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不见不明,见之可破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不见不明,见之可破(第1/2页)

李善闻低声道:“王爷为东宫之辅,如今朝中亦多臣颂其德。”

正月初五,京中尚沉浸在新春气息中,东宫却已悄然步入另一番紧张节奏。

三里铺访政之行刚过不到十日,朝中内外便传出议论声:太子体察民情有功、王爷辅政有方。

朱元璋虽未正式褒奖,却几次在早朝上对朱标点头微笑,皇恩不言自明。

是夜,王府书阁内,朱瀚正伏案翻阅兵部抄录的三郡徭役文书,黄祁在一侧点灯,见王爷神色凝重,不敢出声。

“黄祁,叫人查一下户部那位朱桢的表弟,他这两日与城东几位布商走得太近。”朱瀚不抬头,声音冷静。

“是。”黄祁低声应下,又迟疑片刻,“王爷,近日朝中确有些风向微变。”

朱瀚终于停笔,合上书卷,淡淡看他一眼:“怎么说?”

“几位中书舍人近日频繁出入朱棣府邸,表面上送节礼,实则借口文会聚宴,已是第二次。”

朱瀚不语,手指轻敲案几,节奏均匀,却敲得黄祁心口发紧。

“还有……”他咬牙道,“锦衣卫一位千户暗中告密,说有传言在流,称王爷虽不言权,但实则兵部早已被你控于手中。”

朱瀚轻笑:“控不控,与我何干?但他们若真信了,正好。”

黄祁一怔。

“这阵风来得快,”朱瀚慢声道,“也来得巧。说明朱棣那边急了,他担心三里铺一役之后,太子稳了人心,朕的信也稳了,于是他必须做些事,逼父皇生疑。”

黄祁皱眉:“可他们能做什么?”

朱瀚目光沉静:“若我是朱棣,此刻定不会去动太子,而是动顾清萍。”

黄祁神情一凛:“太子妃?”

“对。”朱瀚缓缓起身,走向窗前,“朱棣明知太子妃是太子心志所在,也是宫中贤妃之首,若能令她受辱、被贬,哪怕只是流言飞语,便足以撼动东宫的根。”

“王爷,是否要安排人入宫?”

朱瀚摇头:“不用。若我所料不错,顾清萍自己已有所防。”

果然,第二日一早,朱标便亲入王府,神色焦灼:“皇叔,宫中有人传言,说清萍曾与旧族顾家里某位书生暗通书信,意欲借姻亲之名重组旧党。”

朱瀚挑眉一笑:“此事谁说的?”

“据称是宫中织女司一名女使私下告发,昨日夜里已被锦衣卫带走。”

“有没有证据?”

“没有。”

朱瀚轻哼:“那就好。”他缓缓踱步至内厅,神情从容,“这件事你若去找父皇辩解,反而是自乱阵脚。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顾清萍自己出面。”

朱标面色犹疑:“可是她若面对群臣议论,不就是让她独受压力?”

“她不是东宫妇人,她是太子妃,是准国母。”

朱瀚目光深邃,“若连区区流言都不能自证,她如何镇得住后宫?你若爱她,就该信她有这个本事。”

朱标喉头一动,紧攥的拳头终是松了开来,低声道:“我明白了。”

当日下午,文德殿内聚集数位宫中妃嫔与内廷女官,本是一场节后茶叙,因顾清萍亲自设席,众人便也不敢怠慢。

她一袭素衣,鬓边簪一枚淡青玉钗,眉眼如水,整个人笼罩在一层极静的光影中。

“今日请诸位妃嫔来,是想讲一段旧事。”

她微笑开口,语气温婉却不失力量,“臣妾年幼之时,确曾与家中表兄共读诗书,然表兄战死于应天守卫战,顾家因此也断了后人。此事宫中皆可查,若有人妄言臣妾私情旧识,实在可笑。”

一位张贵人冷声道:“那女使为何告密?”

顾清萍轻轻一叩桌面:“昨夜我与东宫内官将那女使拦下,亲审此事,发现她本姓章,乃当年朱棣母亲旧宫中遗女,嫁入后却因家族之争被逐,心怀怨恨。”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妃神色一变,有人不禁低呼。

顾清萍却镇定自若:“臣妾非是争宠,只是不愿东宫蒙冤,也不愿后宫女子相互陷害。”

一番话,进退得当,柔中带刚。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当晚便召朱瀚入宫。

“你教得好。”朱元璋抚须微笑,“那位太子妃,有你当年你嫂子的风骨。”

朱瀚不言,只低头一笑。

朱元璋忽道:“这件事朕本也有所察,只是想看看太子如何应对。他没慌,是好事。但你——”他顿了顿,“怕早知道是朱棣之计吧?”

朱瀚拱手:“臣弟不敢断言。”

“哼。”朱元璋冷笑,“朱棣急了,才出这种下三滥的法子。但他忘了,宫里终究是太子的地盘。他若敢越雷池一步,朕定不容他。”

朱瀚低声道:“陛下,此事应当止于此。若继续追查,只怕牵扯更多。”

朱元璋斜睨他一眼:“你总替太子打圆场。”

“不是替太子,是护东宫。”朱瀚平静道,“若非东宫稳,大明根基将乱。我等皆为皇兄江山立命,不可因一时情绪动摇社稷之骨。”

朱元璋听罢,久久不语。

良久,他缓缓点头:“好。那便如你所言,朕不再追查此事。”

“但从今以后——你要帮太子更紧些。”他目光灼灼,“他若真能得你七分心力,朕也能放心了。”

朱瀚垂首:“臣弟谨遵圣命。”

春寒料峭,京中乍暖还寒,御花园中桃李尚未吐蕊,枝头却已挂着细碎的露珠,像是某种无声的暗示——一场静默的交锋,已悄然拉开帷幕。

朱棣立于书房窗前,手中卷着一幅残破的古画,目光幽冷。

房中香炉燃着川木沉香,烟雾缭绕,他的声音却如冰般冷透。

“父皇未动声色,太子妃也毫发未损。”

他低声道,“这一局,又是皇叔先我一步。”

韩昭站在一旁,面色阴郁:“王爷,这段时间太子一举一动皆在外人眼中耀眼非常,如今朝中不少年轻臣子都倾心于东宫。”

“他们倾心的不是太子,是他背后的王爷。”朱棣目光冷厉,“若非朱瀚……他朱标岂有今日?”

“那王爷何不直面动手?”韩昭忽而低声问道,“反正如今众臣都在观望,若能一举斩断朱瀚羽翼,何愁东宫不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千一百九十章不见不明,见之可破(第2/2页)

朱棣冷笑:“你以为我没想过?可惜父皇尚在,若我稍有差池,必引火烧身。”

“那我们……”

“从他左右人下手。”朱棣转身,指尖缓缓点在案上一枚棋子上,“吴琼。他是太子东宫谋主,若能挑拨他与朱瀚之间的信任,再借机让太子对皇叔起疑……这盘棋,才有转圜。”

韩昭眼中一亮:“此人性子傲,最忌被人轻看。”

“不错。”朱棣收起那幅画卷,冷声道:“你去安排,将我们此前安插在礼部的那份抄录交给吴琼,只需让他心头生疑便够。”

“属下明白。”

此时的东宫,朱标正与吴琼于内阁静议春祭礼序之事。

顾清萍已遣人准备香火仪式,但几位重臣提出今年应让太子亲自主持,以昭示亲民之德。

“这事你怎么看?”朱标望向吴琼。

吴琼摇头:“殿下初历政务,若贸然主持祭典,恐失礼节不周,反为人所诟。臣以为,应由殿下派遣王爷辅行。”

朱标却沉吟片刻,未立刻点头:“近来朝中有言,称我事事倚仗皇叔。若再如此,恐招非议。”

吴琼皱眉:“殿下慎言。王爷辅佐东宫,乃圣上明旨,旁人怎可妄议?此类流言,不足挂齿。”

朱标低声道:“可若人人皆挂齿,便不是小事了。”

吴琼脸色微变,欲言又止。这时,一名内侍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奏折模样的文书。

“启禀殿下,礼部左侍郎邓绍所送,言涉春祭旧典,有所补录。”

朱标展开一看,却见其中竟记载“前祭三典、后引四仪”之例中,曾有“宗亲不应代祀,以防礼乱朝纲”之说,末尾还被人用淡墨批注一句:“王爷代太子祭礼,或有越矩之嫌。”

朱标脸色一沉,未说话,吴琼却一眼扫到那句批语,神色倏然凝重:“这是何人所批?”

“邓绍之文,怎会带批?”

“非礼部之手。”吴琼冷声道,“此乃诱策!分明是有人要让殿下疑我王爷,以破东宫骨血之情。”

朱标眸光闪动,心头却倏然泛起一丝说不清的寒意。

就在此时,朱瀚缓步踏入,未着仪服,气息自然而内敛。

他看着朱标与吴琼,笑问:“你们今日倒是比本王先得信。”

吴琼一拱手:“王爷,方才礼部送来一件文书,其中……”

“有意挑拨?”朱瀚接话,目光平静却不容置疑,“我知。”

“王爷怎知?”朱标轻声问。

朱瀚走至案前,目光一扫那批注,淡笑一声:“这字,是韩昭的笔迹。”

吴琼神色微震:“韩昭之笔?王爷如何识得?”

朱瀚瞥他一眼:“他在北苑曾为朱棣代笔答诗一首,落款藏在风字之下,我记得。”

朱标垂下眼,轻声道:“原来如此。”

朱瀚转身背负双手,语气淡然:“他们怕我们联手,于是用吴先生为靶,意图让东宫裂缝。这不是谋,是赌。他们赌你我之间尚未结实牢靠。”

吴琼此时已满脸惭色:“王爷,臣方才……”

朱瀚摆手:“吴先生毋需多言。若你对太子无心,本王也不会宽容;但你对东宫有志,那便守住你自己。”

吴琼郑重抱拳:“臣谨记。”

朱瀚转头望向朱标,目光意味深长:“太子,你若连这些波澜都生疑,日后真正的暗潮来时,又该如何?”

朱标抬眼,望着他:“我明白了。此后事,有皇叔在旁,我自当放心。”

朱瀚望着他,终于露出一抹由衷的笑意。

入夜,王府。

黄祁带着一纸密报踏入书房:“王爷,今日锦衣卫回禀,朱棣暗中召见刑部尚书之侄,疑似有意借礼部之事另设圈套。”

朱瀚坐在灯下,淡淡点头:“放消息出去,就说礼部藏有旧策,王爷拟参阅典章。让他们急。”

黄祁一愣:“是想激他们提前出手?”

“嗯。”朱瀚轻声道,“我们不能总防,他们总有破绽。但要他们先露。”

“那吴琼呢?”

朱瀚沉吟:“若他能在风口中站稳,那他配在东宫;若他动摇,就换人。”

黄祁拱手:“明白。”

这一日清晨,朱瀚在王府后苑独坐煮茶。

春阳洒落,茶香袅袅,他正低头品茗,黄祁匆匆踏进,面色凝重。

“王爷,大理寺少卿卢明风求见。”

朱瀚放下茶盏,未起身,只是侧了侧头:“此人非吾门中亲信,突然前来作甚?”

黄祁低声道:“他说手中有‘东宫党人伪造谕旨,意图调动禁军’之密证。”

朱瀚眉梢微动,语气却仍淡淡:“此等言语,倒像是替朱棣送刀来的。”

“王爷要见?”

朱瀚慢慢起身,整了整衣襟:“不见不明,见之可破。”

片刻后,书房之中,卢明风已然等候。他身材颀长,面容清瘦,手中拿着一轴墨卷,见朱瀚入内,立刻起身行礼。

“微臣卢明风,拜见王爷。”

朱瀚点头,径直入座,随口问道:“卢大人深夜来访,是想替哪一方投书?”

卢明风神色一滞,却强作镇定:“微臣奉职于法,唯为公道奔走。今日所呈,实为朝安,不分党派。”

朱瀚伸手示意:“拿来。”

卢明风双手呈上那轴墨卷,朱瀚接过缓缓展开,眸光微凝。

纸上内容颇详,称礼部尚有一套“禁卫移调文策”,以太子之名落款,企图调动乾西门一带禁军入驻东宫后苑,理由为“加强春祭安保”。

文末还附上两位内侍伪造的押印名册。

朱瀚看罢,将墨卷卷起轻放在桌,淡淡说道:“此事你可曾上报刑部?”

卢明风摇头:“不敢轻动。此乃宫中之事,微臣一介外臣,不敢妄断,特来禀告王爷。”

朱瀚轻笑,声音不疾不徐:“你说这是太子伪造旨意,却无太子本人的字迹;你说要保护朝安,却偏来王府而非入奏御前。卢大人,谁给你的胆子来试探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