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96. 高宗封防御使职

凤凰展翅 96. 高宗封防御使职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3 17:30:16 来源:源1

96.高宗封防御使职(第1/2页)

宣和四年十二月初,临安的寒风卷着碎雪,拍打在大庆殿的朱红窗棂上,发出簌簌声响。宋高宗端坐龙椅,指尖反复摩挲着案上两份奏折——一份是韩世忠等主战派呈递的《请封赵玥节制江南抗金事务疏》,字里行间满是对赵玥的推崇,恳请朝廷赋予其更大兵权;另一份则是秦桧主和派提交的《论赵玥势力渐长疏》,通篇充斥着“防微杜渐”的警示,建议仅授予虚职,削弱其实际权力。

殿内鸦雀无声,韩世忠、秦桧等大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宋高宗身上。自上月朝堂争论后,宋高宗便陷入两难:若全力支持赵玥,恐其势力壮大后难以控制,重蹈藩镇割据覆辙;若压制赵玥,江南抗金屏障恐遭瓦解,金军一旦再次南侵,临安将直面威胁。更让他犹豫的是,派往金国的议和使者尚未传回消息,朝廷既需防备金军突袭,又不能轻易激化内部矛盾。

“陛下,”韩世忠打破沉默,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如今江南抗金联盟已初步成型,各州府皆愿听赵玥调度。若朝廷能正式授予其实权,不仅能凝聚联盟士气,更能让金军知晓我大宋抗金决心,暂缓南侵之意。赵玥忠君爱国,此前多次拒绝扩充私兵,足见其无割据之心,陛下当信之!”

秦桧立刻反驳,手中象牙笏板指向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韩枢密使此言太过武断!赵玥虽暂无异动,可其在宣城深得民心,军力日强,如今又掌控联盟,若再授予实权,恐成尾大不掉之势。臣以为,当授予虚职,明升暗降,将其兵权收归朝廷,方为万全之策!”

“秦相是怕赵玥坏了你的议和大计吧!”主战派御史中丞王纶怒声回击,“金军前番在宣城惨败,早已对江南有所忌惮,若此时削弱赵玥,岂不是自断臂膀?他日金军再来,秦相能挡得住吗?”

“你……”秦桧被怼得脸色涨红,刚想争辩,却被宋高宗抬手制止。

宋高宗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大臣,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异常坚定:“朕知诸位卿家皆是为大宋江山着想,只是此事需权衡利弊。赵玥守宣城、退金军、收三县,确有大功;然其势力渐长,亦需加以制衡。朕意已决——暂封赵玥为‘江南防御使’,节制宣城及周边三县军务,允许其继续统领江南抗金联盟,但若需调动联盟各州府兵力,需提前奏报朝廷;同时,派遣监军前往宣城,监察军政要务,确保无逾矩之举。”

此旨一出,殿内大臣皆面露意外——既未如主战派所愿授予赵玥“都统制”实权,也未按主和派之意将其架空,而是取了折中之道:承认其现有地位,却通过“奏报制度”与“监军”加以约束,既保留了江南抗金的核心力量,又防范了潜在风险。

韩世忠虽未完全满意,却也松了口气,躬身领旨:“陛下圣明!此举既能稳固江南防务,又能安抚抗金将士之心,臣以为可行!”

秦桧脸色复杂,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只能拱手应道:“臣遵旨。”

旨意拟定后,宋高宗特意召来钦差李嵩,叮嘱道:“你曾亲赴宣城,与赵玥相识,此次便由你再次前往,宣读圣旨。务必告知赵玥,朝廷虽暂授防御使之职,却对其抗金之举寄予厚望,若其能再立战功,朕必不吝封赏;同时,也需让她知晓,监军之设,只为协助而非掣肘,望其勿要心生芥蒂。”

李嵩躬身领命,心中暗自庆幸——这个结果虽非最优,却也避免了赵玥被打压的局面,至少为江南抗金保留了希望。

三日后,李嵩带着圣旨与监军张谦,再次踏上前往宣城的路途。与上次不同,此次他心中少了猜忌,多了几分期待——他想看看,赵玥接到这道“折中圣旨”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宣和四年十二月初十,宣城府衙前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闻讯而来的士兵与百姓。赵玥身着银甲,率领张九成、李山等官员立于广场中央,目光平静地望向远方——她已从墨的禀报中得知朝廷旨意的大致内容,心中早有准备。

当李嵩带着圣旨与监军张谦抵达时,广场上响起整齐的欢呼声。李嵩走到高台之上,展开圣旨,以洪亮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城防御使赵玥,忠勇可嘉,守土有功,特擢升为江南防御使,节制宣城、宁国、泾县、旌德四县军务,统领江南抗金联盟;另遣监军张谦前往宣城,监察军政,协同处理防务。望赵玥不负朕望,再接再厉,为大宋屏障江南,抵御外侮,钦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96.高宗封防御使职(第2/2页)

宣读完毕,李嵩将圣旨递到赵玥面前。赵玥双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声音清晰而坚定:“臣赵玥,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守江南,抗金军,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百姓期望!”

起身时,李嵩悄悄对赵玥道:“郡主,陛下此举,实为折中之意,监军张谦虽为秦桧门生,却非顽固之辈,郡主可与其好生相处,避免生出嫌隙。”

赵玥点头会意,目光转向一旁的监军张谦——此人年约四十,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温和,不似秦桧那般倨傲。张谦主动上前,拱手道:“赵防御使,张某此次前来,只为协助处理军政,绝非为掣肘而来。防御使抗金之功,张某早有耳闻,愿与防御使同心协力,守护江南。”

赵玥心中稍安,亦拱手回礼:“张监军客气了,有监军协助,宣城防务定能更上一层楼。”

广场上的士兵与百姓见赵玥顺利接旨,且监军态度平和,纷纷欢呼雀跃,呐喊着“抗金必胜”的口号。张九成走上前,高声道:“今日陛下封赏,是对我宣城军民的认可!我等当同心同德,随赵防御使一同,守住家园,击退金军!”

欢呼声再次响彻广场,连空气中的寒意都仿佛被驱散了几分。

当日午后,府衙内举行了简单的接风宴。席间,张谦并未提及过多军政细节,反而主动询问宣城的民生与防务情况。赵玥知其有试探之意,却也坦诚相告:“如今宣城粮仓储备充足,可支撑半年战事;水师已新造战船十艘,加上原有船只,可完全控制青弋江流域;士兵经过训练,战力已较前番有所提升,只是缺乏优质铁矿,打造的兵器仍有不足。”

张谦闻言,点头道:“防御使所言,张某会如实奏报朝廷,争取为宣城多拨付些铁矿与粮草。只是,关于江南抗金联盟的兵力调动,还需防御使按旨行事,提前奏报,避免朝廷猜忌。”

“这是自然。”赵玥应道,“联盟各州府虽愿听调,却也需朝廷认可,方能凝聚人心。臣会严格按旨行事,绝不逾矩。”

宴后,赵玥召来墨与李山,叮嘱道:“张谦虽看似温和,却毕竟是秦桧门生,不可完全放松警惕。墨,你派暗卫暗中监视其动向,记录其与外界的联络;李山,你加强军队训练,尤其是水师与骑兵,务必在三个月内提升战力,若金军再来,我们需有必胜的把握。”

“是。”两人齐声应道。

几日后,张谦向朝廷递呈奏折,如实禀报了宣城的民生、防务情况,虽提及赵玥“军力渐强”,却也肯定其“无割据之心”,建议朝廷“继续给予支持,以稳固江南防务”。秦桧见奏折后,虽心中不满,却也因无赵玥“逾矩”的证据,无法再提出打压之策。

而赵玥则借着“江南防御使”的身份,进一步整合江南抗金联盟——她派人前往各州府,传授宣城的防御战术与水战经验;与各州府约定,每月互通军情,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合军演;还建立了“粮草互助制度”,让粮草充裕的州府支援短缺之地,确保联盟内部稳定。

短短一个月内,江南抗金联盟的凝聚力大幅提升,金军得知后,果然暂缓了南侵计划,江南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宣和五年正月初一,宣城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庆祝新年的同时,也庆祝朝廷对赵玥的正式认可。赵玥站在北门城楼上,望着城内的喜庆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最初的艰难守御,到如今成为江南防御使,统领抗金联盟,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士兵的奋勇、百姓的支持,更离不开朝廷的最终认可。

她知道,这只是抗金大业的一个新阶段,未来仍有无数挑战——朝堂上的战和之争未休,金军的威胁仍在,监军的存在也时刻提醒着她需谨慎行事。但她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充满了斗志。

“墨,”赵玥转身看向身后的暗卫,“传我命令,正月过后,水师与骑兵开始联合军演,目标——青弋江下游的狼尾滩,我们要让金军知道,江南不仅守得住,更能主动出击!”

墨躬身领命,身影消失在城楼阴影中。赵玥再次望向远方,晨曦洒在城墙上,将她的身影镀上一层金光。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场守护江南、抵御金军的战争,她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迎来真正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