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15. 陈烈承诺助召集

凤凰展翅 15. 陈烈承诺助召集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5 17:20:02 来源:源1

15.陈烈承诺助召集(第1/2页)

庆功宴的喧闹渐渐散去,天宁寺的夜静得只剩下风声。赵玥刚将父皇的遗诏与玉佩小心收进锦盒,就见陈烈捧着一壶酒,站在禅房门口,月光洒在他花白的发梢上,竟透着几分当年金戈铁马的锐气。

“殿下,可否陪老臣喝一杯?”陈烈举起酒壶,声音里带着几分酒后的沙哑,却比白日里多了几分亲近。赵玥点点头,将锦盒放回床头,搬来一张木凳,与他一同坐在廊下。夜风拂过院中的梅树,花苞轻颤,带着清冽的香气。

陈烈给两个粗瓷碗倒满酒,递了一碗给赵玥:“这酒是老臣当年在淮河打仗时,百姓送的,一直舍不得喝,今日大捷,该拿出来尝尝了。”赵玥接过酒碗,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意外地带着几分回甘。她看着陈烈仰头饮尽碗中酒,目光落在他腰间那柄锈迹斑斑的长剑上——那是当年宋钦宗御赐的“靖难剑”,剑鞘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月光下依旧清晰。

“殿下可知,老臣当年为何会退隐?”陈烈放下酒碗,手指轻轻摩挲着剑鞘,眼神飘向远处的夜空,像是在回忆遥远的过往。“宣和七年,金兵第一次南下,老臣带着三千骑兵守在淮河岸边。那时的弟兄们,个个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渴了就喝河里的冰水,饿了就啃干硬的饼子,夜里就靠在马背上睡觉,可没有一个人叫苦。”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有一次,金兵夜袭我们的营寨,老臣的副将王勇,为了掩护弟兄们撤退,带着五十个人守在营门口,最后全部战死。王勇临死前,还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将军,一定要守住淮河,别让金兵过岸’。”说到这里,陈烈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拿起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赵玥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她能想象到当年淮河战场上的惨烈,能感受到陈烈心中的悲痛——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那些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士兵,都是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后来,我们守住了淮河,金兵退了。老臣以为,朝廷会论功行赏,会抚恤阵亡弟兄的家属。可结果呢?”陈烈苦笑一声,眼中满是失望,“朝中的奸臣说老臣拥兵自重,说老臣私吞军饷,不仅不给奖赏,还想把老臣调回京城,夺了老臣的兵权。老臣实在寒心,就带着几个心腹弟兄,离开了禁军,来到了青龙山。”

他看着赵玥,眼神变得无比郑重:“这些年,老臣看着金兵一步步占领我们的土地,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何尝不痛苦?可每次想要出山,当年奸臣诬陷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老臣怕了,怕自己再次被陷害,怕弟兄们的血白流。”

“将军,”赵玥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理解,“您的委屈,晚辈明白。可如今,大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也容不得我们退缩。那些阵亡的弟兄,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是奸臣当道的朝廷,而是大宋的百姓,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陈烈抬起头,迎上赵玥的目光。她的眼神坚定而清澈,没有丝毫的功利与算计,只有对家国的热爱,对百姓的牵挂。他忽然想起白天战斗时,赵玥站在山谷制高点,手持玉佩,指挥士兵作战的模样——那个曾经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能扛起家国重任的领袖,像极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先帝。

“殿下说得对。”陈烈重重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光芒,“老臣不能再躲了,不能让阵亡的弟兄们失望,更不能让大宋的百姓失望。”他拿起酒碗,再次倒满酒,双手捧着,递到赵玥面前,“老臣在此立誓,从今往后,愿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定要将金兵赶出大宋,为阵亡的弟兄报仇,为百姓谋太平!”

赵玥连忙接过酒碗,与他的碗轻轻一碰:“将军言重了。晚辈年幼,很多事情还需要将军指点。有将军相助,是晚辈之幸,是义军之幸,更是大宋之幸!”

两人同时饮尽碗中酒,廊下的气氛变得格外热烈。陈烈放下酒碗,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几枚铜制的令牌,上面刻着不同的姓氏。“殿下,这些令牌,是老臣当年在禁军任职时,给心腹将领的信物。”他拿起一枚刻着“李”字的令牌,递给赵玥,“这个是李继隆将军的令牌,他当年是老臣的副将,如今在濠州一带,带着几百名残兵,一直在偷偷抗击金兵。”

他又拿起一枚刻着“张”字的令牌:“这个是张顺将军的,他现在在滁州,手下有不少擅长水战的弟兄,当年在淮河,我们就是靠他的水军,才挡住了金兵的进攻。”陈烈一边介绍,一边将令牌一一递给赵玥,“老臣还有十几个旧部,如今散落在江南各地,都在偷偷组织义军,抗击金兵。只要老臣带着这些令牌去联络他们,他们定然会前来投奔殿下。”

赵玥接过令牌,指尖传来铜器的冰凉,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令牌,不仅是陈烈旧部的信物,更是抗金力量的希望。有了这些将领的加入,义军的实力定会大大增强,联合其他宋军残部的目标,也不再遥远。

“多谢将军!”赵玥紧紧握着令牌,声音里满是激动,“有了这些将领的相助,我们定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抗金队伍,早日收复失地。”

“殿下放心,老臣明日一早就出发。”陈烈的眼神坚定,“濠州、滁州离这里不算远,老臣快马加鞭,半个月内,定能将他们带来见殿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老臣离开后,天宁寺的防守就交给殿下和周峰了。金兵刚吃了败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很快派援军来,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赵玥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晚辈会和周首领一起,加强天宁寺的防守,训练士兵,整顿军纪,等将军带着将领们回来,我们就一起商议下一步的抗金计划。”

当天夜里,两人又聊了许久。陈烈详细讲述了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术,分析了如今江南各地的金兵布防,还教给赵玥很多行军打仗的经验。赵玥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从战术布局聊到后勤保障,从士兵训练聊到百姓动员,越聊越投机,仿佛已经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烈就收拾好了行李。他穿上了多年未穿的铠甲,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生锈,却依旧挺拔。周峰和几个核心将领前来送行,士兵们也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看着陈烈,眼中满是敬佩与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5.陈烈承诺助召集(第2/2页)

“周峰,”陈烈拍了拍周峰的肩膀,语气郑重,“我离开后,天宁寺的防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保护好殿下,训练好弟兄们,等我回来。”

周峰用力点头:“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陈烈又看向赵玥,从怀中掏出那柄“靖难剑”,递到她面前:“殿下,这柄剑跟随老臣多年,斩杀过无数金兵。老臣把它留给您,若是遇到危险,它定能护您周全。”

赵玥接过剑,剑鞘冰凉,却仿佛带着陈烈的勇气与力量。她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晚辈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能守住天宁寺,等您回来。”

陈烈点了点头,翻身上马。他勒住马缰,回头看了一眼天宁寺,看了一眼站在寺前的赵玥和士兵们,眼中满是坚定。他一挥马鞭,战马发出一声嘶鸣,朝着濠州的方向疾驰而去。

赵玥和士兵们站在寺前,看着陈烈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才缓缓转身。周峰走到赵玥身边,轻声说道:“殿下,陈将军此行,定能顺利联络到旧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提升义军的实力,为将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赵玥点点头,目光扫过练兵场上的士兵——他们正拿着武器,认真地训练着,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懈怠。她知道,陈烈的离开,是为了带来更多的抗金力量;而她的责任,就是守住这份希望,让义军在这段时间里,成长为一支真正能打硬仗的队伍。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玥和周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们首先扩大了义军的规模,在常州城内张贴告示,招募更多愿意抗击金兵的百姓。告示贴出后,短短几天,就有两百多名百姓前来报名,其中有年轻的小伙子,有曾经当过兵的老兵,甚至还有几个擅长医术的郎中,愿意加入义军,为士兵们疗伤。

赵玥亲自负责新兵的选拔,她不仅看士兵的体力和武艺,更看重他们的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个前来报名的人,她都会亲自询问:“你为什么要加入义军?”只有那些回答“为了赶走金兵,保护百姓,收复失地”的人,才能通过选拔。她知道,一支有信仰的队伍,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在训练方面,赵玥按照陈烈留下的方法,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士兵们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跑步、举重、攀爬,增强体力;上午则进行武器训练,练习握刀、射箭、长枪刺杀,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教官,手把手地教导;下午则进行战术训练,演练阵型、配合、偷袭,让士兵们熟悉各种作战方式。

赵玥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每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她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也添了不少新的伤口,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士兵们看着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更是不敢懈怠,训练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除了训练士兵,赵玥还注重与百姓的联系。她组织士兵们帮助百姓耕种田地、修缮房屋,还在常州城内设立了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食物。百姓们看义军不仅不欺压他们,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对义军的好感越来越深,不仅主动为义军提供粮草和衣物,还经常向义军传递金兵的消息,成为了义军最坚实的后盾。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下午,赵玥正在练兵场上指导士兵训练,忽然看到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为首的那个人,穿着熟悉的铠甲,手持“靖难剑”,正是陈烈!

“陈将军回来了!”士兵们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朝着山路的方向跑去。赵玥也激动地迎了上去,她看到陈烈的身后,跟着十几个穿着不同铠甲的将领,每个将领的身后,都跟着几百名士兵,加起来足足有一千多人!

陈烈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赵玥面前,脸上满是笑容:“殿下,老臣不负所托,将濠州、滁州的弟兄们都带来了!”他身后的将领们纷纷上前,对着赵玥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末将参见公主殿下!愿追随殿下,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赵玥看着眼前的将领和士兵们,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她知道,陈烈的归来,不仅带来了一千多名精锐士兵,更带来了希望——这支由不同义军组成的队伍,终于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一支真正能与金兵抗衡的力量。

她走上前,扶起为首的李继隆将军,声音哽咽却坚定:“各位将军,各位弟兄,欢迎你们加入!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将并肩作战,赶走金兵,收复大宋河山,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将领们和士兵们齐声喊道:“赶走金兵!收复河山!”声音震彻云霄,在常州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当天晚上,天宁寺里再次摆起了庆功宴。这一次,比上次更加热闹,一千多名士兵围坐在练兵场上,喝着酒,吃着肉,谈论着未来的抗金计划。陈烈坐在赵玥身边,向她介绍着各个将领的特长:“李将军擅长骑兵战术,张将军精通水战,王将军熟悉金兵的布防……有他们相助,我们以后的仗,会打得更顺利。”

赵玥点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看着眼前这些为了家国而战的将领和士兵们,看着远处常州城内的灯火,知道自己离父皇的遗愿,离收复失地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夜深人静时,赵玥再次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遗诏、兵符、玉佩和陈烈留下的令牌。她轻轻抚摸着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抗金的队伍。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早日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天宁寺的每一个角落,也洒在赵玥的身上。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依旧充满了挑战,可她不再孤单——她有陈烈这样的良将,有周峰这样的忠臣,有一千多名并肩作战的弟兄,还有千千万万支持她的百姓。她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大宋的复兴,指日可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