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20章 战后析隐患,孔明献三策定乾坤

第20章战后析隐患,孔明献三策定乾坤(第1/2页)

翌日清晨,雾气如昨日般笼罩在津乡城外大地,而微弱的晨光却怎么也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与焦糊气味。

而昨日的战场上即便是经过一夜的收拾,也未能收拾干净,不时有还未来得及收拾的地方此刻还传来一两声重伤者的呻吟声。

而津乡城因为没有经历过攻伐,是以,刘琦便在城内过了一夜。

城内之前一官员府邸内,早起是随从快速将四周的油灯点亮着。

刘琦麾下一众文武却早已在大厅内等候着了,跳动的烛光映照着几人彻夜未眠却异常严肃的面容。

少顷。

刘琦揉着揉眉心,努力驱散疲惫。

刘琦刚跨进大厅,见烛火下几人都坐得端正,连眼角的红血丝都没藏住。

刘琦先是愣了愣,随即脸上立刻露出一丝歉然,道:“诸位先生,诸位将军!怎的来得这般早?”

“昨夜收拾战场、安顿营寨,俱是劳顿至极,为何不多歇息片刻?倒让我心中甚是过意不去。”

说着刘琦的目光尤其关切地看向在场年纪最长的黄忠,“汉升,您老昨日苦战,最是耗费心力,切莫太过劳累。”

刘琦深知自己根基浅薄,全赖这几位文武辅佐方能立足。

且刘琦性格本就偏于仁厚,又经磨难,深知体恤下属、礼贤下士的重要性,故而言辞间极为真诚,并非虚情假意的客套。

黄忠闻言心中甚是感动,连忙起身抱拳回礼,声若洪钟,中气却依旧十足:“主公放心!末将这把老骨头还硬朗得很!”

“昨日区区小战,活动下筋骨罢了,歇息一宿足矣!”

黄忠虽如此说,但眼角的深纹和甲胄上未及完全擦拭掉的血迹,仍昭示着昨日的恶战并非那般轻松。

魏延则是朗声一笑,透着武人的豪迈与直接:“主公,仗打完了,正是精神亢奋的时候,哪里睡得踏实?”

“如今属下恨不得立刻提兵再寻那孙策战过一场!”魏延身形魁梧,昨日血战留下的几处轻微创伤似乎更添其彪悍之气。

立于门侧的陈武也微微躬身,沉声道:“护卫主公,职责所在,不敢言累。”

陈武话不多,但目光锐利,时刻扫视着周围,尽显护卫首领的谨慎本色。

诸葛亮与徐庶相视一笑。徐庶开口道:“主公不必挂怀,大战方歇,百事待举,降卒需安置,我与孔明心中皆有思量,但也需与主公早些商议出个章程,方能安心。”

诸葛亮轻摇羽扇,接过话头,语气从容却将话题引向正轨:“主公体恤之心,我等感念。”

“然元直所言极是,眼下确有紧要之事,需主公定夺。”

诸葛亮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最后落在刘琦身上,“譬如,那数千江东降卒,当如何处置?此事关乎我军稳定与发展,还需主公宜早作决断。”

刘琦见众人皆无倦色,心系大事,心中感慨,也不再客套,神色一正,走到主位坐下:“既如此,便有劳诸位了。”

“元直,孔明,关于降卒,二位先生可有良策?且细细道来。”说完刘琦看向徐庶

昨日刘琦否决了徐庶乘胜追击孙策光复江夏的决意后,便让徐庶将昨日的详细战果整理出来。

而此时徐庶正将一卷竹简呈上,语气虽带着胜利后的余韵,却更显沉稳:“主公,昨日战果已初步清点。”

“我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江东兵卒三千七百余人,缴获完好战船百余艘,各类军械足可装备两营之众。”

“此战,实乃我军前所未有之大捷!”

徐庶话音未落,厅内顿时响起一片振奋的喝彩声。

魏延猛地一拍案几,豁然起身,声如洪钟:“好!痛快!此战杀得江东鼠辈闻风丧胆,看那孙伯符还敢小觑我荆州无人否!”

魏延此时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仿佛昨日血战的疲惫一扫而空。

就连一向沉稳的黄忠,此刻也抚须含笑,眼中精光闪烁,连连点头:“确是大捷!缴获如此之丰,足以让我军实力大增!”

就连按刀立于门侧的陈武,紧抿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按着刀柄的手似乎也放松了些许,显然也为这辉煌的战果感到振奋。

一时间,厅内原本严肃的气氛被这股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不少,众人士气高昂。

刘琦等众人喝彩过后,才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因为接下来如何安置这些降卒才是最为关键的,安置得好,则刘琦军可以吸纳其中精壮军力更上一层楼,若是没安置妥当,则是刘琦在自己军中亲手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是以,刘琦如今格外需要能妥善安置江东降卒的方法。

徐庶见众人安静下来后,便继续说道:“属下以为,当趁此大胜之威,将此三千余降卒尽数吸纳,编入我军!”

“其中精壮骁勇者,可补入各营战兵,即刻形成战力;其余者,亦可充为辅兵、民夫,负责转运粮草、修筑营垒。”

“如此,我军兵力可迅速膨胀,弥补损耗,甚至远超战前!”

徐庶这提议听起来极具诱惑。

刘琦闻言,下意识地点头,兵力始终是他最大的短板,若能一口吞下这数千降卒,实力无疑将跃上一个台阶。

然而,刘琦目光扫过帐内,见一旁静坐的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宇间却似有凝思之色,并未如同往常般立刻赞同徐庶之议。

刘琦心下微动,问道:“孔明先生,你以为元直此策如何?”

诸葛亮缓缓起身,眼中带着一丝血丝,显是昨夜未曾安寝。

面对刘琦的询问,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沉声道:“主公,元直之策,乃强军常法,若能成功,自是好事,然则……”

诸葛亮话锋一转,羽扇指向帐外降卒营地方向,“然昨夜所闻,令亮心中难安,亮曾往降卒营区暗行走访,所见所闻,令亮深感忧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原来昨夜诸葛亮深知,降卒处理不当,便是埋下祸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战后析隐患,孔明献三策定乾坤(第2/2页)

诸葛亮不同于寻常将领只观其表,而是深夜亲至营区边缘,隐于暗处,仔细观察那些降卒收营后的神情姿态,偷听他们卸下防备后的私语,从细微处洞察其真实心态。

“先生究竟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刘琦见他说得凝重,不由追问道。

“对呀,对呀!”

不单是刘琦,就连魏延等武将也被勾起心中好奇心,在他们看来,徐庶的建言就很好了,将降卒分出数等,分出精壮老弱以此让他们很方便的就可以吸纳到自己部曲中。

徐庶也是如此,只不过徐庶并没有出言询问,而是一副静待诸葛亮下文的样子。

见厅内众人看向自己,诸葛亮也不再卖关子了。

诸葛亮缓缓起身,手中的羽扇不知何时已停止摇动,轻轻点在掌心。

诸葛亮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凝在刘琦脸上,眼神锐利而沉静,仿佛能洞穿人心。

“亮昨夜所见.....”诸葛亮声音虽然不高,却字字清晰,语气中带着一种亲历其境的沉重。

“许多降卒虽垂首束手,然眼中非是顺服,而是屈辱与怨愤。”

诸葛亮稍作停顿,仿佛在回忆昨夜所见的不安景象,眉头微蹙。

“细细察之,从降卒们零星的言语中可知,彼等并非心服口服来降,实乃力竭被擒,刀架颈上之不得已!”

“亮更听闻,在夜深人静时,营中多有士卒窃窃私语,”

“或思念江东故里的父母妻儿,语带哽咽,低声哭泣;或暗自咒骂我军,赌咒发誓若得脱困,必报此仇!”诸葛亮语气沉凝,仿佛重现昨夜所见。

说完诸葛亮目光扫过魏延、黄忠等将领,让他们感受到那潜藏的敌意,“甚至有人私下低语,期盼孙伯符能尽快重整大军,杀回来解救他们……”

言至此处,诸葛亮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刘琦,羽扇“啪”地一声轻敲在案几上,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峻:

“主公,诸位试想一番,若将此等心怀异志、思归念切之人,不加甄别,全然编入我行伍之中,”

诸葛亮摊开双手,做出一个容纳而后爆发的姿势,“平日耗费粮饷尚在其次,一旦两军对垒,战况焦灼甚或我军稍显劣势,”

诸葛亮眼神骤然一厉,“这些深埋的隐患必将瞬间爆发,阵前倒戈、从内崩坏,绝非亮危言耸听!”

“届时,恐非壮大我军,反是自取祸患之道!望主公明察。”

诸葛亮这一席话,如同冷水泼面,让帐中刚刚因大胜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

刘琦脸色一肃,背后竟惊出一层细汗。

徐庶亦是恍然,面露惭色,拱手道:“若非孔明先生洞察入微,庶几误主公大事!”

说完徐庶露出自愧不如的表情,向诸葛亮拱手道:“还请先生示下周全之策。”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显然已成竹在胸:“亮愚见,降卒需分三类,区别处置,方能去芜存菁,化害为利。”

“其一,对其将领,如徐盛等,皆乃江东豪杰,素有勇名威望,对此等人,迫降无益,反损其志。”

“主公不如暂且先将这些人单独关押,予以礼遇,供给酒食,勿要折辱,待日后局势稳定,我等可徐徐劝降,即便其始终不降,亦可作为与江东交涉的重要筹码,价值远胜杀之或普通囚徒。”

“其二,于数千普通士卒中,遣精细可靠之人,逐一筛选访谈,择其年富力强、体格健壮,且神色较为平和、抵触情绪不显者,方可打散编制,掺入我军各营预备队中。”

“随后需主公派心腹军吏严加看管与操练,许以‘立功者同赏’,以观后效,此部分人,方是能真正转化为我军战力者。”

“其三,亦是关键所在!”

诸葛亮羽扇微顿,目光扫过刘琦与徐庶,声音愈发清晰。

“对于那些明显老弱、带有伤患,以及访谈中情绪激动、思乡情切、直言不愿再为我军效力者,万不可强留军中,徒耗粮饷、埋藏隐患。”

诸葛亮此处思路,显然借鉴了曹操的屯田制,但也结合荆州实际情况进行了变通。

诸葛亮深知乱世中人口和粮食的重要性,既要消除不稳定因素,又要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源。

“亮闻曹孟德在中原,行屯田之策,以俘获之众及流民开垦荒地,军粮由是丰足。”

“而我荆州地广,尤以南郡、江夏一带,历经战乱,颇多无主荒地,即便是一些世家豪强,其名下亦有边角贫瘠之地无力垦殖。”

“主公何不将此第三类降卒,由我军出面组织起来,择此等荒地或租赁贫地,设立军屯?”

“主公可供给他们基本口粮、种子、农具,约定所产粮草,扣除成本后,收成按比例分成。如此,既妥善安置了这批人,免其归乡助敌或啸聚山林为乱,又能将不安定因素转化为劳力,为主公生生不息地产出粮秣,强固根基!”

“此乃化枷锁为臂助,岂不胜过白白放归或强行羁縻?”

刘琦听完这层层递进、思虑周详的三策,豁然开朗,心中阴霾尽去,忍不住击节赞叹:

“妙!妙啊!先生洞若观火,思虑深远,真乃国士之才!此策既安内又实基,琦拜服!”

“元直,就依孔明先生之计!立刻着手,将江东降卒细致筛选,筹建屯田事宜,万不可出纰漏!”

“主公放心,属下必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妥!”徐庶心悦诚服,领命而去,心中对诸葛亮更是钦佩。

待降卒事宜议定,诸葛亮神情却未放松,反而更加肃然,他将羽扇轻轻放在案上,看向刘琦:“主公,降卒之事,虽需谨慎,终是疥癣之疾。”

“眼下有一事,关乎我军存亡根基,关乎主公能否在这荆州真正立足,已是刻不容缓!”

刘琦心神一凛:“先生所指何事?”

“江陵!”诸葛亮轻指荆州地图上位于荆州之中的江陵城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