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17. 半月聚兵三百人

凤凰展翅 17. 半月聚兵三百人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5 17:20:02 来源:源1

17.半月聚兵三百人(第1/2页)

晨雾漫过常州城外的打谷场时,赵玥正蹲在地上,亲手将最后一面写着“护宋”二字的旗帜插在土坡上。猩红的布料在风里猎猎作响,边缘被针线缝补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昨夜她和十几个百姓连夜赶制的,针脚虽不整齐,却透着一股生生不息的韧劲。周峰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名册,指尖在“三百零七人”的数字上反复摩挲,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激动。

“殿下,半个月前,我们还只有几十个人,如今竟真的聚齐了三百多人。”周峰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他低头看着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曾经的禁军士兵、逃难的农户、落魄的工匠,甚至还有两个从金兵营里逃出来的汉人俘虏,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画着一个小小的“宋”字,是他们对家国最后的坚守。

赵玥直起身,指尖拂过旗帜上的“护宋”二字,目光扫过场中列队的人群。他们大多穿着粗布短褂,有的手里握着锈迹斑斑的长枪,有的扛着自家砍柴的弯刀,还有的甚至拿着削尖的木棍,可每个人的脊梁都挺得笔直,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怯懦,只剩下对金兵的恨意和对未来的期许。

“不是‘我们聚齐了’,是大宋的百姓,不愿再做亡国奴了。”赵玥的声音清亮,顺着风传到每个人耳中,“半个月前,我们在这打谷场招募义士,那时有人问我,跟着公主,能打赢金兵吗?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只要我们还记得‘护宋’二字的分量,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人群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穿着破旧铠甲的汉子大步走出来,他约莫三十岁上下,脸上带着一道长长的刀疤,正是半个月前第一个报名的前禁军校尉王虎。“殿下说得对!俺们这些人,要么家人被金兵杀了,要么家园被金兵烧了,早就没了退路!跟着殿下,就算是死,也要拉几个金兵垫背,为大宋争口气!”

“对!为大宋争口气!”“杀尽金兵,收复失地!”“护宋!护宋!”

呐喊声此起彼伏,震得打谷场周围的树枝都微微颤抖。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半个月前,自己第一次站在这里招募义士时的忐忑,想起那些犹豫着不敢上前的百姓,想起陈烈将军临走时的嘱托,如今,这些都化作了眼前这支虽不精锐、却充满血性的队伍。

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今天,我们正式组建‘护宋军’!我赵玥,以大宋荣德公主的名义,任命陈烈将军为护宋军都统制,周峰为副都统制,王虎为步兵营统领,负责训练步兵;原水军将领张顺为水军营统领,负责组建水军;还有从金兵营里逃出来的李二柱,熟悉金兵的布防,任命为斥候队统领,负责打探情报。”

被点到名的将领纷纷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末将遵命!定不负殿下所托,不负‘护宋’二字!”

赵玥走到他们面前,亲手将一面面小巧的“护宋”旗递到他们手中:“这些旗帜,代表着护宋军的使命,也代表着大宋百姓的希望。从今往后,你们要带领弟兄们,严格训练,严守纪律,不得欺压百姓,不得私吞粮草,若有违反,无论是谁,军法处置!”

“是!”将领们双手接过旗帜,高高举起,眼中满是郑重。

接下来的日子,护宋军的训练正式拉开序幕。打谷场被改造成了临时练兵场,王虎带着步兵营的弟兄们,从最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手把手地教大家握枪、劈砍、刺杀;张顺则带着几个熟悉水性的弟兄,去附近的太湖边上,寻找合适的船只,准备组建水军;李二柱则带着斥候队的人,每天穿梭在常州城外的山林里,绘制金兵的布防图,收集金兵的动向。

赵玥也没有闲着,她每天天不亮就来到练兵场,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她跟着王虎学习握刀,手掌很快就磨出了水泡,却只是用布条简单缠一下,继续练习;她跟着斥候队去山林里探查地形,鞋子被荆棘划破,脚底板磨出了血泡,也从不抱怨一句。士兵们看着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原本松散的队伍,渐渐有了军队的模样。

这天下午,赵玥正在练兵场指导士兵们练习刺杀,忽然看到远处的小路上,来了一群百姓,为首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是半个月前她在流民潮中救下的祖孙俩。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家种的粮食、缝制的布鞋,还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扛着自家打造的农具,说是要加入护宋军。

“公主殿下!老身来看您了!”老奶奶快步走到赵玥面前,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双崭新的布鞋,“这是村里的娘们连夜做的,让弟兄们穿着舒服点,好打金兵!还有这些粮食,是村里仅剩的存粮,虽然不多,也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赵玥连忙接过布包,眼眶发热:“阿婆,您太客气了。护宋军本该保护百姓,怎么还能要大家的东西……”

“殿下说的什么话!”老奶奶打断她,指着身后的村民,“这些日子,金兵又在附近的村子抢粮,是护宋军的弟兄们赶跑了金兵,保护了俺们的家园。俺们虽然是普通百姓,却也知道,没有护宋军,就没有俺们的活路!这些小伙子,都想加入护宋军,跟着殿下杀金兵,为家人报仇!”

身后的年轻小伙子们立刻上前一步,纷纷说道:“殿下,俺们有力气,能打仗!求您收下俺们吧!”

赵玥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欢迎你们加入护宋军!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为护宋而战!”

小伙子们激动地欢呼起来,立刻跑到王虎身边,跟着士兵们一起训练。老奶奶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她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子儿媳,想起小石头每天念叨着“要跟着姐姐杀金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护宋军,她相信,总有一天,金兵会被赶跑,大宋会重新好起来。

护宋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百姓主动加入,还有不少散兵游勇听闻“护宋军”的名号,前来投奔。曾经在金坛一带抗击金兵的农民领袖吴大叔,带着自己的五十多个弟兄赶来;原常州城守兵刘能,也带着一百多个残兵加入护宋军。短短半个月,护宋军的人数就从三百零七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虽然装备依旧简陋,却已经成为了常州一带不可忽视的抗金力量。

这天晚上,赵玥正在灯下查看李二柱送来的金兵布防图,周峰忽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殿下,陈烈将军派人送书信来了!”

赵玥连忙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殿下,老臣已联络濠州、滁州旧部,共得一千二百余人,不日将启程返回常州。另探得金兵近期将从镇江调兵三千,增援常州,目标应为护宋军。望殿下加紧训练士兵,加固防御,待老臣归来,共破金兵。”

她心中一紧,立刻将书信递给周峰:“金兵要增兵三千,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周将军,你立刻通知王虎,加强练兵场的防守;张顺,让他加快水军的组建,太湖是我们的屏障,绝不能让金兵从水路进攻;李二柱,让他多派斥候,密切关注金兵的动向,一旦有消息,立刻回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7.半月聚兵三百人(第2/2页)

“末将领命!”周峰接过书信,转身就要离开,却被赵玥叫住。

“等等。”赵玥走到他面前,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正是父皇御赐的“和硕荣德”佩,“陈将军回来时,你把这块玉佩交给她,告诉他,护宋军已经准备好了,等着他一起,为大宋而战。”

周峰接过玉佩,郑重地点了点头:“末将一定送到。”

送走周峰后,赵玥重新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常州城和镇江之间的路线上反复划过。金兵增兵三千,护宋军只有五百多人,兵力悬殊,硬拼肯定不行。她想起陈烈将军教给她的“疲敌战术”,想起李二柱送来的金兵布防图,心中渐渐有了计划——金兵长途奔袭,粮草必定是软肋,只要能截断金兵的粮道,再在必经之路上设伏,就能以少胜多,击退金兵。

她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金兵粮道的必经之地——一处名为“黑风口”的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适合设伏。然后,她又在地图上标注出需要重点防守的几个据点,以及水军需要巡逻的水域,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

走出房门时,练兵场上已经传来了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赵玥站在廊下,看着士兵们挥舞着武器,在晨光里挥洒着汗水,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甚至可能会有很多弟兄牺牲,但她别无选择——为了父皇母后的遗愿,为了大宋的百姓,为了“护宋”二字的使命,她必须带领护宋军,打赢这场仗。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步兵营的士兵们加紧训练刺杀和阵型配合,王虎甚至亲自示范,教大家如何用最简单的招式杀死金兵;水军营的张顺找到了十几艘破旧的渔船,带领弟兄们在太湖上练水战技巧,虽然船只简陋,却也练得有模有样;斥候队的李二柱则带回了更多关于金兵的消息——金兵的先头部队已经离开镇江,朝着常州方向进发,预计三天后抵达黑风口附近。

赵玥召集将领们召开军事会议,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大家:“金兵的先头部队有五百人,主要任务是护送粮草。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虎带领三百步兵,在黑风口两侧的山坡上设伏,等金兵进入山谷后,用滚石和弓箭攻击;一路由张顺带领一百水军,沿着太湖支流,绕到金兵粮道的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我和周峰带领一百士兵,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接应,防止金兵突围。”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虎更是摩拳擦掌:“殿下的计划周密!末将保证,只要金兵敢进黑风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张顺也说道:“末将已经让弟兄们熟悉了太湖支流的路线,保证能顺利绕到金兵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立刻带领士兵们前往各自的位置,开始布置。王虎带着步兵营的弟兄们,扛着滚石和弓箭,爬上黑风口两侧的山坡,在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张顺带领水军营的弟兄们,驾驶着渔船,悄悄驶向太湖支流;赵玥和周峰则带着士兵们,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搭建临时的掩体,等待金兵的到来。

第三天中午,李二柱带着斥候队的人匆匆赶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金兵来了!大约五百人,押着十几辆粮车,已经快到黑风口了!”

赵玥立刻站起身,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弟兄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记住,我们是护宋军,是大宋的希望!一会儿听我号令,不准擅自行动!”

“是!”士兵们齐声喊道,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神警惕地盯着黑风口的方向。

没过多久,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金兵的先头部队缓缓走进黑风口,他们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弯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却没有发现隐藏在山坡上的护宋军士兵。粮车在队伍中间,由十几个金兵推着,慢慢向前移动。

当金兵的全部人马都进入黑风口后,赵玥举起手中的“护宋”旗,用力挥下:“动手!”

早已准备好的王虎立刻大喊一声:“放滚石!射箭!”

山坡上的士兵们立刻将准备好的滚石推下去,巨大的石头顺着山坡滚落,砸向金兵的队伍。同时,弓箭也像雨点一样射向金兵,不少金兵中箭倒地,队伍顿时乱作一团。

“有埋伏!快撤退!”金兵的将领大声喊道,想要带领士兵们冲出黑风口。可两侧山坡上的滚石和弓箭不断袭来,金兵根本无法前进,只能在山谷里四处逃窜。

就在这时,张顺带领的水军营也赶到了金兵粮道的后方,他们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粮车。粮车上的粮草很快就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照亮了整个黑风口。金兵看到粮草被烧,更加慌乱,纷纷放下武器,想要投降。

赵玥和周峰带领士兵们从树林里冲出来,朝着金兵发起进攻。护宋军的士兵们虽然装备简陋,却个个奋勇杀敌,有的用长枪刺穿金兵的铠甲,有的用弯刀砍向金兵的头颅,还有的用木棍将金兵打倒在地。王虎更是勇猛,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接连杀死了十几个金兵,吓得其他金兵纷纷后退。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金兵的先头部队被全部消灭,五百名金兵,除了一百多人投降外,其余的都被杀死,十几辆粮车也被全部烧毁。护宋军虽然也有几十人受伤,却没有一人牺牲,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马匹。

当士兵们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武器返回打谷场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百姓们立刻围了上来,为他们欢呼喝彩。老奶奶提着刚煮好的粥,挨个递给士兵们;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护宋”旗,跑到士兵们身边;还有的百姓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整个打谷场一片热闹的景象。

赵玥站在人群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护宋军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她相信,只要护宋军的弟兄们团结一心,只要大宋的百姓还在支持他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抗金战争,就一定能实现“复宋雪耻”的目标。

当天晚上,打谷场上燃起了篝火,护宋军的士兵们和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王虎给大家讲述着战斗中的趣事,张顺教孩子们划船的技巧,李二柱则给大家描述着金兵投降时的狼狈模样,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里。

赵玥坐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远在濠州的陈烈将军,想起了父皇母后,想起了建康城的百姓。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玉佩,放在手心,轻声说道:“父皇,母后,护宋军打赢了第一场仗。女儿一定会带领护宋军,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篝火的光芒映在玉佩上,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回应着她的誓言。远处的夜空里,一颗明亮的星星缓缓升起,照亮了护宋军的营帐,也照亮了大宋百姓心中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