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100.金国威胁逼除赵

凤凰展翅 100.金国威胁逼除赵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3 17:30:16 来源:源1

100.金国威胁逼除赵(第1/2页)

宣和五年五月,临安城的初夏已带着燥热,大庆殿内却弥漫着一股彻骨的寒意。宋高宗端坐龙椅,脸色阴沉地看着案上那份来自金国的国书,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国书的措辞傲慢而强硬,字里行间满是威胁——“赵玥据宣城,联州府,聚兵甲,屡犯大金疆土,实为两国议和之阻碍。若宋廷能斩赵玥,献其首级于大金,大金愿归还淮河以南三州之地,并延长岁币缴纳期限;若宋廷不从,大金将即刻遣十万大军南下,踏平临安,覆灭宋室!”

殿内鸦雀无声,韩世忠、秦桧等大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宋高宗手中的国书之上。主战派大臣个个面露怒色,手按腰间佩剑,恨不得立刻撕碎这份屈辱的国书;主和派大臣则面色凝重,低头沉思,显然是在权衡“斩赵玥”与“避战火”的利弊。

“陛下,”秦桧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试探,“金国此次态度强硬,十万大军南下绝非虚言。如今我大宋国力尚未恢复,若与金国开战,恐难抵挡。赵玥虽有抗金之功,却也确实成为金国议和的阻碍,为保临安安危,为护大宋社稷,不如……不如暂从金国之请,暂缓斩赵玥,先将其调离宣城,再作商议?”

这番话看似“折中”,实则是默认了“牺牲赵玥”的可能性,瞬间点燃了主战派的怒火。韩世忠大步出列,铠甲碰撞声震得殿内烛火晃动,他指着秦桧,怒声喝道:“秦相!你竟敢说出如此卖国之言!赵玥守宣城、退金军、保江南,是我大宋的抗金栋梁!若斩赵玥,不仅会寒了天下抗金将士的心,更会让金国看清朝廷的软弱,他日金军再来,谁还会为大宋卖命?你这是在断大宋的根基!”

“韩枢密使休得胡言!”秦桧也来了火气,反驳道,“老夫岂是卖国?只是为大宋安危着想!如今金国大军压境,若不妥协,临安危在旦夕,到时候别说赵玥,整个大宋都将覆灭!孰轻孰重,难道韩枢密使分不清吗?”

“你……”韩世忠气得须发皆张,刚想拔剑,却被宋高宗抬手制止。

宋高宗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大臣,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沉重:“朕知诸位卿家皆是为大宋着想,只是此事关乎国运,关乎数百万百姓性命,不可草率决定。金国使者还在驿馆等候答复,朕需再斟酌几日,诸位卿家也可各自上奏,提出对策,三日后再议。”

说罢,宋高宗便拿着国书,转身走进内殿,留下满殿争论不休的大臣。

消息很快通过暗卫网络传到了宣城。彼时,赵玥正在青弋江水师码头视察新造的战船,听闻金国威胁宋高宗“斩其首级”的消息,她手中的船桨“哐当”一声掉落在甲板上,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被冰冷的杀意取代。

“郡主,”墨站在一旁,声音低沉,“金国此举,显然是忌惮您在江南的抗金势力,想要借朝廷之手除掉您。临安方面,秦桧等主和派必然会趁机施压,陛下恐会动摇。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赵玥深吸一口气,弯腰捡起船桨,目光重新变得坚定:“金国想借刀杀人,秦桧想趁机打压,可他们都忘了,宣城的军队,是为抗金而生,是为守护百姓而生,不是朝廷随意摆弄的棋子。墨,立刻加强宣城防务,增派暗卫监视临安动向;李山,你率骑兵加强周边哨卡巡逻,防止金军突袭;张九成,你立刻整理宣城军民的联名信,若临安真有不利旨意,我们便将联名信递上去,让陛下看看,百姓与士兵的心意。”

“是!”众人齐声应和,立刻分头行动。

宣城城内,百姓与士兵得知金国的威胁后,群情激愤。数百名百姓自发来到府衙前,手持农具与兵器,高呼“请郡主坚守宣城”“我们愿与郡主共存亡”的口号;士兵们则集体写下血书,承诺“若朝廷真要牺牲郡主,我等愿反出临安,随郡主继续抗金”。

张九成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动,他快速整理好联名信,信上不仅有百姓与士兵的签名,还有乡绅、工匠、郎中的印章,密密麻麻的名字与印章,代表着宣城上下对赵玥的支持与信任。

三日后,临安大庆殿再次召开朝会。宋高宗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有主战派请求“拒绝金国威胁,支持赵玥抗金”的,有主和派提议“暂时妥协,调离赵玥”的,还有地方官员上奏“宣城军民情绪激动,若处置不当恐引发民变”的。

就在宋高宗犹豫不决时,金国使者突然闯入大殿,态度傲慢地说道:“大金国皇帝给宋帝的期限已到,若再不答应斩赵玥,我大金十万大军明日便会南下!到时候,临安城破,宋帝被俘,可就悔之晚矣!”

这番**裸的威胁,让殿内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秦桧立刻上前,躬身道:“陛下,金国使者所言非虚,为保临安,还望陛下速作决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00.金国威胁逼除赵(第2/2页)

“陛下,万万不可!”韩世忠急忙上前,“若答应金国,我大宋威严尽失,抗金将士心寒,他日再无翻身之日!臣愿率领禁军,与金军一战,保卫临安!”

宋高宗看着金国使者嚣张的嘴脸,又看着殿内争论的大臣,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既害怕金国的十万大军,又不愿背负“斩杀抗金功臣”的骂名,更担心宣城军民哗变,引发更大的动乱。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宣城都统制赵玥派来的使者求见,呈递宣城军**名信!”

宋高宗心中一动,连忙下令:“宣使者进殿!”

宣城使者捧着联名信,快步走进大殿,将信呈给宋高宗,声音洪亮:“启禀陛下,宣城军民得知金国威胁陛下斩我家郡主,皆痛心疾首!此信上有宣城三万百姓、三千士兵的签名与印章,他们愿随我家郡主一同抗金,保卫江南!若陛下真要牺牲郡主,他们宁愿反出临安,也要与郡主共存亡!”

宋高宗展开联名信,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有的是工整的楷书,有的是潦草的草书,还有的是孩童稚嫩的涂鸦,甚至有老人用手印代替签名。信的末尾,写着八个大字:“斩玥则反,抗金则从!”

看着这封沉甸甸的联名信,宋高宗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想到,赵玥在宣城的威望竟如此之高,竟能让数万军民为其“以命相护”。他突然意识到,若真的答应金国,斩杀赵玥,不仅会失去一位抗金良将,更会逼反宣城军民,到时候内忧外患,大宋真的会走向覆灭。

宋高宗深吸一口气,将联名信重重拍在案上,目光锐利地看着金国使者,声音坚定:“回去告诉你家皇帝,赵玥是我大宋的抗金功臣,是江南的守护者,朕绝不会因金国的威胁而斩杀功臣!若金国真要出兵南下,朕便命赵玥率领江南抗金联盟,与金军一战到底!大宋虽弱,却也有宁死不屈的骨气!”

金国使者没想到宋高宗会突然强硬起来,愣在原地,一时语塞。秦桧见状,想要上前劝说,却被宋高宗冷冷的目光制止。

“来人,”宋高宗下令,“将金国使者‘送’出临安,告知其,大宋不接受任何威胁,若金国敢来犯,定让其有来无回!”

侍卫们上前,架起还在发愣的金国使者,强行将其拖出大殿。殿内,主战派大臣纷纷欢呼,韩世忠更是激动地跪倒在地:“陛下圣明!臣愿随赵玥一同抗金,保卫大宋江山!”

宋高宗扶起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朕此前险些犯下大错,多亏了宣城军民的联名信,让朕看清了民心所向。赵玥是大宋的栋梁,江南抗金联盟是大宋的屏障,朕不仅不会斩她,还会给予她更多支持,让她带领江南军民,抵御金军!”

当日,宋高宗便下旨:

1.正式任命赵玥为“江南东路宣抚使”,总领江南东路所有抗金军队,拥有军事调度的权力;

2.朝廷每月向宣城拨付粮草五千石、铁矿两千斤,支援抗金军备;

3.允许赵玥自主招募士兵、选拔将领,无需经过朝廷审批;

4.严厉斥责金国的威胁行为,宣布大宋将继续坚持抗金,绝不妥协。

圣旨传到宣城时,城内百姓与士兵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赵玥站在府衙前的广场上,接过圣旨,望着眼前欢呼的人群,眼中满是感动与坚定。她知道,这场危机的化解,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更是抗金民心的胜利,是大宋骨气的胜利。

墨走到赵玥身边,低声道:“郡主,金国使者被逐,必然会向金国皇帝复命,金军南下恐不可避免,我们需尽快做好备战准备。”

赵玥点头,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传我命令,即刻召集江南抗金联盟各州府将领,前来宣城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抵御金军的作战计划;水师加强长江与青弋江的巡逻,防止金军从水路突袭;步兵与骑兵加强训练,随时准备迎战!”

“是!”将领们齐声应和,立刻分头行动。

夕阳下,宣城的城墙上,士兵们正忙着加固城防,水师码头的战船整齐排列,远处的练兵场上,传来士兵们嘹亮的呐喊声。赵玥站在城楼上,望着江南的大好河山,心中清楚,金国的威胁并未解除,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来临。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三万宣城军民的支持,有江南抗金联盟的助力,有大宋朝廷的认可。

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次,她不仅要守住宣城,守住江南,还要带领江南军民,主动出击,给金国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宋军民,绝非可以随意欺凌的!

一场关乎江南存亡、关乎大宋尊严的抗金之战,即将在青弋江畔,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