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10章 「九九八十一难」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410章 「九九八十一难」

簡繁轉換
作者:收容者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7:20 来源:源1

不多时,孙悟空便见到了玉兔仙子。只见她身姿轻盈,宛如月宫中的精灵,周身散发着淡淡的仙气。

「孙悟空?你不去护送唐三藏西天取经,怎会突然返回这车迟国来找我?」玉兔仙子见到孙悟空,一脸诧异,开口询问道。

孙悟空挠了挠头,将一行人进入天竺后的种种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我们在那寺庙中,遇到一个女子,自称是天竺公主。可后来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天竺公主从未失踪过,只是最近……」

「我去了地府,又去了太阴星,这才得知,那素娥之所以转世为人,原来是因为与你曾有过节。」孙悟空接着说道。

「你还去了太阴星?」玉兔仙子闻言,不禁有些惊讶,面色微微一变,但随即又放松下来,喃喃自语道,「也是,我在下界已待得太久,昔日的仇恨,也该放下了。」

「昔日的仇恨已经报了?」孙悟空敏锐地捕捉到了玉兔仙子话中的关键词,连忙问道,「可是与那素娥的仇恨?」

「不错。」玉兔仙子点了点头,坦然承认。

「太阴星君还让我转告你一句,你在下界待得已经够久了。」孙悟空补充道。

玉兔仙子看了孙悟空一眼,神色坦然,回答道:「好让你知晓,你所调查的事情,正与我有关。当初,我从太阴星下界,本是星君命我帮助如今的道主林楠。可我在下界待得太久,念及昔日太阴星上素娥给我的那一拳,终究是意难平。」

「所以,我便去了天竺国,施展神通,顶替了那素娥今世天竺公主的身份,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也算是一报前仇。前些日子,自觉大仇已报,我便离开了天竺。」玉兔仙子毫无隐瞒,将这些往事一一道出。

孙悟空听完,挠了挠头,觉得玉兔仙子的行为虽有些出格,但也能理解。毕竟,谁心中没有几分难以释怀的仇恨呢?

「原来如此,老孙倒是明白了。」孙悟空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便向玉兔仙子告辞,离开了那里。

随后,孙悟空也不停留,直接离开了车迟国,返回了天竺。

「悟空,情况如何?」一见孙悟空归来,唐三藏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来。

与此同时,天竺国王等人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师父,徒儿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孙悟空说着,看向了天竺国王和真正的天竺公主,「这位天竺公主的确为真,此前几年里的天竺公主,却是旁人假扮的。」

「可恶,究竟是什麽妖怪占了我的身份几年,却让我流落在外?」真正的天竺公主咬牙切齿,话语中充满了怨气。

天竺国王也附和道:「高僧可能惩戒那妖怪一番?」

孙悟空却摇了摇头,说道:「那顶替者并非妖怪,而是仙神一流。」

说着,孙悟空也不藏着掖着,将这一段前尘往事一一道出:「小女竟是天上仙女转世?」

天竺国王一听,有些惊讶,同时也隐隐感到几分骄傲。毕竟,自己的闺女是仙女转世,放在谁身上都会高兴不已。

然而,孙悟空随后又说,这个仙女乃是犯了错,因此被贬下凡的。听到这里,无论是天竺国王还是天竺公主,面色都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孙悟空继续说道:「所以,此前天竺公主失踪了几年,乃是太阴星上玉兔所为,只为了一报月宫一拳之仇。也算是小施惩戒,并未伤害无辜,而且只是几年时间。如今,玉兔大仇得报,便自然离去了。」

在将这些原委都道出之后,孙悟空告知了他们不要有其他心态,接受这一切就行了。

做了这些解释之后,唐三藏师徒还是受到了天竺国王盛大而隆重的招待。一番款待之后,他们换了通关牒文,继续向西行去。

眼看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就在前方,遥遥在望了。然而,此刻的大雷音寺中,气氛却稍显苦闷。

如来佛祖端坐大殿之上,下方是一排排菩萨和罗汉。他声音宏大,发问道:「唐僧师徒即将至大雷音寺,但天意注定,他们须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圆满。现在,因有那车迟林楠,莫说九九八十一难了,便是八十难都还差了一些。」

如来佛祖的目光扫视了一眼下面的菩萨和罗汉,问道:「如此这般,应当如何是好?」

如来佛祖在徵求在场菩萨罗汉等人的意见。这天意要佛门大兴,但须得有一场大劫,有西游这种仪式来见证。而这个仪式,也要九九归真,也就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佛门才能顺势而起,将大乘佛教传播开来。

现在,唐三藏师徒一行眼看已经走到了这最后的灵山,来到大雷音寺。但他们命中注定的「九九八十一难」,却少了一些。这中间缺少的一些,自然是因为林楠这个「意外之人」的原因。

因此,就算是唐三藏师徒到了大雷音寺,却也还未功德圆满,不能立刻将经书带回大唐,会有缺憾。

这时,观世音菩萨站出来提议道:「佛祖,不若在他们归去路上,再安排几难,凑足了那九九八十一难才行。」

「那麽,应当如何安排呢?」如来佛祖再问。

随后,这雷音寺之中,便升起了关于这个事情的热烈讨论。

那正在高高兴兴前行,期待即将到达大雷音寺的唐三藏师徒,一个个却都难掩兴奋之情,浑然不知还有一些劫难在等待自己。

而车迟国,因为林楠之前带来的各类知识和制度,现在的车迟与这个封建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农业飞速发展之外,同样也开始了「工业化」以及「道术化」的进程。工业化,是普通人在发展,大力发展基础工业,甚至「蒸汽机」都因此而出现。

所谓「道术化」,就是因为尊道之风太盛,林楠又在推行道术用之于民。这些年来,虽然林楠自己没有亲自培养弟子,但是虎力大仙丶鹿力大仙丶羊力大仙三位国师,却都在兢兢业业地培养弟子。

除此之外,从小到大的道术课,也已经培养了不少人才。经常可见,某位学生使用道术,帮助普通百姓解决难题。

车迟的千家万户,除了主流信仰之外,更是各自家中有所供奉信仰。比如,饭店行业,往往就供奉灶王爷,会念两段「灶神咒」。便是地里的农民,也往往在供奉之外,会念两句安土地供奉神咒之类。

道风浓郁,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在车迟之上,真实情况如此。如今的车迟,分为两个体系。

一则,是原本正常的国王大臣管理体系。另外一套,就是道庭体系了。

道庭体系,便是林楠提出,虎力大仙等三位国师落实的一个体系。

现在,凡是车迟之内,能用道术的,都归于道庭所管,道庭也辅助车迟官府。

正常的车迟官府,也在林楠的刻意引导之下,正在发展工业化丶经济化。

在这种工业经济化的催生之下,车迟本土,根本不缺劳动岗位。相反,反而很缺劳动力。

因此,如今的车迟,都在鼓励生育,甚至有着一条条各方面的补贴政策。

在车迟国,两条发展体系正齐头并进,自上而下,深刻推动着这个国家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种转变并非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国家发展的根基之中,预示着车迟国将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可以预见,随着时光流转,下一代人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林楠从现代社会带来的那些「种子」茁壮发芽,车迟国必将成长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庞然大物。

到了那时,车迟国必将以强大的姿态,在人道领域掀起一场风暴,成为横扫天下的存在。

视线转向大唐边陲的一座小城。在这里,穿越者方翰早已摆脱了乞丐的身份。

然而,他并未就此踏上飞黄腾达之路,而是成为了一名家奴。

不过,与那些居无定所丶四处飘泊的流民相比,他的境遇要好上许多。毕竟,他已入了户籍,有了相对稳定的身份。

为了给自己和妹妹寻得一处遮风挡雨的居所,以及稳定的饮食来源,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方翰无奈之下,将自己卖入了一户富贵人家,从此成为了一名家奴。

但方翰并非寻常家奴,他凭藉着前世的记忆和知识积累,勉强跻身于「识字」之列。正因如此,他直接被选为了这家少爷的伴读书童。

方翰的妹妹也因他的缘故,生活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再像从前那般困苦。

尽管方翰如今身为家奴,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甘的火焰。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只是深知自己尚且年幼,需要时间和机会来成长丶积累力量。因此,他暂时将这份不甘深埋心底,选择了隐忍。

有了这样一个相对安稳的身份,方翰开始默默地积累着力量。他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崛起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在过了天竺国之后,他们又遭遇了寇员外的阻拦,这一耽搁便是半月之久。

然而,寇员外这一难过后,唐三藏师徒四人便再未遇到任何阻碍。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灵山脚下。

在灵山脚下,他们见到了一位等待他们多年的仙人——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面带微笑,引领着他们朝着灵山佛地走去。一路上,他们还受到了「接引佛祖」的亲自接引。

在接引佛祖的帮助下,他们顺利渡过了凌云渡。

当他们成功渡过凌云渡的那一刻,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褪去了凡胎,真正踏入了佛门。

就连唐三藏,此时也不再是那个凡夫俗子,他的体内开始滋生出佛力,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唐三藏师徒四人一个个难掩内心的惊喜与兴奋,他们以为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功德圆满,即将修成正果。

大雷音寺上,如来佛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他开始向唐三藏传授大乘佛法,那深奥的佛理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唐三藏的心田。

然而,在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除了传法之外,还对唐三藏进行了一场「问心」考验。

所谓「问心」,问的自然是唐三藏求佛的决心和信念。

此前,唐三藏一路走来,受到了车迟国和林楠的影响,又经历了狮驼岭那场惨烈的劫难,内心对求佛的信念开始变得动摇起来。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取经大业,是否能够修成正果。

这种状态对于佛门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如来佛祖决定在大雷音寺中,亲自确定唐三藏的「心」是否坚定。

大殿之上,如来佛祖庄严肃穆,他直呼唐三藏的法号「玄奘」,然后问道:「你心中是否对佛法有所疑惑?」

唐三藏恭敬地跪伏在地,由衷地回答道:「小僧此前只修小乘佛法,虽能渡自身,却难以渡化苍生。如今取得大乘佛法,当能一救天下苍生。」

此时的唐三藏,已然自己想通了许多事情。他将之前意志的不坚定,以及在各种事情上遭遇的挫折,都归咎于自己之前所修的小乘佛法。小乘佛法讲究的是自我修行丶自我解脱,难以普度众生。因此,之前的唐三藏在面对林楠提出的一些问题时,常常难以回答,显得力不从心。

而现在,唐三藏来到了大雷音寺,尤其是在天竺国之中,他亲眼目睹了这地上佛国的繁荣景象。

与其他国度相比,这里人人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让唐三藏更加坚信,是佛法的问题导致了不同国度的差异。他觉得,只要自己求得了大乘佛法,普渡苍生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接下来,如来佛祖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