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传赵益亲信!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传赵益亲信!

簡繁轉換
作者:墨色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04:27:21 来源:源1

朱瀚施福礼:“皇兄,近日阴谋暗涌,太子身边有人放出误导谣言,意在分化朝廷,你看可否任我重用心腹探查,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如炬:“善。此等朝中小人,朕自当严惩。但望不能伤及忠良。皇弟可为我列出人选,我于书文委任之。”

朱瀚心中暗记,朝中可疑之人不过赵光远、曹相卿等数位;再加上先前密探所报的李善长。

遂上前一步:“臣拟先遣御林军将领吴安、石仁各率兵马分道潜行,配合内应暗中搜集;再请皇兄下旨,召见世家大族后辈,让他们进言,借以震慑潜徒。”

朱元璋闻言,面色顿时严峻:“好!此策果断。皇弟可即刻施行。”

他忽转目向朱?,冷声问:“晋王可愿随这两位将领一同出行,为朝廷探路?”朱?面上现犹豫,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先点头附和。

当晚,宫中云集,烛火通明。

朱瀚、朱标与吴安、石仁等人隐身于朱府外的长廊,耳听风声,目察动静。

月色如水,一名裹着斗篷的使者轻步而至,与石仁低声交谈数语,递上一封密函。

石仁接过,却在暗处将信封轻轻撕开,目光在火把光下闪烁。

他复又稳重地?信封折好,暗中递给朱瀚。

朱瀚取函微张,函中密署“朱”二字赫然在目,内文则是朱?与世家大族勾结之细节。

朱瀚不动声色,扬声对石仁道:“可把这封信带回东宫,明日朝见时,公之于世。”石仁拱手领命,躬身退下。

长廊内只剩朱瀚与朱标二人,朱标压低声音:“皇叔,此情此景,是否该当面揭穿?”

朱瀚却微微摇头:“时机尚未成熟,一旦当众指责,恐引出更深暗流。须待朱?现身,再以此函做最后一击。”

他转身,目光如炬:“明日正午,紫宸殿上,我等连同皇兄当面拆穿此谋。届时,朱自难抵赖,朝中忠良自会拥护太子。”

朱标凝眉道:“遵命,皇叔。”二人对视一眼,心意已然相通。夜深,风过竹影,隐约似有低语,仿佛昭示着明日风云再起。

翌日正午,紫宸殿上,群臣肃立。

朱元璋神色端庄,朱瀚携函而入,朱标跪于龙案之前。

朱瀚朗声道:“启禀皇兄,臣昨夜得此密函,载明晋王朱?与世家大族图谋太子,将太子推向不义之策,欲借朝臣之力灭太子名声。敢烦陛下掀开此函,以示天下。”他单手展开信笺,声若洪钟。

朱?见密函在列,面色大变,猛张口欲辩,却被朱元璋冷声喝止:“住口!”他转身顾视群臣:“朕欲问诸卿,此函是真是假?若有异议,可举手发言。”

殿中空无一人响应,众大臣面面相觑,终是李善长面色苍白,跪伏不起。

朱元璋目光如炬,斩钉截铁:“此等罪行,不可轻赦!”

次日清晨,朱瀚便亲自踏上了巡察之路。

他换上平民服饰,带着几名心腹亲信,悄然出门,避开了宫中警卫的视线。

行至京城外,他便召集几位低调的官员前来汇报。

众官员恭敬地跪伏:“王爷,今日巡察,是否有特定之地要查?”

朱瀚目光如电,缓缓道:“今次巡察,主要查探京中各府衙、商贾、乃至农田情况,尤其是朝中一些大臣的行为。你们所知的,只有一个月内发生过的事。”他扫视四周,“记住,不动声色,别让任何人察觉。”

一行人行进至京城南门,朱瀚停下脚步:“我们先去赵家府衙。”

赵家乃是京中最为显赫的世家之一,赵家族长赵光远的势力遍布朝堂,尤其是与朱?暗中勾结的事,早已在朱瀚的眼线处有所耳闻。

一路走至赵家府门口,朱瀚便让亲信分散开来,散布至各个位置,自己则直接朝正厅走去。

赵家下人见到王爷到来,立刻慌忙迎接,但朱瀚没有理会,径直进入了赵光远的书房。

赵光远正坐于书案旁,见到朱瀚入内,微微一愣:“王爷,您突然光临,有失远迎,请坐。”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自然,显然有些心虚。

朱瀚淡淡一笑:“赵大人,正好我路过,便顺道前来看看。近日朝中事务多,听闻赵大人最近身体不太好,特意来问候一声。”

赵光远勉强笑道:“王爷挂念,实在不敢当,老夫身体还算安好。”他起身向朱瀚行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朱瀚细看赵光远神情,便知他心中有鬼。

朱瀚坐下后,随意地翻了翻桌上的几卷文书,忽然问道:“赵大人,最近朝中气氛颇为紧张,世家大族们对太子的政策恐有些意见,如何看待?”

赵光远眉头一挑,神色不变:“王爷言重了,太子殿下乃皇子,定然有他自己的见解,我们这些大臣自然是尽心辅佐。只是......这寒门政策,恐有些过于激进,若不慎,恐有争议。”

朱瀚轻笑:“争议?不,赵大人,你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政策,表面上对寒门有利,实则对世家更有好处。寒门得到提升,但若想要真正稳定太子之位,还是要依赖那些深得人心的大臣。”

赵光远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王爷所言有理,但若非亲眼所见,谁又敢轻言太子的决策呢?毕竟,太子还年轻,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朱瀚微微点头:“的确,太子年轻,急于求成,恰好这时候便需要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辅佐。赵大人,你觉得,我若提名你为太子的辅佐大臣,怎么样?”

赵光远的眼睛瞬间亮了,但随即又压下心中的激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神色中略带犹豫:“王爷,这是太子之事,赵某不过是出力之人,怎敢有这等恩典。”

朱瀚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低声道:“赵大人,是不是觉得,自己背后有一位可以倚靠的强大力量,才敢如此轻松地与我对话?”

他顿了顿,随即轻轻一笑:“不过,你放心,我知道你与朱的关系,也知道你最近在京中策划的一些事情。但有一点你得清楚,任何背叛太子的行为,都将不被容忍。”

赵光远的脸色微微变了变,眼神闪烁不定。

他紧紧握住手中的文书,低声道:“王爷,这.......您冤枉我了。我和晋王并无不当之事,皆是为朝廷出谋划策,绝无二心。”

朱瀚站起身,目光锐利:“赵光远,朝中风头正劲,太子殿下急需安抚与稳固。我希望你能帮助太子,而不是继续背后支持那些不利于太子的力量。’

他轻声道:“我会给你时间思考,但若你继续执迷不悟,结局就不只是让你失去这个职务那么简单。”

赵光远显然被朱瀚的语气震慑住了,他紧紧握住手中的文书,心中浮现出一阵强烈的恐惧。

朱瀚缓缓转身,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我给你一个月时间,若你愿意站在太子一边,老臣之位依旧能给你。但若你执意反叛,那么你能站立的地方,便只剩下大理寺。”

他说完,便带着亲信转身离去。

一出赵家府,朱瀚便皱起眉头:“赵光远果然不是简单人物,内心深处仍有许多暗涌。看来,他不止是与朱?有牵连,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盘算。

朱标见状,低声道:“皇叔,赵家乃是朝中一大势力,此时已动摇,恐怕接下来的局势将更加复杂。”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从小声禀报:“王爷,东宫太子殿下来了。”

朱瀚回身,微微一笑:“请他进来。”

朱标跨步入内,眉头紧锁,似带着不安:“皇叔,赵光远的态度如何?他是否会改变立场?”

朱瀚看着朱标,淡淡道:“他心中已乱,但未到投诚之时,他需要看到更大的压力。我们不急,慢慢让他明白,站错队的代价有多大。”

朱标迟疑片刻:“若赵家继续犹豫,朝中的观望之人怕会更加动摇。”

朱瀚忽而坐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标儿,坐。我有一策,可让他们不得不表态。”

朱标疑惑地坐下:“皇叔请说。”

朱瀚目光如刀,缓缓道:“我们先挑选几个看似忠顺、实则暗通赵家的官员,在朝堂上让他们自乱阵脚。方法很简单??设一道试题,让他们无法两面好。’

朱标眼神一亮:“试题?皇叔是想用朝堂上的一桩公案做引子?”

朱瀚点头:“不错。明日朝会,借由我掌管的巡察权,我会当众揭发京畿一地的官吏贪腐,点名要求几位大臣表态支持处置还是宽恕。若赵光远等人仍抱侥幸,必会站错边。等他们露出真面目,再一网打尽。”

朱标若有所思:“但若他们临场察觉,可能会装糊涂,避而不答。”

朱瀚嘴角勾起一抹冷意:“所以要选一个他们以为安全的人下手,比如??你明日朝会时提名赵光远亲信的县丞,让他当众交代是否截留赋税。到时赵光远想保,也不能当众保。进退维谷之时,才会显露真意。

朱标眼中闪过赞叹:“皇叔高明!这样既是问政,又是试心。”

翌日,紫宸殿上,百官齐聚。

朱元璋端坐龙椅,神色威严。

朱瀚与朱标立于殿前,朱标先行一步,朗声道:“启奏父皇,昨日我与皇叔巡察京畿,发现京南县赋税严重流失,百姓疾苦。现已查明,县丞赵益与府衙数人私吞赋银。此事证据确凿,不敢隐瞒,请父皇明断。

朱元璋目光如炬:“赵益何在?”

御林军押上一名脸色苍白的中年官吏。

赵益跪在殿上,声音发抖:“陛下恕罪,小人一时糊涂,是府衙上头逼迫,小人不得已才......”

朱标适时转向群臣,语气铿锵:“赵益不过一个小吏,他口中的“上头‘,究竟是何人?本宫要今日便问个清楚。赵光远大人,你位居京畿巡抚之要职,辖地官吏出此丑闻,你可知情?”

赵光远心头一震,脸色微变。他缓缓起身拱手:“太子殿下,京畿之地官吏繁杂,老臣虽力求尽职,但毕竟人手有限,难免疏漏……………”

朱瀚忽然打断,语气冷厉:“疏漏?赵大人,你手中可有辖地吏员考察名册?可曾呈报上来的疑点?还是......你根本心知肚明,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言如刀,群臣侧目。

赵光远额头渗出冷汗,迟疑半晌才道:“王爷言重了,老臣绝无包庇之意。赵益此事,老臣确实不知情。”

朱瀚不再看他,而是朗声向朱元璋奏道:“皇兄,赵益口口声声称府衙有人授意。臣建议当场传赵益亲信,核对供词,顺藤摸瓜。若有大员包庇贪墨,绝不姑息。

朱元璋面色如铁:“准奏!来人,传赵益亲信!”

殿门口,两个吏员被押了进来,其中一人惶恐至极,刚一跪下便失声大哭:

“陛下明鉴,都是赵府的赵总管命令我们照办!县丞不过是替他们背锅,真真正正收钱的人,是赵府的人!”

这话一出,殿中哗然。群臣目光齐刷刷落在赵光远身上。

赵光远脸色惨白,膝盖一软跪了下去:“陛下,此事......陛下冤枉!臣绝无此意,必是下人妄言栽赃!”

朱瀚冷笑:“赵大人,若真是下人妄言,为何如此多证词指向赵府?你身为京畿巡抚,连府中家仆都无法管束,还如何治理一方百姓?”

朱元璋双目一凛,拍案而起:“赵光远,朕一向待你不薄,你竟敢在京城脚下包庇贪墨?!”

赵光远忙连连叩头:“陛下!臣冤枉,臣绝非朱?一党!臣对太子忠心耿耿啊!”

朱瀚上前一步,声音如寒冰:“忠心耿耿?若非此事败露,你可会主动交代?赵光远,我给过你机会了。”

他缓缓抬起头,转向朱元璋:“皇兄,臣建议立刻押解赵光远下狱,彻查其与赵益的往来账簿。”

朱元璋怒不可遏,挥手喝道:“来人!赵光远玩忽职守、包庇属下贪墨,押入诏狱,连同赵府账簿一并查抄!”

殿上众臣见势,纷纷噤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