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30. 护宋军根基初固

凤凰展翅 30. 护宋军根基初固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5 17:20:02 来源:源1

30.护宋军根基初固(第1/2页)

晨雾漫过青溪镇的石板路时,赵玥正蹲在镇口的粮囤旁,看着士兵们将新缴获的糙米装进粗布袋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米粒,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时护宋军刚在天宁寺扎营,粮囤里只有几十石糙米,士兵们顿顿都是掺着野菜的稀粥,连最精锐的骑兵,每天也只能分到半块干饼。而如今,粮囤从镇口排到了街尾,不仅有糙米、面粉,还有百姓们送来的红薯、土豆,甚至有几桶从金兵那里缴获的胡麻油,足够两千人吃上两个月。

“殿下,陈将军和张首领在镇西的铁匠铺等您,新打造的长枪和铠甲都准备好了。”李二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名册,封面上用红笔写着“护宋军花名册”,边角还细心地用布包了边。

赵玥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米糠,跟着李二柱往铁匠铺走。沿途的景象让她心中暖意渐浓——镇民们有的在修补被金兵烧毁的房屋,有的在街头摆起小摊,卖着刚蒸好的馒头,还有几个孩子围着巡逻的士兵,叽叽喳喳地问着打仗的故事。一个白发老奶奶看到赵玥,立刻端着一篮刚煮好的鸡蛋跑过来:“公主殿下,快尝尝,补补身子!你们把金兵赶跑了,俺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阿婆,谢谢您。”赵玥接过鸡蛋,剥了一个递给身边的小石头——自从鹰嘴谷大捷后,这孩子就一直跟着医疗队,如今已经能熟练地帮郎中包扎伤口。小石头接过鸡蛋,小口咬着,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赵玥:“姐姐,等我再长大点,也要像你一样,杀金兵,保护百姓。”

走到铁匠铺门口,远远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推开门,只见院内摆满了新打造的兵器——长枪的枪头闪着寒光,枪杆是用坚硬的枣木做的,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铠甲虽然是用熟铁打造的,不如禁军的铠甲精良,却也打磨得光滑平整,能护住心口和要害。陈烈和张毅正围着一个铁匠,看着他给铠甲镶铁边。

“殿下来了。”陈烈转过身,手里拿着一副铠甲,递到赵玥面前,“你试试这副,是铁匠铺老师傅特意为你打的,比普通铠甲轻三成,还加了护肩,骑马时能护住胳膊。”

赵玥接过铠甲,试穿在身上。铠甲的大小刚刚好,系带时,她发现内侧竟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是镇上绣坊的王大娘的手艺,上次她帮王大娘找回被金兵抢走的女儿,老人家就说要给她绣点东西,没想到竟绣在了铠甲里。

“还有这些长枪,”张毅指着院角的木架,语气里满是自豪,“咱们现在有三百支新长枪,五十副铠甲,再加上从金兵那里缴获的两百柄弯刀,就算金兵再派三千人来,咱们也能正面扛住!”

赵玥走到木架旁,拿起一支长枪,试着挥了挥。枪杆扎实,枪头锋利,比之前用的锈迹斑斑的长枪好用太多。她看向铁匠铺的老师傅,拱手道:“多谢老师傅,辛苦您了。”

老师傅连忙摆手,脸上满是笑容:“殿下客气了!能给护宋军打兵器,是俺的福气!俺们镇上的铁匠都商量好了,以后护宋军要什么兵器,俺们随叫随到,分文不取!”

从铁匠铺出来,三人沿着镇街往议事的祠堂走。陈烈忽然停下脚步,指着街对面的一栋青砖瓦房:“殿下,那栋房子是金兵占领青溪镇时,用来关押百姓的地方。现在空着,我想改成‘护宋军议事堂’,以后联军开会、训练,都能在那里进行。”

赵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栋房子确实宽敞,门前还有一片空场,正好能用来训练新兵。她点头道:“好,再把旁边的几间空房改成营房,让从洛社镇过来的弟兄们住得舒服些。另外,在镇东的空地上搭个校场,以后新兵训练、联军合练,都在那里进行。”

张毅补充道:“我已经让弟兄们去宜兴调粮食和草药了,今天下午就能到。另外,无锡的陈奎和江阴的吴涛也派人来了,说想下个月来青溪镇,跟咱们商议联合抗金的具体章程——他们听说咱们夺回了三镇,还缴获了这么多粮草兵器,都想尽快跟咱们汇合。”

走进祠堂,周峰早已在堂内等候,桌上摆着三张地图——分别是常州周边的地形分布图、金兵布防图,还有一张新画的“护宋军防区图”。他指着防区图上的红点:“殿下,我们现在控制了常州东南的青溪、洛社、牛塘三镇,这三镇互为犄角,青溪有粮草,洛社有码头,牛塘能控制运河航道,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防御圈。金兵要想再进攻常州,必须先突破这三镇,咱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赵玥俯身看着地图,指尖在三镇之间的连线划过:“把斥候队的据点设在三镇外围的山头,每隔十里设一个哨卡,一旦发现金兵动向,立刻传递消息。另外,从新兵里挑选一百人,组成‘民防队’,让他们跟着老兵在镇上巡逻,既能保护百姓,也能让他们提前适应军营生活。”

“还有粮草和兵器的管理,”陈烈指着桌上的账本,“我让后勤队的人把粮草按‘日常用粮’和‘战备粮’分开存放,日常用粮放在镇口的粮囤,方便百姓和士兵取用;战备粮锁在镇西的粮仓,钥匙由您、我和张首领三人分别保管,每次取用都要登记在册,防止浪费和私吞。兵器也一样,每个士兵的兵器都刻上编号,丢失或损坏要报备,确保每一件兵器都能用在刀刃上。”

张毅也说道:“我已经跟三镇的里正商量好了,以后每个镇都选出五个‘民代表’,百姓有什么需求,或者对护宋军有什么建议,都能通过民代表反映。咱们还在每个镇设了‘公平秤’,士兵们买东西要按市价付钱,绝不能占百姓便宜——上次有个新兵买鸡蛋少给了钱,我已经让他双倍赔偿,还在全军面前做了检讨。”

赵玥听着三人的安排,心中渐渐踏实。她知道,一支军队的根基,从来不是靠胜仗堆出来的——是粮囤里的每一粒米,是铁匠铺里的每一件兵器,是百姓口中的每一句称赞,更是士兵们心中“护宋”二字的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30.护宋军根基初固(第2/2页)

当天下午,宜兴的粮草和草药准时送到。赵玥和陈烈、张毅一起,在镇口的空场给士兵们分发新兵器和铠甲。当新兵们接过属于自己的长枪时,不少人激动得红了眼眶——他们中有的是流民,有的是散兵,之前连一把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如今不仅有了长枪铠甲,还能跟着护宋军抗击金兵,保护家园。

“俺叫王二,是从徐州逃来的。”一个身材高大的新兵举起长枪,声音哽咽,“金兵杀了俺爹娘,烧了俺家的房子,俺以为这辈子都报不了仇了。现在有了这杆枪,俺一定要杀尽金兵,为爹娘报仇!”

“杀尽金兵!为亲人报仇!”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空场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父皇的遗诏——上面写着“大宋之希望,在百姓,在义军”。如今她终于明白,所谓希望,就是这些愿意为家国拼命的人,是这些愿意相信护宋军的百姓。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的训练更加系统。陈烈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将士兵分为“老兵队”和“新兵队”——老兵队每天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金兵的战术,练习如何破解骑兵冲锋、如何布置伏击;新兵队则从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由王虎和刘能亲自指导,握枪、劈砍、刺杀,每个动作都要练上百遍,直到熟练为止。

赵玥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百姓身上。她在三镇分别设立了“便民棚”,让郎中免费为百姓看病,让识字的士兵教孩子们读书;还组织士兵帮百姓耕种田地,修复被金兵破坏的灌溉水渠。青溪镇的里正找到赵玥时,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殿下,这是三镇百姓捐的粮草和物资,您数数——俺们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都捐一部分粮食,支持护宋军抗金!”

赵玥接过账簿,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百姓的名字和捐赠的物资——有的捐了五斗米,有的捐了两匹布,还有的捐了自家种的蔬菜。最下面一行,是里正用红笔写的:“大宋百姓,愿与护宋军共进退,共守家国。”

这天傍晚,赵玥独自走到镇东的校场。夕阳将校场染成金红色,士兵们还在进行最后的训练——老兵们在演练阵型,长枪如林,步伐整齐;新兵们在练习射箭,虽然有的箭还射不准靶心,却个个眼神坚定。不远处的运河上,张顺带领的水军正在练船,船桨激起的水花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陈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边,手里拿着一张新画的地图——上面不仅标注了护宋军控制的三镇,还在苏州、湖州的位置画了小小的圆圈。“殿下,苏州的义军首领派人来消息,说下个月想来青溪镇拜访。只要他们也加入联盟,咱们就能控制江南的半壁江山,跟金兵形成对峙。”

赵玥看着地图上的圆圈,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她第一次在天宁寺举起“护宋”旗时,身边只有周峰和三十几个士兵。那时她不敢想,有一天护宋军能控制三镇,能有两千士兵,能让江南的义军主动来联合。

“陈将军,你说,咱们能把金兵赶出大宋吗?”赵玥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白玉佩。

陈烈看着她,眼神坚定:“能。因为咱们不仅有士兵,有兵器,有粮草,更有百姓的支持。当年我在禁军时,朝廷失了民心,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打不赢金兵。而现在,护宋军得了民心,这就是最坚固的根基。只要根基不摇,总有一天,咱们能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先帝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汴京城头。”

赵玥点点头,抬头看向夕阳——落日的余晖洒在她身上,也洒在“护宋”旗上。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像是在回应着她的心事。她知道,护宋军的根基,早已不是粮囤里的粮草、铁匠铺的兵器,而是百姓心中的信任,是士兵心中的信念,是每一个“复宋雪耻”的决心。

当天晚上,青溪镇的议事堂里灯火通明。赵玥、陈烈、张顺、周峰、张毅围坐在桌旁,商议着下个月迎接苏州义军的事宜。桌上摆着新煮的茶水,还有百姓送来的点心,气氛轻松而热烈。

“我觉得可以让苏州的首领看看咱们的校场和粮囤,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实力。”张毅说道,手里拿着一块芝麻饼,吃得津津有味。

“还要让他们看看百姓的生活,”周峰补充道,“只有让他们知道,护宋军是真心为百姓着想,他们才会放心跟咱们联合。”

赵玥看着众人,忽然笑了:“咱们不仅要让他们看,还要让他们跟咱们一起训练,一起吃百姓送来的饭菜。让他们知道,护宋军不是一支‘孤军’,是所有抗金义士的家,是大宋百姓的希望。”

夜深人静时,赵玥坐在议事堂的窗前,打开锦盒。昏黄的灯光下,父皇的遗诏、半枚兵符、还有那枚白玉佩,都泛着柔和的光泽。她轻轻抚摸着玉佩上的“和硕荣德”四个字,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护宋军终于在江南站稳脚跟了。有百姓的支持,有弟兄们的陪伴,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早日把金兵赶出大宋,完成您的遗愿,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锦盒上。远处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还有镇民们偶尔的咳嗽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安稳。赵玥知道,这安稳来之不易,是无数士兵用鲜血换来的,是无数百姓用信任守护的。而她要做的,就是守住这份安稳,让它从青溪镇,蔓延到常州,蔓延到江南,最终蔓延到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护宋军的根基,就像青溪镇外的老槐树,在乱世的土壤里,深深扎下了根。或许未来还会有风雨,还会有冰霜,但只要根还在,就总有枝繁叶茂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