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65. 鼓励农耕保粮食

凤凰展翅 65. 鼓励农耕保粮食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5 17:20:02 来源:源1

65.鼓励农耕保粮食(第1/2页)

宣城的初春,残雪尚未完全消融,田埂上还覆着一层薄薄的霜白。赵玥踩着晨露,沿着水阳江畔的农田缓缓行走,手中握着一把刚从土里拔出的麦苗——嫩绿的芽尖还沾着湿润的泥土,却已透着勃勃生机。她身后跟着负责农耕事务的陈奎与几位老农,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收成的期许,也藏着一丝对未来的忧虑。

“赵盟主,您看这土地。”老农王伯蹲下身,用手扒开田埂上的泥土,露出下面板结的土层,“金兵占领那两年,只顾着抢粮,根本不管农田养护,不少良田都荒了,地力也差了不少。今年要是想有好收成,得先把地力养回来,还得修水利,不然遇到旱涝,还是白搭。”

赵玥点点头,将麦苗轻轻放回土里,指尖拂过板结的土地——她自幼在临安长大,虽未亲耕过农田,却从父亲口中听过不少农耕的重要性。如今联盟以宣城为根据地,数万士兵与百姓的口粮全靠这片土地,农耕之事,已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伯说得对,农耕是咱们的根本,必须做好。”赵玥转身对陈奎说道,“从今日起,成立‘农耕司’,由你兼任司长,专门负责农田开垦、水利修复与粮食种植之事。咱们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农耕政策,既要让百姓有积极性,也要确保粮食能丰收,保障联盟的粮草供应。”

陈奎立刻领命,眼中满是坚定:“请盟主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做好农耕之事,绝不让大家饿肚子!”

随后几日,赵玥与陈奎、老农们一起,走遍了宣城周边的农田,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农耕政策,并以布告的形式张贴在宣城的大街小巷,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议论声不绝于耳。

第一策:开垦荒地,谁种谁收宣城周边有不少因战乱而荒废的农田,有的甚至已荒了三四年,长满了杂草。赵玥下令,凡是愿意开垦荒地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向农耕司申请土地,开垦后的土地归开垦者所有,前三年免征赋税,第四年起只征收三成赋税,远低于之前朝廷与金兵统治时期的五成以上。

布告一出,百姓们立刻沸腾起来。要知道,在之前,土地大多归地主所有,百姓们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辛苦一年下来,除了交租,根本剩不下多少粮食。如今不仅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还能享受赋税减免,这对百姓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布告张贴的第二天,农耕司的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们纷纷申请开垦荒地。有的甚至全家出动,扛着锄头、拿着镰刀,早早地就去荒地上清理杂草、翻耕土地。水阳江畔的荒地上,很快就布满了劳作的百姓,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派热闹的景象。

赵玥也时常去荒地上查看,看到百姓们积极劳作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她还特意从苏州、常州等地调来一批优质的粮种,免费发放给开垦荒地的百姓,并请老农们现场指导种植技巧,确保种子能顺利发芽、生长。

第二策:修复水利,保障灌溉宣城虽临水阳江,却因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少农田在干旱时无法灌溉,在雨季时又容易积水,导致粮食减产。赵玥深知水利的重要性,下令优先修复宣城周边的灌溉渠道与堤坝,确保农田能旱涝保收。

修复水利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赵玥决定采取“军民共建”的方式——联盟派出两千士兵,与百姓们一起参与水利修复;所需的砖石、木材等物资,由农耕司统一采购,费用从联盟的粮草储备中支出,不向百姓摊派一分钱。

消息传出,百姓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天不亮,就有百姓来到水利工地,与士兵们一起搬运砖石、挖掘渠道。有的百姓还主动送来茶水、饭菜,犒劳辛苦劳作的士兵与乡亲们。

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宣城周边的十条主要灌溉渠道就全部修复完毕,三条主要堤坝也得到了加固。看着清澈的江水顺着渠道流入农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对丰收的期盼也更加强烈。

第三策:奖励农耕,激发热情为了进一步激发百姓们的农耕热情,赵玥还制定了奖励政策:凡是当年粮食产量超过往年平均水平的农户,按照超出部分的多少,给予不同的奖励——超出一成的,奖励粮食十石;超出两成的,奖励粮食二十石,并授予“农耕能手”的称号;超出三成及以上的,除了奖励粮食三十石,还能免除下一年的赋税。

同时,针对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孤寡老人与残疾人家庭,赵玥下令由农耕司组织“互助队”,安排邻里乡亲帮忙耕种,确保这些家庭的农田也能按时播种、收获,不会因缺乏劳动力而荒废。

这些政策的推行,让宣城的农耕热情达到了顶峰。百姓们不仅精心照料自己的农田,还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分享优质粮种,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增收的良好氛围。老农王伯家的三亩麦田,在他的精心照料与优质粮种的加持下,长势喜人,比往年高出一大截。他逢人就说:“还是赵盟主的政策好啊!咱们老百姓才有心思、有干劲种地,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65.鼓励农耕保粮食(第2/2页)

第四策:多种经营,保障供给除了粮食种植,赵玥还鼓励百姓们开展多种经营,种植蔬菜、瓜果、桑麻等经济作物,养殖鸡鸭、牛羊等家畜,既可以丰富百姓们的饮食,也可以增加百姓的收入,同时为联盟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持。

农耕司专门设立了“农技指导组”,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农与工匠,向百姓们传授蔬菜种植、瓜果嫁接、桑蚕养殖等技术。还在宣城城内设立了“物资交易市场”,百姓们可以将种植的经济作物与养殖的家畜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取钱财或其他生活物资。

不少百姓响应号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瓜果,在院子里养殖鸡鸭。有的甚至专门开辟出一片土地,种植桑麻,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后拿到市场上出售,收入比单纯种植粮食增加了不少。

宣城的物资交易市场也越来越热闹,每天都挤满了买卖东西的百姓。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新鲜的蔬菜、瓜果,有肥壮的鸡鸭、牛羊,有手工织成的丝绸、布匹,还有各种农具、日用品。百姓们在这里交易物资,交流信息,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随着农耕政策的逐步推行,宣城的农业生产渐渐走上了正轨。到了初夏时节,宣城周边的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长得齐腰高,随风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田埂边的蔬菜地里,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挂满了枝头,长势喜人;村庄里的农家小院中,鸡鸭成群,牛羊肥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赵玥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也是联盟抗金的基础。只有保障了粮食供应,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联盟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抗击金兵,守护江南。

一天傍晚,赵玥来到水阳江畔的农田,看到王伯正带着家人在麦田里除草。她走上前,与王伯一起劳作,问道:“王伯,今年的麦子长势这么好,估计能有多少收成啊?”

王伯直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道:“赵盟主,托您的福,今年的麦子长得比往年好太多了!估计一亩地能收个三百多斤,我家三亩地,能收一千多斤呢!除了自己吃,还能卖不少钱,明年还能再多种几亩!”

赵玥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这就好,只要大家能有好收成,能过上好日子,咱们的辛苦就没白费。”

王伯看着赵玥,真诚地说道:“赵盟主,要是没有您的好政策,咱们老百姓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啊!您放心,咱们一定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支持联盟抗金,把金兵早日赶出江南!”

赵玥心中一暖,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的认可与支持,就是联盟最大的力量。

到了秋收时节,宣城迎来了大丰收。农田里,金黄的麦子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农民们挥舞着镰刀,忙着收割麦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场院里,晒满了金黄的麦子、稻谷,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清香;百姓们的家中,粮囤里堆满了粮食,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样担心饿肚子。

农耕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宣城当年的粮食总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五成以上,不仅满足了百姓们的口粮需求,还为联盟储备了充足的粮草,足够联盟数万士兵食用一年以上。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家畜养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联盟提供了大量的蔬菜、肉类、丝绸等物资,极大地改善了士兵与百姓们的生活。

站在宣城的城楼上,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赵玥心中满是坚定。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轻轻贴在胸前,轻声说道:“父皇,母后,女儿做到了。女儿推行农耕政策,让宣城的百姓们有了饭吃,让联盟有了充足的粮草。女儿知道,这只是抗金事业的基础,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但女儿有信心,有这些勤劳的百姓,有这些充足的粮草,我们一定能守住江南,一定能将金兵赶出大宋的土地,完成您的遗愿。”

夜风拂过,带来了农田里粮食的清香,带来了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带来了军营中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赵玥知道,农耕政策的成功,不仅为联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百姓们更加坚定了支持联盟抗金的决心。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发展生产,壮大力量,终有一天,他们会将金兵彻底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