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26章 银质争议:“验银师”的诞生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第26章 银质争议:“验银师”的诞生

簡繁轉換
作者:风渡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18:40 来源:源1

第26章银质争议:“验银师”的诞生(第1/2页)

清河郡的折银改革刚推进到第三个县,就炸了锅——这次不是官员抵触,而是百姓闹起了乱子。

起因是临和县的一个粮铺老板,收了农户的粮食却压低银价,还振振有词:“你这银子掺了铜,成色差,一文不值!要么按半价换粮,要么你自己扛着银子去缴税,看衙役收不收!”农户气不过,拿着银子去县衙理论,可衙役也说银子成色有问题,要么多缴三成,要么原路返回。一来二去,消息传开,临和县的百姓都慌了:“折银缴税就是坑人!官府收的银子要上等成色,我们哪有那么多好银子!”

消息传到风渡墨耳朵里时,他正在指导安和县的吏员搭建税收仪表盘。一听这话,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快马加鞭赶往临和县——不用想,这又是粮商在背后搞鬼。实物税时代,他们靠压价收粮牟利;折银时代,就转而在银子成色上做文章,一边诬陷百姓的银子是“劣银”,趁机压价收购;一边又散布“官府收假银”的谣言,挑起百姓对改革的不满。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粮商的套路真是与时俱进啊!实物税玩“损耗”猫腻,折银税就搞“银质”陷阱,简直是古代版的“职业打假人”,只不过人家是为了维权,他们是为了坑钱!只能说,贪婪的人总能找到新的捞钱姿势,防不胜防!】

风渡墨赶到临和县县衙时,门口已经围满了手持银子的百姓,吵吵嚷嚷要说法。一个老农举着手里发黑的银子,哭喊道:“风大人,这是我卖了家里唯一一头猪换来的银子,粮商说它是假的,衙役也不收,我可怎么办啊!”

风渡墨接过银子,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用指甲刮了刮,心里有数了——这银子确实掺了少量铜,但纯度也有八成以上,按照折算标准,缴一两税银只需多补一钱,根本不是粮商说的“一文不值”。问题的核心的是,没有统一的银质鉴定标准,百姓不知道自己的银子成色如何,衙役和粮商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才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

“大家安静一下!”风渡墨站上台阶,大声喊道,“银子成色的问题,我今天就给大家彻底解决!从今天起,临和县设立‘验银点’,所有百姓的银子,都可以先来这里鉴定,成色多少、该缴多少税,一目了然,绝不允许粮商和衙役乱说话!”

百姓们顿时安静下来,眼里满是期待:“风大人,您怎么鉴定啊?我们又看不懂!”

“这个简单!”风渡墨笑着说,他早就有了主意。之前在平县,他就认识一个姓周的银匠,是银匠世家传人,祖上三代都在做银器,对银子的成色鉴定了如指掌——用火烧、用秤称、用声音辨,三招就能看出银子的真假好坏。这次来郡府推广,他特意把周银匠带在了身边。

很快,周银匠被请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坩埚、一把精准的小秤,还有一个小锤子,往台阶上一站,就开始演示:“大家看好了,这第一招是‘火烧验银’,真银不怕火炼,烧完之后还是白亮的;要是掺了铜或铅,一烧就变黑!”

说着,他拿起老农那锭银子,放在炭火上烧了一会儿,拿出来一看,银子表面只是微微发黄,并没有变黑。“这银子成色八成五,是好银子!”周银匠大声说道。

【作者插话:好家伙!周银匠这波是古代版的“质检工程师”啊!三招验银法简单粗暴又实用,比现代的光谱仪还接地气!只能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风渡墨这波人才引进太到位了!】

百姓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把自己的银子递过去。周银匠又演示了“称重辨银”和“听音识银”:“同样重量的银子,成色越高,体积越小;用锤子轻轻一敲,真银的声音清脆悦耳,掺了杂质的声音就很沉闷。”

有个年轻人不信,递过来一锭掺了大量铅的假银子。周银匠用锤子一敲,“噗”的一声闷响,再放到火上一烧,瞬间变黑。“你这银子掺了铅,是假的,不能用来缴税!”周银匠当场揭穿。年轻人脸一红,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银质争议:“验银师”的诞生(第2/2页)

演示结束后,风渡墨当场宣布:“从今天起,全郡各县都设立验银点,由周银匠培训一批‘验银师’,专门负责鉴定百姓缴税银子的成色。我们还制定了统一标准:上等银(纯度九成以上)缴1两抵1两税;中等银(纯度八成到九成)缴1两2钱抵1两税;下等银(纯度七成到八成)缴1两5钱抵1两税;纯度低于七成的,一律不收,由验银师告知百姓去哪里兑换好银!”

他还让人把这个标准刻在石碑上,立在每个验银点和缴税点旁边,白纸黑字,一目了然。“以后谁要是再敢乱定银质标准,不管是粮商还是衙役,一律杖责五十,罚没家产!”

新规一出,百姓们彻底放心了。每天,验银点都排起了长队,验银师们用周银匠教的方法,认真鉴定每一块银子,还耐心给百姓讲解成色知识。有个验银师用小锤子敲银子听声音,百姓们好奇地围着看,纷纷说:“这师傅敲敲打打,比算卦先生还灵!听一声就知道银子好不好!”

粮商们的阴谋彻底落空了。之前靠诬陷百姓银子成色差压价收粮的粮铺,现在门可罗雀;那些散布“官府收假银”谣言的粮商,被百姓们当成了笑柄。临和县的王粮商,看着自家粮铺里堆积如山的粮食,气得直拍桌子——百姓们现在都先去验银点鉴定银子,再去缴税,根本不跟粮商打交道,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作者插话:粮商这波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靠银质争议搞垮改革,结果反而倒逼风渡墨建立了完善的验银体系,把他们的财路彻底堵死了!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跟改革者玩套路,简直是班门弄斧!】

风渡墨看着验银点井然有序的样子,心里十分欣慰。他找到周银匠,笑着说:“周师傅,这次真是多亏了你!没有你,这银质争议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

周银匠憨厚地笑了:“风大人客气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您这折银改革是好事,能帮百姓不受欺负,我乐意帮忙!”

规则的价值,在于堵住每一个漏洞;改革的智慧,在于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难题。风渡墨看着石碑上的验银标准,心里更加坚定了——改革就是这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每堵住一个漏洞,改革就往前推进一步。

可他没料到,粮商们并没有就此罢休。王粮商看着自家日益冷清的粮铺,心里恨透了风渡墨。他召集了临和县其他几个粮商,在密室里密谋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一个穿着验银师制服的年轻人,偷偷走进了王粮商的粮铺。

“老板,您交代的事,我办好了。”年轻人低声说道,手里拿着一袋沉甸甸的银子。

王粮商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记住,以后凡是来你这里验银的百姓,只要是上等银,你就说成是中等银,让他们多缴银子。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是银子表面有污渍,影响了成色。只要你做得好,好处少不了你的!”

年轻人点点头,揣着银子离开了粮铺。他正是周银匠培训出来的验银师之一,被王粮商用重金收买,成了粮商们破坏改革的内应。

当天下午,就有百姓拿着验银师鉴定为“中等银”的银子,来到县衙找风渡墨投诉:“风大人,我这银子明明是上等成色,验银师却说成是中等,让我多缴二钱银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风渡墨接过银子一看,银质光亮,纯度极高,分明是上等银。他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粮商们竟然买通了验银师,想从内部破坏验银体系!

他强压着怒火,安抚好百姓,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验银师是他解决银质争议的关键,一旦验银师被收买,整个验银体系就会崩塌,百姓对改革的信任也会荡然无存。

那么,风渡墨会如何处置被收买的验银师?他又会用什么方法完善验银体系,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王粮商等粮商们,还会使出哪些阴招?咱们下一章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