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金瓶梅讲什么 > 潘金莲初见武二郎

金瓶梅讲什么 潘金莲初见武二郎

簡繁轉換
作者:十方虚空先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5 17:14:16 来源:源1

潘金莲初见武二郎(第1/2页)

自从搬进小别墅,武大郎更加勤快,每天早起卖炊饼,不卖完绝不回家。久而久之,他听到了许多新闻,尤其是关于打虎英雄武松的事迹。他决定去看看,没想到竟撞见了已在县城派出所当所长的亲兄弟武松。

兄弟相见,心中大喜。武大郎一路上显摆不已,似乎想告诉全县人民:“县里的都头,派出所所长,那是我亲弟弟,谁还敢欺负我,谁还敢打我家金莲的主意?”

县里的老少纷纷议论:“武大郎这矮子竟有这般福气,亲兄弟竟是打虎英雄武松,如今还做了都头,往后这清河县怕是没人敢惹他了。”

也有人撇着嘴道:“他平日里卖炊饼低声下气的,如今有了靠山,倒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走路都带风了。”

更有那曾对潘金莲言语轻薄过的泼皮,此刻缩在角落里不敢作声,生怕被武松知晓前事,落得个吃牢饭的下场。”

武大郎邀请武松回家,喊道:“金莲啊,快看看,咱家来了贵客,我兄弟来了!”

潘金莲走出屋,武大郎立刻介绍道:“前几日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就是我兄弟,你的小叔子,现在已经是县里派出所的所长了。”

武大的自豪感几乎要从脸上溢出来,他搓着手,想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份光宗耀祖的亲缘。潘金莲抬眼看向武松,只见他身着皂衣,腰悬利刃,身形魁梧挺拔,虽面带风尘却难掩一身英气,与武大郎的矮小丑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她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堆起笑容,声音也比往日娇媚了几分,礼貌地施礼道:“叔叔万福。原来是叔叔来了,快请屋里坐。”

武松连忙回礼:“嫂嫂请受我一拜。”

潘金莲不愧是大户人家出身,礼数周到。随后,武大郎的女儿迎儿也出来问候。武松不自觉地抬眼看了一眼潘金莲,只觉得她妖娆动人,赶紧低下头。武大郎安排酒饭款待武松,武大郎下楼买菜,留下金莲和武松独处。

潘金莲心中暗想:“武松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真是英雄。唉,都是一个妈生的,我怎么嫁了那个矮小的武大郎?命真苦。若能嫁给武松就好了。”

她面带笑容,问道:“叔叔,您如今住在哪里?每日饭食谁照料?”

“武松点了点头,心中却有所察觉。我现在住在县衙里,已经答应了县老爷的安排,负责县里的治安工作,务必尽心尽力。由于住在别处不便,离县衙也远,所以县里特意为我安排了两个士兵,负责日常的饮食起居。”

“叔叔,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为何不搬来家里住呢?这样也省得让士兵们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一家人住在一起,早晚有个照应,吃些热汤热饭也方便,还能更好地团聚。我亲自安排你的饮食,帮你洗衣服也是应该的。叔叔,你就搬来住吧。”

武松看着潘金莲一脸的激动,说道:“嫂嫂,谢谢你。”

潘金莲微笑着回应:“二叔,敢问你是否结婚了?不妨让弟妹也一起搬来住吧。”

武松答道:“嫂嫂,我尚未成家。”

潘金莲又问:“那叔叔今年贵庚?”

武松回答:“嫂嫂,我今年二十八岁。”

潘金莲感叹道:“哦,原来叔叔比奴家大三岁。”叔叔,不知叔叔是从哪里来的?

武松回答:“嫂嫂,我在沧州住了一年,一直想回家找哥哥,没想到哥哥却搬到这里来了。”

“叔叔,一言难尽。自从嫁给你哥哥后,我才发现他为人太过善良,总是被人欺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如此。若是你哥哥有你这般强壮,试问还有谁敢来欺负我们?你大哥本分善良,不适合在江湖上漂泊。”

潘金莲接着说道:“叔叔,你这话可不对。常言道,人无刚强,安身不长。奴家生平就喜欢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软弱无能之辈。

“我大哥虽然本分,但也有他的优点,总不让嫂嫂担心。”

武松和潘金莲在楼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这时,武大郎买了些肉菜、薄饼回来,放在厨房,走上楼来叫道:“金莲啊,快下来做饭吧。”

潘金莲不满地说道:“大郎,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二叔刚到咱们家,又没有人陪他聊天

你却让我把二叔独自丢在楼上,这多不礼貌。”

武松忙说道:“嫂嫂,无妨,我就当在自己家一样,不必拘礼。”

于是,潘金莲下楼去,安排武大郎去隔壁王干娘那里借凳子。武大郎随即端上桌椅板凳,摆上鱼肉果菜、点心,烧了一壶老酒。武大郎对金莲毕恭毕敬,让她坐主位,武松坐对面,自己坐在一旁。三人坐下,倒满酒,武大郎又添了些菜肴。

潘金莲拿起酒杯说道:“叔叔,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就让金莲先敬你一杯,表示感谢。”

武松连声道谢。武大郎只顾着倒酒,满脸笑容。潘金莲端起酒杯,直勾勾地望着武松:“叔叔一路辛苦,这杯酒,权当是奴家替大郎给你接风洗尘。”说罢,她将酒杯微微倾斜,作势要喂到武松嘴边。

武松见状,伸手接过酒杯,他仰头将酒一饮而尽,随即放下酒杯,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目光却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潘金莲的视线。

潘金莲转而对武大郎笑道:“大郎,你也陪叔叔喝一杯啊。”武大郎忙不迭地端起酒杯,憨憨地笑道:“对对对,二叔,我也敬你一杯,你能来家里,我高兴。”

武松也不推辞,与武大郎碰了杯,又是一饮而尽。席间,潘金莲频频向武松劝酒,言语间时而夸赞武松相貌堂堂,时而抱怨武大郎不解风情。武松只是礼貌应对,言语间始终保持着距离,绝不多言一句与叔嫂身份不符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潘金莲初见武二郎(第2/2页)

潘金莲问道:“叔叔,你觉得这菜不好吃吗?怎么不见你动筷子?”说着,顺势用筷子给武松夹肉夹菜。

武松只当是嫂嫂的一番亲情,他是个直性汉子,把潘金莲当作亲嫂子相待。然而,潘金莲出身大户人家,善于察言观色,对武松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她陪着武松连喝了几杯酒,眼神不时落在武松身上。

武松也看了潘金莲一眼,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低头喝了几杯酒,随后起身告辞。

“二弟,你怎么了?”

武大郎问道。武松回答:“哥哥,我今天不胜酒力,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改日再来拜访。”

潘金莲立刻感觉到武松有些不好意思,忙说道:“弟弟,你的酒量可不是这么小啊,怎么几杯酒就……”

武松解释道:“大哥,只是县衙里事务繁忙,我还要回去,就此别过,不日再来拜望哥嫂。”

说完,三人逐一走向楼梯,出了门外,潘金莲又说道:“叔叔,你一定要搬回咱们家住,咱们是一家人。若你还在外面租房子住,那我们两口子岂不被全县里的人笑话?说我金莲不拿你当亲人对待,嫌弃你,那可真是往我身上泼脏水了。而且二叔你又不是别人,住在咱家,也能给你大哥争口气,好处多着呢。”

武松答道:“嫂嫂,容我再想想,谢谢嫂嫂。”武松不知怎的,和潘金莲的对话总感觉有些吞吞吐吐。

潘金莲再次劝道:“二叔,不如今晚就搬回家住吧,你若不来,我让你大哥再去找你。奴家就在这儿等候着二弟,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在县衙边上住,肯定没有一个端茶倒水、吃个热汤饭的人。”

就听你大嫂的话,来哥哥家住吧。和我金莲、莹儿,我们一家四口人多好啊。

你大哥和我都很好,既然大家一番厚意,长兄如父。大哥,我就听您的了。

武松吃完那顿饭后,独自回到县衙前租住的房子里。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接受嫂嫂的美意和哥哥的盛情。于是,武松收拾好行李,叫士兵挑着担子,来到大哥武大郎家。潘金莲见了,高兴得像见到宝贝似的,赶紧收拾出一间屋子安顿武松。

武松吩咐士兵回去,便在武大郎家住下。第二天早晨,潘金莲早早起来,给武松烫洗脸水,帮他洗漱,然后准备出门去县衙上班。

潘金莲不仅送到门口,还特意叮嘱:“叔叔,您去县衙办完事,早点回家吃饭,别去别处吃了。”

武松答应一声,去了县衙,办完事便回家。一到家,只见潘金莲已将早饭安排妥当。潘金莲照顾家、收拾家、做饭,里里外外真是一把好手。四口人落座吃饭,潘金莲双手捧着一杯热茶递给武松。武松受之有愧,心中不安。

潘金莲却说:“叔叔,一家人怎可说两家话?嫂嫂心甘情愿为你送上这杯热茶。”

武松提议从县衙叫个士兵来家里当下人,但潘金莲觉得不妥。潘金莲解释道:“家里虽有莹儿,但她拿东西笨手笨脚,又不操心。我特爱干净,若从县衙叫人来做饭,总觉得不干净。奴家眼中容不得沙子,却容得下叔叔。”

武松感激道:“嫂嫂,武松在此谢过。”于是,武松在武大郎家住了下来。潘金莲对武松格外好,自武松搬来后,他还将身上的银子拿出来,让大哥买饼买肉,丰富家中物资。

武松很会来事,又拿出银两让大哥大嫂请两边的邻居都来吃顿饭,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武大看到自己的弟弟如此,心里虽开心,但表面上却很高兴。其实,武大内心的喜悦只是兄弟重逢,真正从内到外都高兴的是潘金莲。

潘金莲心里不止一次地感叹:“我怎就命这么不好,没能嫁给像武松这样的男人。”

几天后,武松见嫂子衣物简陋,便花钱买了一匹彩色缎子布,让她做新衣服。潘金莲满心欢喜,脸上堆满笑容,对武松说:“叔叔,让你破费,这可如何使得?嫂嫂实在不好意思收下。”

武松答道:“大哥常说嫂嫂心灵手巧,做的衣服特别好,我觉得这布匹特别适合嫂嫂。”

潘金莲笑着应道:“那奴家就收下,不再推辞。”

潘金莲心中欢喜,拿着心上人送来的布匹,不禁感叹自己不愧是潘裁缝的女儿,手艺自然不差。她哼着小曲,不消半天工夫,便将彩缎子布做成了一身漂亮的小褂小裤。穿上这身衣服,潘金莲显得更加年轻,透着一股女人味。

她心中欢喜不已,穿好漂亮的小衣裳,到武松面前倒了个万福,再次感谢他。自此,潘金莲心里更是美滋滋。日子一天天过去,武大郎依旧每天天不亮就挑着炊饼出去卖,早早去县衙办事,不论早归晚归,潘金莲总是变着花样做好三顿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武松却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为这段时间里,潘金莲常以爱美的言语挑逗他。可惜武松是个爱红脸的汉子,每次挑逗只会让他默不作声,羞得满脸通红。

不觉间,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当年的十一月。十一月的天气阴沉,气温骤降。一天早上,天降瑞雪,纷纷扬扬,几个时辰后,已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一夜过后,积雪更厚。

武松去县里办事,直到中午才晃晃悠悠地回来。而武大郎早已被潘金莲打发出去卖炊饼。出门时,潘金莲还特意叮嘱:“这些日子家里经济紧张,你不把炊饼卖完就别回来。”

武大郎走后,潘金莲便去隔壁王婆家,让她买了些酒肉,又找来些炭火,在武松的房间里生了个炭火盆,把房间弄得暖烘烘的。她拿着酒肉,心中盘算着:“我今天就要在叔叔面前好好展现我的女人魅力,就不信他不动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