扶起老者,温声道:“老丈不必如此,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且安心在家等候消息,我们定会尽快将此事禀报上去。”

老者千恩万谢,颤巍巍地站起身,目送着朱瀚与朱标离去。

朱瀚与朱标走出农户,心中五味杂陈。

“皇叔,看来我们得加快脚步,将这些民间疾苦尽快禀报父皇。”朱标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朱瀚点了点头,沉声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下定论。还需多走访几处,了解更多的情况。”

朱瀚思索片刻,道:“我们去附近的县城看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线索。”

于是,朱瀚与朱标带着随从,朝着县城的方向赶去。

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衣衫褴褛的百姓,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却仍难以果腹。

来到县城,朱瀚与朱标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混入了人群中。他们看到县城的市集虽然热闹,但百姓们的脸上却难掩疲惫与愁苦。

朱瀚与朱标走进一家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准备听听百姓们的议论。

“你们听说了吗?最近官府又加税了,咱们这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一个中年汉子低声对同桌的伙伴说道。

“可不是嘛,这税一加,咱们这些小本生意还怎么做?我看啊,这大明怕是要完了。”另一个汉子叹了口气,满脸愁容。

朱瀚皱了皱眉头,低声对朱标道:“殿下,看来我们得好好查查这税收之事了。”

朱标点了点头,沉声道:“皇叔所言极是。这税收乃是国之重事,若有不当之处,必会民怨沸腾。”

两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先去找县城的县令询问情况。他们走出茶馆,来到县衙前,向守卫说明来意后,被带进了大堂。

县令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见到朱瀚与朱标,连忙起身行礼:“不知两位公子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朱瀚摆了摆手,道:“县令大人不必多礼。我等此次前来,是有事相询。”

县令连忙道:“公子请讲,下官定知无不言。”

朱瀚微微点头,道:“我等听闻最近官府加税,百姓们负担沉重。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县令闻言,脸色一变,支支吾吾道:“这.............下官也是奉命行事啊。上头的命令,下官也不敢不从。”

朱瀚眉头一皱,沉声道:“县令大人,税收乃国之重事,关乎百姓生计。若有不当之处,必会民怨沸腾。你身为县令,岂能如此敷衍了事?”

县令闻言,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倒在地:“公子息怒,下官知错了。下官定会仔细核查税收之事,确保不再加重百姓负担。”

朱瀚见县令如此,心中稍安,道:“县令大人能如此想,甚好。不过,你还需将此事禀报上司,让他们也知晓百姓的疾苦。”

县令连忙点头称是,道:“下官遵命,定当尽快禀报上司。”

离开县衙后,朱瀚与朱标继续在县城中走访。他们看到不少百姓因为税收过重而变卖家产,生活陷入了困境。

夜幕降临,朱瀚与朱标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他们坐在客栈的房间里,商议着接下来的计划。

“皇叔,看来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情况禀报父皇。”朱标沉声道。

朱瀚点了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仅凭这些就下定论。还需继续走访其他地方,了解更多的情况。”

朱标赞同地点了点头,道:“皇叔说得是。那我们接下来去何处?”

朱瀚思索片刻,道:“我们去附近的府城看看。那里是更大的城市,或许能发现更多的线索。”

于是,朱瀚与朱标决定第二日一早便前往府城。他们一夜未眠,都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解决百姓的疾苦。

第二日清晨,朱瀚与朱标带着随从,朝着府城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心中更加沉重。

来到府城,朱瀚与朱标继续深入民间,走街串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

他们发现府城的百姓生活也并不富裕,税收过重、贪官污吏横行等问题依然存在。

朱瀚与朱标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们决定先去找府城的知府询问情况。他们来到知府衙门,向守卫说明来意后,被带进了大堂。

知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见到朱瀚与朱标,连忙起身行礼:“不知两位公子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朱瀚摆了摆手,道:“知府大人不必多礼。我等此次前来,是有事相询。”

知府连忙道:“公子请讲,下官定知无不言。”

朱瀚微微点头,道:“我等听闻府城税收过重,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生活困苦。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知府闻言,脸色一变,支支吾吾道:“这............下官也是刚刚上任不久,对府城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不过,下官定会尽快核查此事,确保不再让百姓受苦。”

朱瀚眉头一皱,沉声道:“知府大人,税收乃国之重事,关乎百姓生计。你身为知府,岂能如此敷衍了事?更何况,你刚刚上任不久,就更应该深入了解民情,为百姓谋福祉。”

知府闻言,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倒在地:“公子息怒,下官知错了。下官定会仔细核查税收之事,严惩贪官污吏,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朱瀚见知府如此,心中稍安,道:“知府大人能如此想,甚好。不过,你还需将此事禀报上司,让他们也知晓百姓的疾苦。”

知府连忙点头称是,道:“下官遵命,定当尽快禀报上司。”

“皇叔,这府城衙门怕是烂到根子里了。”朱标望着知府谄媚退下的背影,眉间拧成川字,“方才那师爷递茶时,袖中金银碰撞之声清晰可闻。

朱瀚摩挲着茶盏边缘,指腹沾了层薄灰:“衙门门槛上的铜包浆都磨得发亮,可见跪拜之人络绎不绝。殿下可注意到后堂挂的“明镜高悬匾额?”

朱标回想片刻:“金丝楠木匾框倒是簇新,只是那‘镜‘字缺了半块金漆。”

“金漆新补,匾额却是前朝旧物。”朱瀚指尖轻叩案几,“这知府上任不过三月,就急着用前朝遗物装点门面,可见库银空虚到连块新匾都置办不起。”

窗外忽传来妇人哭嚎,混着衙役鞭子抽打声。两人对视一眼,起身疾步走出衙门。

青石板上跪着个荆布裙的农妇,身旁躺着个面色青紫的少年。“官爷饶命!“妇人死死护住少年,“小儿实是饿极了才偷了那半个馍......”

衙役狞笑着扬起鞭子:“饿?爷的肚子还饿着呢!再嚎就连你一并送进大牢!”

“住手!”朱标厉喝,腰间玉佩撞得叮当响。衙役愣住,见两人衣着虽简却气度不凡,一时不敢造次。

朱瀚半蹲下身,两指翻开少年眼皮:“瞳孔发散,唇色发绀,这是中毒之兆。”他转头问妇人:“孩子可吃过什么?”

“今早只喝了碗稀粥......“妇人突然想起什么,“粥里加了野蕈!邻家说后山长的红伞菇能充饥………………”

朱标脸色骤变:“快请大夫!那是毒蕈!”他解下外袍铺在地上,“把孩子放平,皇叔,劳您按住他手足。”

朱瀚按住抽搐的少年,朱标将随身水囊灌入他口中,又掰碎干粮搓成碎末含在少年舌下。半柱香后,大夫背着药箱气喘吁吁赶来。

“幸而施救及时。“老大夫擦着汗,“这红伞菇毒性猛烈,再晚半个时辰就要侵入心脉。”

妇人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两位公子是活菩萨转世!“她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大片青紫淤痕,“求菩萨救救我们村!里正我们签租契,不签就要抓人去修水渠……………“

朱瀚瞳孔微缩:“修水渠本是官府工程,怎的强征民夫?”

“说是自愿,可里正带着人挨家挨户砸门。“妇人抹着泪,“村里青壮都被抓走了,剩下老弱妇孺......”

朱标霍然起身:“皇叔,我们去水渠工地!”

浊浪翻涌的河滩上,数百民夫在鞭声中劳作。有人抬着石块突然踉跄,监工扬鞭抽去:“装死?打二十鞭再丢河里醒神!”

“住手!”朱标飞掠而至,剑鞘挑飞监工钢鞭。朱瀚已扶住摇摇欲坠的民夫,那人蓬头垢面,裸露的脊背布满血痕。

“何人……………“监工刚要呵斥,瞥见朱瀚腰间玉佩纹路,顿时矮了半截,“可是户部派来查账的?”

朱瀚冷笑:“查账?本王要查的是尔等良心!”他抓起地上芦苇杆,“这河滩淤泥松软,需用木桩加固。为何让民夫用石块填河?”

监工支吾:“这是......这是工部设计的……………”

“工部设计用石块,你们就照本宣科?”朱瀚将芦苇杆插入淤泥,瞬间没入半尺,“这般松软地基,水一冲就垮!重修时又要再征民夫,好个生财之道!”

朱标已翻出账册,指着一处墨迹:“三月前拨下的三千两银,为何只有十两花在木桩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