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论音律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论音律

簡繁轉換
作者:王留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8 05:23:44 来源:源1

第二百八十五章论音律(第1/2页)

方宁虽然一直都在踱步,看似冥思苦想,但实则内心早有了想法,始终在回忆《水调歌头》的旋律。

片刻后,他重新坐回案前,调整了一下琵琶的弦音,指尖轻挑,一串清越婉转的音符便流淌出来。

不同于之前《一无所有》的粗犷、《挪威的森林》的缠绵,这次的曲调初时舒缓如流水,渐渐又带上几分旷远,像是中秋夜的月光,洒在千里之外的江面上。

紧接着,方宁的声音响起,低沉而有磁性,随着旋律缓缓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雅间里瞬间鸦雀无声。

齐鲁整个人都僵直在当场。

孙大亮举着酒碗的手停在半空,忘了喝。

石城张着嘴,眼神发直。

沈代原本紧绷的脸渐渐松弛,捋着胡须的手也慢了下来,眼中满是惊讶。

包括胡连也是双目瞪大,满脸的不可思议。自从跟随方宁以后,一次次的,方宁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认知,简直是全才,不,应该是天才级的人物。

凤姐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攥着衣角,双目里闪烁着小星星,痴痴地望着方宁,连呼吸似乎都忘记了。

她弹了半辈子琵琶,听过无数曲子,却从未有一首像这样,既有着古典诗词的雅致,又有着动人的旋律,听得人心里又暖又酸,恨不得也端起酒杯,对着明月饮一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句吟诵落下,方宁指尖轻轻一挑,琵琶的余音袅袅,久久不散。

就在这时,雅间门外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

“冒昧打扰,方才听闻屋内琵琶绝妙,不知可否容在下进来一观?”

方宁有些意外,但既然外边人十分的温文尔雅,自己也不可能粗鄙无文。

“不知外间是何人,既为知音,自当一见。”

有姑娘过去将房门打开,随即一个身着月白色长衫的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同样穿着儒衫的同伴。

为首的男子约莫二十三四岁,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玉牌,手中握着一把折扇,举止优雅,一看便知是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

那男子进来之后,优雅地抱拳行礼,问道:“但不知是哪位大才方才演奏三曲?委实是绕梁三日,天籁之音。盛某特来请教。”

凤姐见到来人,连忙敛衽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恭敬。

“原来是盛公子,不知您今日也来倚红楼了?”

她转头对方宁介绍道:“方大人,这位是京都有名的才子,也是盛国公府的三公子,盛秀盛公子。盛公子不仅诗词写得好,对音律也极有研究。”

然后她又向盛秀介绍方宁:“盛公子,这位是东关城兵马司指挥使方宁方大人。适才正是这位方大人妙手而得,连奏三曲。奴家自忖音律曲谱知之甚广,但从未听到过方大人弹奏如此神仙之曲,大大折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八十五章论音律(第2/2页)

盛秀听到了方宁的官职之后,脸上惊讶之色难以掩盖,显然是觉得一个武官竟然能够做出如此文雅之事,委实让人不可思议。

不过,惊讶只是瞬间,然后眼光落在了方宁身上,眼中满是欣赏,快步走上前,拱手笑道:“方才在楼下听您弹琵琶,先是新奇曲调,后又闻这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觉心潮澎湃,实在按捺不住,才冒昧打扰,还望海涵。”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听阁下的曲、阁下的词,竟有一见如故之感,不知可否与您探讨一番词曲之道?”

方宁放下琵琶,起身回礼,笑着道:“盛公子客气了,我也是一时兴起,谈不上什么精妙。若公子不嫌弃,探讨词曲自然是好。”

随即,方宁发现,这个盛公子进来之后,齐鲁孙大亮石城以及沈代都变得拘谨了起来。

方宁眼眸一转,客气地请盛秀坐在自己的身旁,盛秀的两位同伴也坐了下来,这样就把几个姑娘挤了出去。

方宁见状,就对胡连说道:“胡连,我与盛公子一见如故,自当欢饮畅谈,你带着齐鲁他们和姑娘们去其他的雅间继续吧。”

胡连答应一声,就跟盛秀告罪,带着其他人离开了酒桌,只留下了一个凤姐坐在了方宁的另外一边。

这下子,原本热闹的酒桌变得安静了许多,变成了清雅的探讨。

盛秀谈起时下流行的曲调,方宁则偶尔穿插几句现代音乐的理念,虽用词不同,却总能找到共鸣,引得盛秀不时拍手捶桌,赞叹方宁见解独到,独辟蹊径。

其实论起来学识,方宁自认为不会比眼前的盛秀差,出口成章这种事情眼前的盛秀是真的能够做到,随口就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但是,方宁虽然还没有办法做到将这个时代的经史子集融会贯通,但是现代化的文学素养知识储备那可是碾压盛秀一遍又一遍的。

虽然只是初见盛秀,但盛秀从内到外都散发一种“我是才子”的属性光环,他看似说的平淡,但却是字字都彰显了他的博学多才。

刚开始的时候,方宁还是有些小心谨慎的,毕竟自己杂学很多,但涉及这个时代的语言方式和引经据典,自己可是差了很多。

不过,渐渐的,方宁发现,尽管自己和对方多少有些鸡同鸭讲,但因为盛秀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感觉,总能触类旁通地将方宁的一些说法归纳成相同意见,让方宁的谈兴也渐渐涨了起来。

“论语有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圣人评判乐舞,首重美与善。美就是旋律高雅,善就是德行教化。昔年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便是因韶乐既具天籁之美,又含舜帝仁政之善,能引人向善,此乃乐之至高境界。”

……

盛秀滔滔不绝,满脸的骄傲。

方宁听着,心说这是在跟我显摆才学,嘚瑟博学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