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 第115章 权臣也要看是谁的臣!朱棣当场

第115章权臣也要看是谁的臣!朱棣当场变脸(第1/2页)

天幕之上,那一句“放着我来”,如惊雷炸响,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这矛盾,让三个不同时空的大明君臣,陷入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气氛还算平静。

壮年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对于天幕展现的血腥画面,他早已见怪不怪。想当年,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路打到应天府,什么场面没见过?

他真正在意的,是这背后所展现出的,那种令人心悸的掌控力。

“标儿,你怎么看?”朱元璋的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沉吟片刻,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人行事虽酷烈,但其心……似乎始终向着大明江山社稷。”

“向着江山社稷?”朱元璋冷笑一声,“向着江山社稷的臣子,咱见得多了。可有几人,能有他这般通天的手段?”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幽深。

“这已经不是一个臣子了,这是一个能为天下立法,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可圣人,是会吃人的。”

朱元璋的话,让殿内百官背后一凉。

他们都听懂了,一个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不惜背负万世骂名的臣子,他所图谋的,必然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而这种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

然而,在另一个时空,洪武三十年的奉天殿前。

已经年迈,须发皆白的老朱元璋,却被另一件事所吸引。

“永乐……”他浑浊的双眼盯着天幕上反复出现的这两个字。

“永乐三代……”他低声念叨着,目光转向了身旁的皇太孙朱允炆,“允炆,你说这老四,他图啥呢?”

朱允炆一怔,连忙道:“皇爷爷,四叔他……他乃大明亲王,自然是忠于朝廷的。”

“忠于朝廷?”老朱元璋笑了,“天幕上说得清清楚楚,‘奉天靖难。”

“虽然明面上是打着勤王锄奸的名号,可你会用永乐两字来当年号吗?”

朱允炆的脸色白了,他也想到了这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

永乐十九年,北平,皇宫。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画面,愣了一瞬。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几场战役意味着什么,他朱棣难道还不知道吗?

泼水筑冰城,守的是他的北平府!

决战白沟河,奠定的是他南下的胜局!

屠戮建文旧臣,稳固的是他朱棣的皇位!

合着……这个被后世吹上天的“鬼相”木正居,从一开始,就是他的人?!

而且还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就压上身家性命,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的铁杆兄弟?!

想到这里,朱棣的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

他清了清嗓子。

“咳咳……其实吧,”他环视着下面跪着的三个儿子,用一种过来人的语气,慢悠悠地说道,“咱觉得,权臣嘛,也没什么不好的。”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同时抬起头,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家老爹。

爹,您刚才不是还说,权臣当道,离亡国不远了吗?

朱棣仿佛没看到儿子们那活见鬼的表情,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只要他能把这国家治理好,能让咱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管他是不是权臣嘞!”

“再说了!”他一拍龙椅扶手,脸上露出了“朕早就看穿了一切”的得意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5章权臣也要看是谁的臣!朱棣当场变脸(第2/2页)

“咱看这个叫木正居的,面善!一看就是个忠厚老实人!”

“刚才那些杀伐果断的举动,那必然是迫不得已!是形势所逼!是为了我大明江山,不得不为之的雷霆手段!”

“此等不计个人毁誉,一心为公的臣子,堪称我永乐朝的……圣人啊!”

“……”

“……”

“……”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彻底无语了。

他们看着自家老爹那张一本正经的脸,感觉自己的三观,正在被反复按在地上摩擦。

爹啊……

您这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啊!

刚刚还说人家是亡国之兆,现在就成永乐圣人了?

朱高炽张了张嘴,想提醒一下自家老爹,注意一下帝王的体面。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算了,他高兴就好。

天幕之上,画面再度流转,一行新的文字,缓缓浮现。

【当“圣人”与“屠夫”的形象,诡异地融合在同一个人身上时,一个近乎完美的权臣,就此诞生。】

【他的一生,与大明的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想要真正理解他,就必须先理解,那个没有他的大明,究竟是何模样。】

【现在,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平行世界篇——《没有木正居的大明》,正式开启!】

金光一闪,所有人的视线,都被牢牢吸附在了天幕之上。

他们都想知道,没有了这个“鬼相”,大明的历史,将会走向何方。

天幕流转,画面并未直接进入永乐朝,而是将时间的卷轴,缓缓铺开在洪武年间。

【在探讨一个变量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一个没有该变量的“对照组”。】

【在平行世界中,木正居此人,并未在洪武三十一年状元及第,入朝为官。他或许只是一个乡间教书的先生,或许早已病死于某年饥荒,总之,历史的长河中,没有留下他的一丝痕迹。】

【洪武朝的轨迹,与主世界并无太大出入。】

【太祖皇帝朱元璋,依旧是那个杀伐果断、宵衣旰食的铁血帝王。太子朱标,依旧是那个仁厚宽和、却不幸早逝的完美储君。】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后世流传的一则“权威野史”……】

天幕上的文字,在这里卖了个关子。

三个时空的大明君臣,都提起了精神。

野史?

还能有什么,比皇帝给臣子背了六百步更离谱的野史?

【据某权威野所载,洪武十五年,马皇后驾崩。】

【太祖皇帝悲痛欲绝,罢朝数日,为天下臣民表率。】

【而就在国丧期间,群臣上表,请帝……殉葬。】

洪武朝。

朱元璋刚刚夹起一块秀英亲手为他剥好的虾仁,正要放进嘴里,听到这话,手一抖,虾仁“啪嗒”一声掉回了碗里。

他僵硬地转过头,看着身边正慢条斯理喝着汤的马皇后,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让咱……给秀英殉葬?

这……

他倒是想,可……这他娘的合理吗?!

“查!给咱查!把写这狗屁玩意儿的祖宗十八代都给咱刨出来!”

“咱要是不把他施以‘皇遁·九族剥离之术’,咱就不姓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